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酷睿i5-10600K天梯榜評測:酷睿i7-8700K再世

2020-12-04 超能網

前段時間測試酷睿i7-10700K的時候我就已經把它當作是酷睿i9-9900K,畢竟它們兩個的核心數量與線程數量都是一樣的,頻率也差不多,實際測試出來其實就是一個溫度低一點的酷睿i9-9900K。其實我們手頭上還有最後一個K系列的十代酷睿處理器——酷睿i5-10600K,它是6核12線程的,感覺就是酷睿i7-8700K在世,當然了當年的酷睿i7-8700K裡面是矽脂,而酷睿i5-10600K用的是釺焊,這點差別就非常大。

相關閱讀:

《酷睿i9-10900K天梯榜首發評測:最強遊戲處理器之新王上位》《酷睿i7-10700K處理器天梯榜評測:朋友你的9900K掉價了》《酷睿i5-10500處理器天梯榜評測:溫度與功耗表現更好的酷睿i7-8700》

酷睿i5-10600K是個6核12線程處理器,基礎頻率4.1GHz,全核睿頻4.5GHz,最高睿頻4.8GHz,L3緩存12MB,TDP 125W,整合UHD 630核顯,酷睿i5以下級別的產品沒有Turbo Boost MAX 3.0也沒有TVB。雖然說它與酷睿i7-8700K是很相似,其實酷睿i5-10600K的頻率是要高些的,酷睿i7-8700K全核睿頻只有4.3GHz,而最高睿頻4.7GHz, 當然大家都是帶K的處理器談默認頻率沒什麼意義。

此外Intel前段時間在白皮書上公布了Comet Lake-S系列處理器的詳細功耗設定數據,酷睿i5-10600K的TDP與PL1都是125W,而PL2則是182W,Tau時間是56秒,比以前的K系列處理器翻了一倍,當然了這些數據只會在B460或H470主板上有用,Z490主板肯定是幫你直接把功耗限制給解除的了。

這是HWiNFO軟體識別出來的信息,PL1和PL2的功耗限制已經被主板給解除了,酷睿i5-10600K的單/雙核睿頻4.8GHz,3/4核睿頻4.7GHz,5到6核睿頻4.5GHz,CPU默認的溫度上限是100℃。

上圖右側酷睿i5-10600K,左側是酷睿i5-10500

當然還有個區別就是酷睿i5-10600K是從10核核心屏蔽下來的,和酷睿i7-8700K這種原生6核有明顯區別,十代酷睿的酷睿i9/i7以及酷睿i5-10600K都是10核核心的,其他的酷睿i5基本都是原生6核心,當然還有個例外是酷睿i5-10400F,它有屏蔽的10核心和原生6核心兩個版本,酷睿i3暫時不清楚,不過應該也是6核心屏蔽和原生4核心兩種混用。

測試平臺與說明

酷睿i5-10600K是一款6核12線程的處理器,所以我們拿出了第八代同樣規格的酷睿i5-8700K和上代對位的酷睿i5-9600K,而AMD那邊則拿了核心數量數量一樣的銳龍5 3600X處理器。

LGA 1200平臺使用技嘉Z490 AROUS PRO AX主板,LGA 1151平臺使用技嘉 Z390 AORUS XTREME主板,AM4平臺使用 技嘉 X570 AORUS PRO WIFI,均使用採融 ARTISTS 3散熱器,芝奇焰光戟DDR4-3600 8GB*2 CL16套裝,顯卡使用技嘉AORUS NVMe Gen 4 SSD 2TB,SSD是技嘉 AORUS NVMe Gen 4 SSD 2TB。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測試時Intel處理器是根據主板默認設置全部解除功率限制的,CPU可以不管TDP長時間運行在全核最高睿頻,這種設置在Z系列主板一般都是默認幫你開啟的。

技嘉Z490 AROUS PRO AX主板介紹

Z490 AROUS PRO AX是技嘉的高端主流Z490產品,它是一款標準的ATX規格主板,感覺技嘉的Z490全部轉向了暗黑風格,以灰黑色為主色調,主板採用12相數字供電,內存和PCI-E插槽都有鋼鐵護甲保護提高強度,此外主板是支持PCI-E 4.0的,只不過這還得CPU支持才行。

主板配備4根內存插槽,有鋼鐵護甲加固,技嘉AORUS Z490系列主板可支持4800MHz+的DDR4高頻內存,採用了內存獨立式布線、SMT內存插槽等設計,可以有效降低電磁幹擾,大幅提升主板的內存超頻能力。

主板上有三個PCI-E x16接口,有鋼鐵護甲保護的兩個是由CPU提供的,可工作在PCI-E 3.0 x16或x8+x8模式,技嘉表示他們在設計Z490主板時就用上了PCI-E 4.0的用料,布線、時鐘發生器與帶寬控制晶片都是符合PCI-E 4.0規範的,所有CPU直連的PCI-E接口都可以支持PCI-E 4.0,但需要CPU的支持,第三個其實是PCH提供的PCI-E 3.0 x4,兩個PCI-E 3.0 x1也是PCH提供的。主板有三個M.2接口,有兩個藏在M.2散熱器下面,不拆散熱器的話只能看到一個。

卸下散熱器之後主板的樣子,第一個M.2接口是M.2 2280,這個接口是直連CPU的,支持PCI-E 4.0 x4,但該接口現在完全沒用,得Intel發布新處理器後才有用,這也預設著Intel下一代的Rocket Lake-S處理器不單只會增加PCI-E 4.0的支持,還會增加額外的PCI-E通道給M.2 SSD使用。

第二第三個則支持M.2 22110的SSD,它們有M.2寒冰裝甲覆蓋強化散熱性能,這兩個接口是由PCH提供的,均可支持PCI-E 3.0 x4和SATA 6Gbps,當第二個M.2接口安裝SATA SSD時SATA3 1接口會失效,而第三個M.2接口安裝SATA SSD時SATA3 4和SATA3 5接口會失效。

主板提供6個SATA 6Gbps接口,均是由PCH所提供的

前置USB 3.2 Gen 1擴展針腳和USB 3.2 Gen 2 Type-C擴展接口

技嘉Z490主板全線都配備一體式後窗I/O裝甲,不會再出現裝機時裝好主板後才發現忘記裝擋板的蠢事,Z490 AROUS PRO AX主板提供了4個USB 2.0,藍色的三個是USB 3.2 Gen 1,紅色的兩個是USB 3.2 Gen 2,那個Type-C接口也是USB 3.2 Gen 2的,視頻輸出接口只有一個HDMI,音頻輸出接口有5個3.5mm和一個SPDIF輸出口,Z490主板的網絡設備大多都進行了升級,這款主板提供了WiFi 6無線和2.5G有線網絡,用的都是Intel的方案。

技嘉Z490 AROUS PRO AX主板採用12相數字供電,採用60A供電電晶體用料,PWM主控是ISL69269,它是一顆可控制12相電路的PWM主控,CPU核心的12相供電全部都是由它控制的,也就是這是原生直連的12相供電,每相供電配備一個SiC620A DrMOS,單顆最大輸出60A電流,1相核顯供電的用料也和CPU核心供電相同,而它的控制器則是RAA229001,這顆8相的PWM控制器還控制著CPU IO和SA供電。

主板採用第二代堆棧式鰭片散熱器,新的設計有一個特殊的二級結構,使流經鰭片的氣流可以從鰭片的前緣進入,然後由其他百葉窗和鰭片引導,這種設計可以極大的提高熱量傳輸性能,並配備更粗的8mm直徑直觸式熱管強化供電散熱,採用新的製造工藝,縮小熱管與散熱器之間的間隙,大大的提高了熱傳輸效率。

基準性能測試

Sandra 2020的處理器計算測試可以測試出處理器的運算能力,一般來說核心數量和線程數量多會更佔優勢,當然實際結果也得看處理器的頻率,酷睿i5-10600K的表現比上代的酷睿i5-9600K好不少,畢竟線程數量多了一倍,比酷睿i7-8700K也要好不少,畢竟全核頻率要高一些,和銳龍5 3600X對比的話是互有勝負,不過整體來說還是酷睿i5-10600K的運算能力要強一些。

SuperPi是一個完全比拼CPU頻率的測試,是單線程的測試,也是Intel的傳統優勢項目,酷睿i5-10600K在這些處理器中睿頻頻率是最高的,所以有著最好的表現。

wPrime的算法和SuperPi不一樣,單線程的結果完全不一樣,當然三個Intel處理器的差異其實很小。多線程方面酷睿i5-10600K與酷睿i7-8700K的差距也很小,銳龍5 3600X在單線程還是多線程的表現都比其他三個Intel處理器要好。

西洋棋測試裡面,酷睿i5-10600K的單線程和多線程性能依然表現出色,都憑藉頻率優勢領先其他處理器,不過多線程方面銳龍5 3600X的提升還是很明顯的。

7-zip使用內置的Benchmark測試,AMD銳龍處理器在這軟體裡面表現比較出色,酷睿i5-10600K在壓縮測試裡面性能和銳龍5 3600X差不多,但解壓縮測試比銳龍5 3600X有一定差距,但和上一代的酷睿i5-9600K相比提升還是相當大的,與酷睿i7-8700K相比性能也有不少提升。

3DMark的物理測試,DX11的FireStrike測試中酷睿i5-10600K和入來5 3600X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不過到了DX12的TimeSpy測試中兩者的性能差距拉開了10%,與上代的酷睿i5-9600K相比性能提升了20%到30%左右,多了個超線程技術提升還是很明顯的。

創作能力測試

x264以及x265是兩個老牌開源編碼器,應用相當廣泛,這次我們使用了新版本的Benchmark,它能更好的支持AVX 2指令集。x264的測試中酷睿i5-10600K輕微落後於銳龍5 3600X,x265測試中就反了過來,總體來說兩個性能表現差不多,可以確定的是酷睿i5-10600K性能比酷睿i7-8700K更強,比酷睿i5-9600K強得多。

Corona Renderers是一款全新的高性能照片級高真實感渲染器,可以用於3DS Max以及Maxon Cinema 4D等軟體中使用,有很高的代表性,這裡使用的是它的獨立Benchmark,這項測試裡面酷睿i5-10600K的性能表現是最強的,與酷睿i7-8700和銳龍5 3600X拉開了5%的差距,與酷睿i5-9600K的差距就更大了。

POV-Ray是由Persistence OF Vision Development開發小組編寫的一款使用光線跟蹤繪製三維圖像的渲染軟體,其主要作用是利用處理器生成含有光線追蹤效果的圖像幀,軟體內置了Benchmark程序。單線程方面, 酷睿i5-10600K是有著絕對的優勢的,但是多線程上銳龍5 3600X的性能上來了。

Blender是一個開源的多平臺輕量級全能三維動畫製作軟體,提供從建模,雕刻,綁定,粒子,動力學,動畫,交互,材質,渲染,音頻處理,視頻剪輯以及運動跟蹤,後期合成等等的一系列動畫短片製作解決方案,我們使用的是2.81版本,現在只用測試工程來測試CPU的單線程性能,多線程測試使用官方的Benchmark工具。單線程方面酷睿i5-10600K的表現依然是最好的,耗時比第二的酷睿i7-8700K少了5%。

Blender Benchmark軟體運行的是bmw27和classroom兩個項目,統計最後的渲染所需的總時間,酷睿i5-10600K的耗時是要比酷睿i7-8700K明顯要少的,比只有6核6線程的酷睿i5-9600K快得多,但是速度比不上銳龍5 3600X。

CINEBench使用MAXON公司針對電影電視行業開發的Cinema 4D特效軟體的引擎,該軟體被全球工作室和製作公司廣泛用於3D內容創作,而CINEBench經常被用來測試對象在進行三維設計時的性能,這項測試是AMD的強項,所以銳龍5 3600X排名第一是意料之中的,不過酷睿i5-10600K和它的差距很小就是了。

遊戲性能測試

遊戲自然是Intel酷睿處理器的強項,上一代的酷睿i5-9600K是一款相當有性價比的遊戲處理器,現在酷睿i5-10600K的表現比酷睿i5-9600K更為優秀,基本上它在大部分的測試中都排名第一,畢竟它的睿頻頻率是最高的,有趣的是不少項目中酷睿i5-9600K比酷睿i7-8700K更為優秀,應該是超線程的影響,銳龍5 3600X在遊戲中墊底,CPU主頻和內存延遲對遊戲的影響還是非常嚴重的。

溫度測試

待機的時候酷睿i5-10600K的溫度和酷睿i7-8700K差不多,但酷睿i5-9600K比他們高了5℃,不過這其實沒啥影響。用AIDA 64負載時酷睿i5-10600K滿載溫度只有68.9℃,這是用採融 ARTISTS 3散熱器下的情況,如果用240一體式水冷的話應該能把溫度降到更低的水平,它在負載頻率與電壓都比酷睿i7-8700K要高,但是溫度依然更低,這就是內部用釺焊導熱的優勢所在。

功耗測試

在功耗測試方面,目前我們已經有專門的測試儀器用於測量顯卡的準確功耗並記錄相應的曲線,但是對於CPU的功耗,我們只能夠通過平臺功耗的高低來進行對比。而從這次第十代酷睿處理器的首發評測開始,我們將在CPU功耗測試中引入專用的設備,可以直接測量主板上CPU供電接口的供電功率,然後結合AIDA64中的CPU Package功耗檢測以及常規的平臺功耗,以此來反應參測CPU的功耗高低。

目前絕大部分主板都只通過CPU供電接口為CPU進行供電,因此CPU供電輸入的功率變化基本上就是CPU功耗變化所引起的,監測該接口的功率就可以直接反應CPU功耗的高低。AIDA64的CPU Package功耗以及平臺功耗則是進一步的參考數據,用來體現整臺平臺的功耗組成。

此外必須說明的是,目前我們測量的是主板上CPU供電接口的輸入功率,並非直接的CPU供電功率,因此從該理論上來說應該是略高於CPU的實際供電功率,而且會更因為主板的不同而產生變化,但是這個測試數據仍然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因為電源實際上是對主板進行供電而非直接對CPU進行供電,因此對於電源的選擇來說,直接測試CPU供電接口的供電功率更有實際意義。

待機的時候Intel三個酷睿處理器的CPU輸入功耗是最低的,基本上平均功耗都只有4到5W,而AMD銳龍5 3600X的CPU輸入功耗能到16W,MCM設計待機時功耗確實不怎麼好設計,不過平臺整體功耗就沒差那麼多,但酷睿i5-10600K的平臺整體功耗還是低很多。

用AIDA 64 Stress FPU負載的話,酷睿i5-10600K的滿載頻率和電壓都比酷睿i7-8700K更高,所以CPU供電接口輸入功耗要更高一點,峰值能到128W, 平臺整體功耗也是這麼多處理器裡面最高的。

超頻測試

酷睿i5-10600K與酷睿i7-10700K都是從10核心屏蔽下來的,所以整體體質都不如酷睿i9-10900K,在使用風冷散熱器的情況下我們這顆酷睿i5-10600K能穩定超到5GHz,電壓要加到1.344V才能穩定通過AIDA 64 FPU烤機測試,核心溫度在80到88℃之間波動,算是很穩定的了,但是超5.1GHz的話電壓需要加得更高,風冷就壓不住了,至少需要換成240一體式水冷才行。

酷睿i7-8700K再世

雖然說酷睿i5-10600K和酷睿i7-8700K有很多本質上的不同,但是對用戶來說這兩個東西沒啥區別,畢竟本質上都是Skylake的衍生物,無非就是酷睿i5-10600K默認頻率高一點,溫度低一點,而且兩者都是帶K的,可以隨意超頻,也都是能超到5GHz左右,所以用起來不會有太大差別,兩者的用戶體驗可以畫個等號。

CPU迷你天梯榜 (完整CPU天梯榜)

現在酷睿i5-10600K盒裝在國內還沒開賣,不過可以從酷睿i5-10500的售價以及上代的酷睿i5-9600K的上市價可以推理出它的售價應該在1899元左右,可以肯定的是總體性價比不如銳龍5 3600X,但對於追求高幀數的遊戲玩家來說選購酷睿i5-10600K其實更好一些,它的遊戲性能比銳龍5 3600X更好,超頻之後會有更好的體驗。

而且就目前遊戲的多線程優化來看,6核12線程的酷睿i5-10600K是可以滿足幾乎全部遊戲的需求的,不會再像上代兩代6核6線程的酷睿i5那樣出現線程不足導致核心佔用偏高的情況,可以接任上代酷睿i7-9700K的位置做一款全能型的高性價比處理器。

相關焦點

  • 酷睿i5 10600k對比R5 3600X哪個好 與銳龍5 3600X評測
    酷睿i5 10600k對比R5 3600X哪個好 與銳龍5 3600X評測  i5 10600k屬於intel十代i5系列的頂級型號,從規格參數上來看i5 10600k和amd的銳龍R5 3600X非常相似,都是6核12線程,也都支持超頻。i5-10600k作為一款新產品,其性能到底如何?
  • Intel八代酷睿i7-8700K/i5-8600K最詳盡評測
    產品規格介紹:從產品規格上,八代酷睿還是看著非常爽的,i5和i7各增加了兩個核心。i7-8700K規格變成了六核十二線程,i5-8600K變成了六核六線程。不過由於這次更新之後,CPU功耗同步大幅提升。根據目前知道的狀況,六核心滿載的頻率會跟CPU自身體質關係比較大,體質不好的CPU可能會頻率低一些。這點倒是越來越像顯卡了。
  • Intel酷睿i7 8700K CPU雲南售2399元
    【雲南IT我幫您】英特爾新推出的八代酷睿處理器與歷代產品有著很大的不同,最重要的是i3系列新品由原來的雙核四線程升級為四核四線程,i5系列新品由原來的四核四線程升級為六核六線程,同時i7系列新品由原來的四核八線程升級為六核十二線程,並且新品處理器的主頻較上一代產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 8代酷睿處理器:Core i7-8700K/i5-8600K溫度測試
    [PConline 評測]為了更好地發揮CPU的性能,我們採用的散熱器是來自超頻三的最頂級風、液混合型散熱器——超頻三 凌凍雙擎,採用液冷+水冷雙重混合散熱方案,是非常有創新性的設計了。從前面功耗增加的情況來看,八代酷睿處理器的發熱也一定會增大,所以Core i7-8700K處理器的拷機溫度達到了76°C,比Core i7-7700K高了13°C,Core i5-8600K也比Core i5-8600K高了12°C,從這一點上來說想要升級八代處理器的玩家需要衡量下散熱器的效能,如果之前使用的是比較高端的風冷或者水冷散熱器,那麼高負載下的溫度還是可以控制住的,新裝機用戶則要考慮直接入手高端風冷或者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了
  • Core i7-8700K/i5-8600K全球首發評測:4核變6核,Intel覺醒了?
    ,直接來說它的架構是基於今年的Kaby Lake,可以說是Kaby Lake Refresh,不同之處在於核心數量,7代Kaby Lake的Core i7/i5都是4核8線程、4核4線程,而八代酷睿Coffee Lake處理器則是6核12線程、6核6線程,相當於多了50%的核心。
  • 酷睿i7-10700K處理器天梯榜評測:朋友你的9900K掉價了
    大家應該都已經發現,第十代酷睿桌面處理器除了頂級的10核20線程的酷睿i9之外,其他的規格是不是很眼熟呢?8核16線程的酷睿i7不就是第九代酷睿i9嗎,6核12線程的酷睿i5就是第八代的酷睿i7,而4核8線程的酷睿i3就是第七代以及之前的酷睿i7,所以不少人都笑稱自己手上酷睿i9/i7都降級了。
  • i7 9700K比8700K貴了1K,性能對比又如何
    如今,英特爾酷睿九代已經發布,不少用戶表示酷睿九代表現平平,特別是i7 9700K,不僅砍了超線程,更為關鍵的是售價還提高了1000元。目前有渠道表示i9 9900K的售價為4999元,i7 9700K的售價為3999元,i5 9600K的售價為2399元,也許有用戶會慶幸,英特爾這樣擠牙膏也好,不用入手i7 9700K了,還省了1000元。那麼i7 9700K相比i7 8700K性能提升到底有多大。
  • 8700K慘遭降級:十代i5-10600登場,6核12線程僅需65W
    Comet Lake-S家族名單曝光,新i5規格趕超8代i7!筆者之前已經爆料過下一代「彗星湖-S」家族酷睿處理器的規格參數。目前,這些14nm+++製程再進化版的CPU,已經在3Dmark測試資料庫中曝光。
  • 6核12線程神器:Intel高頻酷睿i7-8700K評測
    原計劃於2017年底發布的8代酷睿桌面處理器也在9與25日提前發布,相比前幾代萬年四核心的酷睿i7,本次升級最大的亮點是將核心數量提升至最高六核心,同時i5/i3也都來到了四核心。二、 外觀:一樣的外表 不一樣的電容本次測試拿到的是英特爾的酷睿i7-8700K處理器,第八代的主流旗艦型號,同時我們也加入了七代酷睿i7-7700K處理器進行對比,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外觀方面究竟有何區別吧!
  • Intel i7-8700K對比7700K圖賞:LGA1151接口找不同
    9月25日,Intel正式推出了第8代酷睿桌面處理器,分別是i7-8700K/i7-8700/i5-8600K/i5-8400/i3-8350K/i3-8100。相比上代7700K,8700K在《戰爭機器4》上的幀數提升是25%,在《絕地求生》遊戲/串流/錄製等多任務負荷強度下,性能提升45%,可以說是目前打遊戲最快的CPU。
  • 還在用i7 8700K的你是否有必要升級i7 9700
    兩年前英特爾第8代酷睿i7-8700k可以問世,第一次將主流CPU從4核拓展到6核,不少人稱其為最強遊戲處理器,自然而然吸引了大量玩家前來選購。而現在它的下一代i7-9700k出現了,那我們消費者是否應該將自己的i7-8700k升級為i7-9700K呢?
  • 利刃出鞘 i7 8700K i5 8400理論應用測試
    第八代酷睿桌面版本系列四核、六核處理器已經問世有一段時間了,多核心與高主頻的完美結合讓八代酷睿桌面版在諸多應用中獲得優秀的表現,給用戶帶來不同於一樣的使用體驗。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i7 8700K和i5 8400的理論與應用測試。
  • 四代i7-4770K對決八代i7-8700K!玩遊戲還能再戰三年-四代,酷睿...
    這次的主角是Core i7-4770K,四代酷睿(Haswell)的旗艦型號,2013年第二季度誕生,22nm工藝,四核心八線程,主頻3.5-3.9GHz,三級緩存8MB,核芯顯卡HD 4600,熱設計功耗84W。
  • 突破intel十代酷睿官方限制,ASRock主板支持非K CPU超頻!
    技嘉Z490主板如果看過此次intel十代酷睿處理器全系規格的朋友應該知道,本次的酷睿i3缺席了帶K的超頻版本,而其他型號則是在九代酷睿上做出了核心、線程數和頻率的提升,由此以來十代酷睿處理器所需要的散熱和供電自然就要加強
  • i9-9900K首發評測:8核心,這次Intel把牙膏管都擠爆了!
    不過Intel不久前也宣稱,九代酷睿會是14nm的最終章,那麼今天PConline賈曉邊就為大家帶來i9-9900K、i7-9700K和i5-9600K的首發評測,讓我們一起來看看14nm工藝最後的這坨牙膏,性能如何。
  • 7代酷睿i7-7700K評測:可能是Intel史上最無懸念的換代
    【PConline 評測】兩年前Intel曾經為跳票的五代酷睿來救場,推出了一款默認4.0GHz高頻的Core i7-4790K,雖然是Refresh版不過卻被譽為高頻「大殺器」。此時的Tick-Tock節奏已是名存實亡,隨後Intel無奈宣布Tick-Tock實在走不動,需要進一步的「優化」。
  • Intel盒裝處理器大漲價:i7-8700K漲至2999元
    前不久我們還報導了英特爾散片處理器大漲價的問題,當時盒裝正品處理器價格沒變,沒想到現在英特爾的八代酷睿處理器盒裝價格也漲了,漲幅在100-250元左右,Core i7-8700K盒裝價格上漲到了2999元,Core i5-8400則從之前的1499元漲到1749元,漲幅250元。
  • 酷睿i3和i5以及i7有什麼區別
    隨著cpu技術的發展,新產品也是日新月異,這不,intel目前已經主推採用Sandy Bridge核心的第二代I3 I5 I7 CPU了。  第一代I3 I5 I7的CPU是2010年初INTEL推出基於32納米的全新酷睿i3/i5/i7處理器後,個人電腦的性能發生了飛躍的發展--更小的尺寸、更好的性能、更智能的表現以及更低的功耗。
  • 或許,你真的不需要i7 8700K
    i7 8700K是這一代英特爾民用的高端型號,也是很多玩家特別想入手的CPU,畢竟i3 i5 i7的分類早已深入人心。但很多人並不知道第八代酷睿CPU的遊戲表現整體都很高,i7 8700K在的對比i5 系列的優勢也不再體現體現在遊戲幀數上。
  • 解決矽脂U的煩惱 i7 8700K 開蓋換液金實錄
    ZOL整機頻道經手過的幾顆i7 8700K 體質相差比較大,Intel官方提供的ES 正顯超過了惠普暗影精靈3 的正式版但不如戴爾XPS 8930 提供的正式版。5.2GHz i7 8700K DDR4 4000大顯神威      我們手中還有一顆零售版的i7 870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