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 5G時代的「哥德巴赫猜想」是什麼?
5G作為新一代基礎技術,在萬眾矚目中加速商用。
9月3日,在華為第五屆亞太創新日上,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表示:「在萬物互聯中,5G作為連接一切的技術,構築著智能世界的底座。而5G的發展正好處在了全球各行各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時期,5G技術到來恰逢其時。」
此次亞太創新日的關鍵詞便是「5G」,會上華為與產業鏈各方探討5G如何改變社會。都說「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這是因為在業內看來,5G是像電力一樣解放生產力的一項技術,能夠大大降低工業、社會的運行成本。
因此,各大區域都在探尋發展5G的途徑。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有20個國家的35個運營商發布了5G,另外,33個國家已分配5G頻譜。
而5G的腳步越來越快,GSMA大中華區總裁、亞洲首席代表、執行總裁斯寒就表示,根據預測,到2020年底,全球會有177個運營商對59個國家和地區,推出5G商用網絡。
與此同時,5G的創新應用還在醞釀中,各行各業展開「哥德巴赫大猜想」。不過,按照華為發布的全球產業展望GIV@2025,大帶寬、低時延、廣聯接的需求正在驅動5G的加速商用,將滲透到各行各業,並比我們想像中更快地到來。GIV預測:2025年,全球將部署650萬5G基站,服務於28億用戶,58%的人口將享有5G服務。
亞太地區5G進擊
在5G的裝備競賽中,各個地區都在提速。事實上,5G的法定名稱是「IMT-2020」,IMT指的是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 System,即國際移動通信系統,2020表示在2020年商用。
然而眾所周知,2019年,5G網絡建設和商用部署就已經拉開帷幕,亞太地區也頗為激進,期待5G新技術來突破通信行業瓶頸。斯寒表示,未來15年,5G將為亞太區經濟貢獻近9000億美元。
目前來看,亞太區域的5G部署確實走在世界前列,其中,韓國是全球首個5G規模商用國家。4月3日,韓國LG U+就推出了5G商用服務,首日便吸引15000用戶,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LG U+首日發布時的18000站點,95%由華為部署,預計今年年底,將建設6萬站點,覆蓋90%以上人口。而從4月初5G放號至今,韓國已發展了超過200萬5G用戶,現階段韓國已成為全球5G商用標杆。
再看中國,中國建成5G大規模試商用網,三大運營商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建網,實測最大下行速率高達1Gbps,這意味著下載一部1080P的高清電影只需要幾秒鐘。
今年運營商還提高了建網目標,在2019年,中國移動計劃在國內建設約5萬個5G基站,為50個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投資預計240億元;中國聯通計劃建設4萬個5G基站,預計投資80億元;中國電信也計劃建設4萬個5G基站,投資額約90億元。
國內設備商方面,美國禁令並沒有阻止華為5G業務前行的腳步。華為在會上公布,在全球範圍內已獲50多個5G商用合同,發貨20多萬Massive MIMO AUU。
徐文偉在現場向記者表示,目前三分之二的5G基站是由華為建立的,同時也是行業第一次,5G設備和終端同時發貨,華為在5G研發上已經投入40億美金。
此前,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還說道:「客觀來講,5G有三類市場:海灣國家,中國、韓國,這是第一類市場,在大規模建設部署5G;第二類市場就像歐洲少數國家,建一兩百個站,打品牌,也沒想清楚以後建多少,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也屬於這一類市場;第三類,現在4G都還沒有建好的地方,5G不知道還要等幾年。全球4G的基站數量裡面,中國佔一半以上,所以4G的發展是看中國;預計未來中國5G的基站數量也會佔全球一半以上,所以5G的發展也主要看中國。」
5G時代的「哥德巴赫猜想」
全球各國都紛紛選擇在今年商用,並且在不斷加速。雖然5G發展還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大家已經在期待未來5G的創新應用。
4G時代誕生了微信,支付寶等應用,那麼5G帶來的新的革命性的場景會是什麼?各方都基於自身業務,進行5G時代的「哥德巴赫猜想」,等待實際的驗證。
比如,亞太創新日上,華為就聯合運營商和產業合作夥伴,展示了包括5G+VR、5G+8K視頻、5G+無人機、5G遠程醫療和5G急救車等多種創新行業應用。
具體來看案例,遠程醫療方面,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裡,就可以藉助5G,遠程控制深圳的機械臂,從而實現5G遠程超聲診斷;無人駕駛也開始結合5G,徐文偉就介紹道,內蒙古的稀土礦山上,原本條件惡劣,安全事故頻發、工作效率低、成本又高,而採用了5G網絡裝備的無人駕駛礦車,可以省去為每個車的司機支付的100萬元人民幣。此外,車輛行駛的速度可以提高到35公裡,效率大幅度提高,無人駕駛也避免了人員傷亡。
更多的案例還在路上,整體來看,5G的應用場景一方面是物聯網方向,包括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AR/VR等;另一方面是企業級的生產,汽車生產、各類製造業工廠,偏向於B端。但是最終如何規模化落地,還需要等待。
一位5G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我們一直強調要有創新應用,其實潛在的是對新技術的渴望,渴望中又有焦慮,為什麼?因為由於沒有抓住4G時代,而被甩下的企業太多了。那些創造財富的神話如果一開始不積極參與的話,就永遠無法進入這個神話。」
不過,現在業內確定將來會有5G創新業務,雖然業務融合有難度,但整體上的共識是5G會改變世界,只是改變多少的問題。即便是那些最不看好5G的人,至少也會說下載電影速度更快了,手機速度變快了,有更多的企業在聞風而動。
換言之,這些關於5G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確的方向,只是需要時間去證明。我們可以猜想,產業必然是要發展的。5G應用不是5G時代的戈多,我們不是在等待遙遙無期的戈多,而是對「哥德巴赫猜想」進行證明。
還是借用比爾·蓋茨的名言:「我們總是高估兩年內的變化,低估10年內的變化。」2012年微信誕生,4G真正爆發在2012、2013年。所以,很多創新的業務可能正在等待5G的到來,它早已存在。用物種的觀點來說,他們早已準備好了進化的觸角,就在等待新的生存環境,他們早已進化了鰓可以兩棲作戰,準備登上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