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喜歡,可點擊標題下方藍色的「紀行錄」,瀏覽更多圖文。
在南極
除了海裡的磷蝦
可能就數陸地上的企鵝最多了
滿山遍野共有一億多隻
形成南極洲
最繁榮的動物種群
雖然近二十種企鵝
我們只見過其中的三種
阿德利 帽帶 和金圖
但
帽帶企鵝面部
像戴著一頂頭盔的士兵
成為我
最喜歡的一種
【微信記錄】
【圖片記錄】
歐內港的粉雪和藍冰
三隻小企鵝下山
咱們一起過小溪
好漂亮的帽帶
準備回船了!
我們挺幸運的,每次登陸差不多都能夠見到企鵝。
但是,我一直都忘不了歐內港看到的三隻下山覓食的帽帶企鵝。
這三隻企鵝肯定都在養寶寶呢,它們下山就是要下海去給自己的寶寶找食物。一路同行,相互照應,共同行動,憨態可掬,實在是太可愛了!
雄企鵝一般都在護著蛋或者是小企鵝,企鵝媽媽則成了出外覓食的「獵人」。
我看過一個企鵝的紀錄片,知道企鵝養育後代的艱辛。在南極的嚴寒和風雪中成千上萬的企鵝會讓整個群體圍成一個大圓來保持群體生命的溫度,同時還要防範賊鷗的攻擊,非常不易。在南極只要有企鵝的地方就一定會有賊鷗。那是一個自覺、團結、共命運的生命群體啊!
而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他們的小寶寶能夠健康成長。
看著那三隻小企鵝一路從山上跌跌撞撞的走下來,我便把相機的鏡頭始終對向它們並一直追蹤到海邊。
看著它們,一路上相互關照,相互等待,相互照應。就想:我們人類呢?
【視頻記錄】
《紀行錄》能夠提供給大家的是一種個人的、感性的、受時間限制和環境制約,甚至會帶點片面性的旅遊信息。按最初的設想,它是我退休後外出旅行記錄行程的一種圖文隨筆;選擇圖文結合,是因為可以偷懶,方便藉助圖片和文字的互補性,既少寫字兒,又能表述旅行過程中最豐富的信息。
在這個知識爆炸、信息傳遞變得越來越迅速的時代,任何人都很難證明:自己已經了解到了事物的全貌,追尋到了世界的真相。 但是我相信:只要每一個人都忠實地傳遞出他(她)的見聞、感知和思考,其實就已經對世界作出了貢獻。
公眾號叫《紀行錄》,就不求照片都是漂亮的明信片,因為它最主要的任務是:記錄我的行程和我在行程中的感受、思考、感悟。當然,我也會努力把照片拍得儘可能漂亮些。
在製作圖文隨筆的過程中,一想到自己80歲之後還能透過這些照片及文字,回憶和重溫曾遊歷過的地方,曾經歷過的事情,心中就充滿了激情。大有古詩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某種期待!我只所以越來越認真地編排這些圖文,也是希望有緣看到它們的人,能依託著這些圖片和文字,讀出一個退休後仍滿懷生命激情,不停地在大地上行走著的人 。
真實、樸素、生動、有趣,是我願意在《紀行錄》中堅守的幾個關鍵詞。
最後,我也學著把公眾號的二維碼曬在這兒。喜歡《紀行錄》的朋友,歡迎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