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改變一切!Intel第2代i3/i5/i7首測

2021-01-11 太平洋電腦網DIY硬體頻道
1前言:Intel第2代Core i3/i5/i7首測回頂部

  前言:自30年前PC誕生的那天起,CPU和顯卡就是兩個獨立的配件,但30年後Intel把顯卡真正融合到CPU上,成為CPU的一個部分,Intel再一次改變了一切,引領整個PC業界向新的方向發展。而第一款真正內置顯卡的CPU,正是Intel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的Core i3/i5/i7處理器!


針對初級讀者,本文有精簡版本可供閱讀(點擊圖片查看文章)

Intel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發布歷程:

編輯如何看待Intel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


範俊輝

PConline CPU頻道高級編輯 範俊輝

  Intel第二代Core i3/i5/i7把顯卡真正融合在CPU上,CPU整合顯卡的時代全面到來!並且它們將改變一切,對CPU、主板和顯卡行業造成很大的衝擊。可以預見第二代產品在2011年會全面普及,並成為處理器歷史上的新明星。


黃徵楠

PConline外設頻道及論壇高級編輯 黃徵楠

  Sandy Bridge將會是一個很好的開端,GPU整合時代也將正式拉開帷幕,顯示晶片的市場格局也將在今後逐步發生改變。隨著工藝的成熟和技術的進步,整合GPU的CPU的圖形性能也將會越來越強,獨立顯卡也將會在Sandy Bridge後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價值。
何明貴

PConline顯卡頻道編輯 何明貴

  入門獨顯一直佔據著國內獨顯市場相當大市場份額,此次Intel發布的Sandy Bridge擁有媲美入門獨顯的圖形性能,這樣一來無論AMD還是NVIDIA都將在獨顯市場上受到一定衝擊,畢竟Sandy Bridge讓之前徘徊在集顯和入門獨顯之間的用戶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

廠商如何看待Intel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排名不分先後)


微 星

主板/顯卡廠商 微星

  Intel的Sandy Bridge處理器上市,標誌著電腦進入更智能化的時代,最明顯的特徵是「新一代智能動態加速技術」技術,可以讓核芯顯卡和CPU同時智能加速,天衣無縫的配合。作為Intel的親密合作夥伴,微星在智能化時代會給用戶帶來更多智能化、個人化的產品。


映 泰

主板廠商 映泰

  英特爾第二代英特爾智能處理器實現了真正的智能科技「融合」,作為英特爾優秀合作夥伴的映泰,同步發布了P67/H67主板,讓超頻玩家和HTPC高清用戶體驗智能極速和3D巔峰視界的震撼效果!英特爾和映泰啟動了智能新時代的大門。


七彩虹

顯卡/主板廠商 七彩虹

  Sandy Bridge處理器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CPU與GPU融合。從硬體製造商的角度看,它讓我們興奮不已,可以向用戶、玩家等提供更多樣化的解決方案。該架構的發布對整個DIY領域無疑是一次新的機遇和考驗。在短時間內將給DIY領域來一次急速的換血。而從長遠看,DIY領域的模式從根本上都可能產生變化。總的來說,對SNB的發布,我們充滿期待!


影 馳

顯卡廠商 影馳

  融合是大趨勢,Intel在促進整個業界的前進。Sandy Bridge大大提升了入門平臺的整合圖形性能,對低端圖形卡市場造成一定衝擊。不過對於DIY市場來說,就中國而言,目前來說應該影響不大,用戶習慣不能很快得到改變,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看到一些明顯的勢頭。

通過本次評測,您可以知道:

  ● Intel新一代處理器Core i7 2600K、Core i5 2500和Core i3 2300的CPU與顯卡性能

  ● Intel新一代處理器與上代以及競爭對手的性能差距

  ● Intel新一代處理器的新技術、新特性、產品定位

  ● Intel新一代處理器對PC業界(處理器、主板、顯卡市場)的影響

  2010年1月,Intel發布了智能酷睿處理器Core i3/i5/i7,憑藉智能的表現與出色的性能,很快便成為用戶的首選,在與AMD的競爭中一直處於領先水平。沒有等待Core i3/i5/i7的全面普及,也沒有等待對手的追趕,Intel堅持自己的「Tick-Tock」鐘擺模式來更新CPU,1年之後,Intel將發布革命性的處理器——第二代Core i3/i5/i7。

  第二代Core i3/i5/i7隸屬於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全部基於全新的Sandy Bridge微架構,相比第一代產品主要帶來五點重要革新:1、採用全新32nm的Sandy Bridge微架構,更低功耗、更強性能。2、內置高性能GPU(核芯顯卡),視頻編碼、圖形性能更強。3、睿頻加速技術2.0,更智能、更高效能。4、引入全新環形架構,帶來更高帶寬與更低延遲。5、全新的AVX、AES指令集,加強浮點運算與加密解密運算。


英特爾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

  我們拿到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中三款有代表性的型號:旗艦級Core i7 2600K、高端的Core i5 2500K和主流級的Core i3 2100。

旗艦級型號,Intel Core i7 2600K:


Intel Core i7 2600K  圖片  系列  評測  論壇  報價

  Intel Core i7 2600K是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中的旗艦型號,屬於解鎖版,其中CPU部分採用原生四核設計,通過超線程技術提供八線程同時運算,默認主頻高達3.4GHz,通過睿頻加速技術2.0甚至可加速到3.8GHz。核心顯卡為HD Graphics 3000,具備12個EU處理單元,默認頻率850MHz,最高可睿頻到1.35GHz。CPU和核心顯卡共享8MB緩存。

高端主力型號,Intel Core i5 2500K:


Intel Core i5 2500K  圖片  系列  評測  論壇  報價

  Intel Core i5 2500K是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中的高端型號,同樣屬於解鎖版,CPU部分採用原生四核設計,不支持超線程技術,默認主頻為3.3GHz,通過睿頻加速技術2.0可加速到3.7GHz。而核心顯卡為HD Graphics 3000,具備12個EU處理單元,默認頻率850MHz,最高可睿頻到1.1GHz。CPU和核心顯卡共享6MB緩存。

中端主流型號,Intel Core i3 2100:


Intel Core i3 2100  圖片  系列  評測  論壇  報價

  Intel Core i3 2100是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中的主力型號之一,CPU部分採用原生雙核設計,通過超線程技術提供四個線程同時運算,默認主頻為3.1GHz,CPU部分不支持睿頻加速技術。核心顯卡為HD Graphics 2000,具備6個EU處理單元,默認頻率850MHz,可睿頻到1.1GHz。CPU和核心顯卡共享3MB緩存。

CPU

Core i5 2500K

微架構 Sandy Bridge Sandy Bridge Sandy Bridge 核心/線程 2/4 4/4 4/8 製作工藝 32nm 32nm 32nm CPU頻率 / 睿頻 3.1GHz 3.3GHz / 3.7GHz 3.4GHz / 3.8GHz GPU頻率 / 睿頻 850MHz / 1.1GHz 850MHz / 1.1GHz 850MHz / 1.35GHz L3緩存 3MB 6MB 8MB TDP熱設計功耗 65W 95W 95W 接口 LGA 1155 LGA 1155 LGA 1155 主板 P67/H67/H61 P67/H67/H61 P67/H67/H61 新指令 AVX AES、AVX AES、AVX 預計售價 800元 1600元 2300元

   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仍是由Core i3、Core i5和Core i7三大品牌組成,Intel根據核心數目、核心頻率、三級緩存等基本參數與超線程、睿頻加速等核心技術把CPU劃分到三大品牌中。

  究竟第二代Core i3、Core i5和Core i7相比第一代強多少?與AMD同定位的產品比較又是怎麼樣結果?而倍受關注的核芯顯卡,其性能是否會一鳴驚人?第二代產品對今後的PC市場會造成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本文將一一解答。

延伸閱讀:

  第二代產品問題解答:總有你想知道的!編輯解密第2代i3/i5/i7

  P67/H67主板首測:絕對超乎想像 P67/H67晶片組主板首測

  論壇競猜活動:第二代Core i處理器性能有獎競猜!

網友調查:

2Sandy Bridge微架構與第2代智能酷睿回頂部

2、Sandy Bridge微架構與第2代Core i3/i5/i7

  我們知道,CPU的微架構與製作工藝直接決定了CPU的效能,優化微架構與更新製作工藝成為CPU廠商提升CPU效能的最重要途徑,因此Intel發布Core 2後,便宣布自家的處理器將以「Tick」-「Tock"鐘擺模式(第一年更新製程,第二年更新微架構,交替進行)進行更新換代。

Tick-Tock更新模式,帶來全新Sandy Bridge微架構:


Tick-Tock更新模式,Intel帶來全新的Sandy Bridge微架構

  Intel的Tick-Tock鐘擺模式一直在有規律地進行著,在「Tock」階段(45nm Nehalem全微架構,即第一代四核心Core i7和Core i5)階段和Tick階段(32nm Westmere微架構,即六核Core i7和Core i3 )之後,又回到了Tock階段,即把CPU切換到全新的Sandy Bridge(簡稱:SNB)微架構。全新的Sandy Bridge微架構和最先進的32nm製作工藝,把CPU的效能提升到新的高度。


全新的Sandy Bridge微架構

  全新的Sandy Bridge微架構由多個部件組成,分別是:處理器核心(目前最多為四核心)、圖片處理器、大容量高速緩存(目前最大為8MB,CPU與GPU共享)、內存控制器以及其他I/O。其中最革命性的改進當屬在同一晶圓上整合了圖片處理器,使它成為CPU的其中一個處理單元。此舉可以說是顛覆了傳統,至於效能如何,我們稍後再談。

Sandy Bridge微架構的五大重要改進:


Sandy Bridge的最要改進

  與第一代Core i3/i5/i7的Neahlem或Westmere微架構相比,Sandy Bridge微架構主要帶來有五點重要革新:1、採用全新32nm的Sandy Bridge微架構,更低功耗、更強性能。2、內置高性能GPU(核芯顯卡),視頻編碼、圖形性能更強。3、睿頻加速技術2.0,更加智能。4、引入全新環形架構,更高帶寬與更低延遲。5、全新的AVX、AES指令集,加強浮點運算與加密解密運算。

全新微架構、全新LOGO,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


英特爾第一代智能酷睿家族


英特爾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

  採用Sandy Bridge微架構的CPU仍會以Core i3/i5/i7來命名,但會加上「第二代」來以區分上代產品,而第二代產品全部隸屬於英特爾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可以看到,英特爾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採用了全新LOGO,通過LOGO可區分兩代產品。

第二代Core i3/i5/i7仍沿用以往的命名方式:


第二代Core i3/i5/i7的命名方式

  第二代Core i3/i5/i7仍會沿用當前的命名方式,以第二代Core i7 2600為例,「Core」是處理器品牌,「i7」是定位標識,「2600」中的「2」表示第二代,「600」是具體型號。在型號後面的字母,會有四種情況:不帶字母、K、S、T。不帶字母的是標準版,也是最常見的版本;「K」是解鎖版,就是不鎖倍頻的版本;「S」是節能版,默認頻率比標準版稍低,但睿頻幅度與標準版一樣;「T」是超低功耗版,默認頻率與睿頻幅度更低,主打節能。

3、開創歷史先河,第2代Core ix的核芯顯卡詳解

  上一節我們提到,第二代Core i3/i5/i7的Sandy Bridge微架構最大的更新就是整合了圖片處理器(GPU),本節我們詳細講解一下這個全新的「核芯顯卡」。

開創歷史先河,CPU與顯卡真正融合:


第一代Core i3/Core i5 600就內置了顯卡,但非同一晶圓封裝

  我們知道,Intel去年1月發布的Westmere微架構的Core i3和Core i5就首次在CPU上集成顯卡,開創了歷史的先河。不過上代產品的CPU和顯卡並沒有真正融合,只是CPU和GPU兩個晶片封裝在一起而已,因此打開CPU頂蓋後可以看到兩個核心。


第二代Core i3/i5/i7的CPU與核心顯卡真正融合在一起

  到第二代Core i3/i5/i7的Sandy Bridge微架構,Intel把CPU與GPU真正融合在一起了,這是自30年前PC誕生的那天起,CPU和GPU首次真正融合在一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而Intel把這個GPU稱之為「核芯顯卡」。現在核芯顯卡與內存控制、PCI-E控制器等部件一樣,成為CPU的一個處理單元。毫無疑問,這一舉措會對今後CPU、主板以及顯卡行業的發展構成深遠影響。

第二代Core i3/i5/i7核芯顯卡的內部組成:


核心顯卡的內部組成

  第二代Core i3/i5/i7的核心顯卡內部由多個部件組成,包括EU統一執行單元、頂點處理、光柵化/z、指令流處理器、多媒體解碼器等多個部分組成。其中對於3D遊戲性能有重要作用的是EU統一執行單元,Intel根據EU單元的數目把核芯顯卡劃分成HD Graphics 2000和HD Graphics 3000兩種,前者只有一組6個EU單元,而後者則有兩組12個EU單元,理論上後者的3D性能是前者的兩倍。

  對於桌面CPU,目前只有Core i5 2500K和Core i7 2600K這兩款型號配備了更強的HD Graphics 3000核芯顯卡,其餘的第二代Core i3/i5/i7全部是搭配HD Graphics 2000。而筆記本CPU則全部配備HD Graphics 3000,保證更好的圖形性能。在規格方面,兩款顯卡均支持DirectX 10.1、OpenGL2.0技術,全高清MPEG2/H.264/VC-1硬體解碼與次世代音頻,以及OpenCL通用計算。

核芯顯卡四大優勢——出色的3D性能:


Intel HD Graphics 2000/3000核芯顯卡擁有出色的3D遊戲性能

  前面我們提到,核芯顯卡根據性能高低會被劃分成HD Graphics 2000和HD Graphics 3000兩種版本,兩款顯卡均支持DirectX 10.1、OpenGL2.0技術,都擁不錯的3D性能,其中HD Graphics 3000的3D遊戲性能達到了Core i5 661(GMA HD)的兩倍,足以應付大多數主流3D遊戲的需求。強大的3D性能將會衝擊入門獨立顯卡市場。

核芯顯卡四大優勢——高速視頻同步技術:


英特爾高速視頻同步技術(Quick Sync Video)

  第二代Core i3/i5/i7的核芯顯卡新增內置了編碼器,支持MPEG2、VC1和H.264硬體編碼,Intel稱之為「英特爾高速視頻同步技術」(Quick Sync Video)。根據英特爾的相關資料顯示,用核芯顯卡進行以上視頻格式的硬體編碼,速度是軟體編碼的兩倍以上!對於常用PSP、iPAD、智慧型手機或其他MID設備看視頻的用戶,這個硬體編碼非常實用。

核芯顯卡四大優勢——InTru 3D技術:


英特爾InTru 3D技術

  第二代Core i3/i5/i7的核芯顯卡支持英特爾InTru 3D技術,這個技術通過最新的HDMI 1.4規範輸出,可以讓用戶觀看藍光3D電影,讓用戶在家裡也能享受更逼真的電影效果。當然,前提是要有3D眼鏡和顯示器的支持。

核芯顯卡四大優勢——Clear Video HD技術:


英特爾Clear Video HD技術

  第二代Core i3/i5/i7的核芯顯卡支持英特爾Clear Video HD技術,該技術可改善視頻播放效果,使視頻擁有更好的色彩表現,並且使網頁瀏覽更流暢(支持IE9瀏覽器的硬體加速)。

4、採用全新環形架構,引入AVX指令與AES指令

  第二代Core i3/i5/i7的CPU和GPU真正融合在一起,那麼Intel是如何讓它們一起工作?第二代Core i3/i5/i7新支持的AVX指令和AES指令有什麼用途,本節將為大家解答。

第二代Core i3/i5/i7引入全新的環形架構:


第一代Core i3 500和Core i5 600內部通訊方式

  雖然Westmere微架構的第一代Core i3 500和Core i5 600內置了GPU,但並沒有真正融合在一些,這點上一節已經提到,CPU和GPU通過內存控制器來進行數據交互。


第二代Core i3/i5/i7引入全新的環形架構

  第二代Core i3/i5/i7正CPU和GPU真正融合在一起,如何協調CPU的各個核心、GPU(核芯顯卡)、高速緩存以及其他I/O進行通訊成為CPU工程師首要解決的問題。為此,工程師引入了全新的環形架構(RING),保證低延遲、高效率的通訊,同時能使CPU與GPU共享能L3高速緩存,大幅度提升GPU性能,這點在後面的評測中會得到印證。

引入AES-NI加密解密指令集:


早在Westmere微架構上,Intel便引入了AES-NI指令

  在上一代的Westmere微架構(六核心Core i7、Core i5 600)中,Intel便引入了AES-NI指令集,最新的Sandy Bridge微架構自然是繼續支持該指令集。AES-NI指令集主要用於加密、解密運算,AES-NI指令集用途較廣,提供了快速的資料加密及解密運算功能,大大提高了資料的安全性及保密性,尤其在商用PC上,AES-NI指令會大派用場。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第二代Core i5/i7支持該指令集,第二代Core i3則不支持。

引入AVX(高級矢量擴展)指令集:


Intel在Sandy Bridge微架構上引入AVX指令

  Intel在第二代Core i3/i5/i7支持全新的AVX指令集(Advanced Vector Extensions,高級矢量擴展) ,支持256bit的SIMD(單指令多數據流)單元,相比之前的128bit理論上可帶來兩倍的浮點性能提升,能有效提升CPU的執行效率。目前還沒有民用軟體支持AVX指令集,不過根據Intel早前公布的消息,未來會有很多軟體(例如圖片處理)支持該指令,通過這個指令集可有效提升處理效率。

5、兩大智能技術:超線程與睿頻加速2.0

  智能睿頻家族的處理器之所以被Intel稱為「智能處理器」,是因為它們擁有相比普通處理器更「智能」的技術,而普通用戶能直接感受到的智能技術,非超線程技術和睿頻加速技術莫屬,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將繼續支持這兩大智能技術,並做了進一步優化。

超線程技術(Hyper-Threading):


Hyper-Threading,超線程技術

  超線程技術(Hyper-Threading,簡稱HT),最早出現在2002年的Pentium 4上,它是利用特殊的硬體指令,把單個物理核心模擬成兩個核心(邏輯核心),讓每個核心都能使用線程級並行計算,從而兼容多線程作業系統和軟體,減少了CPU的閒置時間,提高CPU的運行效率。第一代Core i3/i5/i7再次引入超線程技術,使它們的多任務/多線程性能提升20-30%,非常可觀。


超線程技術使物理2核心的Core i3擁有4個邏輯核心


超線程技術使物理4核心的Core i7擁有8個邏輯核心

  超線程技術只需要消耗很小的核心面積代價,就可以在多任務的情況下提供顯著的性能提升,比起再添加一個物理核心來說要划算得多,連競爭對手AMD也認為沒有儘早引入這項技術是一個決策的失誤,可見超線程技術在當今多核CPU時代的重要性。最新的Sandy Bridge微架構將繼續支持超線程技術,目前只有第二代Core i3和Core i7支持,第二代Core i5不支持(Core i5 2390T除外)。

睿頻加速技術2.0(Turbo Boost 2.0):


Turbo Boost 1.0,睿頻加速技術

  雖然CPU是朝著多核心方向發展,但我們知道,仍有很多軟體、遊戲對多核CPU優化不足,多核CPU運行這些程序時不但無法提供最佳性能,還會造成能源的浪費,為解決這個問題,Intel在第一代Core i5/i7加入了睿頻加速技術(Turbo Boost)。

  Turbo Boost是基於CPU的電源管理技術來現實的,通過分析當前CPU的負載情況,智能地完全關閉一些用不上的核心,把能源留給正在使用的核心,並使它們運行在更高的頻率,從而提供更強的性能;相反,需要多個核心時,動態開啟相應的核心,智能調整頻率。這樣,在不影響CPU的TDP(熱設計功耗)情況下,能把核心工作頻率調得更高。


睿頻加速技術 2.0

  第二代Core i5/i7帶來了第二代睿頻加速技術(Turbo Boost 2.0),相比1.0版,2.0版有兩個很大的改進:1、更加智能、更高能效,第二代睿頻不再受TDP熱設計功耗限制,而是通過CPU內部溫度進行監測,在CPU內部溫度許可的情況下可以超過TDP提供更大的睿頻幅度,不睿頻時卻更節能。2、CPU和GPU都可以睿頻,而且可以一起睿頻。簡單來說,睿頻加速技術2.0更智能、更高效!


空閒時CPU進入節能狀態,Core i7 2600主頻低於默認的3.4GHz


單核運算,睿頻加速技術使i7 2600主頻提升到3.8GHz

  舉個Core i7 2600K的實際應用例子:當系統空閒時,CPU的空閒核心會被關閉,正在運行的核心主頻也會低於默認的3.4GHz,以達到節能的目的;當程序只用到單核心(例如單核進行3D渲染),正在運行的核心其主頻超過默認的3.4GHz,達到3.8GHz,其它空閒的核心被關閉;但用到多核心,智能開啟相應的核心並調整主頻,獲得最佳性能。

6與上代有何差異?第2代i3/i5/i7賞析回頂部

6、與上代有何差異?第二代Core i3/i5/i7賞析

第二代Core i3/i5/i7外觀賞析:


Intel第二代Core i3/i5/i7採用新盒裝


Core i3 2100、Core i5 2500K和Core i7 2600K

  Intel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包括第二代Core i3/i5/i7三大品牌,均採用全新的Sandy Bridge微架構。其中Core i3定位800元左右的主流用戶,Core i5定位1400元左右的高端用戶,Core i7定位2100元左右的發燒級用戶。而第二代產品今年會完全取代第一代成為Intel的新主力,第一代產品將逐步退市。第二代Core i3/i5/i7採用了全新的Logo和包裝,從產品盒上很容易區分兩代產品。

 
Core i7 2600K

  Intel Core i7 2600K屬於解鎖版系列,採用最先進的32nm工藝,原生四核心設計,通過超線程技術可提供八個線程同時工作,默認頻率為3.4GHz,通過睿頻技術可睿頻到3.8GHz。它採用三級緩存設計,每個核心擁有獨立的一、二級緩存,分別為64KB和256KB,四個核心共享8MB三級緩存。核芯顯卡為HD Graphics 3000,擁有12個EU單元,默認頻率為850MHz,可睿頻到1.35GHz,支持DX10.1技術。TDP熱設計功耗為95W。

  
Core i5 2500K

  Intel Core i5 2500K同樣屬於解鎖版系列,原生四核心設計,不支持超線程技術,默認頻率為3.3GHz,通過睿頻技術可睿頻到3.7GHz。它採用三級緩存設計,每個核心擁有獨立的一、二級緩存,分別為64KB和256KB,四個核心共享6MB三級緩存。核芯顯卡為HD Graphics 3000,擁有12個EU單元,默認頻率為850MHz,可睿頻到1.35GHz,支持DX10.1技術。TDP熱設計功耗為95W。

 
Core i3 2100

  Intel Core i3 2100採用原生雙核心設計,通過超線程技術可提供四個線程同時工作,默認頻率為3.1GHz,CPU部分不支持睿頻技術,但核芯顯卡卻支持。它採用三級緩存設計,每個核心擁有獨立的一、二級緩存,分別為64KB和256KB,四個核心共享3MB三級緩存。核芯顯卡為HD Graphics 2000,擁有6個EU單元,默認頻率為850MHz,可睿頻到1.1GHz,支持DX10.1技術。TDP熱設計功耗為65W。


Core i7 2600K


Core i5 2500K


Core i3 2100

  可以看到,最新的CPU-Z基本能識別第二代Core i3/i5/i7的全部信息了。

兩代產品外觀比較:

 
兩代產品正面比較(左:第二代,右:第一代)

  從外觀上看,兩代產品主要差異是周邊的觸點,第二代產品正面的觸點相比第一代產品更少。


兩代產品背面比較

  第一代產品採用LGA 1156接口,而第二代產品則採用LGA 1155接口,只有一個觸點差異外觀難以察覺,不過兩代產品的卡口位置不同。除此之外,兩代產品中間電容排布也有明顯區別。

第二代產品相關散熱器賞析:

 
Intel第二代智能酷睿處理器附送的散熱器

  第二代產品原配的散熱器並沒有因為接口的改變而在大小設計上有所改變,散熱器與一代LGA1156接口產品所配備的散熱器相同,兩者可以完全兼容。


Intel針對第二代Core i5/i7解鎖版推出的散熱器

  除了原裝散熱器外,Intel還為對散熱有需求的用戶設計了一款散熱性能更佳的散熱器產品——THERMAL SOLUTION XTS100H散熱器,這款散熱器採用塔式側吹三熱管銅底散熱設計,接口支持LGA1156以及LGA1155平臺安裝,手擰螺絲設計也便於散熱器的安裝,水輪式扇葉設計的散熱風被銀色風扇環網所包裹保護,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

 
Intel針對第二代Core i5/i7解鎖版推出的散熱器

  散熱器頂部採用銀色磨砂頂蓋設計,頂蓋中央印有黑色Intel品牌LOGO,此外散熱器具備兩檔風扇調速設計,用戶可以根據使用習慣在「Q」「D」兩檔間選擇。散熱器底座採用純銅材質製作而成,底座表面更經過拋光處理,表面相當光滑,可以更好地與CPU外殼相接觸,具有更佳導熱性能。當然,這個散熱器不是免費的,不過目前Intel還沒公布零售價。

7、配套新主板,Intel H67主板賞析

  第二代Core i3/i5/i7採用了全新的Sandy Bridge微架構,接口也採用了全新的LGA 1155,需要新的主板來支持。Intel公布了四款可搭配的主板晶片組:P67、H67、H61和Z68,而Intel首先發布的是P67和H67,兩款主板晶片組最主要的區別是:P67支持雙卡互聯和超頻,但不支持顯示輸出;H67則剛剛相反


Intel DH67BL  圖片  評測  論壇  報價  網購實價

  Intel官方的H67主板採用小板型MICRO ATX結構設計,適用於小型機箱安裝或組建HTPC。主板採用H67單晶片設計,帶有視頻輸出功能,但不支持多卡互聯功能。


H67主板供電部分

  H67主板供電部分採用2+1+1+1相供電模式,每相供電均採用全固態電容和全封閉電感組成,為CPU提供穩定的供電。


H67主板內存插槽部分

  H67主板提供了4條DDR3內存插槽,最大可以支持16GB內存容量。


H67主板IO接口部分

  H67主板在IO接口部分提供了DVI+HDMI雙視頻輸出接口組合,同時還有多達6個USB2.0接口、2個USB3.0接口、RJ45網絡接口、光纖接口、E-SATA接口以及音頻輸出接口,而且主板已經將使用多年的PS/2接口去除。


H67主板磁碟接口部分

  主板提供了5個SATA磁碟數據傳輸接口,分別採用藍、黑、紅三色設計,通過主板上的標識可以知道藍色SATA接口為SATA3高速傳輸接口,其餘三個均為SATA2傳輸接口。


H67主板磁碟接口部分

  擴展插槽方面,主板提供了1條PCI-E x16顯卡插槽,兩條PCI-E x1插槽,而傳聞將廢除不用的PCI插槽在主板上仍可以看得到。

8、配套新主板,Intel P67主板賞析


Intel DP67BG  圖片  評測  論壇  報價  網購實價

  功能更為強大的P67主板採用大板型ATX結構,主板基於Intel P67單晶片設計,主板採用了黑色PCB作元件基板,全固態電容設計,整體布局相當整潔。


P67主板供電部分

  P67主板供電部分採用4+2+2相供電模式,每相供電均採用全固態電容和全封閉電感組成,並且在供電模塊中發熱量較高的MOS管上還覆蓋有散熱片。


P67主板內存插槽部分

  P67主板提供了4條DDR3內存插槽,最大可以支持16GB內存容量,在內存供電部分採用2相供電,保證內存在高頻工作頻率下仍能穩定運行。


P67主板IO接口部分

  P67主板在IO接口部分相當豐富,USB2.0接口的個數多達9個,其中一個為B型USB接口。此外,主板還提供了一個E-SATA接口,一個RJ45網絡接口,兩個USB3.0接口,光纖接口,音頻輸出接口以及一個清COMS按鍵。


P67主板磁碟接口部分

  磁碟傳輸接口上,P67主板一共提供了6個原生SATA接口,其中兩個藍色接口為SATA 6.0Gb/s,剩餘四個黑色SATA接口為SATA 3.0Gb/s。


P67主板擴展接口部分

  擴展插槽方面,主板共提供了7條擴展插槽,其中提供了2條PCI-E x16顯卡插槽,支持雙卡互聯功能。另外還提供了3條PCI-E x1和2條PCI插槽。


P67主板指示燈飾

  有別於H67的簡約設計,Intel官方的P67主板在指示燈飾上保持了Intel官方主板一向的特色設計,標誌性的骷髏頭燈飾是官方主板特有的,骷髏的兩眼實為硬碟讀取指示燈,此外主板還設置了多個功能使用狀態指示燈設計。

9核顯測試平臺,3DMark與DX10遊戲評測回頂部

9、核芯顯卡性能評測,平臺介紹及方法說明

CPU Intel Core i7 2600K(4核/8線程)
Intel Core i5 2500K(4核/4線程)
Intel Core i3 2100(2核/4線程) 主板 Intel DH67BL(H67) 內存 宇瞻 DDR3-1333 2GB x 2(8-8-8-24) 硬碟 日立 1TB 顯卡 HD Graphics 3000(i5,i7)
HD Graphics 2000(i3)
Radeon HD 5450

Intel LGA1156平臺

CPU Intel Core i5 661(2核/4線程)
Intel Core i3 540(2核/4線程) 主板 微星 H55M-E33(H55) 內存 宇瞻 DDR3-1333 2GB x 2(8-8-8-24) 硬碟 日立 1TB 顯卡 GMA HD(933MHz,i5)
GMA HD(733MHz,i3)

AMD AM3平臺

CPU AMD Phenom II X4 970(4核/4線程) 主板 微星 890GXM-G65(890GX+SB850)
微星 880GMA-E45(880G+SB850) 內存 宇瞻 DDR3-1333 2GB x 2(8-8-8-24) 硬碟 日立 1TB 顯卡 Radeon HD 4290(750MHz,890GX)
Radeon HD 4250(560MHz,880G)

軟體平臺

作業系統 Windows 7 Ultimate X64 SP1 RC1 驅動程序 顯卡:
Intel GFX 8.15.10.2266 For Win7
AMD Catalyst 10.12 For Win7 評測軟體 3DMark Vantage(DX10)
星際爭霸2(DX9)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DX9)
魔獸世界:巫妖王之怒(國際網路遊戲)
天下2(國產網路遊戲)

  由於第二代Core i3/i5/i7的最大改進是在核芯顯卡部分,所以我們首先進行顯卡部分的對比評測。主要評測對象是Core i7 2600K(HD Graphics 3000)、Core i5 2500K(HD Graphics 3000)和Core i3 2100(HD Graphics 2000),並加入上代的Core i5 661(GMA HD 933MHz)和Core i3 540(GMA HD 733MHz),以及競爭對手AMD的890GX主板(HD 4290)和880G主板(HD 4250),此外,還會加入入門獨立顯卡HD 5450作為比較對象。

  值得一提的是,Intel和AMD目前整合顯卡的方式有所不同,Intel是整合在CPU上,AMD是整合在主板上。評測項目包括基準3D性能測試、熱門單機遊戲和網路遊戲三部分,考慮到整合顯卡性能有限,所有遊戲的畫質全部設置為低。

10、超越獨顯!3DMark與DX10.1遊戲評測

  在這部分評測,我們選取了權威的DX10基本測試軟體3DMark Vantage和DX10.1遊戲《鷹擊長空》進行測試。

DX10測試軟體3DMark Vantage:


3DMark Vantage

  3DMark Vantage是一款基於DirectX 10的3D性能基準測試軟體,主要包括了顯卡測試和CPU測試兩個部分,其中顯卡測試主要針對顯卡的3D圖形渲染性能,而CPU測試主要測試CPU的AI運算和物理運算性能。值得一提的是,用NVIDIA顯卡測試時,我們會關閉顯卡的物理加速,這樣更能反映各CPU的性能差距。

 
3DMark Vantage測試成績

DX10.1遊戲《鷹擊長空》:


鷹擊長空

  《鷹擊長空》是一款飛行類遊戲,支持DX10.1特效。我們選擇手動測試方法,用Fraps記下平均幀數。在遊戲測試中我們選擇巴西裡約熱內盧作為測試場景,從遊戲開始即飛機出現時用Fraps記錄幀數,直到飛機直線撞擊城市爆炸結束止。除了Intel的GMA HD顯卡外,其它均開啟DX10.1技術。


《鷹擊長空》測試成績

  測試小結:Intel第二代Core i3/i5/i7的核芯顯卡在3DMark Vantage的成績非常驚人,其中HD Graphics 3000達到了入門獨顯HD 5450的兩倍!主要原因是Intel針對這個軟體做了大量優化。不過即使拋開3DMark Vantage,其實際遊戲性能也足以讓入門獨顯HD 5450汗顏。

11、顯卡評測篇:熱門單機遊戲評測

  熱門遊戲測試部分,我們選取了2010年最受歡迎的兩款單機遊戲《星際爭霸2:自由之翼》和《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進行測試。

DX9遊戲《星際爭霸2》:


星際爭霸2

  《星際爭霸2》是今年最受歡迎的PC遊戲,雖然只支持DX9特效,但畫面毫不遜色,遊戲加入了大量AI運算,對CPU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採用測試錄像Verschollener Tempel四人圖進行測試,對戰種族人族對神族,錄像從第13分35秒雙方出現交戰情況到14分35秒交戰結束,測試耗時1分鐘。


《星際爭霸2》測試成績

DX9遊戲《使命召喚7》: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

  《使命召喚》系列一直是最熱門的FPS遊戲,最新作《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更是創下超過1100萬的銷售紀錄,可見其受歡迎程度。我們選取遊戲中的S.O.G這關進行測試,當見到主角離開帳篷後開始測試,直到第二個飛機殘片過頭後為結束,用Fraps記錄平均幀數,測試三次取中間值。


《使命召喚7》測試成績

  測試小結:第二代Core i3/i5/i7的核芯顯卡性能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Core i5 2500K和Core i7 2600K附帶的HD Graphics 3000,其性能大幅度超越了自家上代以及對手最強的整合顯卡GMA HD 933MHz和HD 4290,甚至趕超AMD的入門獨顯HD 5450!

12、顯卡評測篇:網路遊戲評測

  網路遊戲評測部分,我們選擇了最受歡迎的國際網遊《魔獸世界》和國產熱門網遊《天下2》。考慮到網路遊戲存在較多不穩定因素,我們測試三次取中間值,但仍可能會存在一定誤差,評測結果僅供參考。

網路遊戲《魔獸世界:巫妖王之怒》:


魔獸世界:巫妖王之怒

  《魔獸世界》是最受歡迎的網路遊戲,擁有巨大而完善的故事背景和龐大的歷史架構的魔幻世界,各種設定更為廣大玩家接受和推崇。我們採用國內最新資料片《魔獸世界:巫妖王之怒》進行測試,測試方式採用祖達克的黑鋒哨所飛行點到古達克飛行點的方式進行,用Fraps記錄平均幀數。解析度設置為1024x768,畫質特效全部為低。


《魔獸世界》測試成績

網路遊戲《天下2》:


天下2

  《天下貳》網易第一款以中國古代神話為背景、全3D、即時戰鬥的網路遊戲,帶領玩家回歸炎黃時代,置身中華文明起源的神話與傳說,其大部份內容取材於《山海經》、《搜神記》、《太平廣記》等,把中國最浪漫的神話傳說匯聚一堂。測試方式採用飛行測試方式進行,用Fraps記錄平均幀數。解析度設置為1024x768,畫質特效全部為低。


《天下2》測試成績

  測試小結:在網路遊戲評測部分,第二代Core i3/i5/i7的核芯顯卡依然非常出色,Intel的HD Graphics 3000和獨顯HD 5450比較各有勝負,主要取決於遊戲對顯卡的優化程度。綜合核芯顯卡性能評測,Core i5 2500K和Core i7 2600K附帶的HD Graphics 3000毫無疑問拿下了AMD佔據已久的最強集顯的性能寶座,完全能有力和入門獨顯HD 5450爭一日之長短。

  而Core i3 2100的HD Graphics 2000,其性能也讓人比較滿意,綜合來說和之前AMD最強集顯HD 4290平分秋色。一句話,第二代Core i3/i5/i7的核芯顯卡很給力!

12CPU測試平臺,CPU理論多線程性能評測回頂部

13、CPU性能評測,平臺介紹及方法說明

CPU Intel Core i7 2600K(4核/8線程)
Intel Core i5 2500K(4核/4線程)
Intel Core i3 2100(2核/4線程) 主板 Intel DP67BG(P67) 內存 宇瞻 DDR3-1333 2GB x 2(8-8-8-24) 硬碟 日立 1TB 顯卡 映眾 GTX 460 1G 冰龍(800/4000MHz)

Intel LGA1156平臺

CPU Intel Core i7 870(4核/8線程)
Intel Core i5 760(4核/4線程)
Intel Core i3 540(2核/4線程) 主板 華碩 Maximus III Formula(P55) 內存 宇瞻 DDR3-1333 2GB x 2(8-8-8-24) 硬碟 日立 1TB 顯卡 映眾 GTX 460 1G 冰龍(800/4000MHz)

AMD AM3平臺

CPU AMD Phenom II X6 1090T(6核/6線程)
AMD Phenom II X6 1055T(6核/6線程)
AMD Athlon II X4 645(4核/4線程) 主板 華碩 Crosshair IV Formula(890FX+SB850) 內存 宇瞻 DDR3-1333 2GB x 2(8-8-8-24) 硬碟 日立 1TB 顯卡 映眾 GTX460 1G 冰龍(800/4000MHz)

軟體平臺

作業系統 Windows 7 Ultimate X64 SP1 RC1 驅動程序 顯卡:
ForceWare 260.99 For Win7 評測軟體 軟體:
Fritz Chess Benchmark 4.3
AIDA64 1.50
wPrime 2.04
WinRAR 4.00 Beta3 64Bit
PhotoShop CS5
CineBench R11.5 64Bit
TMPGEnc 4.7.7
3DMark Vantage
3DMark 11
PCMark Vantage 64Bit
MeidaConverter 7
遊戲: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DX9)
星際爭霸2(DX9)
俠盜車手4:自由城之章(DX9)
生化危機5(DX10)

  第二代部分評測是傳統的CPU性能評測,主要評測對象仍是Core i7 2600K、Core i5 2500K和Core i3 2100,根據它們的定位,我們選擇了上代的Core i7 870、Core i5 760和Core i3 540,以及競爭對手的Phenom II X6 1090T、Phenom II X6 1055T和Athlon II X4 645作為比較對象。

  本次評測項目包括理論多線程性能測試、常用軟體測試、專業應用測試、遊戲測試、第二代Core i3/i5/i7的指令集和硬體編碼測試以及功耗測試。考慮到高端配置,遊戲解析度將全部採用1920x1080,畫質設置最高。

14、CPU理論多線程性能評測

  這部分的測試內容包括科學運算測試軟體wPrime和AI(人工智慧)運算測試軟體Fritz Chess,兩款軟體均對多核CPU進行大量優化,對CPU性能有較大的指導意義,由於只是理論運算,我們把它們歸類為CPU理論性能測試。

Fritz Chess性能測試:


Fritz Chess Benchmark

  Fritz Chess Benchmark主要用於測試處理器的AI運算性能、多線程處理能力。


《西洋棋》測試成績

wPrime 2.04性能測試:


wPrime

  wPrime是一款通過計算質數來測試計算機運算能力等的軟體,由於wPrime可以支持多線程並行運算,因此更能反映出多核、多線程CPU之間的性能差距,我們採用的是最新的wPrime 2.04版。


wPrime 2.04測試成績

  測試小結:西洋棋和wPrime作為CPU的理論多線程性能測試軟體,CPU的核心數與線程數是最重要的。4核心8線程Core i7 2600K完勝對手6/6線程的Phenom II X6 1090T,更重要的是4核4線程Core i5 2500K在這兩項測試中能與6核6線程Phenom II X6 1055T互有勝負,不過這也是情理之中,畢竟先進的微架構、高主頻加上8線程足以彌補兩個物理核心的差距。

  主流級比較,2核4線程的Core i3 2100依然不敵4核4線程的Athlon II X4 645。這兩個項目主要考察CPU的多線程運算能力,第二代Core i3/i5/i7在沒有增加核心或線程的情況下,相比上代同級別CPU只有10-15%的提升。

15、RAR與PS,常用軟體性能評測

  RAR文件解壓縮和PS圖片處理是普通用戶的常用操作,我們選擇了著名的WinRAR軟體以及PhotoShop進行這部分的評測。

WinRAR 4.00 Beta1性能測試:


WinRAR

  WinRAR作為一款目前非常流行的壓縮軟體,我們使用了它內置的性能測試功能,支持多線程,測試結果能有效反映CPU的多線程性能與內存性能。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就是壓縮RAR文件的速度。 


WinRAR 4.00 Beta3測試成績

PhotoShop CS5圖片處理測試:


PhotoShop CS5

  Photoshop是最著名的圖像處理軟體之一,集圖像編輯修改、圖像製作、廣告創意、圖像輸入與輸出於一體,深受廣大平面設計人員和普通用戶的喜愛。我們採用最新的CS5版,對30張照片進行相同的動作處理,比較完成時間。


PhotoShop CS5測試成績

   測試小結:WinRAR和PhotoShop是普通用戶最常用的軟體,這兩款軟體對核心數/線程數、微架構以及緩存大小比較敏感,Intel上代的Core i3/i5/i7已經有不少優勢,第二代產品只是錦上添花而已。不過值得注意的是Core i3 2100在WinRAR上的測試成績,比Core i3 540強了40%!為什麼呢?主要是Core i3 2100真正整合了內存控制器(內存控制器和CPU核心在同一個DIE上),加上新的環形架構,降低了延遲,提高了性能。

16、專業軟體,3D渲染與視頻轉換評測

  這部分的測試內容包括Cinebench R11.5 3D渲染測試和TMPGEnc視頻轉換測試,對於常進行3D圖形渲染或視頻轉換的專業用戶說來,很有指導意義。

Cinebench R11.5 3D渲染性能測試:


CineBench R11.5 64Bit

  CineBench R11.5為目前最新版的Cinebench系列測試軟體,它採用了3D設計軟體CINEMA 4D的3D引擎,支持多線程同時運算,可以用來評測多核處理器的效能。我們採用的是64位版。


CineBench R11.5 3D渲染測試

TMPGEnc視頻轉換測試:


TMPGEnc視頻軟體

  TMPGEnc是著名的視頻編碼/解碼軟體,支持VCD、SVCD、DVD等各種格式。TMPGEnc對多核心處理器進行優化,並加入了SSE3、SSE4等最新指令集的支持,能充分發揮CPU的性能,減少大量的編碼時間。我們採用的視頻文件是1080P的《變形金剛2》片段,長度為5分鐘。


TMPGEnc視頻轉換測試成績

  測試小結:在面向專業用戶的3D渲染和視頻轉換軟體中,Core i7 2600K和Core i5 2500K的成績絕對是亮點,相比上代的Core i7 870和Core i5 760分別提升了18-22%和26-36%,Sandy Bridge微架構的優勢得以體現。雖然兩款軟體都針對多核、多線程CPU做了大量優化,不過Core i5 2500K(4核4線程)依然打敗了Phenom II X6 1055T(6核6線程),Core i3 2100(2核4線程)在視頻轉換中逼平Athlon II X4 645(4核4線程),表明微架構和指令集的優勢也不能忽視。

17、理論測試:3DMark Vantage、3DMark 11

  這部分的測試主要考察CPU在遊戲中的物理運算和人工智慧運算能力,我們選取了權威的3D測試軟體3DMark Vantage和3DMark 11,它們分別是DX10和DX11兩個時代的測試軟體。

DX10測試軟體3DMark Vantage:


3DMark Vantage

  3DMark Vantage是一款基於DirectX 10的3D性能基準測試軟體,主要包括了顯卡測試和CPU測試兩個部分,其中顯卡測試主要針對顯卡的3D圖形渲染性能,而CPU測試主要測試CPU的AI運算和物理運算性能。值得一提的是,用NVIDIA顯卡測試時,我們會關閉顯卡的物理加速,這樣更能反映各CPU的性能差距。


3DMark Vantage測試成績

DX11測試軟體3DMark 11:


3DMark 11

  3DMark 11是一款基於DirectX 11的3D性能基準測試軟體,款內置了三大測試項目:圖形性能測試、物理性能測試和綜合測試,分別測試顯卡性能、CPU性能和CPU/顯卡的綜合性能。3DMark 11的物理性能測試(CPU性能測試)改用了免費的Bullet物理引擎。


3DMark 11測試成績

  測試小結:在3DMark Vantage和3DMark 11的測試中,我們主要測試的是CPU的物理運算和人工智慧運算,雖然這兩個項目對多核、多線程CPU有優化,但CPU的微架構(Intel CPU一個周期執行4條指令,而AMD CPU只有3條)、緩存容量同樣重要,第二代Core i3/i5/i7表現出色,完全能力壓競爭對手,以20-30%的幅度領先自家上代產品。

.  值得注意的是,3DMark 11的CPU測試部分對CPU緩存由很高要求,故沒有三級緩存的Athlon II X4 645隻能墊底,詳情可參考《結果出乎意料!19款CPU決戰3DMark 11》一文。

18、熱門遊戲測試:《星際爭霸2》、《使命召喚7》

  熱門遊戲測試部分,我們選取了2010年最受歡迎的兩款單機遊戲《星際爭霸2:自由之翼》和《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進行測試。

DX9遊戲《星際爭霸2》:


星際爭霸2

  《星際爭霸2》是今年最受歡迎的PC遊戲,雖然只支持DX9特效,但畫面毫不遜色,遊戲加入了大量AI運算,對CPU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採用測試錄像Verschollener Tempel四人圖進行測試,對戰種族人族對神族,錄像從第13分35秒雙方出現交戰情況到14分35秒交戰結束,測試耗時1分鐘。


《星際爭霸2》測試成績

DX9遊戲《使命召喚7》:


測試場景二:S.O.G

  《使命召喚》系列一直是最熱門的FPS遊戲,最新作《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更是創下1100多萬的銷售紀錄,可見其受歡迎程度。我們選取遊戲中的S.O.G這關進行測試,當見到主角離開帳篷後開始測試,直到第二個飛機殘片過頭後為結束,用Fraps記錄平均幀數,測試三次取中間值。

  測試小結:得益於更先進的Sandy Bridge微架構與更高的主頻,第二代Core i3/i5/i7在《星際爭霸2》和《使命召喚7》中全面超越第一代產品,更是把競爭對手遠甩在後面。其中亮點絕對是Core i3 2100,遊戲性能相比Core i3 540大幅度提升,主要是Sandy Bridge微架構的功勞,真正整合了內存控制器對遊戲性能也有很大幫助。

19、經典遊戲測試:《俠盜車手4:自由城之章》、《生化危機5》

  經典遊戲測試部分,我們選取了《俠盜車手4:自由城之章》和《生化危機5》進行測試,它們是對多核、多線程CPU優化較好的遊戲,評測結果能更綜合地反映CPU的遊戲性能。

DX9遊戲《俠盜車手4:自由城之章》測試:


俠盜車手4:自由城之章

  《俠盜車手4:自由城之章》是次世代遊戲機上的大作,該遊戲對CPU有很高要求。遊戲特效設置為高,View Distance設置為90,Detail Distance和Vehicle Density設置為100,解析度設置為1920x1080 0AA,採用自帶的Benchmark進行測試。


《俠盜車手4:自由城之章》測試成績

DX10遊戲《生化危機5》測試:


生化危機5,採用自帶Benchmark測試

  《生化危機》系列是家用遊戲機上百萬銷量大作,現在最新作《生化危機5》已推出PC版,並支持DX10技術,使其畫質再度提升。我們採用遊戲自帶的Fixed Benchmark進行測試,將解析度鎖定在1920x1080 0AA,畫面設置調為HIGH。


《生化危機5》測試成績

  測試小結:雖然《俠盜車手4》和《生化危機5》對多核CPU有一定優化,不過還沒優化到六核,在核心數或線程數足夠的情況下,微架構、緩存技術、這些參數更重要,這也使得Intel第二代Core i3/i5/i7在這兩款遊戲中依然能保持領先。而亮點仍是Core i3 2100,這款CPU的遊戲性能很不錯,相信會成為今年遊戲玩家的首先CPU之一。

20、新特性評測:AES指令、硬體解碼、內存性能

  這部分評測主要測試第二代Core i3/i5/i7的新特性,包括AES指令、硬體編碼和內存性能三部分測試。

PCMark Vantage(AES指令性能測試):


PCMark Vantage的Communications測試

  第二代Core i5/i7支持全新的AES-NI加密解密指令集,為驗證這個指令集能帶來多大的性能提升,我們採用了PCMark Vantage的Communications進行測試,裡面涉及到很多AES的加密運算。


PCMark Vantage測試成績

MediaConverter 7(CPU硬體編碼測試):


MediaConverter 7

  第二代Core i3/i5/i7支持英特爾高速視頻同步技術,也就是支持硬體編碼,為驗證它的效能,我們採用最先支持這項技術的MediaConverter 7進行測試。片源是1080P的《變形金剛2》片段,長度為5分鐘,採用H.264進行編碼,轉換成720P格式。


MediaConverter 7測試成績

AIDA64 1.50(內存性能測試):

  AIDA64的前身是Everest,它是一款全面的系統檢測軟體,它可以詳細的顯示出PC每一個方面的信息。我們採用軟體自帶的Memory BenchMark進行評測,可以直觀顯示出內存子系統的效能。


AIDA64內存性能測試——讀取


AIDA64測試——寫入

  測試小結:在加入AES-NI指令後,第二代Core i5/i7(第二代Core i3仍不支持該指令)的AES加密運算速度得到立竿見影的提升,對於注重數據安全的企業用戶來說,是非常實用的。視頻編碼部分,Intel硬體編碼的效率完全可以用驚人來形容!以Core i3 2100為例,其硬體編碼速度遠遠拋離軟體編碼與GTX460顯卡的CUDA編碼,對於常用視頻轉換句話的用戶來說無疑是很好的消息。由於軟體版本問題,目前還不支持Core i5 2500K和Core i7 2600K的硬體編碼。

  不過,Intel這個硬體編碼存在局限性,當你採用獨立顯卡的時候,就無法使用硬體編碼了,希望Intel後面能給出解決方案,例如顯卡切換等。內存性能方面,第二代Core i3/i5/i7非常出色,尤其是寫入速度,大幅度超越上代產品,功勞當然是Sandy Bridge微架構了。

19風冷低壓超4.7G!新i5/i7超頻評測回頂部

21、風冷低壓超4.7G!Core i5/i7超頻評測

  在第二代Core i3/i5/i7發布前,就傳出不能超頻的消息,現在這個消息得到證實。之前我們之所以可以超頻,是因為「時鐘發生器」是在主板上的,這樣我們可以調整外頻來進行超頻,但現在第二代Core i3/i5/i7集成了時鐘發生器,與總線速度進行了綁定,現在超頻幅度只有5%左右,可以說基本不能超頻了。針對超頻用戶,Intel推出了「K」系列CPU,也就是我們本次評測的Core i5 2500K和Core i7 2600K。下面我們用採用華碩的P8P67D-Deluxe進行超頻測試。

第二代Core i3/i5/i7應如何超頻?


普通版CPU,外頻和倍頻都被鎖定,幾乎無法超頻

  前面提到,由於集成了時鐘發生器的緣故,外頻(圖中的BCLK/PEG頻率)不能超過106MHz,超過了就開不了機,換句話說,要超頻只能從下面倍頻入手,但是普通版CPU的倍頻又被鎖定的,所以說第二代Core i3/i5/i7普通版基本不能超頻了。


利用Core i5/i7的睿頻加速技術進行小幅度超頻

  不過因為睿頻加速技術的存在,允許倍頻超過默認值,因此第三方主板正就是利用了這點,可對支持睿頻技術的Core i5/i7普通版進行小幅度的超頻,例如Core i5 2400,默認頻率/睿頻分別為3.1GHz和3.4GHz,可通過調整睿頻可超頻到3.5-3.8GHz,有400MHz幅度的提升,還算強差人意吧。

K系列輕鬆超頻:


K系列CPU輕鬆調整倍頻

  K系列CPU沒有鎖定倍頻,所以可以輕鬆調整睿頻技術的倍頻來進行超頻,下面進行的Core i5 2500K和Core i7 2600K超頻測試就是超倍頻的。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有超頻目前只能在P67和Z68主板下進行,H67和H61主板是不支持超頻的,原因是Intel為劃分產品差異化,對後者進行了超頻限制。不過不排除有主板廠商能破解限制,但這是後話了。

--

  標準版二代Core i5/i7搭配P67/Z68主板可超4個倍頻(5月12日更新)

  雖然普遍版二代Core i5/i7被限制超頻了,但經證實搭配P67或Z68主板,所有普通版的二代Core i5/i7都可超頻,幅度為4個倍頻。以Core i5 2300為例,默認/睿頻分別為2.8GHz和3.1GHz,最高可超頻到3.2GHz和3.5GHz。如果搭配H67或H61主板就沒有這個福利了,此外二代Core i3的CPU部分不支持睿頻,所以還是不能超頻。

--

i5 2500K超4.3G,i7 2600K超4.7G:


電壓1.3V,Core i5 2500K超頻到4.3GHz


電壓1.3V,Core i7 2600K超頻到4.7GHz


超頻前後性能比較

  我們手頭上的Core i5 2500K和Core i7 2600K在電壓設置Auto的情況下(大概自動加壓到1.3V),風冷調整能分別超頻到4.3GHz和4.7GHz,其中i7 2600K的超頻幅度確實非常驚人,性能相比默認頻率時大幅度提升。當然,這只是個別體質,不能代表所有產品,到底兩款產品的普遍超頻性能如何,需要網友親自驗證了。

22、功耗對比評測

  由於CPU的單獨功耗在一般環境下無法準確測出,因此功耗測試部分我們進行的是整個平臺的功耗測試,通過考察各平臺的功耗差距,間接反映出各款CPU的功耗差距。我們選取了著名的烤機軟體Orthos,採用Large模式,使CPU和內存等滿載工作,而此時顯卡不滿載,然後記錄功耗計上的讀數。(空載測試開啟各CPU的節能技術)


採用Orthos進行烤機測試


平臺功耗對比評測——待機


平臺功耗對比評測——滿載

  得益於先進的Sandy Bridge微架構與領先的32nm製作工藝,第二代Core i3/i5/i7的功耗控制異常出色,相比上代產品,待機功耗低了20多瓦,滿載功耗更是低了20-50瓦,再反觀前面的性能表現,第二代Core i3/i5/i7的能耗比(性能與功耗的比值)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3、評測成績匯總

核芯顯卡HD Graphics 3000評測成績匯總

CPU

i7 2600K(HD Graphics 3000) VS HD 5450

i7 2600K(HD Graphics 3000) VS 890GX(HD 4290)

3DMark Vantage ↑ 103% ↑ 436% 鷹擊長空 ↑ 3% ↑ 96% 星際爭霸2 ↓ 7% ↑ 115% 使命召喚7 ↑ 13% ↑ 79% 魔獸世界 ↓ 26% ↑ 47% 天下2 ↑ 31% ↑ 88% 總計(3DMark除外) ↑ 3% ↑ 85%

核芯顯卡HD Graphics 2000評測成績匯總

CPU

i3 2100(HD Graphics 2000) VS i3 540(GMA HD)

i3 2100(HD Graphics 2000) VS 880G(HD 4250)

3DMark Vantage ↑ 259% ↑ 185% 鷹擊長空 ↑ 50% ↑ 30% 星際爭霸2 ↑ 59% ↑ 4% 使命召喚7 ↑ 56% ↑ 67% 魔獸世界 ↑ 48% ↑ 9% 天下2 ↑ 27% ↑ 74% 總計(3DMark除外) ↑ 48% ↑ 37%

CPU

i7 2600K VS i7 870

i7 2600K VS X6 1090T 西洋棋 ↑ 10% ↑ 17% wPrime ↑ 13% ↑ 6% WinRAR ↑ 8% ↑ 22% PhotoShop ↑ 9% ↑ 16% 3D渲染 ↑ 22% ↑ 19% 視頻壓縮 ↑ 19% ↑ 30% 3DMark Vantage ↑ 20% ↑ 44% 3DMark 11 ↑ 23% ↑ 56% 星際爭霸2 ↑ 21% ↑ 50% 使命召喚7 ↑ 15% ↑ 25% 俠盜車手4 ↑ 6% ↑ 13% 生化危機5 ↑ 8% ↑ 27% AES加密解密 ↑ 82% ↑ 76% 內存性能(讀取) ↑ 17% ↑ 93% 功耗(滿載) ↓ 25% ↓ 27% 總計(功耗除外)  ↑ 19.5%

 ↑ 35.3%

CPU

i5 2500K VS i5 760

i5 2500K VS X6 1055T 西洋棋 ↑ 16% ↑ 3% wPrime ↑ 9% ↓ 16% WinRAR ↑ 8% ↑ 14% PhotoShop ↑ 5% ↑ 16% 3D渲染 ↑ 37% ↑ 10% 視頻壓縮 ↑ 26% ↑ 21% 3DMark Vantage ↑ 27% ↑ 29% 3DMark 11 ↑ 23% ↑ 37% 星際爭霸2 ↑ 13% ↑ 48% 使命召喚7 ↑ 13% ↑ 29% 俠盜車手4 ↑ 4% ↑ 13% 生化危機5 ↑ 12% ↑ 36% AES加密解密 ↑ 82% ↑ 76% 內存性能(讀取) ↑ 22% ↑ 93% 功耗(滿載) ↓ 23% ↓ 31% 總計(功耗除外) ↑ 21.2%  ↑ 28.4% 

CPU

i3 2100 VS i3 540

i3 2100 VS X4 645 西洋棋 ↑ 6% ↓ 19% wPrime ↑ 4% ↓ 36% WinRAR ↑ 41% ↑ 40% PhotoShop ↑ 11% ↑ 15% 3D渲染 ↑ 16% ↓ 15% 視頻壓縮 ↑ 14% ↓ 1% 3DMark Vantage ↑ 13% ↑ 1% 3DMark 11 ↑ 20% ↑ 42% 星際爭霸2 ↑ 28% ↑ 56% 使命召喚7 ↑ 21% ↑ 30% 俠盜車手4 ↑ 20% ↑ 13% 生化危機5 ↑ 20% ↑ 23% AES加密解密 ↑ 9% ↑ 14% 內存性能(讀取) ↑ 80% ↑ 87% 功耗(滿載) ↓ 22% ↓ 29% 總計(功耗除外) ↑ 21.3%  ↑ 17.9% 

24、PConline評測室總結


CPU性能排行榜,基於3DMark Vantage的CPU得分
僅供參考,不代表CPU的綜合性能

核芯顯卡成為最強集顯,趕超入門獨顯!


第二代Core i3/i5/i7的核芯顯卡成為最強集顯,趕超入門獨顯

  第二代核芯顯卡作為Sandy Bridge微架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性能可以說是一鳴驚人!主流級的HD Graphics 2000和之前的最強集顯AMD HD 4290(890GX主板的集成顯卡)平分秋色,最強的HD Graphics 3000更是輕鬆拿下最強集顯的稱號,甚至趕超Radeon HD 5450級別的入門獨顯!Intel平臺集顯性能落後的時代已成為歷史,而第二代Core i3/i5/i7的核芯顯卡也足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了。

CPU性能更強,能耗比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二代Core i3/i5/i7的能耗比達到新的高度

  綜合來看,第二代Core i3/i5/i7的CPU性能只比上代同價位產品領先10-30%,也許沒有達到很多網友期待的水平,但它的性能已經足夠強,旗艦級的Core i7 2600K遠超Phenom II X6 1090T,高端的Core i5 2500K大勝Phenom II X6 1055T,主流的Core i3 2100在日常應用、遊戲性能比Athlon II X4 645更強。關鍵是功耗控制非常出色,能耗比(性能與功耗的比值)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二代Core i3/i5/i7美中不足之處

  雖然第二代Core i3/i5/i7很出色,但筆者認為仍有美中不足之處,首先核芯顯卡的等級劃分,目前桌面上只有Core i5 2500K和Core i7 2600K內置最強的HD Graphics 3000,除此之外其他Core i系列全部是HD Graphics 2000。我們知道,購買這兩款CPU的高端用戶,基本都會選擇獨立顯卡,再強的集成顯卡也是擺設,其實最需要高性能集顯的正是Core i3級別的產品,這點Intel在筆記本市場就做得很好。

  另外,Intel引入的硬體編碼確實很實用,甚至比NVIDIA用CUDA實現還要強得多,不過只局限在使用核芯顯卡時有效,如果採用獨立顯卡,硬體編碼就不能使用了。這些細節問題希望Intel能夠在今後的產品中改進。

CPU整合顯卡,對PC業界影響深遠:


CPU整合顯卡,對PC業界影響深遠

  第二代Core i3/i5/i7邁出了歷史的第一步——顯卡真正整合到CPU上,表明CPU整合顯卡的時代全面到來!這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之後AMD推出的新CPU同樣會集成顯卡。CPU整合顯卡,它將改變一切,引領PC業界朝新的方向發展。

  首先CPU無疑會朝著整合方向,無論Intel還是AMD,未來大多數CPU都會內置顯卡。對於主板行業,主板集成顯卡的時代即將成為歷史,主板晶片組可進一步簡化,主板廠商能有好控制成本,但同質化現象很可能會更為嚴重,這是主板廠商需要解決的問題。


你還會花300元買入門獨顯嗎?

  對於顯卡行業,CPU整合顯卡後對入門顯卡(筆記本市場更明顯)衝擊是最大的,如果你是高端遊戲玩家,你不可能放棄熱門的高端顯卡GTX460,但如果你是一般用戶,你還會花300元去購買入門獨顯嗎?因此,NVIDIA和AMD必須重新調整入門顯卡的性能,需要大幅度領先集成顯卡才能吸引消費者。

LGA 1155平臺將一統江湖?


LGA 1155平臺會一統江湖?

  毫無疑問,第二代Core i3/i5/i7必然會成為Intel今年的主力產品,之後Intel還會針對入門用戶推出Sandy Bridge微架構的Pentium G600/G800,同樣是採用LGA 1155接口,屆時,LGA 1155平臺將一統江湖,徹底取代之前LGA 1156和LGA 775平臺。至於面向少數發燒友的LGA 1366平臺,今年第四季度會被新的LGA 2011平臺所取代。

等待AMD的FX系列來挑戰!


AMD下一代高端CPU,FX系列(採用推土機微架構)

  基於Sandy Bridge微架構的Intel第二代Core i系列,其性能雖然已非常強大,不過Intel顯然還未盡全力,在今年第四季度,Intel還會發布旗艦級的Core i7,採用LGA 2011接口,最高8核心16線程,性能肯定會再創高峰......面對Intel CPU的強勢,AMD當前的產品明顯不是對手,不過AMD對自家下一代高端產品FX系列(採用全新的推土機微架構)則是充滿信心,還引用了終結者「I Will Be Back」這樣的經典名句。

  Intel第二代Core i系列與AMD FX的對戰無疑是今年CPU市場的重頭戲!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相關焦點

  • 與獨顯說再見 筆記本二代i3/i5/i7全國首測
    與獨顯說再見 筆記本二代i3/i5/i7全國首測  Sandy Bridge處理器中首次完全融合其中的GPU(核芯顯卡)有效的解決了過去集成顯卡性能過弱的問題,通過測試可以看出  此外,我們本次測試文章的報導重點集中在第二代的i3、i5處理器之上,作為未來Sandy Bridge時代中的主流產品,他們的性能表現如何也想是更多讀者希望知道的。
  • 英特爾intel i3-10300追平i7-7700還是i7-7700再就業
    英特爾intel十代10th架構i5和i9被曝光,分別是6核心12線程6c12t和10核20線程10c20t。今天i3-10300也出現在UserBenchmark資料庫,4核心8線程4c8t,主頻3.7Ghz,最大睿頻4.2Ghz。
  • 酷睿i3和i5以及i7有什麼區別
    Intel 酷睿i5核心線程數 4核心4線程數 二級緩存4*256KB 三級緩存8M TDP 95W  Intel 酷睿i3核心線程數 2核心4線程數 二級緩存2*256KB 三級緩存4M TDP 65W  它們最大的區別是I5支持睿頻,I3不支持,I3隻有雙核,而I5有雙核和4核兩種。
  • 5.1GHz戰翻i5 i3 7350K不鎖倍頻CPU首測
    傳說中六核心的普及型i7已被列入規劃,可超頻並且登陸X299晶片組的Kabylake已經見諸報端。撇開這些遠期建設不談,近期Intel對消費者影響最大的舉措就是i3 7350K與奔騰G4560的推出了。這兩款產品具有極高的性價比和開創性意義,今天我們就要為大家帶來i3 7350K的評測(奔騰G4560將結合炫龍筆記本單獨測試)。
  • 各位久等了 Intel B360主板+i5-8500首測
    2017年10月5日,Intel代號為Coffee Lake的第八代酷睿處理器正式亮相,首發的型號主要是面向高端玩家的「K」系列,晶片組也只上市了Z370這一款旗艦型號,而銷量最大同時還是玩家最關注的中端系列卻遲遲沒有消息。整整六個月過去了,終於,Intel B360來了!
  • 5.1GHz戰翻i5 i3 7350K不鎖倍頻CPU首測(全文)_筆記本評測-中關村...
    i3 7350K默認頻率高達4.2GHz,不鎖倍頻,體質相當強悍,是諸多Intel粉絲和用戶多年來一直呼籲和期待的產品。今天我們將抽出i7 7700、i5 6500T、i5 4670K等有比較價值的中端CPU,同臺競技,對比分析i3 7350K的性能和價值。
  • i7/i5/i3齊上陣 低功耗CPU大測試:真好嗎?
    i7/i5/i3齊上陣 低功耗CPU大測試:真好嗎? 出處:快科技 2014-12-12 23:09:58     作者:上方文Q 編輯:上方文Q[爆料]AnandTech近日組織測試了Intel的三款低功耗型號,分別是Core i3-4130T 35W、Core i5-4570S 65W、Core i7-4790T 45W,都來自最新的Haswell家族。
  • i7/i5/i3低功耗CPU全測試
    i7/i5/i3低功耗CPU全測試 2014年12月20日 00:00作者:上方問Q編輯:李寬煦     泡泡網CPU頻道12月20日 Intel、AMD經常出一些低功耗版的處理器型號
  • 突破intel十代酷睿官方限制,ASRock主板支持非K CPU超頻!
    隨著4月30日intel的第十代酷睿桌面處理器發布,各大主板廠商也紛紛發布了自家與之配套的400系列晶片組主板,儘管400系列主板包含Z490/H470/B460以及H410等多個型號,但是從各家首發的情況來看,大家第一時間能買到的好像只有Z490這一種。
  • Intel三代Core i系列大揭秘
    Intel六核i7-3960X首測//diy.pconline.com.cn/cpu/reviews/1110/2553223.html-----------------------------------------------------------------------------2、主流平臺的第三代Core i3
  • Intel Sandy Bridge處理器評測-intel,i7,2600K,i5,2500...
    Sandy Bridge晶圓被稱為第二代酷睿處理器的Sandy Bridge仍然保持與上代產品相同的命名規則,按不同市場定位分為i3、i5、i7三個系列,分別面向入門級、主流應用和高端用戶。第一批推出的桌面級Intel Sandy Bridge處理器包括十四款產品,其中只有i7 2600K和i5 2500K兩款以K結尾的型號不鎖倍頻,所以我們的測試中就選定了這兩款比較有代表性的產品,一個是新品中 i7處理器的最高端型號,一個是i5處理器的最高端型號,前者支持超線程技術,並提供8MB三級緩存,後者不提供超線程技術,並只提供6MB二級緩存,在頻率方面相差不多,同樣支持第二代Turbo
  • 全新22nm架構:Intel四代i5/i7權威評測
    中鎖定i7-4770K的默認電壓(0.98V),關閉節能功能,再次基礎上直接調節倍頻,結果i7- 4770K最高能以4.2GHz啟動並完成穩定性測試,3DMark Vantage P檔CPU測試得分為30941(默認頻率下得分為 27404)。
  • i7-4790K和八代i3-8100對比測試
    作為曾經的卡吧標配之一,i7-4790K在經歷了6代CPU、7代CPU後終於在8代CPU到來之時退位給了更強的i7-8700K,但這不代表i7-4790K就被8代全系碾壓,就拿i3-8100來說,雖然其性能提升到可以與i5-7500一較高下的地步,但與i7-4790K相比恐怕還是有一些差距
  • 一代神U: i7-4790K, 還能再戰麼?
    作為祖傳牙膏廠,可以用按部就班、不緊不慢來形容intel:隔代產品性能小幅提升,然後每隔2、3代升級一下LGA接口(沒辦法,主板廠商也得吃飯啊),這就是做壟斷生意的好處,別的行業競爭殘酷、激烈,intel在處理器行業卻只有唯一的對手,但AMD目前還不夠看(無論從市場份額、還是年度營收
  • 7代酷睿i7-7700K評測:可能是Intel史上最無懸念的換代
    本次評測將採用技嘉全新打造AORUS電競品牌Z270X-Gaming 9主板   200系主板將會和新酷睿一同解禁,我們PConline將第一時間進行同步首測,想了解更多相關200系主板首測可以進入傳送門
  • 最新八代酷睿i7-8565U/i5-8265筆記本選購
    2017年9月,Intel發布的第八代低壓酷睿處理器i5-8250U/i7-8550U,將四核八線程的酷睿核心引入了超低壓處理器領域,讓輕薄本第一次擁有了媲美臺式平臺的處理器性能。時隔一年,在2018年9月初的德國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IFA)上,Intel正式推出了代號為Whiskey Lake的最新八代酷睿處理器,其中隸屬於U系列的超低壓處理器有3款,分別是i7-8565U、i5-8265U、i3-8145U。今天的主角是i5-8265U和i7-8565U。
  • i3/i5/i7誰能帶得動GTX670/680/690?
    最終我們的測試方案如下:CPU選用Intel,目前Intel CPU的遊戲性能最強,市佔率和關注度都最高,Intel的CPU產品線劃分也比較清晰,目前正在由SandyBridge向IvyBridge架構過渡,我們挑選了比較有代表意義的i3、i5、i7各一顆。顯卡選用上次沒有測試到的NVIDIA最新kepler顯卡。
  • 英特爾Haswell酷睿桌面處理器i7-4790/i5-4690/i3-4360性能測試
    近日,英特爾發布了三款新型Haswell酷睿桌面處理器,分別是i7-4790、i5-4690及i3-4360,採用了更好的導熱及封裝材料,所以主頻更高、理論上性能更強。同時,9系列晶片組也一同問世,加入了SATA Express及M.2等快速存儲技術的支持,最大支持16GB的高速緩存啟動技術,整體性能更為強大。
  • 各位久等了 Intel B360主板+i5-8500首測(全文)_七彩虹主板_主板...
    ,提升兩顆核心之後新i3、i5已經可以和上一代的i5、i7打個平手了,而新i7的提升也是非常令人滿意。測 試 平 臺 軟 硬 件 配 置核心配件CPUIntel酷睿i5-8500主板七彩虹C.B360-HD DELUXE V20顯卡iGame/IntelGTX1080Ti Vulcan X OC/UHD 630內存芝奇Trident Z RGB 8GB DDR4 3200MHz x2散熱器愛國者冰魄K4冰光版電源鑫谷崑崙1080W系統及驅動程序作業系統Microsoft
  • i7 4790和i5 7400全新的哪個好些,該如何取捨?
    今天小夥伴問i7 4790用了4年和i5 7400全新的哪個好些,如何取捨?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沒什麼好糾結的,四代i74790和七代i57400這兩個在定位上以及很明顯了,一個屬於四代高端處理器,另一個屬於七代中端處理器,雖說是第七代但是在八代沒出來之前,英特爾一直在擠牙膏,其性能並沒有多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