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是我們經常垂釣的釣場,就算沒有河溝河汊等小水域,多數地區還是都有水庫的。其實水庫的地形通常都比較複雜,尤其是大型水庫。水庫除了大小之分,還有平原水庫和山地丘陵水庫之分,簡單來說就是海拔不同,海拔的不同導致的水溫差異較大,這對釣魚還是有較大影響的。比如說我們早春開始釣鯽魚,從早春到仲春,往往是選擇小水域,因為小水域水域面積小,升溫較快,鯽魚最先來到繁殖季節;到了仲春晚春,開始釣平原水庫,這裡的水溫升溫較慢,春末夏初反而好釣;山地水庫常年水溫不如平原水庫,魚的繁殖季節來得更晚,所以平原水庫不好釣了開始轉戰山地水庫,追著魚釣,還是非常愜意的。水庫最大的問題在於魚少水多,地形複雜,選擇釣點就成了在水庫中垂釣的重要因素。圖解一點比較典型的釣點,供各位釣友參考下。比如下圖水庫的幾個比較重要的地形,鏵尖、庫灣、大壩、入水口、溝汊等。
一、鏵尖類
鏵尖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從岸邊延伸到水中的地形,這樣的位置我們俗稱魚道。這是因為魚的覓食往往都有比較規則的巡遊路線,總是喜歡沿著岸邊一定距離尋找食物,這個距離一般都不會太遠,因為距離岸邊太遠肯定是沒有食物的。鏵尖的位置就佔據了魚道,魚只要覓食肯定會路過這裡,所以在鏵尖位置打窩,往往收穫都不會差。鏵尖往往也因為水流的衝刷,兼顧了坡的地形,佔據了鏵尖不但可以佔據魚道,還可以實現短竿釣深的目的,在高溫的夏秋季節,低溫的冬季都是不錯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鏵尖有釣左不釣右的說法,這是因為魚喜歡逆時針巡遊,會先經過鏵尖的左側。
二、灣子
灣子或者叫庫灣,這樣的位置俗稱魚窩。這是因為不管是水庫的庫灣,還是河流的洄灣處,都容易沉積泥沙和有機質,而且這樣的位置流水會變緩慢,也利於水生植物的生長。這裡有植物、有藻類、有小魚小蝦資源,成了魚覓食的地方,所以俗稱魚窩。庫灣往往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水會稍淺一些,周圍容易形成高低,水中的漂浮物容易匯聚到這裡,風對這裡的影響會比較小一些。也是比較好的釣點,尤其是和春秋季節選擇。
三、大壩
水庫嘛,都是有大壩存在的。在選擇釣點的時候可以選擇大壩上,或者大壩兩側。大壩的好處就在於深淺水,水深落差較大,是很多大魚喜歡的位置。而且大壩的石頭水底材質,導致這裡硬底,稍淺的位置會很多青苔和藻類,這樣的位置螺螄也會較多,是釣青魚的好位置。部分水庫有鯪魚、黃尾鯝資源,這兩種魚都有啃食水底青苔的習性,選擇大壩上作為釣位是可行的。需要注意的是安全第一,千萬要注意。如果大壩兩側有類似洄灣的地形,也是非常好的位置,尤其是在枯水期不放水的時候。有的大壩兩側會有縫隙,有微弱的活水,是夏季的好位置。
四、入水口
入水口的位置就不多介紹了,夏秋季節必爭之地,需要注意的是要選擇入水口兩側,並非越靠近入水口魚越多。入水口水流湍急,食物也好,魚也好都無法停留較長時間,所以距離入水口一定距離,反而魚會跟多一些,也減少了流水走漂的苦惱。
五、兩山夾一溝
這種地形主要是山體水庫居多,地形上叫做寬變窄的位置,或者叫葫蘆腰,都是非常形象的。這樣的位置也是魚道,大魚在進食的時候這樣的位置就成了必經之路,尤其適合魚覓食量較大的季節,從仲春到晚秋,都是野釣中的好釣點。不過這樣的地方比較深,也可以岸邊比較陡,垂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六、庫尾
最後說說庫尾,庫尾好像也沒有個標準的地形,可以理解為水庫的下遊。這裡水變淺,水流變換,可能存在大片的淺灘。但是庫尾的好處就在於水淺升溫快,食物更加豐富,在春季和初夏是不錯的位置。在夏季庫尾比較適合拋竿垂釣,如果玩手竿可以選擇庫尾上遊,或者理解為庫尾跟水庫相連的地方,這裡也是魚的覓食通道。中上遊是魚的「臥室」,庫尾是「餐廳」,這樣就比較好理解了。
以上是水庫選擇釣點的一點經驗,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不過水庫地形千奇百怪,難以一次說明。總之在釣點的選擇上儘量選擇特殊地形,凡是好釣點,無一不是地形特殊的地方。喜歡請收藏關注,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