全面進化! Intel Sandy Bridge處理器評測-intel,i7,2600K,i5,2500...

2021-01-15 快科技

全面進化! Intel Sandy Bridge處理器評測

出處:快科技 2011-01-04 22:39:15  

   作者:無憂 編輯:無憂[

爆料

]

收藏文章
[創新、智能、高效 Intel Sandy Bridge]

進化是人類千萬年來亙古不變的主題,為適應外部環境變化,人類不僅完成了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還以對未知的好奇為動力,發展出了獨有的科技文明。蒙先人庇佑,我們現在即便「吃著火鍋,唱著歌!」,也能用手中只有幾英寸大小的上網本體驗科技為生活帶來的變化,這種變化的核心便是凝聚了幾代人智慧的「處理器」。


進化是人類亙古不變的主題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處理器也在不斷進化,同樣由沙子精製而成,性能卻千差萬別,相對Intel 1971年生產的第一款微處理器4004,以目前最先進32納米工藝製程打造的新款產品可以提供四千倍以上性能,平均每個電晶體價格卻只是原來的十萬分之一。

以處理器為主導的計算機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響著每一個人,甚至改變了我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從其誕生起至今幾十年時間,網絡和計算機已經普及到生活的每個角落,我們正經歷著自工業革命以來最大的變遷,而Intel也隨著這樣的變遷成為全球最著名品牌之一。


隨著TicK-TocK的腳步,處理器也在逐漸進化。

近年來,Intel為保持發展活力,為自己制定了被稱為「TicK-TocK」的發展戰略,並嚴格按照這一路線行進,每年都會向玩家們提供新產品,保持品牌在用戶心中的新鮮感,通過Penryn、Nehalem、Westmere等幾代優秀產品贏得了相當堅實的用戶基礎。


今天我們為大家奉上的則是被Intel稱為第二代酷睿處理器的Sandy Bridge。

而現在Intel則為我們帶來了第二代酷睿處理器家族,最先面世的就是早就被各路小道消息確認過的Sandy Bridge處理器。相對前期32納米處理器高端和入門級型號,此次發布的Intel Sandy Bridge處理器則更加貼近性能級和主流級市場。

新產品共包括29款處理器(14款桌面和15款移動)、10款晶片組(5款桌面和5款移動)、4款無線網卡,相關產品設計更是超過500款,成為Intel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產品發布,單就處理器而言就遠遠超過2010年初的18款、2009年的6款。完成了Intel 32納米產品布局。同時Sandy Bridge處理器在微架構等多個方面都進行了創新,全面進化的處理器更加智能、高效。

[製程進化:全面進入32nm時代]

被稱為「TicK-TocK」的Intel發展戰略無疑非常成功,穩健的技術發展步伐就像一部馬力強勁的發動機不斷推動Intel前進,並且在發展過程中保證製程和微架構兩方面都能做到業界領先,把握住這兩點優勢,Intel便已立於不敗之地。


「TicK-TocK」發展戰略讓Intel的動作有跡可循

儘管我們早已看到了採用32納米工藝的處理器,不過Intel卻只將其應用到最高端型號和入門級產品之中,而隨著新架構處理器Sandy Bridge微架構處理器的推出,Intel終於將32納米工藝應用到了主流級和性能級市場中,這也意味著Intel處理器全面進入了32納米時代,而22納米處理器也離我們越來越近。


Sandy Bridge晶圓

被稱為第二代酷睿處理器的Sandy Bridge仍然保持與上代產品相同的命名規則,按不同市場定位分為i3、i5、i7三個系列,分別面向入門級、主流應用和高端用戶。採用32納米工藝的Sandy Bridge i5處理器對於廣大國內用戶來說更具實際意義,一方面價格可以控制在能夠接受的範圍內,另一方面先進工藝帶來的低發熱和高性能功耗比也能降低用戶在散熱等方面的投資,從而降低用戶的總擁有成本。


Sandy Bridge處理器採用32納米工藝和第二代高K金屬柵極(HKMG)技術製造,集成大約10億個電晶體。

[架構進化:環形總線與三級緩存]

有32納米工藝作為保障,要想在原有基礎上提升性能,還需要優秀的微架構來配合,也許是由於競爭對手過於鬆懈,Intel此次推出新架構比平時稍晚,正式發布時間放到了2011年1月初,不過依然能夠做到全面領先。

新平臺延續了處理器加PCH晶片的雙芯架構,處理器部分集成度再次提高,將圖形核心以及被稱為系統助手的模塊都集成在處理器內部,而主板上只剩下主要負責存儲等外部功能的PCH晶片,沒有南北橋之分。


新處理器採用環形總線,並加入了一些新特性,甚至將顯示核心完全融合於處理器內部。

為保證處理器內部的數據交換速度,Intel為Sandy Bridge處理器的每個核心都配備了一個32KB的指令緩存和一個32KB的數據緩存,為每個核心配備獨立的256KB二級緩存,以及所有核心共享的8MB三級緩存。

同時引入在伺服器版Nehalem-EX、Westmere-EX中採用的環形總線(Ring Bus),集成在CPU內部的模塊都通過這個環形總線進行數據交換。由於每個模塊和每個核心都在這條環形總線上擁有單獨的接入點,所以核心越多,三級緩存帶寬越高,每個核心的三級緩存帶寬都是96GB/s,堪比高端Westmere,而四核心系統更是能達到384GB/s。


處理器架構示意圖

和以前不同的是,三級緩存的頻率現在也和核心頻率同步,因而速度更快,不過缺點是三級緩存也會隨著核心而降頻,所以如果CPU降頻的時候GPU又正好需要訪問三級緩存,速度就慢下來了。

[指令集進化:AVX指令集]

Sandy Bridge支持intel VX-d、VX-X虛擬化技術、AMT7.0、TXT技術、SSE4.1指令集、SSE4.2指令集,提供對超線程技術和Turbo Boost技術的支持,另外還支持AES-NI和Intel Advanced Vector Extensions也就是Intel AVX指令集,這些技術分布在不同型號處理器中,高端的不一定都支持,低端的也不一定都不支持。


Intel AVX指令集是Sandy bridge的特點之一。

Sandy Bridge允許256-bit AVX指令借用128-bit的整數SIMD數據路徑,也就是使用最小的核心面積實現了雙倍的浮點吞吐量,每個時鐘可以進行兩個256-bit AVX操作。另外,由於加入了功耗控制手段,標準128-bit SSE操作不會因為256-bit擴展而增加功耗。而在應用方面,Intel AVX指令集可以廣泛應用在科學計算、視效處理、遊戲、密碼技術以及其他領域。


在IDF2010北京站,intel演示了AVX指令的應用,視頻處理時間大幅縮短。

Sandy Bridge架構中由於浮點性能提高一倍,對於載入和存儲單元的執行效率要求更高,與之前Nehalem/Westmere架構中將載入、存儲地址埠分開的做法不同,Sandy Bridge的載入和存儲地址埠是對稱的,都可以執行載入或者存儲地址,載入帶寬也因此翻倍。

[顯示核心進化:徹底融入處理器]

Sandy Bridge處理器,從高端到低端產品的零售版型號都配備了整合圖形核心,並且不再採用雙芯封裝的方式把CPU和GPU封裝在一起,而是將GPU徹底與CPU融合在一起,將兩者封裝在同一內核中,同樣採用32納米工藝,顯著提高了IPC(指令/時鐘)。


Sandy Bridge處理器顯示架構

由於顯示核心與處理器功能模塊封裝於一個核心中並共享三級緩存,所以單就數據交換速度來看就要提高很多,甚至可以通過驅動程序來控制顯示核心部分使用三級緩存的大小,在工作時將圖形數據存儲在處理器內部的緩存中,而不必轉儲於內存,大幅度增加數據交換效率。Sandy Bridge中的GPU擁有自己的電源島和時鐘域,並且支持Turbo Boost睿頻加速技術,可以實現獨立加速或降頻。


具體功能

可編程著色硬體包含著色器、核心、執行單元等,抽象數學運算由執行單元(EU)內的硬體負責,性能得以同步提高。另外,Intel此前的圖形架構中,寄存器文件都是動態分配的,很多時候可能會面臨沒有寄存器可用的尷尬。在晶片組集成時代,每個線程平均64個寄存器,Westmere HD Graphics提高到平均80個,SNB則每個線程固定為120個。所有這些改進加起來,SNB裡每個EU的指令吞吐量都比現在的HD Graphics增加了一倍。

Sandy Bridge處理器集成的GPU圖形核心分為兩個版本,分別擁有6個、12個EU。首批發布的移動版和K系列全部是12個EU,被稱為「HD Graphics 3000」,其他桌面版處理器則只有6個EU,「HD Graphics 2000」。得益於每個EU吞吐量翻番、運行頻率更高、共享三級緩存等特點,即使只有六個的時候性能也會相當令人滿意。

HD Graphics 3000/2000的基準頻率基本上都是650MHz,只有低壓和超低壓移動版降到500/350MHz,動態加速頻率桌面可達1.1-1.35GHz,移動則是900MHz-1.3GHz。

[睿頻技術進化:強化自動超頻]

Turbo boost睿頻智能動態加速技術大家已經耳熟能詳,它能夠根據用戶實際工作負載和TDP功耗自動調節啟用核心的數量和頻率,剩餘核心的頻率可能會大幅度增加直到達到處理器TDP水平。


第二代Turbo boost睿頻智能動態加速技術

但在實際使用中,從開啟動態加速到發熱達到TDP上限這可以過程並不是一瞬間完成,Sandy Bridge就利用這一特點,允許控制單元在短時間之內將負載較高的核心超頻到TDP允許的範圍以上,然後自動與TDP取得平衡,慢慢將自動超頻核心的頻率降下來,控制單元會自動監控處理器負載與發熱情況,在系統突然加大時予以利用,處理器空閒時間越長,能夠超越TDP的超頻時間就越長,但最長不超過25秒,以全面保證系統穩定性。


第二代Intel Turbo Boost技術示意圖

同時,由於顯示核心已經與處理器融合在一起,所以Turbo Boost技術這次也可以照顧到Sandy Bridge處理器的GPU部分,可以實現獨立的GPU動態加速,最高可以達到驚人的1.35GHz,並且在CPU需要更多系統資源的時候優先加速CPU,讓GPU暫時減速,反之亦然。

[晶片組規格進化:全新LGA1155]

Intel此次推出的Sandy Bridge處理器可以說是一款全新的產品,為與其搭配,Intel還先期推出了採用LGA 1155的6系列晶片組,曝光率最高的則是用於消費級桌面系統的P67和H67晶片組,除此之外,還有面向商務級桌面系統的Q65、Q67、B65,用於消費級移動平臺的HM67、HM65,UM67用於超低功耗平臺,QS67、QM67用於商務級移動平臺。


5系主板上的1156針 處理器插座

需要注意的是6系主板與前期LGA 1156處理器不兼容,只能搭載Intel最新推出的LGA 1155處理器,要想使用處理器內建顯示核心則必須搭配H67主板使用,因為Intel產品序列中只有H開頭的主板才提供顯示界面。上下兩張圖分別是1156和1155針的處理器插座,可以看到針腳位置和防呆卡筍位置都明顯不同,兩者互不兼容。


6系列晶片組主板採用的1155針處理器插座

P67的特點是支持單路x16或者雙路x8獨立顯卡,支持處理器、內存超頻,H67則增加了顯示單元和FDI總線,支持Sandy Bridge集成顯卡的輸出。二者都支持兩個SATA 6Gbps接口,但沒有原生USB 3.0。


P67平臺架構

在近期Intel似乎對細化產品線愈發感興趣,不僅處理器按i3、i5、i7劃分市場定位,從LGA 1366到LGA 1156,最後再到LGA 1155,連主板也開始劃分等級,一步步走來我們可以看到Intel用平臺來劃分產品線的策略。


H67平臺架構

雖然目前推出的最高等級Sandy Bridge處理器i7 2600K也採用了LGA 1155接口,可以用來匹配P67主板,但依照這樣的策略來看,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看到身具大能的類似X58這樣的6系主板了,尤其是Intel對Sandy Bridge處理器的超頻能力進行限制之後,發燒友們就更需要一款超頻功能完善的頂級主板。

[超頻方式進化:更細緻的產品定位]

32納米製程工藝加上低至100Mhz的外頻,恐怕超頻玩家們聽起來就會感到激動人心,先進的製程工藝和較低的外頻完全可以打造出具有強悍超頻能力的處理器,有什麼比這更激動人心的呢?Intel告訴大家:「當然有……,我們把它鎖住了!」。


只能超外頻

是的,Intel限制了Sandy Bridge處理器的超頻能力,不僅將系統基準頻率鎖定在100MHz,而且與圖形核心、內存、PCI-E/DMI/FDI總線緊密綁定,因此提升外頻基本成為不可能,只能通過調節倍頻完成超頻,除i7 2600K、i5 2500K兩款處理器完全開放倍頻調節,可以最高提升到57倍外,其他型號則只能依靠Turbo Boost技術進行有限超頻。


3.4GHz的i7 2600K輕鬆上5GHz

這樣一來喜歡玩超頻的玩家就要去買以K結尾的不鎖倍頻的處理器,而普通玩家便與極限超頻無緣了,只能寄希望於Intel將來會發布超頻等功能更加完善的晶片組產品。不過Intel留給發燒級玩家的這兩款不鎖倍頻的處理器超頻性能確實強悍,在不調節外頻只調倍頻的情況下,i7 2600K可以輕鬆超至5GHz。

[處理器外觀賞析]


第一批推出的Intel Sandy Bridge處理器,其中不乏低功耗版本,K代表不鎖倍頻。

第一批推出的桌面級Intel Sandy Bridge處理器包括十四款產品,其中只有i7 2600K和i5 2500K兩款以K結尾的型號不鎖倍頻,所以我們的測試中就選定了這兩款比較有代表性的產品,一個是新品中 i7處理器的最高端型號,一個是i5處理器的最高端型號,前者支持超線程技術,並提供8MB三級緩存,後者不提供超線程技術,並只提供6MB二級緩存,在頻率方面相差不多,同樣支持第二代Turbo Boost技術,睿頻頻率高達3.8GHz和3.7GHz。


左側為i7 2600K,右側為i5 2500K處理器。


I7 2600K處理器


處理器底部


I5 2500K處理器


處理器底部


從左到右分別是i7 920、i7 870、i7 2600K、i5 2500K處理器。


[原裝散熱器賞析一]


兩款散熱器

雖然插座針腳不同,但散熱器孔位卻與LGA 1156規格主板相同,所以兩個平臺間的散熱器是可以通用的,Intel為i7 2600K配備了用於六核心處理器的DHX-B散熱器,為i5 2500K配備了普通的DHA-A散熱器。


DHA-A散熱器。

鋁擠加塞銅工藝的散熱器

Intel原裝散熱器扣具

散熱主體部分厚度較小

[原裝散熱器賞析二]


DHX-B散熱器規格較高


三根U型熱管加塔式造型


可調轉速風扇


頂部調速開關


熱管穿底座工藝精湛


鏡面打磨

[原裝散熱器賞析三]


側面的扣Fin工藝


散熱器和塑料背板


安裝背板


擰緊螺栓


安裝好的散熱器


最後Intel還為低功耗版本處理器搭配了半高散熱器。

[測試平臺]

在測試平臺方面我們採用Intel P67晶片組主板和Intel H67晶片組主板分別對用作測試的i7 2600K處理器和i5 2500K處理器進行測試,測試平臺配置如下表所示。 

測試平臺

中央處理器

Intel Core i7 2600K

Intel Core i5 2500K

主板

Intel P67晶片組主板

Intel H67晶片組主板

顯卡

HD6950

CPU內嵌顯示核心

內存

金士頓DDR3 1600 x2

硬碟

威騰電子WD5000AACS綠盤

電源

CORSAIR HX1000W

作業系統

Microsoft Windows 7 64bit

測試驅動

Intel 晶片組驅動9.2.0.1019

Intel顯示驅動8.15.10.2266

測試軟體

PCMark Vantage

3DMark Vantage

3DMark 11

CINEBENCH R10

CINEBENCH R11.5

Fritz Chess Benchmark

Everest Ultimate

ScienceMark 2.0

wPrime Benchmark 2.0

WinRAR

WinZIP 14.5

Vagas 9

PhotoShop Element 8

Premierem Pro CS5

Itune 10

After Effects CS5

TrueCrypt

Proshow Gold

Excel 2010

Media Espresso

Media Converter 7

Blender

《街頭霸王4》

《Crysis》

《失落星球2》

《Farcry2》

SuperPI

www.mydrivers.com

測試中我們不僅採用各種常用測試軟體對平臺基準性能作出評判,還加入了眾多圖形軟體和視頻處理軟體等常用軟體測試,方便專業用戶對處理器實際應用效能作出判斷,測試中我們加入了與上一代LGA 1156處理器i7 870的對比,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兩款Sandy Bridge處理器在測試環節中的表現。

[基準性能測試:PCMark Vantage]

PCMark Vantage主要用來衡量系統綜合性能,從多媒體家庭娛樂系統到筆記本,從專業工作站到高端遊戲平臺,無論是在專業人士手中,還是屬於普通用戶,都能在PCMark Vantage裡了解透徹,從而發揮最大性能。


I7 870測試成績


I5 2500K測試成績


I7 2600K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統計

在測試中我們使用了64位Windows 7系統,測試成績會比採用32位系統時稍高,但從最終測試結果來看比較令人滿意,尤其是新款Sandy Bridge處理器得分明顯較高,這不僅與處理器的高主頻有關係,也受到處理器內部數據交換速率影響。

[基準性能測試:3Dmark 11]

3DMark 11是Futuremark在DX11顯卡全面上市一年之後才推出的DX11顯卡性能測試工具。3DMark 11基於原生DX11引擎,全面使用DX11 API的所有新特性,包括曲面細分、計算著色器、多線程。3DMark 11繼承並改良了3DMark Vantage的統計方式,去掉了幾乎沒什麼人用的高端級(H)。

我們在測試中採用性能級進行測試,解析度固定為720p高清1280×720解析度,支持中等級別負載,適用於絕大多數主流遊戲PC,不過發布初期仍然需要高端卡才能跑出流暢的幀率。很顯然,這個級別在今後將依然是我們最常見的評定標準。


I7 870測試成績


I5 2500K測試成績


I7 2600K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統計

在這款軟體中,不僅會對平臺中的顯示部分作出性能評判,同時還會對處理器的物理加速能力進行測試,並在最後給出物理分數,其中i7 2600K以超過8000分的成績遙遙領先,即便頻率較低並只擁有四核四線程處理能力的i5 2500K也比上一代高端產品i7 870高出25%。

[基準性能測試:3DMark Vantage]

3DMark Vantage能全面支持多核心處理器、發揮多路顯卡的優勢,它包括兩個圖形測試項目、兩個處理器測試項目、六個特性測試項目。藉助於DX10 API的新技術和高效能,它為玩家帶來了一場絢麗逼真的視覺特效盛宴。並且,3Dmark Vantage還特別加入了對人工智慧(AI)和物理加速的專門測試。作為業界採用最多的DX10綜合性基準測試工具,3DMark Vantage必不可少。


I7 870測試成績


I5 2500K測試成績


I7 2600K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統計

3DMark Vantage是3DMark 11的上一代產品,是DX10時代最權威的圖形測試軟體之一,同樣分為圖形測試和處理器測試兩部分,並在最後分別給出分數,儘管我們在針對這幾款處理器的測試過程中儘量採用了完全相同的硬體配置,但從具體成績來看,不僅處理器成績差異較大,受到處理器影響,GPU成績表現也有較大差異,充分體現出新一代處理器的優勢所在。

[多線程運算測試:CINEBENCH R10]

CineBench使用針對電影電視行業開發的Cinema 4D特效軟體引擎,可以測試CPU和顯卡的性能。Maxon公司表示,相對於之前的9.x版,R10版更能榨乾系統的最後一點潛能,準確體現系統性能指標。最新R10版,支持XP、vista、MAC等,最高支持16核。


I7 870測試成績


I5 2500K測試成績


I7 2600K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統計

由於處理器主頻不同,在單線程測試中i7 870明顯不敵兩款Sandy Bridge處理器,而在多線程測試中更是落後I7 2600K達25%以上。

[多線程運算測試: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11.5是目前這個系列軟體的最新版本,對於運算強度有了進一步加強,即便目前最強悍的處理器也很難在這項測試中取得高分。


I7 870測試成績


I5 2500K測試成績


I7 2600K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統計

與之前的測試成績類似,i7 2600K相對i7 870處理器依然擁有較大幅度優勢,就是不支持超線程技術的i5 2500K也有較大幅度領先,Sandy Bridge處理器的架構優勢在這裡得到體現。

[步法運算測試:Fritz Chess]

Fritz Chess Benchmark是西洋棋軟體Fritz自帶的電腦棋力測試程序,由於支持多線程,而且主要測試大量科學計算,所以經常被用來測試處理器的科學運算能力,它通過模擬思考西洋棋的算法測試處理器性能。


I7 870測試成績


I5 2500K測試成績


I7 2600K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統計

I7 2600K領先i7 870頻率不到六分之一,而測試成績領先幅度卻能夠接近20%,不提供超線程支持的i5 2500K與i7 870成績也只相差10%。

[科學運算測試:ScienceMark 2.0]

ScienceMark是一款體現處理器整數運算和浮點處理能力的測試軟體,最新版本支持超線程技術。Sciencemark本是被設計出來用以模擬真實科學應用環境的,通過對計算水分子總能量、鉕元素求量子解、氬原子分子動力學模擬等項目測試計算機內存、仿真分子動態效能和浮點精準效能。


I7 870測試成績


I5 2500K測試成績


I7 2600K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統計

Sciencemark會通過多種不同算法對處理器在科學運算方面的能力進行驗證,由於採用了更優秀的微架構,處理器內部數據交換速率有效提高,在這種類型的運算中能夠有效發揮出
優勢所在,相對老款產品領先幅度高達27%。

[數學運算效能測試:wPrime]

wPrime是一款多線程計算測試工具,測試多核心處理器性能比Super Pi更準確。與SuperPI的單線程運算不同的是,wPrime在打開一個軟體界面下,可以支持多個核心的處理器運算,甚至是8核心處理器。


I7 870測試成績


I5 2500K測試成績


I7 2600K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統計

由於主頻差異,在單線程測試中i7 2600K成績最好,而i7 870速度最慢,而在多線程測試中,具備超線程技術的處理器無疑更有優勢,在測試成績統計中可以看到,i7 870成績超過了i5 2500K處理器,但距離i7 2600K的7.89秒還有不小差距。

[內存效能測試:Everest Ultimate Memory]

Lavalys EVEREST,也就是以前著名的AIDA32,目前已經發展到AIDA64,它可以詳細的顯示出PC每一個方面的信息。我們通常用它來測試平臺的內存和緩存性能以及處理器效能。


I7 870測試成績


I5 2500K測試成績


I7 2600K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統計

我們首先進行的是Everest Ultimate軟體中的內存和緩存測試,雖然在測試平臺中我們打開了XMP選項,將內存頻率鎖定在1600MHz,但測試成績卻相差較大,不僅內存成績相差達到30%,就連處理器緩存的讀寫速度也有較大差異,Sandy Bridge處理器遙遙領先,這就要歸功於其微架構中採用的環形總線了,效率遠遠優於以往產品。

[運算效能測試:Everest Ultimate CPU]

接下來我們進行的則是Everest Ultimate軟體中的處理器測試部分,下面是測試成績統計。


測試成績統計

在這個環節的測試中,軟體對處理器多個方面的運算作出了單獨測試,測試成績中規中矩,大多數測試項目的成績都在性能相差範圍之內。但是,現在請注意,亮點出現了,在AES高級加密標準測試中,Sandy Bridge架構的兩款處理器超出上代產品僅20倍之多,AVX指令集對於AES運算的加速效果得到了直觀體現。

[辦公軟體效能測試:Excel 2010]

Excel 2010是一款被廣泛應用的辦公軟體,它可以幫助用戶創建各類電子表格,並能通過函數對數據進行分析,在這項測試中我們使用Excel 2010打開一個容量達到70MB的電子表格,並對其中數據進行重新計算。


I7 870測試成績


I5 2500K測試成績


I7 2600K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統計

在這項測試中,主要通過函數運算檢測處理器在辦公應用中的運算效能,在測試成績統計中可以看到,擁有四核心八線程處理能力的i7 870和只有四核心四線程處理能力的i5 2500K鬥了個旗鼓相當,一起被i7 2600K遠遠甩在身後。


[AES效率測試:TrueCrypt]

TrueCrypt被稱為全球最好的加密軟體,它是一款免費並且開源的加密軟體,同時支持多種作業系統,加密算法包括AES-256、Serpent、Twofish等。為取得更好加密效果,可以同時使用兩種或三種加密算法。


I7 870測試成績


I5 2500K測試成績


I7 2600K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統計

測試中我們使用軟體自帶Benchmark程序,並取其中AES成績作為最終成績,可以看到,與之前的測試類似,Sandy Bridge處理器在這項測試中依然取得了絕對優勢,性能領先四到五倍。

[壓縮解壓測試:WinRAR]

WinRAR作為應用最廣泛的壓縮解壓軟體之一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日常應用頻率也比較高,所以我們特意對處理器的壓縮解壓能力作出測試,在這項測試中使用內嵌的Benchmark程序進行測試,以下為多線程測試成績。


I7 870測試成績


I5 2500K測試成績


I7 2600K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統計

在之前的內存與處理器緩存測試和單純的處理器運算能力測試中,i7 870都處於下風,在這項主要對處理器運算能力和內存效能作出考量的測試項目中I7 870同樣顯得有些疲軟,落後i7 2600K幅度達到20%以上,即便與i5 2500K相比也有較大幅度落後。

[壓縮解壓測試:WinZIP]

為更好體現不同平臺在壓縮解壓方面的差異,我們還是用另一款壓縮軟體進行了實際操作測試,這就是WinZIP,這款軟體擁有強大的AES加密功能,測試中我們會使用WinZIP家壓縮一個經過加密的壓縮包,其中包含200張照片,其中包括125張千萬像素照片和75張六百萬像素照片,這些照片都是JPEG格式文件,總共大約830MB大小。


界面


I7 2600K測試成績

經過實際解壓縮測試,具體用時如上圖所示,前面通過WinRAR Benchmark程序得出的基準成績在這裡有了實際體現,可以看到i7 870成績遠遠落後於新款處理器,幅度達到30%以上。

[視頻轉碼測試:Sony Vegas 9]

Sony Vegas是一款專業高清視頻編輯軟體,它可以讓用戶編輯、處理DV,AVCHD,HDV,SD/HD-SDI等文件,並可以製作環繞聲雙層DVD和藍光光碟,在測試中我們要將一個時長為1分59秒的1440x1080解析度高清視頻輸出為1920x1080的60i藍光光碟ISO鏡像,源文件大小為370MB。


界面


測試成績統計

儘管在頻率方面有些差異,但測試結果的差異幅度卻更大,i7 2600K領先達到40%以上,甚至i5 2500K也有很大幅度領先,可見Sandy Bridge處理器在視頻轉碼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圖像處理測試:PhotoShop Element 8]

Photoshop Element 8主要面向家庭用戶,可以方便的創建和管理用戶的照片和視頻剪輯,在測試中我們使用軟體打開12個六百萬像素照片,共28MB大小,首先嘗試自動智能修復,例如欠曝,對比度,色彩平衡和飽和度修正,最後使用這些照片輸出一個WMV格式的視頻幻燈片。


界面


測試成績統計

首先是圖片修複測試,i7 870落後Sandy Bridge處理器30%左右,而在隨後的視頻生成過程中,落後幅度進一步加大,而擁有多線程處理優勢的i7 2600K用時甚至跟處理圖片時幾乎相同。

[視頻處理測試:Premierem Pro CS5]

Premierem Pro CS5是一款專業的視頻處理軟體,在今天的測試中我們將把261MB的長度為2分35秒的HDV1080P視頻輸出為H.264編碼的藍光格式文件。


測試成績統計

通過測試可以看到,由於微架構優勢,Sandy Bridge處理器能夠在這個軟體中的視頻轉碼測試中領先2.5到3倍以上。

[視頻轉碼測試:iTune 10]

iTune 10是一款專門用來轉換、保存和管理數位音樂的軟體,用戶可以通過這款軟體在個人電腦上將各種格式的音樂文件轉為可以在MP3等便攜影音設備上播放的文件,使用非常便捷。在此次測試中,我們將使用iTune 10以160kbps碼率轉換一個634.746KB的WAV文件為MP3格式。


界面


測試成績統計

在iTune 10中,多核心處理器優勢顯而易見,但通過測試成績可以看到,儘管不支持超線程技術,但具有優秀Sandy Bridge架構的i5 2500K依然取得了相當優秀的成績,領先i7 870 24%。

[視頻處理軟體:After Effects CS5]

After Effects CS5是一款功能強大的視頻處理軟體,通過不同的過濾器可以為視頻提供模糊、陰影、運動模糊等多種特效,我們在這項測試中使用After Effects CS5為同一對象進行渲染,用時少者為優。


界面


測試成績統計

通過對同一對象進行渲染,我們可以統計出不同處理器所用時間長短,可以看到在這項測試中,i5 2500K和i7 2600K成績幾乎相同,可見我們在這款軟體中進行的操作對於超線程技術並不敏感,完全取決與處理器自身的核心數目和運算效能,在這一點上,擁有全新微架構的Sandy Bridge處理器佔有絕對優勢,領先40%。

[幻燈片視頻生成測試:Proshow Gold]

Proshow Gold允許用戶將相片、影片和音樂融合在一起產生具有震撼效果的幻燈片,同時可以加入動畫效果,並可實現縮放和旋轉等效果,並為用戶提供超過280個動畫效果。我們通過這款軟體將29個3872x2592解析度,總容量達到170MB的圖片轉換為MPEG2的DVD質量幻燈片視頻,輸出文件長度為3分9秒,用以檢測不同處理器的表現。


I7 870測試成績


I5 2500K測試成績


I7 2600K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統計

毫無疑問在類似的測試中,i5 2500K和i7 2600K佔有很大性能優勢,領先幅度超過25%。

[視頻轉換測試:Media Espresso]

Media Espresso稱作超高速通用媒體轉換軟體,用戶可以通過這款軟體將媒體文件轉換為各類便攜影音播放設備需要的格式,提供了豐富的選項,並支持硬體加速功能。在測試中,我們會通過這款軟體將449MB的MPEG2視頻文件轉換為能夠在iPhone上播放的H.264標準的720P MP4文件。


I7 870測試成績


I5 2500K測試成績


I7 2600K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統計

從測試成績可以看到,使用新款處理器後,處理同一段視頻所需要的時間下降了一半以上。

[格式轉換測試:Media Converter 7]

Media Converter 7是一個方便易用的多媒體文件轉換器,使用這款軟體可以將媒體文件迅速轉換為適用於行動電話、PMP、電視、以及許多其他流行設備的文件格式。在我們的測試中,會將一個大小為381MB的H.264 720P規格文件轉換為MP4格式。


I7 870測試成績


I5 2500K測試成績


I7 2600K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統計

在這最後一項媒體轉換測試中,i7 870似乎找回了一些作為高端產品的尊嚴,差距有所縮小,但依然被i5 2500K落下30%。

[3D渲染測試:Blender]

Blender是一個免費的、開源的3D內容套件,適用於各種作業系統,並受到專業用戶廣泛歡迎,在這項測試中我們將使用這款軟體對已經完成建模的鼯鼠進行渲染。


I7 870測試成績


I5 2500K測試成績


I7 2600K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統計

3D圖形渲染,對處理器的浮點運算能力要求較高,而優秀的浮點運算效能則是Sandy Bridge處理器的強項,測試中相對老款i7處理器表現出了超過30%的領先幅度。

[遊戲效能測試:《街頭霸王4》]

Capcom公司的格鬥遊戲大作《街頭霸王4》遊戲中的角色是3D多邊形建模的,而戰鬥形式則依然是玩家們所熟悉的2D風格,遊戲畫面的表現效果相當驚人。PC版除了支持高解析度畫面輸出之外,還為玩家提供了畫面渲染風格選擇的功能,除與家用機版一樣的「普通」模式外,還有「水彩」、「海報」和「菸灰墨」這三種追加的渲染風格。玩家在遊戲的設定選項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對顯示效果進行調解。


I7 870測試成績


I5 2500K測試成績


I7 2600K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統計

由於我們此次測試主要針對處理器性能,所以在特效設定方面將所有特效設為最低,解析度為1680x1050,通過運行遊戲Benchmark程序得到最終成績。可見在遊戲方面,新的Sandy Bridge處理器也擁有一定優勢,雖然在這個級別上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卻也能顯示出新架構處理器的優勢所在。

[遊戲效能測試:《Crysis》]

《CRYSIS》為我們展現了一幅足以亂真、猶如親歷的細膩熱帶叢林場景,並在DX10效果、物理技術、槍械繫統的合力支持下,將自然還原到了每一個細節。它將靈活刺激的遊戲體驗與驚人的視覺效果相結合,輕鬆成為最好的射擊遊戲之一。但是它也使廣大玩家的遊戲平臺飽受折磨,輕鬆入選有史以來最變態的「機器殺手」排行榜。


遊戲截圖


測試成績統計

在這個項目的測試中我們採用遊戲DEMO自帶的CPU Benchmark程序進行,以保證完全相同的場景,解析度為1680x1050,所有特效最低。測試成績依然是Sandy Bridge處理器佔優,領先幅度達到20%以上。

[遊戲效能測試:《失落星球2》]

《失落星球2》延續了一代中的華麗場景,不過也對平臺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個項目的測試中使用遊戲測試DEMO進行。


I7 870測試成績


I5 2500K測試成績


I7 2600K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統計

測試解析度為1680x1050,所有特效最低,從測試結果來看,與之前的幾項遊戲測試成績幾乎相同,依然是Sandy Bridge處理器以比較明顯的優勢勝出。

[頻率說明一切?同頻對比測試!]

通過前面的測試,我們可以看到在絕大多數項目中,曾經的高端產品i7 870都要落後於最新發布的Sandy Bridge微架構i7 2600K處理器,儘管各方面規格都比較接近,但是實際性能卻有較大差別,難道僅僅是因為i7 870頻率稍低麼?接下來我們就將i7 870處理器超頻至3.4GHz,用與i7 2600K相同的頻率運行一些測試項目,驗證一下i7 2600K在之前取得的優勢是否只是因為預設頻率較高。


通過調節外頻提高處理器頻率至3.4GHz

首先我們通過調節外頻將處理器頻率超頻至3.4GHz,由於同頻率下外頻越高,性能越好,而且i7 2600K將外頻鎖定在100MHz,所以一般來說,同頻率下i7 870處理器性能應該優於i7 2600K,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麼?下面我們一起看看測試成績吧。


I7 2600K 6.56,i5 2500K 5.28,圖中i7 870取得了5.73分。

首先是多線程渲染測試,測試中i7 870取得了5.73分,儘管已經超過i5 2500K的成績,但距離i7 2600K的6.56分還有一定差距。


I7 2600K 26.75,i5 2500K 20.61,圖中i7 870取得相對速度為25.85倍。

在步法運算測試中,i7 870處理器最終取得相對速度為25.85倍,十分接近i7 2600K的測試成績。


I7 2600K 4分17秒,i5 2500K 4分31秒,圖中i7 870最終用時9分8秒。

而在視頻格式轉換測試中儘管頻率已經得到較大幅度提升,但測試成績較超頻前卻只有18秒提升。用時甚至高過i5 2500K處理器成績的一倍,更別提i7 2600K了。


I7 2600K 165,i5 2500K 168.4,i7 870取得平均幀速為156.8幀每秒。

而在最後的遊戲測試中,頻率提升後的i7 870處理器依然沒能取得突破,平均幀速只比超頻前提升了3幀每秒。

在測試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儘管i7 870處理器經過超頻獲得了與i7 2600K相同的主頻,但在測試中尤其是視頻轉碼測試中依然大幅落後於後者,這樣反常的成績值得另我們反思,為什麼頻率提高了,卻依然與同頻率的i7 2600K有這麼大的差距呢?所有配置都相同,兩者唯一不同的就是微架構了,通過一系列測試成績對比,我們可以看到Sandy Bridge架構處理器所擁有的優勢不僅僅是高主頻這麼簡單。

[整合顯示核心效能測試:3DMark Vantage]

在Sandy Bridge系列產品中,所有桌面級零售版處理器都內嵌圖形核心,並將之與處理器徹底融為一體,通過環形總線共享三級緩存,這使得圖形數據流通速度有效提升,從而能夠獲得更強悍的顯示性能。


I7 2600K和i5 2500K都使用被稱為Intel HD Graphics 3000的顯示核心,都是12個EU版本的。

I7 2600K和i5 2500K都使用被稱為Intel HD Graphics 3000的顯示核心,都是12個EU版本的。而其他標準型號的處理器則全都使用內置6個EU的Intel HD Graphics 2000顯示核心。接下來我們就對這個系列中最強悍的Intel HD Graphics 3000顯示核心性能進行測試,測試使用I7 2600K和i5 2500K分別搭配H67晶片組主板進行幾個測試。


E等級測試成績

畢竟Intel HD Graphics 3000是一款融合在處理器內部的整合顯示核心,所以我們在3DMark Vantage測試中選擇了最低等級E等級,經過測試我們可以看到,這兩款處理器搭載的Intel HD Graphics 3000都取得了一萬分左右的成績,讓筆者吃驚不小,跟i5 661處理器搭載的高清顯示核心相比性能提升1倍左右。


P等級測試成績

由於E等級測試讓i5 2500K和i7 2600K表示毫無壓力,所以我們繼續用3DMark Vantage P等級進行測試,從測試結果來看,兩者都取得了相對較高的分數,i7 2600K甚至得到了超過2000分的高分,對於那些普通獨立顯卡來說這樣的成績當然不算什麼,但對於一款整合顯示核心來說,3DMark Vantage P等級下的2000分還是很有含金量的,不過i5 2500K處理器的GPU得分依然和i7 2600K保持20%左右差距。

[整合顯示核心遊戲效能測試]

接下來我們進行的測試針對整合顯示核心的遊戲測試,下面是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

在測試中我們將遊戲解析度設置為1024x768,所有特效都設置為高,可以看到在《Farcry2》中同樣特效設置下i5 2500K和i7 2600K取得的平均幀速居然可以達到i5 661的3倍以上,而在隨後的《街頭霸王4》遊戲測試中,Sandy Bridge處理器也取得了近1倍的幀速領先。

[處理器溫度測試]

在溫度測試環節,我們採用i5 2500K和i7 2600K處理器分別與Intel為它們配備的DHA-A散熱器和DHX-B散熱器搭配,測試處理器在搭配原裝散熱器時的工作發熱表現。測試採用Everest中的系統穩定性測試功能進行,並隨時記錄處理器溫度。


DHX-B散熱器和DHA-A散熱器


測試成績統計

兩款散熱器分別配備給不同市場定位的處理器產品,散熱效能也相差較大,比如DHA-A散熱器在搭配i5 2500K處理器時能夠擁有不錯的散熱效能,而一旦配備i7 2600K處理器後,滿載溫度居然達到87攝氏度,而DHX-B散熱器則在各種環境下都有不錯表現,最高溫度僅為42攝氏度,擁有比較優秀的散熱效能。

[功耗測試]

在功耗測試環節我們主要對這兩款Sandy Bridge處理器實際工作功耗作出評判,測試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是整合平臺測試,我們將i5 2500K與i7 2600K分別與H67晶片組主板搭配使用,並分別記錄待機功耗和滿載功耗。


整合平臺功耗

滿載測試使用Furmark對處理器顯示部分增加負載,記錄顯示部分滿載功耗後,再打開Everest中的系統穩定性測試,將處理器部分進行滿載,從而得出處理器完全滿載時的平臺總功耗(顯示器除外),從成績統計來看兩者待機功耗控制不錯,都在40W左右,而完全滿載後,i5 2500K滿載功耗要低於i7 2600K近30W,在採用32納米工藝後,Sandy Bridge處理器功耗控制依然較好,儘管完全滿載功耗較高,但獲得的性能提升幅度更大,相對來說擁有良好的性能功耗比。


獨顯平臺功耗

而在獨顯平臺的功耗測試中我們使用i5 2500K與i7 2600K分別與P67晶片組主板和一塊HD6950顯卡搭配使用,在開機後記錄待機功耗,使用Everest將處理器滿載後記錄滿載功耗。平臺待機和滿載功耗都足以令人滿意。

[超頻測試]

採用了更先進的製程工藝,以及第二代高K金屬柵極技術,Sandy Bridge處理器必然擁有更優秀的超頻潛力,能夠去挑戰更高頻率。儘管Intel將Sandy Bridge處理器外頻鎖定,但也在一些型號中提供了通過倍頻調節進行超頻的功能。即便用戶不想超頻使用,第二代Turbo Boost睿頻智能動態加速技術也可以在使用過程中實時幫助用戶完成超頻過程。

 
Turbo Boost睿頻智能加速技術測試

在i5 2500K和i7 2600K上Turbo Boost睿頻智能加速技術便提供了高達3.7GHz和3.8GHz的睿頻頻率,在實際使用中一旦需要一個或多個處理器核心滿載的時候,控制單元就會自動控制調節倍頻,將處理器頻率上浮,以獲得更高應用性能。

對於以K結尾的不鎖倍頻的產品來說,通過直接調節倍頻進行超頻無疑是最佳選擇,首先是i5 2500K處理器,通過在Bios中對倍頻進行調節,可以很方便的將處理器超到4.5GHz。


I5 2500K超頻4.5GHz

1M規格SuperPI測試成績

超頻後運行1M規格的SuperPI測試,輕鬆進入10秒內,最終成績為8.502秒。

而此次發布的新品中最高端的型號i7 2600K處理器則擁有更大超頻幅度,最終倍頻可以調節至50倍,讓處理器主頻超頻到5GHz。


I7 2600K超頻5GHz


1M規格SuperPI測試成績

通過超頻,我們獲得了更優秀的處理器運算效能,1M規格SuperPI測試成績達到7.535s。而整個超頻過程我們只是使用了Intel原裝散熱器DHX-B,如果為其配備更優秀的散熱裝置,相信各位玩家也可以在家衝擊超頻記錄。

[測試總結]

通過前面的簡介部分可以了解到,Intel此次發布的Sandy Bridge處理器不僅將製程工藝全面推進至32納米,並且在微架構等多個方面進行升級,這些升級包括採用來自伺服器版產品的環形總線、多模塊共享的三級緩存、融合進處理器的顯示核心、強悍的AVX指令集、新一代Turbo Boost睿頻智能動態加速技術以及隨Sandy Bridge而來的採用全新LGA 1155接口的6系晶片組等等。全面進化的Sandy Bridge處理器不僅讓筆者感到煥然一新,就連Intel也將其稱為「第二代酷睿處理器家族」。

首先,Sandy Bridge第一次把32納米製程工藝應用在主流級和性能級產品之上,讓Intel在這個級別的產品上可以塞入更多電晶體,用戶不僅可以獲得更高性能,在散熱等後期投入方面也可以省下更多金錢,尤其是功耗的相對降低,無形中降低了用戶擁有成本。


Sandy Bridge處理器可以為用戶提供前所未有的計算效能

在運算效能方面,由於加入了AVX指令集、多核心共享的三級緩存,以及高效的環形總線後,處理器內部數據交換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Sandy Bridge處理器的運算性能也得到相應優化,全面超越以往產品,這在前面多個項目的測試中得到了驗證。

例如Sandy Bridge處理器在AES加密解密運算能力方面高過以往處理器產品數倍之多,在最後進行的同頻率對比測試中,i7 870處理器即便將頻率超頻到3.4GHz也遠遠不是i7 2600K的對手,充分體現了Sandy Bridge處理器在微架構方面的優勢。

在顯示方面,將顯示核心徹底融入到處理器內部是Sandy Bridge的一大特點,這樣做可以讓顯示核心能夠共享處理器內部的三級緩存,提高圖形數據與處理器其他部分的交換速度,從而有效提升顯示性能。

而顯示核心也受到處理器性能的影響,比如在整合平臺的圖形測試中,i5 2500K處理器的GPU成績就要低於i7 2600K處理器1600多分,儘管處理器搭載了同樣的顯示核心,但由於Sandy Bridge微架構的處理器將顯示核心徹底融合與CPU內部,顯示核心性能的發揮很大程度上都會受到處理器性能影響。好在新一代Turbo Boost技術可以兼顧到處理器內的GPU,可以將顯示核心頻率進行自動超頻,從而讓用戶獲得更優秀的顯示性能。

說到Turbo Boost技術,就要說一下Sandy Bridge處理器在超頻方面的限定,除了為用戶提供Turbo Boost技術靈活掌控系統性能以外,Intel將Sandy Bridge處理器的外頻限定在100MHz,用戶只能通過調節外頻的方式對系統進行超頻,尤其是只有兩款產品完全開放倍頻,喜歡超頻的玩家們選擇的空間就更小了,好在這兩款處理器夠能超,足以滿足超頻玩家們「貪婪」的心。

最後在價格方面,由於Intel一次性推出了29款處理器(14款桌面和15款移動)、10款晶片組(5款桌面和5款移動)、4款無線網卡,在產品定位方面更是涵蓋了從入門到高端多個市場層級,價格也就顯得更加親民,結合Sandy Bridge處理器智能、高效的運算效率,不僅對於DIY玩家和硬體發燒友有足夠誘惑力,對普通玩家來說也非常值得選購。

 

[Intel DP67BG外觀賞析一]

Intel DP67BG主板採用Intel P67晶片組,支持LGA1155接口的第二代Intel酷睿處理器,也就是剛剛推出的Sandy Bridge處理器,主板提供有4條雙通道DDR3內存插槽,提供三個PCIe x1和兩個PCI口,兩個PCIE x16接口,支持單路x16或雙路x8顯卡並聯。Intel DP67BG的內存插槽旁邊搭載了電源開關、重啟按鍵、Debug LED和蜂鳴器等。

主板支持RAID 0、1、5、10,提供7個SATA口,其中包括四個SATA 3Gbps接口和兩個SATA 6Gbps接口,一個eSATA接口。提供14個USB2.0接口,兩個USB3.0接口,

 

 [Intel DP67BG外觀賞析二]

 

 [Intel DH67BL外觀賞析一]

主板採用H67晶片組,小板型設計,提供顯示界面,支持LGA1155接口的Sandy Bridge處理器,提供四條DDR3內存插槽,支持DDR3 1333內存,最大容量32GB,擴展部分提供一個PCIe x16和兩個PCIe x1插槽以及一個PCI槽。

存儲部分提供5個SATA口,其中包括3個SATA 3Gbps接口和2個SATA 6Gbps接口,支持RAID 0、1、5、10,另外提供一個eSATA接口。提供14個USB2.0接口,兩個USB3.0接口,顯示輸出部分提供DVI+HDMI接口組合。

 


[Intel DH67BL外觀賞析二]

[華碩Maximus IV Extreme外觀賞析一]

玩家國度系列頂級P67主板Maximus IV Extreme面向骨灰玩家和發燒友,號稱結合了「最酷的散熱設計和大量ROG超頻特性」。

Maximus IV Extreme基於P67晶片組,支持LGA 1155接口Sandy Bridge處理器,提供4條DDR3內存插槽,內置藍牙模塊,支持通過手機遙控超頻。4條PCI-E x16插槽支持三路SLI或CrossFireX多顯卡方案。板載4x SATA 6Gbps接口,4x SATA 3Gbps接口,並誇張的提供了10組USB 3.0接口(背板8組,插針2組)。

該板的其他特色還包括UEFI BIOS、雙Intel千兆網卡,2x eSATA,7.1聲道音頻,Debug LED燈,板載電壓讀取點和超頻按鍵開關等。

目前Maximus IV Extreme以提供預訂,歐洲市場價格為310歐元左右。

[華碩Maximus IV Extreme外觀賞析二]

 

[華碩Maximus IV Extreme外觀賞析三]

[技嘉GA-P67A-UD4外觀賞析一]

技嘉GA-P67A-UD4主板基於Intel P67晶片,支持LGA1155接口的下一代酷睿i3/i5/i7處理器。處理器供電採用了14相供電設計,搭載4根DIMM內存插槽,支持雙通道DDR3內存。提供了4個SATA2磁碟接口、2個SATA3磁碟接口,全部採用側臥設計,並且支持RAID。

提供了2條PCI-E x16插槽,3條PCI-E x1插槽,並通過集成第三方晶片,提供2個PCI插槽,支持SLI以及Crossfire技術。

主板集成了Realtek ALC892 8聲道HD音效晶片以及Realtek RTL8111E千兆乙太網卡。集成2顆NEC USB3.0控制晶片,提供4個USB3.0接口的支持(2個由前面板擴展)。

 

[技嘉GA-P67A-UD4外觀賞析二]

 

[微星P67A-GD65外觀賞析一]

P67A-GD65是微星面向高端用戶推出的產品,採用了微星第二代軍規用料,使用了更加豪華的SFC電感、DrMOS Mosfet、鉭電容用料。除此之外,該主板還採用了第二代微星易超頻精靈功能,並且支持電壓檢測。

主板採用了八相設計,支持DDR3雙通道內存,最高支持16GB DDR3-2133內存。 提供兩條PCI-E x16、兩條PCI-E x1以及兩條PCI插槽,集成Realtek ALC892 8聲道音效晶片以及Realtek RTL8111E千兆乙太網卡。主要面向遊戲發燒友設計,支持雙卡交火等技術。

[微星P67A-GD65外觀賞析二]

 

閱讀更多:默認

相關閱讀:

驗三星5G神U!60倍拍月新機評測

華為全新筆記本預售:十代U 價格香

Intel、高通居然走到了一起!

拼完功能又比顏值!小米第一個圓表評測

上來就是29款!Intel喊你換板子啦

22年後GPU大佬重入戰場 硬剛AMD/NV

相關焦點

  • Intel第2代i3/i5/i7首測
    通過本次評測,您可以知道:  ● Intel新一代處理器Core i7 2600K、Core i5 2500和Core i3 2300的CPU與顯卡性能  ● Intel新一代處理器與上代以及競爭對手的性能差距  ● Intel新一代處理器的新技術、新特性、產品定位
  • 全新22nm架構:Intel四代i5/i7權威評測
    北京時間6月1日10:01分,這是Intel第四代智能酷睿處理器(代號:Haswell)正式發布的時間,在接下來的半年內Haswell將順理成章接替現有的Intel CPU市場,作為22納米全新架構的「先鋒隊」,首批上市的Core i5-4670K、i7-4770K的具體性能,我們將在這一篇文章裡為大家揭曉。
  • 寂寞沙洲冷:Sandy Bridge-E i7-3960X全球首發評測-英特爾,Intel...
    然後是另一款六核心Core i7-3930K。從其型號末尾的「K」後綴上就可以看出,它和Core i7-2600K/i5-2500K一樣也是解鎖版,同樣不限制超頻,調節能力與Core i7-3960X完全相同。
  • Intel酷睿i5-10600K天梯榜評測:酷睿i7-8700K再世
    其實我們手頭上還有最後一個K系列的十代酷睿處理器——酷睿i5-10600K,它是6核12線程的,感覺就是酷睿i7-8700K在世,當然了當年的酷睿i7-8700K裡面是矽脂,而酷睿i5-10600K用的是釺焊,這點差別就非常大。
  • Intel i7-4790K超頻測試
    i7-4790K與i7-4770K背面外觀對比:元件排布位置不同Devil's Canyon(惡魔峽谷)的兩大改進點  Intel為今年的K系列處理器設計代號為Devil's Canyon(惡魔峽谷),目前包括i7-4790K、i5-4690K、紀念版的奔騰G3258三款產品。
  • 英特爾intel i3-10300追平i7-7700還是i7-7700再就業
    英特爾intel十代10th架構i5和i9被曝光,分別是6核心12線程6c12t和10核20線程10c20t。今天i3-10300也出現在UserBenchmark資料庫,4核心8線程4c8t,主頻3.7Ghz,最大睿頻4.2Ghz。
  • 4GHz猛獸秒殺眾生 Intel i7-4790K評測
    不過在6月的臺北電腦展上,Intel放出了殺招:核心代號為「Devil's Canyon(惡魔峽谷)」的Haswell Refresh倍頻解鎖(帶K)處理器i7-4790K和i5-4690K發布了。前者相對於i7-4770K的頻率提升可不僅僅只有100、200MHz——i7-4790K處理器的默認頻率就高達4GHz!
  • 高性能低功耗intel Corei7 4790售1819元
    【PConline上海站 行情】intel Core i7 4790依然四核八線程、Turbo Boost 2.0加速技術、超線程技術、智能高速緩存、雙通道intel Core i7 4790  圖片  評測  論壇  報價  網購實價
  • 一代神U: i7-4790K, 還能再戰麼?
    作為祖傳牙膏廠,可以用按部就班、不緊不慢來形容intel:隔代產品性能小幅提升,然後每隔2、3代升級一下LGA接口(沒辦法,主板廠商也得吃飯啊),這就是做壟斷生意的好處,別的行業競爭殘酷、激烈,intel在處理器行業卻只有唯一的對手,但AMD目前還不夠看(無論從市場份額、還是年度營收
  • Core i7-8700K/i5-8600K全球首發評測:4核變6核,Intel覺醒了?
    【PConline 首發評測】 法國拿破崙曾經稱讚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一旦醒來就會震驚世界。後來有人也考證過,這句名言是謬傳,拿破崙本人沒有說過這樣的話。,直接來說它的架構是基於今年的Kaby Lake,可以說是Kaby Lake Refresh,不同之處在於核心數量,7代Kaby Lake的Core i7/i5都是4核8線程、4核4線程,而八代酷睿Coffee Lake處理器則是6核12線程、6核6線程,相當於多了50%的核心。
  • (散打intel處理器的後綴含義)
    站長有天閒下來,做了一件事情,把intel處理器後綴數了一遍,這一數嚇一跳,intel從酷睿發布以來,一共26個英文字母就用了23個,除了J、O、Z這三個選手還在候補區,其餘全部披掛上場。這還並不包括繁多的字母組合。有識者,看中其商機,開設「後綴包子鋪」日進鬥金。
  • VIA Nano/Intel Atom全面對比評測
    Intel凌動平臺ATOM處理器全球首發評測》、《一天省一度電!精英intel Atom平臺全面評測》等文章中,我們給大家介紹了Intel凌動Atom處理器的性能、功耗和發熱量等重要參數。論性能,Atom處理器的性能絕對讓人失望,因為主頻為1.6G的Z530凌動處理器在部分評測項目中只有賽揚420約一半的性能,因此凌動平臺絕對不是追求極致性能的發燒玩家的首選。
  • 突破intel十代酷睿官方限制,ASRock主板支持非K CPU超頻!
    隨著4月30日intel的第十代酷睿桌面處理器發布,各大主板廠商也紛紛發布了自家與之配套的400系列晶片組主板,儘管400系列主板包含Z490/H470/B460以及H410等多個型號,但是從各家首發的情況來看,大家第一時間能買到的好像只有Z490這一種。
  • AMD R5-2600和Intel i5-8400誰更強?
    AMD推出銳龍處理器後,好多裝機用戶大喊AMD YES,那麼同樣是定位中端平臺的R5-2600與Intel的i5-8400相比,誰更強呢?今天就給大家簡單分享一下R5-2600和i5-8400的性能對比評測,來看看AMD是YES還是NO。
  • Intel i7-4790K 再見,48 款 Haswell 及升級版處理器退市
    隨著Skylake處理器全面上市,現在Haswell處理器也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Intel一次性退役了48款Haswell處理器,包括旗艦Core i7-4790K。14日為最後出貨日,算起來Hasewell處理器還有一整年時間才完全退出市場,也算長壽之星了。
  • Intel八代酷睿i7-8700K/i5-8600K最詳盡評測
    產品規格介紹:從產品規格上,八代酷睿還是看著非常爽的,i5和i7各增加了兩個核心。i7-8700K規格變成了六核十二線程,i5-8600K變成了六核六線程。不過由於這次更新之後,CPU功耗同步大幅提升。根據目前知道的狀況,六核心滿載的頻率會跟CPU自身體質關係比較大,體質不好的CPU可能會頻率低一些。這點倒是越來越像顯卡了。
  • 酷睿i5 10600k對比R5 3600X哪個好 與銳龍5 3600X評測
    酷睿i5 10600k對比R5 3600X哪個好 與銳龍5 3600X評測  i5 10600k屬於intel十代i5系列的頂級型號,從規格參數上來看i5 10600k和amd的銳龍R5 3600X非常相似,都是6核12線程,也都支持超頻。i5-10600k作為一款新產品,其性能到底如何?
  • i9-9900K首發評測:8核心,這次Intel把牙膏管都擠爆了!
    不過Intel不久前也宣稱,九代酷睿會是14nm的最終章,那麼今天PConline賈曉邊就為大家帶來i9-9900K、i7-9700K和i5-9600K的首發評測,讓我們一起來看看14nm工藝最後的這坨牙膏,性能如何。
  • Intel盒裝處理器大漲價:i7-8700K漲至2999元
    前不久我們還報導了英特爾散片處理器大漲價的問題,當時盒裝正品處理器價格沒變,沒想到現在英特爾的八代酷睿處理器盒裝價格也漲了,漲幅在100-250元左右,Core i7-8700K盒裝價格上漲到了2999元,Core i5-8400則從之前的1499元漲到1749元,漲幅250元。
  • 大家來找茬 Intel新酷睿i7-4790搶先測試
    現在PConline評測室已經拿到了首批上市的正式版Haswell Refresh處理器,總之,我們先來看一看吧。40  評測室拿到的處理器型號是用於取代Core i7-4770的Core i7-4790,四核八線程,默認頻率3.6-4.0G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