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在電影裡看到阿米爾·汗,他穿著緊身衣對著妹子硬撩。
尤其到《神秘巨星》的彩蛋部分,他那騷氣的舞步,簡直沒眼看。
本以為這已經是米叔的極限了,萬萬沒想到,2018年的尾巴,他又送出了個《印度暴徒》。
我從沒見過這麼賤兮兮的阿米爾·汗
電影剛開始差點沒認出來哪個是米叔。
他騎著小毛驢,帶著原諒色高帽,從鬍子到眼神都看得出這個傢伙的滑頭。
「撩妹方式」不知道是升級還是降級了,從硬撩變成藏進姑娘的衣櫥裡面吃葡萄。
總之,這次阿米爾·汗的角色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經人。
《印度暴徒》是一個年代久遠的虛構的故事,大概是1795年,印度處於東印度公司的殖民統治之下。
城裡鄉村到處都是被壓迫的印度人民,他們大多表面不敢作聲,而以阿扎德為領袖的反抗組織被殖民統治者稱為「暴徒」。
演阿扎德的是印度國寶級演員巴強老爺子,前不久在《老爸102歲》裡見過
反抗組織和殖民者水火不容,殖民者想清理乾淨阿扎德帶領的反抗組織,徹底統治印度。
阿扎德和他的同僚們為了搶回主權,寧可捨生取義。
而阿米爾·汗這飾演的弗朗基,看起來哪邊都不服,是「攪屎棍」一樣的存在:他幹著走狗的活兒,潛入反抗組織內部當間諜,幫殖民者剷除暴徒。
另一邊又跟把殖民者的頭目打得夠嗆。也難怪阿扎德最初看他那麼不順眼……
要不是後面逃跑路線沒規劃好,被迫英雄救美了一次,弗朗基還不知道怎麼獲得阿扎德的信任。
在弗朗基眼裡,信仰什麼的不存在,立場也不重要。弗朗基的人生信條:保命是根本,金錢是爸爸。
阿米爾·汗的這麼多部電影裡面,痞痞的角色也有,不過像弗朗基這麼賤兮兮的,還真是第一次看到。
角色不「阿米爾·汗」,電影也不太「印度」。
印度電影特色的「一言不合跳舞」系列是少不了,甚至說情節的推動和高潮都是在歌舞裡進行的。
舞蹈擔當KK(卡特莉娜·卡芙)光著大長腿跳舞的這段,能被列入「腿玩年」豪華套餐。
我們最常看的印度電影一般成本都不會太高,有史詩感的《巴霍巴利王》系列已經算很大製作的了。
而《印度暴徒》呢,製作預算超過了33億盧比,刷新了印度電影預算記錄。能看出來花了錢就是不一樣。為了海戰場面,特意造了兩艘船。
最後船體毀壞也不是特效是實拍。感受一下真·燃燒的經費↓↓↓
畫面質感、打鬥場面和反轉的劇情,怎麼看都不像是來自寶萊塢的作品。
看到開始動用重金大製作的印度商業片,以及不再揭露現實批判制度的阿米爾·汗,隱隱有種「米叔(電影)變了」的感覺。
米叔身上其實暗藏「網紅屬性」
《印度暴徒》首映趕上了帝都最冷的一周,可我們還是目睹了北影標準放映廳爆滿的場面,以及沒能進場圍在影廳和學校門口的影迷。
即使放映結束,主持人說米叔因航班晚點要遲到老一會兒的時候,也幾乎沒人離場,反覆看銀幕上放映的製作特輯。
終於合作到偶像的迷弟笑
這種場景讓我們意外解鎖了米叔身上隱藏的「網紅屬性」。
流量黨都羨慕不來的國民度
米叔活躍在國內外各大社交平臺,發發動態跟粉絲聊聊天,連最容易吸粉的小視頻和直播也不放過。
平時發個定位刷存在感什麼的是常規操作。
節假日的問候是必備技能。
要不是名氣太大,在本土出門到公共場合必須要提前通知警方,米叔怕是會直接衝到人群裡互動了。
儘管在公共場合行動不便,米叔也會經常與民眾一起參與一些公益活動。
正因為出現頻率高,還很親民沒架子,米叔的國民度已經到了不分年齡、不分國籍的程度。
印度影迷的眼裡阿米爾·汗「他從出道努力到現在,在寶萊塢他就是最棒的」。
在中國影迷眼裡,阿米爾·汗的電影看完會莫名被鼓勵到,因為他「才敢去追自己的夢想」。
不止素人,在藝人那也收穫了不少迷妹迷弟和好人緣。趙麗穎把阿米爾·汗看做「有擔當、有使命感的英雄」,希望自己能做到像他這樣個人承載社會。
成龍和米叔是好朋友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據說成龍拍《功夫瑜伽》還得到過米叔的幫助。
這位跟米叔同吃一塊皮蛋的鄧超,後來居然被米叔反表白了。
平安夜那天還收穫了一隻扮成聖誕老人的男粉,同時也是米叔朋友的王寶強。
米叔這無處安放的魅力啊~
媲美熱搜體質的話題專業戶
阿米爾·汗不僅僅是國民度很高,他言行對國民情緒有相當大的煽動性。這很大程度上跟他的作品有關。
米叔曾經拍過不少現實題材的電影,關注到的問題恰好其他國家也正在發生。
一旦出現和性別有關的社會話題,拿米叔的電影作為例子不要太常見。
米叔對社會話題的影響,在他和妻子創辦的節目《真相訪談》裡體現得最為明顯。
《真相訪談》連續做了三季,共24期,每一期都經過嚴謹的社會調查,請到當期話題中最有代表性的普通人來講述自己的經歷。
關於印度「長幼尊卑」的問題,在節目裡有了新的定義:我們要尊重的是行為而非年齡。
關於印度嚴重的性別對待失衡,幾位處於不同階層的女性遭遇,讓「性別歧視」和「女性地位」再次得到重視。
關於「兒童性侵」的節目播出之後,阿米爾汗受邀到國會作證,並且成功推動了國會通過保護兒童的法案。
然而無論是阿米爾·汗的電影,還是《真相訪談》節目,他的意圖並非去幹涉他人和制度,而是希望通過喚醒的方式,讓矛盾中心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國家。
趕超微商的帶貨水平
米叔最明顯的一個「網紅屬性」還得說是他的「帶貨能力」。
他出新片的頻率基本上是一年一部,每一部口碑都相當好。
而從《摔爸》開始,阿米爾·汗在中國電影市場更是有種「不管米叔演什麼,都會被先天接受」的感覺。
似乎沒什麼人會拒絕阿米爾·汗的電影,就像梁朝偉劉德華無論拍什麼電影都會有人去看一樣。
不過癮還得去翻盛世美顏時期的老電影去看
我們習慣了從阿米爾·汗的電影裡看到「歷史、信仰、教育、女性地位」等關鍵詞,《印度往事》《未知死亡》《我的個神啊》,每一部都有濃重的使命感。
甚至可以說因為阿米爾·汗的電影,才有更多同款的現實題材印度片被引進到中國,也同時收穫滿滿。
只不過今年突然不一樣了,米叔用一個靠坑蒙拐騙為生的無賴弗朗基闖入賀歲檔,觀眾先會反應阿米爾·汗怎麼這麼顛覆。
再看完整部片發現它就是一部輕鬆娛樂的商業大片,我們會想:難道是米叔開始向商業「妥協」了?
當「印度良心」變成了「亂世小人」
阿米爾·汗之所以會被奉為「全民偶像」一樣的存在,是因為他對待電影一如既往的認真,和戲裡戲外的社會責任感。
阿米爾·汗自己也說,「電影分走了我大部分的注意力」,他對事業執著到讓妻子都覺得他對家庭「不感興趣」,直到被妻子說了之後才有意識地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平衡。
我們最熟悉的印度電影幾乎都來自米叔。
包括曾經在國內上映的《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在內,他的角色幾乎都是敢於挑戰傳統的人,總有一股子反抗精神。
畫風不一致的《印度暴徒》上映之後,難免有人表示失望。
但真的是米叔變了嗎?
其實在那些正義感滿滿的角色之前,阿米爾·汗也有過被全印度媒體蓋章「單片影星」的經歷。
都知道米叔正式的處女作是《冷暖人間》,本來他只是試試水,自認為在電影裡表現麻麻。可恰好趕上當時印度沒什麼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年輕演員,他因為這個理由一夜成名。
晉升「流量小鮮肉」之後,阿米爾·汗的片約暴增,有一段時間甚至同時拍30-40部戲,劃重點:是同時拍,並不是一年的總量。
只不過電影在不同的拍攝進度,還有一半半途而廢。米叔說那時有名的演員都是同時拍30步起,自己還不算多的Orz
每天都能接到大量影片邀約,但他內心pick過的導演卻都沒有反選他。最慘的是,他還不幸接了幾部神級爛片,所以在能問世的N部電影裡幾乎沒有一部能看的。
真·靠臉吃飯
阿米爾·汗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被媒體說成是「只有一部電影的奇蹟」了。那時米叔壓力大到每天收工都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哭。
不過這個標籤也成了他的轉折點,從那時起阿米爾·汗發誓絕對不會再接爛片,即使會斷送前程,沒戲可以接,也不會妥協。
之後阿米爾·汗選擇劇本的標準,是需要被故事的情感真正打動。
從「流量小生」轉型「演技派戲骨」,阿米爾·汗開始重視電影的意義。
他不再盲目籤約,不喜歡的劇本就拒絕,不讓自己被合同牽絆住。同時又有足夠的人氣和實力來挑選自己喜歡的導演和製片。
個人的口碑漸漸回暖之後,阿米爾·汗開始更多地關注到社會問題,甚至自己嘗試拍攝一些很感興趣的題材。於是有了後面關注特殊人群的《地球上的星星》。
在宗教大國裡提出對信仰提出質疑的《芭薩提的顏色》。
以及後來一系列關注教育女性地位和家庭關係的《三傻大鬧寶萊塢》《摔爸》《神秘巨星》等等。
加上阿米爾·汗上了2012年9月亞洲版《時代》的封面,「印度良心」的稱號算是把他徹底推上了神壇。
「他不斷觸及印度的社會弊病,打破了寶萊塢的固有模式。一位演員能改變一個國家嗎?」
外界強壓給他的這些標籤,一方面來說是對米叔的認可與肯定,可另一方面來說,也限制了他作為演員的發展。
他的確是希望以自己的力量能改變一些印度的現狀,他和妻子一起創辦《真相訪談》就是出於這個目的。
現在又他帶著《真相訪談》的團隊,做了一檔關於水資源的電視節目,並且和妻子一起到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村莊裡,嘗試幫村莊改善水汙染的問題,並且把這當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工作」。
不過「演員」這個職業對阿米爾·汗而言,作品能影響到他人只是「附加值」。
尤其對生長在演藝世家、童星出身,又經歷過演藝生涯重要轉型的阿米爾·汗來說,在選擇製作影視作品的時候,他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他自身的想法是,首先對故事感興趣,其次「我最主要的任務是要娛樂觀眾」。
他近期接受採訪時依然這樣回答。via:新浪一線
《印度暴徒》裡的小混混弗朗基,並不是阿米爾·汗第一次演商業氣息濃厚的影片,也不是第一次接到這麼「非主流」又亦正亦邪的角色。
五年之前,他還跟這部影片的導演維賈伊·克利須那·阿查裡雅合作過《幻影車神》,在裡面演飛車搶劫的反派英雄薩伊爾。
當時接拍《幻影車神》時,就是因為這部電影的故事吸引到阿米爾·汗,他覺得這裡有他感興趣的一切元素。
而《印度暴徒》吸引阿米爾·汗的原因之一,就是弗朗基這個「大流氓」的角色本身。他不介意電影有沒有之前的慣有元素,也想讓觀眾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變的不是阿米爾·汗,只是他作為演員在《幻影車神》之後的又一次嘗試。
弗朗基主要負責笑點輸出
所以這麼來看,與阿米爾·汗「形象不符」的弗蘭基,也不是他在「向商業片妥協」,而是他從影三十年實現的又一次個人突破。
E姐結語
今年,阿米爾·汗在參加《魯豫說》的時候,提到自己最近沉迷於《鹿鼎記》,平時規律作息也因為太喜歡這本書而被打破了。
這不是他第一次提到自己對金庸的小說著迷,今年10月金庸去世的時候,他還曾發微博悼念。
《鹿鼎記》中他最喜歡的角色,就是韋小寶。很巧的是,《印度暴徒》裡面的弗朗基會給人一種「印度韋小寶」的感覺。娶了7個老婆這一點除外……
混世魔王弗朗基油嘴滑舌還熟知厚黑學。
剛一出場,就先用毛驢愚弄了給殖民者效力的印度人,又幫殖民者抓住了印度暴徒,接著再在利用手裡的情報敲詐了殖民者一筆巨款。之後也是周旋於殖民者和反抗組織之間,兩面討好受利。
米叔說,「很難判定弗朗基到底是不是好人,他是一個大流氓,滿嘴跑火車的騙子,你永遠不知道他說的是真是假,他是演戲還是動真感情……他左右逢源,最在乎的是錢。」這不是像極了「奉天地會陳近南之命去康熙身邊臥底,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的韋小寶嗎?
即使到影片最後,弗朗基也沒有做成大英雄,而是立志要做個「週遊四方、混吃等死」的逍遙客。
這對於演慣了正兒八經現實題材的阿米爾·汗來說,不是「落俗」而是打破標籤。
《印度暴徒》這部片子在印度上映的時候是在排燈節,在中國上映又趕上元旦。這種檔期上映的合家歡影片,圖的不就是個合家歡,場面能刺激觀眾,輕鬆搞笑就好了。
via:騰訊一線
何況米叔的演技,從來不會掉線。
藉此機會看看米叔「沙雕」的一面,不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