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3個「世界愛滋病日」即將來臨之際,全國婦聯權益部和法律幫助中心以「關注婦女女童社會性別與愛滋病」為主題,在京舉辦了「婦女權益與愛滋病」高層論壇暨社區行動試點啟動會。
全國婦聯權益部部長蔣月娥在啟動會上強調,做好愛滋病防治工作,不僅關係到愛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基本人權,也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今後,應該不僅關注愛滋病疫情的嚴重程度,更要關注權利的實現與落實。不僅要關注女性愛滋病病人和感染者與男性面臨的相同問題,更要關注女性基於性別的特殊權利。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播,更要注重人們行為的改變。
愛滋檢測
一根「雪糕棒」、一片試紙和一套試劑,再加上受試者的唾液標本,只需要30分鐘就可在家裡完成愛滋病初篩。
日前,華西都市報記者從位於成都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獲悉,由該研究所研發的唾液愛滋病快速檢測試紙已完成臨床試驗階段,上周經過了國家藥監局組織的專家會審,預計明年在成都投產,有望下半年面市。
唾液快速檢測全程只需30分鐘
在輸血研究所,記者見到了唾液檢測試紙「樣品」,盒子外包裝處顯示其全稱為「口腔黏膜滲出液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2)抗體檢測試劑盒」。盒內10個獨立包裝袋內,各有一個帶有樣本稀釋液的試管、試紙條和一根一端為布條狀的「雪糕棒」(專業名稱為口腔拭子)。
據輸血研究所成都協和生物技術中心常務副總戴琪珩介紹,檢測時需用口腔拭子帶有布墊的一端擦拭受試者上下牙齦線,緊跟著將拭子插入裝有稀釋液的試管中,拭子完全浸入稀釋液後就完成了取樣。接下來,將試紙條放入試管中觀察20分鐘,根據試紙條的「表現」來進行判斷。「如果試紙條上出現一條紅線,則檢測為陰性;如果出現兩條紅線,則檢測結果為陽性。」戴琪珩說,整個操作過程,只需要不到30分鐘。
僅作初篩檢測陽性還需要確證
戴琪珩說,與傳統的血液檢測手段相比,唾液試紙初篩有多個優勢。傳統血液檢測,完成採血取樣後需要拿回實驗室,歷時較長,且醫護人員存在一定職業暴露風險。此外,廢棄的血液樣本需經過一系列程序進行安全處理,「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導致感染」。
由於愛滋病病毒抗體不僅存在於血液中,也存在於唾液、眼淚和尿液等體液中,因此可以通過檢測唾液樣本中的抗體來進行初篩。戴琪珩說,利用唾液試紙進行檢測不僅能規避風險,還能最大程度保護感染者隱私,有需要的人在家裡就能進行初篩。
「要特別提醒的是,唾液檢測只是愛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的初篩階段,檢測結果如果呈陽性,還需到定點醫院進行確證檢測。」戴琪珩說。
已完成臨床試驗預計明年面市
輸血研究所2003年就開始了相關準備工作,2006年獲得了「國家863重大科技項目」400餘萬元的經費支持,隨後進入科研階段。
去年,唾液檢測試紙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據戴琪珩透露,去年包括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成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成都市血液中心在內的三家臨床試驗單位,為該產品進行了約1200例在不同人群中的臨床試驗,試紙靈敏度為99.21%,特異度100%,準確度為99.83%,與同時進行的傳統血篩試劑檢測結果相近。
今年3月,輸血研究所成都協和生物技術中心通過了國家藥監局組織的研發及生產現場考核,5月開始申報生產文號。戴琪珩說,上周經過了國家藥監局組織的專家會審。拿到生產文號後,預計明年可以在成都投產,下半年面市。
在上月舉行的「中國輸血協會第五屆輸血大會暨2010中國輸血醫學高層論壇」上,有專家強調,一些有過高危行為的人,因怕隱私洩露不敢去檢測機構,而是選擇通過義務獻血檢測,這種「惡意獻血」人群增加了檢測成本和臨床用血的風險。「如果這種快速檢測試紙可以在藥店買到,這部分人群就會減少。」
華西都市報記者劉春梅實習生李響攝影報導
從兼職到專職 他為愛滋病患者服務8年
成都愛滋病患者服務機構希望,將來人們能對愛滋病患者「多關愛,少歧視」
防艾故事
「我準備出院了。謝謝你。」「如果你上個月要是再晚三天過來,我可能只有抱著你痛哭了。」
距第23個世界愛滋病防治日還有兩天。作為在這個行業工作了8年的志願者,雷剛仿佛已經習慣了把心緒系在每個找他分享私密的感染者身上,關注他們的健康走向、心情和家庭。昨日記者採訪時,其好友陳立剛好打來這個電話,半個月前,他終於鼓起勇氣告訴雷剛:自己患上了愛滋病。
意外摯友5年前染病卻剛發現
雷剛說:「很多人過去歧視愛滋病人,因為不懂它是怎樣傳播的。某一天當得知自己身患此病後,就呼天搶地,往往拒絕正規治療,開始閉門拖病。」
「每個患者最初都是不願意相信事實。」據雷剛回憶,半個月前陳立已瘦得幾乎不能走路了。他先後患了皮疹、肺炎等病症,輾轉幾個醫院卻不見好轉,日益消瘦。就在快出院時,他才被檢測出HIV呈陽性,每毫升血液中的CD4免疫細胞只剩下6個了,而正常人應超過800個。
足足拖了一周,直到站不起身來,陳立才給雷剛打來電話:「我患了愛滋病。」雷剛立即送陳立到成都市傳染病醫院接受專業治療。據陳立回憶,他唯一可能感染的時間
已是5年前上大學時。
還好,雷剛昨日聽到他在電話裡講:「我體重增長了12斤,肺部併發症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從事愛滋病患者關懷工作8年,雷剛明白這短短兩句話意味著什麼。
擔憂愛滋病感染從老人到學生
雷剛說:「今年最大患者85歲,最小的僅16歲,年齡呈兩級分化,這讓我們非常擔憂。大學生組成『影子部隊』四處宣傳,讓人們認識愛滋病可以防禦。」
雷剛告訴記者,據四川省衛生廳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0月底,四川已累計發現愛滋病病毒感染者30100例。目前數字還在繼續增加。
在他所在的愛白成都中心,每周都會開展多種愛滋病人的關懷活動。中心裡設置了心理測試室和活動大廳,彩色、整潔的裝飾讓進
入者容易感到心情平和,開通的熱線常常響起,有專人負責接聽,指導就醫和做心理疏導,為愛滋病病人做匿名諮詢。
「現在的諮詢人數比起5年前都大有增幅。」雷剛說,在今年求助的感染者當中,最大的有85歲。最小的僅16歲,是一名高中生,「患者年齡呈兩級分化,讓我們非常擔憂。」
愛白成都中心和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22所高校的社團都有聯繫,有很多大學生是他們的「影子部隊」。他們在學校裡通過開講座、發放安全套等,讓大學生認識愛滋病。
雷剛每年都會組織志願者扮演感染者,在春熙路等地索要擁抱,以讓真正的感染者有勇氣來正視自己。不少大學生在參加這樣的活動,也讓愛滋病人感受到被關心和關注,讓常人對他們多些理解,少一些歧視。
無悔義務服務8年傾注關愛
雷剛說:「最難在於消除歧視,希望有一天,群眾、父母、甚至醫生都不再歧視他們,他們是有可能用藥物控制病情的。」
「在特殊的『同志』群體裡,可能有百分之零點幾的人接受過愛滋病檢測,其中就有超過10%是攜帶者。」雷剛告訴記者,「2006年前,我都是兼職志願者,後來發現病人增多,又投入到專職工作中。」雷剛說,他對此並不後悔。特別是愛白在2006年和2008年聯合國愛滋病高峰會議上,他們作為推動關注愛滋病的社會機構作了報告後,「感到使命更加長遠」。
讓雷剛感到欣慰的是,從今年的效果來看,他們在全國率先關注病人營養問題,在全國愛滋病幹預治療領域都得到了廣泛認同。
他們希望人們知道,有兩件事需要特別注意:了解愛滋病治療情況。愛滋病同B肝治療一樣,如果患者接受正規的抗病毒治療,體內病毒數量得到控制,可以繼續正常生活二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患者的營養支持。「對愛滋病人來說,免疫功能重建關係到患者的生存還是死亡。」
張麗華西都市報記者肖笛
(文中人物陳立為化名)
(責任編輯:周徑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