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跟補牙說再見!未來牙洞能自動修復 計劃明年進行臨床試驗)
相信不少人都有過牙疼的經歷。當牙齒上出現牙洞時,醫生的建議都是去醫院填些填充物進去,而期望它能自動修復是不可能的。
但現在的不可能不代表永遠的不可能。近日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在Nature旗下期刊《科學報告》上發表文章稱他們找到了替代填充物修復牙洞的方法,即使用原本用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Tideglusib藥物刺激牙齒中的活體幹細胞更新來讓受損的牙齒進行自我修復。
研究人員已知,牙齒的牙髓內包含一定數量的間充質幹細胞,可以發育成牙齒、骨和軟骨。 這也意味著在牙齒出現一些微小裂紋或裂縫的情況下,這些細胞將分化成特定的成牙本質細胞,而後者可以生成新的牙質並填補受損的區域。
當然,在牙洞肉眼可見時,這一自動修復功能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於是研究人員發現在Tideglusib藥物的刺激下,這一自我修復的能力將大大增強,可以填補的牙洞面積也明顯增加。
但目前這一方法還不能馬上投入臨床應用,研究人員稱目前的計劃是明年開始進行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