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超能網授權轉載,其它媒體轉載請經超能網同意
如果你曾聽聞過克斯摩COSMOS機箱,至少也是半個身位闖進DIY世界了,源於「COSMOS」詞語本身定義無窮大的宇宙,10年前酷冷至尊絞盡腦汁把它創造誕辰以來,就從來沒有脫離過這種感覺你知道嗎?
COSMOS機身的流線型最終聚集噴發點,在於頂部的對稱式鋁合金手柄,猶如SUV車頂上的行李架般融入貫通,事實上COSMOS就好比男人為什麼都較為喜歡SUV車款一樣。
今年ComputeX 2017亮相的COSMOS C700P機箱,延續不變的情懷,感嘆時間在流逝之舉,但求更多創新之處融入,這就是全新的COSMOS 7機箱。
COSMOS C700P
COSMOS系列目前已經推出有10年之久了,COSMOS C700P的成型,既結合了COSMOS的經典造型與特徵,又能把握住目前DIY時代的脈絡,就簡單列舉幾個特別新穎之處。
高精度的曲面鋼化玻璃側板,與機身一樣的流線型;整合聯動主板的RGB燈光控制系統,兼容華碩、技嘉、微星和華擎四家RGB接口;實現正向、垂直風道與倒置三種結構安裝方式,可玩性與靈活性共攜。
展開雙門
機箱規格
從夢幻出發,由夢幻延續
2007年以前,對於機箱的深度理解,或許只停留在發燒友技術層面上,而COSMOS 1000的出現可謂是湧起一波高潮,對於外觀的新穎設計吸引度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那對標誌性的鋁製手柄,印象至今深刻,作為早期的消費級全塔機箱,也留給內部空間更多的散熱與靜音改進設計,至此被Maximum PC賦予「夢幻機箱」的美譽。
由此之後推出的COSMOS系列之作,從S運動版到COSMOS Ⅱ,再到夢回初心的COSMOS Ⅱ25周年版,一路以來的超跑流線形象更深入人心,層疊層的創新之處總讓人眼前一亮。
現在我們得看看最新的COSMOS C700P夢幻在哪裡?
COSMOS家族主要成員
外觀:依然是過目不忘的流線造型
碩大箱體自然是包圍厚實的外包裝,以紫色為主格調來渲染RGB燈光特性,這種做法我們也可以在MasterLiquid Lite的RGB產品中看到。
COSMOS C700P包裝正面圖
包裝一側展露的是COSMOS C700P的正面照,辨認度極高,即使沒有CoolerMaster的Logo也很容易讓人記住。
COSMOS C700P採用經典不變的流線型超跑造型,整個雛形來源於初代產品。
COSMOS C700P的外部由三種材質搭配構成,鋁合金主要是頂部的對稱性手柄部分,塑造了流線型的顯著造型,也達到了搬運便捷的目的,而塑殼與鋼質則歸屬於箱體面板與結構部分,漆上黑色與銀灰色(俗稱槍灰)的時尚混搭,箱體質感拔類超群,具有一定的金屬反光效果。
很欣慰的一點是,COSMOS全系都一如既往地使用鋁合金製成的手柄,與此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時光划過COSMOS C700P的瞬間,手柄風格變得與Master系列那般硬朗。
在幾個月以前,與COSMOS Ⅱ25周年限量版邂逅,第一眼神就放在其兩側的雙曲面鋼化玻璃,氣質飄然,在鋼化玻璃這種透視性的材質中得到綻放。
COSMOS C700P同樣也延續了這種設計,不過只變成了單側雙曲面鋼化玻璃,另一面則是同樣曲面設計的SECC鋼板,並且負責固定的轉軸從前面轉移到後部,最終實現的開窗效果不同於COSMOS Ⅱ25周年限量版。
正視圖
後視圖
COSMOS C700P整體規格為651 x306x 639mm(體積合計127L),與COSMOS第一代產品相近,高度相對差距更大,源於擴展性與兼容性的向上調整。
對比COSMOS Ⅱ則顯得更小一些,因為內部結構更符合主流消費者的使用傾向。機箱淨重為22.2kg,是一般中塔機箱的2倍,但在COSMOS家族中幾乎沒任何變化(除了COSMOS SE和COSMOS 1000)。
前面板分為內外兩層,外層是整個箱體的塑形面板,採用一貫到底的槍灰色,稍有弧度顯得流線,磁吸設計方便裝卸(包括其他面板與防塵網均是)。
外層塑形面板的CoolerMaster Logo,具有金屬拉絲質感
外層塑形面板裡嵌套一塊靜音防塵網
內層部分則是一體式防塵衝孔鐵網
頂部也有衝孔鐵網覆蓋,不過沒有外疊加塑形面板,兩邊鑲嵌著條形RGB燈條。
機箱後部的裝飾框架,作用是為了保持箱體的極致對稱美,這種設計在MasterCase Pro 6上也能看到。
正向結構的機箱後部,下置電源位,佔據8個PCI位,組建4路顯卡也沒有問題,當機箱結構發生變化時,後部也會相應改變。
機箱底部,與頂部把柄相對稱,起到承重的核心作用並帶有四個防震緩衝墊,當然底部同樣帶有RGB氛圍燈。附有抽拉式的底部防塵衝孔網,組件垂直風道時就依靠它擋住大部分灰塵了。
細節:對稱性設計處處可見
COSMOS C700P前面板與頂部過渡之間就是I/O接口與控制器的區域,斜面45°嵌入避免破壞流線型的格調,接口部分由4*USB 3.0、USB 3.1 Gen2 Type-C*1和HD Audio音頻組成。
就接口部分而言,都能看出酷冷至尊的機箱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從整體滲入到細節的對稱性,邊緣還嵌套著RGB燈帶。
4*USB 3.0、USB 3.1 Type-C*1、HD Audio音頻
頂部I/O部分與兩側都嵌套著長條燈帶
控制器區域,由開機鍵、重啟鍵、風扇調速鍵與RGB燈光控制鍵,其中風扇轉速、燈光狀態分別有高低檔位和七彩循環、靜止與主板的指示燈顯示。
與COSMOS Ⅱ不同的是,COSMOS C700P省去了滑軌遮蔽罩,更加直率坦白。
底部兩側的燈帶,小編是最歡喜的,因為燈光映射到地面具有汽車氛圍燈的感覺
鋼化玻璃一側
SECC鋼板一側
COSMOS C700P雙曲面鋼化玻璃指的是一塊鋼化玻璃中兩側都經過彎曲加工,增添了一份立體流線的感覺。
側板上的三顆固定柳釘
COSMOS系列都有一雙美到不可描述的雙翼門,它們是直接通過扣壓的方式固定,拆卸也十分方便,輕輕地向上一抽即可把側板移開。
邊緣做工精緻
各板材厚度測量:
鋼化玻璃側板的平面實測厚度為3.89mm
經過彎曲加工的一面實測厚度為3.90mm
SECC側板實測厚度達到1.05mm
鋁合金手柄厚度達到9.91mm,厚度以便滿足搬運的需求
結構:代表著工藝水平的三種安裝方式
COSMOS C700P作為全塔機箱,最大支持E-ATX(SSI-EEB)伺服器主板,這就意味著標準SSI-EEB規範下,機箱還能容乃多達4顆處理器的主板。
COSMOS C700P的內部結構是改變最大的一點,在以往COSMOS Ⅱ中,多達13個單獨硬碟託架讓人覺得眼花繚亂,畢竟現在消費者層面只停留在家庭用途,在COSMOS C700P身上有著很好的優化方案。
移除硬碟散熱模組,仍然保留大規模可拆卸支架,只提供兩個3.5英寸硬碟託架使用,後續如果要增添購買官方配件即可,最多支持安裝12個託架。
5.25英寸託架也只保留了一個,相對符合現在玩家的使用習慣,光碟機設備更多是一種備用方案,而其他5.25英寸監控類面板才是上層選擇。
COSMOS C700P支持198mm高的CPU散熱器,顯卡最長支持490mm(拆除整個硬碟支架),保留的情況下支持320mm長,除此之外對於風扇與水冷排的兼容性也是碩大級別。
前面預裝的140mm*2風扇(1200PRM),並且最大支持420mm水冷排(移除光碟機支架),保留的情況最大支持360mm水冷排,即使對於旗艦顯卡而言,這冷排尺寸是確信與顯卡非常討好。
尾端預裝的140mm*1風扇
5.25英寸設備託架,可拆卸設計
頂部最大支持安裝360mm(移除光碟機託架),保留的情況最大支持280mm,酷冷至尊在這方面的取捨很到位,一般CPU水冷排都會安裝頂部,280mm規格幾乎是目前玩家市場上的主流頂峰,即使要裝上360mm規格,需要移除整個光碟機支架,高端玩家也能通過其他方式實現監控系統的需求。
底部最大支持安裝140mm*2風扇,強調的為什麼是風扇而不是冷排呢?
因為COSMOS C700P是支持垂直風道結構的,底部進風能構成一條良好的風冷式通道,下方是沒有預準備風扇託架的,需要拆卸前置託架來安裝,並且電源託架也要拆掉否則會產生衝突,具體細節可見裝機部分。
正向結構背面
背面有兩個2.5英寸SSD託架,實際上其中一個託架已經安裝了Hub控制器,當然玩家不需要燈光也是可以拆掉的。
Hub控制器左側帶有6個3pin風扇接口,通過I/O按鈕調節固定電壓以便實現高低轉速模式的切換,而右側則是3個RGB燈光輸出接口,其中兩個已經被機箱上下的燈條佔據,還有1個可供玩家擴展使用。
這裡要提醒的是,通常安裝在機箱內的RGB風扇都不止一個,因此玩家需要準備多條一分三轉接線從輸出接口擴展延伸,當然還有一個連接PC端(主板)的同步燈光接口,兼容華碩、技嘉、微星和華擎四家主板廠商。
其次創新之處在於重新定義機箱結構,擁有三種安裝結構:正向、垂直風道以及倒置方式,玩家可以靈活變換選擇。
經過一輪對說明書的摸索,弄清了其中的變換取替關係,首先從正向轉變成倒置是較為複雜的,而正向轉變成垂直風道只需要兩步,所以如果你決心要把三種安裝結構都折騰一番,正確的安裝步驟是正向——垂直風道——倒置,這樣就可以省去很多時間。
正向結構轉變成倒置結構需要拆除的配件,是要把機箱內部掏空了,然後再按照步驟一步步還原內部。
倒置結構正面
倒置結構背面
正向結構轉變成垂直結構需要拆除的配件只有主板託盤架和尾端支架,翻轉90°安裝主板託架,換上垂直風道的尾端支架即可變換完成。
垂直風道結構正面
垂直風道結構背面
上機:夢幻般的多端變化
對於COSMOS 700P擁有三種安裝結構的設計,從中確實能感受到創新誠意之處,它能讓那些喜歡COSMOS血脈的玩家回歸,同時適應不同人群的安裝與視覺需求。
有些玩家單純可能只是覺得垂直風道這種懸掛式展示討好眼球,而另一部分玩家則深入到空氣熱學層面來探究。
無論哪一種安裝方式,這裡都逐一演示,正向結構使用360mm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倒置和垂直風道使用雙風扇單塔風冷散熱器。
正向結構安裝模式,主流機箱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整體空間寬闊,硬碟支架上安裝的機械硬碟也許會顯得有點唐突,如果不喜歡把遮罩安裝上就能完美擋住的。
前面安裝三個MasterFan Pro120 RGB均衡型風扇,為機箱吸入冷風,最高轉速可達到1500RPM。
頂部則安裝三個MasterFan Pro120 RGB風壓型風扇,主要為處理器向外排出熱空氣,後部則是預裝的140mm風扇也進行向外排風。
倒置結構安裝模式,這裡採用的是酷冷至尊暴雪T610P RGB散熱器,這種模式下是比較適合安裝風冷的。
由於安裝模式的變換,電源部分轉移到頂部,能安裝大尺寸冷排的位置就只剩下前部或者底部(風扇託架共用的),如果是前部安裝冷排水管長度是有一定要求的,而底部安裝冷排,視覺遮擋會影響美觀性。
安裝正面遮罩以後,硬碟支架和電源部分都被隱藏了,只露出主要的硬體部分,當然遮罩部分還能安裝2.5英寸的SSD以便展示。
倒置安裝模式下,由前部三個MasterFan Pro120 RGB風扇進風,與正向安裝模式一致思路。
後部安裝一個MasterFan Pro120 RGB風扇排風
轉變垂直風道結構時,只要是正向結構變換過來的就足夠簡單,不過要注意的是頂部風扇託架安裝的方式,首先託架是從前部拆卸下來的,COSMOS C700P並沒有提供額外的底部託架,安裝的方向如上圖所示,呈突出的一面是向上放置的,因此電源託架也要拆卸。
其次是底部風扇安裝的位置最好是儘可能向外面靠攏,以免擋住扇葉影響效果,像小編安裝三個120mm風扇其實不是最優方案,最靠裡面的風扇不但被電源擋住了,而且工作時部分風流會產生反作用效果,並且也會擾亂電源風扇風流(這裡單純只是為了演示),最優的方案是安裝兩個140mm風扇這樣就剛好不會擋住。
垂直風道結構,底部風扇進風順流到上方,由頂部風扇排出,能夠儘可能發揮最大的散熱效應。
酷冷至尊暴雪T610P風冷散熱器,六熱管雙風扇
組成四通道的影馳GAMER Ⅲ DDR4 3000 32GB內存
AMD Vega64風冷顯卡,需要提醒的是,組建垂直風道結構,務必要選擇這種渦輪式散熱器的顯卡,否則如果像非公顯卡那種長L型熱管排列方式,效果不加分反而會造成負面效果。
微星X99 GAMING PRO CARBON主板
浦科特M8SeY 512GB PCI SSD
散熱測試:多種結構差異性不大,重點在於選擇與搭建
測試配置
本次CoolerMaster Cosmos C700P的測試平臺採用了Intel Core i7-6900k處理器,搭配的是酷冷至尊暴雪T610P風冷&360mm水冷兩種方案,分別對應的是垂直風道&倒置和正向三種安裝模式。
主板為微星X99 GAMING PRO CARBON(Intel X99晶片),內存為影馳GAMER Ⅲ DDR4 3000 8GBx4組成的四通道,硬碟為威騰電子 2TB&SanDisk Extreme PRO 480G&浦科特M8SeY 512GB組成,顯卡為AMD RX Vega64,風扇為MasterFan Pro 120 RGB風壓扇x3(冷排專用)& MasterFan Pro 120 RGB均衡扇x5,測試室溫大致為24℃左右。
測試方法:
我們將機箱散熱測試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烤機壓力測試、遊戲壓力測試以及待機狀態測試。
烤機壓力測試我們通過同時運行AIDA 64 FPU和3DMark Fire Strike項目,令CPU和顯卡達到滿載狀態,烤機時間持續1個小時;遊戲壓力測試則運行3DMark Fire Strike壓力測試,持續10分鐘左右;待機測試開機靜置30分鐘,記錄CPU平均溫度以及顯卡最高溫度。
極端烤機情況下,此時CPU和顯卡都處於高負載狀態,三種安裝模式中顯卡溫度表現是最為接近的,即使是垂直風道只是比其他兩種低了2℃,基本優勢可以說是可以忽略。
CPU溫度則實際上就是實力懸殊的表現,倒置和垂直風道均為58℃,而使用大尺寸冷排的正向結構,穩穩地把CPU溫度壓到50℃,足足有8℃差值已經不是一個級別的比較。
遊戲溫度下,CPU浮動於半載到大半載之間,顯卡始終是滿載狀態,三種安裝模式基本表現與極端烤機時一致,均徘徊在80℃左右,這裡也說明了公版渦輪卡穩定輸出的一種特徵。
反觀CPU的溫度表現,也是正向結構的水冷較為優勢僅為37℃,而其他兩種結構均為40℃。
最後看看待機溫度,三種安裝模式CPU平均溫度在24到25℃之間,顯卡最高溫度都穩居35到36℃。
總的來說,在風扇合理搭檔的情況下,無論是哪種結構,在COSMOS C700P寬闊的箱體中均能充分發揮其散熱效果。
總結:夢幻造型 變革之心
酷冷至尊至2007年開創COSMOS 1000以來,在不改變保持流線型的箱體大好前提之下,不斷地對COSMOS系列進行革新造化,即使變化多端甚至形態有一點迥然,但給人的感覺仍然是COSMOS的本體。
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就像今天推出COSMOS Ⅱ25周年紀念版中,雙側雙曲面鋼化玻璃得到一片不俗的讚美聲,之後的COSMOS C700P很好地就繼承這個顯著的優點之處,雖然單側設計但也是考慮到做產品差異化的因素。
寄往這樣討好的外觀中,除了普通的正向安裝結構,還有可變換至倒置與垂直風道兩種安裝結構,最大的好處當然是給予玩家不同的安裝選擇需求,對於真愛玩家或許還會三種安裝模式輪流折騰一次,這就產生了更多的DIY樂趣。
當然,作為一款旗艦級別的代表作,一些顯著優勢的特徵也是不可缺少的,兼顧華碩、技嘉、微星和華擎四家RGB接口,聯動機箱上下夢幻RGB燈帶;引用Master系列的FreeForm模組化系統,結合三種安裝結構,再平凡的「裝機活」也都變得有趣起來。
最後關於售價,COSMOS C700P定價2999元相對系列而言是比較適中的,不過對於普通消費者一定是望塵莫及的了,首發期間京東還會有曬單送禮、返現等活動,有意為自己裝一臺旗艦機器的玩家可以充分考慮,前提你最好還有一間Big House放置較為合適。
相關閱讀: 699元確實香!華米Amazfit GTS 2 mini評測再見了 熱管直觸!酷冷至尊新款散熱器評測:風更大燈更炫雙風扇六熱管 酷冷至尊暴雪T610P ARGB散熱器圖賞我愛死iPhone 12 mini了 但續航真的要「殺人」了或許是最強的生產力輕薄本!尊爵Prestige 14筆記本評測開啟4K光追遊戲次時代!索尼PS5評測:這就是完美主機
- THE END -
#酷冷至尊#機箱#評測
原文連結:超能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