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報:蔡英文是「反服貿」學運最大贏家嗎?

2021-01-09 環球網

美國方面原本對蔡英文問鼎「大位」頗為看好,但目前態度已轉保留。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14日社評,原題《蔡英文是太陽花學運的最大贏家嗎?》,全文摘編如下:

太陽花學運落幕後,民進黨展開黨內批鬥,黨主席蘇貞昌首當其衝,對於他競選連任,當然是雪上加霜,但蔡英文真的就是學運的最大贏家嗎?恐怕也未必盡然!

這次學運長達24天,不但國民黨嚴重受創,民進黨也面臨邊緣化危機,黨內有人抨擊「黨不能假裝學運出現與民進黨失能無關,如果再不檢討反省,距離被人民拋棄的日子將不會太遠」。有人批評「在野黨應把民眾意見帶到議場給執政黨壓力,但民進黨卻沒辦法跟社會反彈力道銜接」。有人諷刺「學生佔領議場後,民進黨公職只能當看門的角色,連走進議場的機會都沒有」。

儘管蘇貞昌在中常會針對黨的價值、政策方向、人才甄補與公民社會連結等,提出「民進黨改造行動方案」,但黨內多人認為「不須急著做結論,應留待新主席決定」,可見黨內對蘇貞昌的連任普遍不看好。在學運過程中絲毫無傷的蔡英文,自然應該是最大得利者。

然而,蔡英文本來就贏面居多,不管有沒有學運,或是學運對民進黨有什麼影響,都並未改變「蔡上蘇下」的盤勢。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學運對蔡英文的2016之夢,究竟有利?還是不利?客觀來看,恐怕是後者成分居多。

首先,這次學運帶頭的幾個職業抗議學生,例如林飛帆、陳為廷等人,都是蔡英文的青年軍,因此外界普遍認定,即使不是蔡英文策動,至少是她支持。然而,學運過程中,不只民進黨無法掌控狀況,就連蔡英文也未能有效控制,顯示她若不是無法約束屬下,就是故意縱容他們,這對蔡英文自然是負數。

其次,以往蔡英文常被譏為「空心菜」,原因是她對於重要議題總是躱躱閃閃,沒有定見。這次的學運亦復如此,以她和林飛帆、陳為廷等人的關係,本來應該最具有解決僵局的條件,但她卻始終按兵不動,顯然她若非提不出具體可行的方案,就是故意要讓僵局變成危機,讓國民黨和民進黨都難看。

再者,美國方面原本對蔡英文問鼎大位頗為看好,但目前態度已轉為保留,其原因是學運可能激化兩岸關係,導致美國被拖下水,深切了解這種風險的蔡英文卻並未出面斡旋,任令局勢不斷惡化。蔡英文這種「不負責任」的心態,自然會使美方警惕。

此外,蔡英文在2012功虧一簣,外界公認是她在兩岸政策上失分,引起大陸和美國疑慮。這幾年她努力設法,甚至要「小英基金會」執行長林全率團訪問大陸,其目的無非展現她願意與大陸溝通的誠意。但她自己不僅對於服貿協議的立場一變再變,對民進黨中央「逢中必反」的政策也從無異議,學運期間,她的青年軍精銳,竟然又都公開主張「臺獨」。這自然會使大陸方面提高戒心,對蔡英文的不信任感也勢必有增無減。

從這些角度來看,學運固然使蘇貞昌難堪,但對蔡英文其實也沒有加分。她可以有作為卻不作為,看到學生衝撞「行政院」,她無動於衷;看到學生霸佔議場,導致「國會」癱瘓,她不出面疏解。看到民進黨被邊緣化,她不肯伸出援手。足見若不是她缺政治智慧,就是私心太重,不顧大局。既沒有團隊精神,也缺乏領導人應有的「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襟懷。

相關焦點

  • 蔡英文為2016大選鋪路 兩岸路線是最後一哩路
    蔡英文日前在接受島內媒體採訪時直言,當前最大責任就是把黨主席做好,讓自己成為2016選項。18日,郭泰麟建議修改黨章,廢除「總統」兼黨主席的規定,且黨主席不得參選任何公職。  如果郭泰麟的政見獲認同,等於堵住了蔡英文的「大位」之路。黨主席到底能不能選「總統」,蔡英文沒有正面回應,只是強調「我們要怎麼限制黨主席不可做什麼事?」
  • 臺媒:分層辨識太陽花學運的「七反」
    事出有因,太陽花學運不是從石頭裡迸出來的孫悟空,可以說是眾多反對性議題的匯流,大致可分成七反:反程序不正義、反服貿、「反中」、反自由貿易、反分配不公、反財富集中,以及反馬英九。  這七反,有時間序列的關係,也有內核外核的層次。最大公約數是反程序不正義。
  • 美學術界看臺灣反服貿運動:本質上是蔡英文奪權
    臺灣《中時電子報》24日發表評論文章說,觀察臺灣的學運,美國學術界有兩個聲音必須一提。一種聲音質疑:「哪有那麼單純的」。這種聲音說,學運瞞不過華盛頓政府的眼睛,本質上是蔡英文在奪權。  這樣的觀點,臺灣有其同道,並不令人意外。但是另一種聲音令臺灣必須提高警覺:名為學運,其實是走「臺獨」路線,已經觸碰了美國的紅線,只會讓美國的「棄臺論」更顯得有理。
  • 外報:蔡英文「天然成分說」倡「臺獨」飲鳩止渴
    外報:蔡英文「天然成分說」倡「臺獨」飲鳩止渴 2014-08-18 12:10:15  文章摘編如下:  不久之前,蔡英文還曾大膽預言,一旦民進黨在2016年能夠取得執政,北京自然會向現實調整對臺政策,緩和對「臺獨」的壓制。當時也引發同樣一批人的抨擊。可能就是因為看到反對她的人不知所措的攻擊,她自覺已經掌握到對方的罩門,於是想在言論戰場上乘勝追擊。  無論如何批評,改變不了蔡英文。
  • 「太陽花學運」二審判決出爐,「遲來的正義」真的是正義?
    當時作為「在野黨」主席的蔡英文聲援「太陽花學運」,表示「政府應以憐憫心容忍抗爭群眾」。 果真在2016年就職第一天,蔡英文就宣布對佔領「立院」的「太陽花」成員撤告,但同時,「太陽花」成員對馬英九、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及警政署長王卓鈞、臺北市警察局中正一分局長方仰寧等提告「預謀殺人」、「殺人未遂」,至今6年,訴訟仍地在進行。
  • 美國國會「淪陷」,馬英九點名蔡英文、蘇貞昌:怎麼不吱聲?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8日報導,常常與川普政府「一唱一和」的蔡英文當局至今未表達看法。 8日,馬英九辦公室發新聞稿批評,在其他領導人紛紛譴責暴力時,蔡英文、「行政院院長」蘇貞昌選擇靜默,未同聲譴責暴力,令人遺憾。
  • 開放美豬將會使蔡英文陷入兩難境地
    此情此景,恐將即將上任的蔡英文陷入兩難境地。  開放美豬是蔡英文試圖加入TPP的一個交換籌碼。蔡英文在競選「總統」辯論期間,針對美豬議題就已表明會按照國際標準使用瘦肉精,即不排除開放美豬進口臺灣。在此民進黨全面執政之際,儘量擺脫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依賴是蔡英文的一項執政策略,同時也是其柔性「臺獨」的經濟策略。
  • 蔡英文的「天然成分」為何物?
    蔡英文近日表示,「臺獨」已是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她還說,「臺灣前途決議文」是民進黨的共識,也已經成為「臺灣人民的共識」。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署名洛杉基的評論文章,指出蔡英文她不但自信到認為自己最懂年輕世代,就連臺灣人民的「共識」,她都一樣了如指掌。說穿了,蔡英文的「天然成分」已經被臺灣人看透透,那就是:充滿了空氣。
  • 蔡英文,請不要框限臺灣人民的選擇
    兩岸領導人的歷史性會面,被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說成是「框限了臺灣人民對未來的選擇」。對蔡的態度,我深以為謬也。  兩岸領導人會面,是近年來兩岸和平發展政治互信積累的成果,是兩岸關係的最新成果,也是兩岸進一步發展的新起點,是兩岸和平發展現狀最重要的標誌。
  • 蔡英文投書美媒 :對北京建立開放管道 穩定兩岸是重點
    正在美國訪問的臺灣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周二投書《華爾街日報》,提出「四管齊下」的對外政策,以及對北京建立開放的溝通通道。國民黨則批評蔡英文只是空談原則及理想。 臺灣民進黨主席、2016「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上周五深夜抵達美國洛杉磯,展開為期12日走訪六個城市的"點亮臺灣 民主夥伴"之旅,爭取美國政府和商界領導人的支持。
  • 蔡英文為啥對林飛帆委以重任?
    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日前正式成為民進黨幹部,第一步就是擔任副秘書長,讓各界紛紛臆測民進黨的布局究竟所為何來。臺灣「中時電子報」16日發表評論指出,理由很簡單:民進黨要吸納太陽花以來的所有浮躁選票,直接把時代力量打為山寨貨,讓大家認清蔡英文才是選票的「真正依歸」,不要分散選票,以免害蔡英文落選。
  • 川普即將離開白宮,蔡英文一個罕見動作,連臺媒都看不下去了
    1月6日發生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暴動事件撕開了美式民主的虛偽畫皮,讓美國深陷媒體輿論的漩渦之中,而對於即將離開白宮的川普,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做出了一個罕見動作,這回連臺媒都看不下去了。據人民日報海外網1月8日報導,1月6日川普支持者圍攻國會後,一向旗幟鮮明支持川普政府的臺灣民進黨當局卻罕見沒有發聲,臺灣有關部門在回答有關問題時也僅僅輕描淡寫地稱「遺憾」,也並未明言「遺憾」的到底是什麼。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認為,民進黨對於有關「暴動」的話題奉行著雙重標準,在2014年臺灣「太陽花學運」時是國民黨「執政」,民進黨人要求警察不能進入立法機構驅逐人群。
  • 奇怪的蔡英文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24日發表評論文章說,蔡英文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5月20日就職之前,是雙方展示善意、累積互信的緩衝期,期待大陸方面可以運用這個機會「再展現一些善意」。猶記蔡英文曾在第二輪競選政見發表中指出「外交靠的是國力,不是中國大陸的善意」,如今卻寄望大陸在兩岸關係上展現善意,不是非常奇怪嗎?
  • 中央出手!蔡英文重啟「逃命計劃」
    撰文:小埋自香港「修例風波」發生以來,香港社會因「港獨勢力」的破壞變得動蕩不安,為打擊無法無天的「港獨」分子,中央雷霆出擊,很快出臺並實施香港國安法比起陳水扁,蔡當局做的準備一點也不少,此前有消息稱,蔡英文精心策劃了7個「逃命方案」。蔡當局在「逃命」一事上相當用心,偽裝戰車以便混入民間逃跑只是一方面,蔡當局甚至通過軍事演習演練自己制定的「逃跑計劃」,不斷在提高逃跑效率。對蔡當局這一類人,中央自然不能「心慈手軟」,制定出的「臺獨清單」勢必嚴厲打擊「臺獨」頑固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