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風冷和水冷,在家用電腦領域已經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同時也是最為普遍的散熱方式,散熱起家的先驅廠商酷冷至尊,最近發布了一款聯合Intel打造的半導體製冷散熱器,顛覆被動散熱的概念轉而變成主動製冷,在其他領域,半導體製冷技術並不稀奇也存在很長的歷史,只是在PC領域一直沒有一體式的產品突破,因為要考慮體積、功率、安裝便利性、結露問題、軟硬體等多重因素。
經過長時間研發,酷冷至尊ML360 SUB-ZERO就這樣誕生了,擁有半導體TEC熱電製冷片,可以輕鬆做到低於室溫的溫度,非常匹配CPU低溫高能的特性,就是類似於GPU BOOST一樣,作為一體式產品,它的體積和兼容性與市面上主流的AIO水冷一致,這是普及大眾玩家群體其中的一步。
為了準備今天的零度測試,硬核決定動動筋骨,乾脆裝一次機,除了無關緊要的固態硬碟,全家福都齊了,羅列一下型號和配件的京東歷史低價,大家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
CPU:Intel Core i9 10900K盒裝 3899元
主板:華碩ROG MAXIMUS XII HERO(Wi-Fi) 3199元
散熱器:酷冷至尊ML360 SUB-ZERO 3299元
內存:宇瞻暗黑女神RGB DDR4-3600 8GBX4 599元X2
固態硬碟:海康威視C2000PRO 1T 739元
顯卡:索泰RTX 3080天啟OC 官方定價 6199元
電源:酷冷至尊V1000 Platimun 1719元
機箱:酷冷至尊MasterCase H500M 909元
核心配件介紹
先看看主角,酷冷至尊這款黑科技散熱器命名為「SUB-ZERO」,中文翻譯過來就是絕對零度,是否真的能壓制到零度測試部分見分曉。
它的包裝正面和自家散熱器產品線不一樣,由於是和Intel聯合打造的,下方有一段Intel的藍色區域文字說明,TEC散熱器需要軟硬體兩方面結合,Intel負責研發CRYO散熱技術軟體標準,這就意味著以後也許會有越來越多散熱器廠商加入,而酷冷至尊就是負責硬體研發部分。
全新一手包裝,ML360 SUB-ZERO散熱器有大量海綿包裹保護,不是普通的牛皮紙盒。
散熱器本體,第一眼就是滿滿的工業風,沒有任何光汙染的通體黑色主題,很符合半導體製冷這個概念。和一般的AIO水冷不同,它從冷頭中分離出一個獨立的水泵,就是360冷排、帶TEC散熱片的水冷頭以及水泵三大部分組成。
這個獨立泵只比一般含泵的水冷頭小一號,流速肯定會更高,畢竟僅僅是泵的部分,最大功耗也達到了13.8W,水路和一般水冷無異,水泵需要額外安裝佔用機箱空間,因為屬於一體式產品考慮到兼容性,能通過機箱風扇位來固定不需要水泵支架。
風扇是三枚SF120R風扇組成,屬於風量和風壓均衡扇,最大轉速可以達到2000RPM,這款風扇參數和扇葉設計類似於獨立酷冷至尊銷售的SF120M,性能應該不錯,另外值得一說的是風扇已經預裝在冷排上的,這點好評!
半導體製冷在工業、醫療、軍事領域都有廣泛應用,眾所周知所需功率較大,即便是PC領域的一體化民用產品,TEC散熱片工作滿載也接近200W左右,所以自帶PCIE 8pin接口,需要外界一根顯卡供電用的電源線。
冷頭也帶有一個Micro USB,用於連接主板上對應的USB接口,來實現Intel Cryo軟體的數據交換和指令,包括一般的AIO水冷,沒有使用Type-C接口原因很簡單,畢竟都是一次性連接安裝,同時採用Micro USB也節約成本。
冷頭採用八邊形外觀設計,頂部鑲嵌著酷冷至尊標誌性金屬LOGO,同時表面採用了拉絲處理,左下方的小孔是用來顯示不同工作狀態的指示燈。
這個水冷頭結構比較複雜,頂層部分A是電路PCB板,用於切換不同工作模式控制TEC功率,同時內置溫度傳感器避免結露,B就是最關鍵的半導體製冷TEC散熱片,製冷點位於下方接觸到C點銅底,銅底也有相關的溫度和溼度傳感器,應該是用於向A點發送和交互數據,推斷是C點如果出現異常,A點會立即切斷TEC工作。D點就是特製的塑膠裙邊,隔絕CPU周圍,形成一個密封的環境避免結露。
冷頭底部,可以發現已經預塗矽脂,和一般AIO水冷不一樣,銅底類似於半個金字塔結構,屬於加厚設計,有利於散熱穩定性,塑膠裙邊會受壓力扣具按壓封閉,一般情況下結露現象都很難出現,當然,長期使用塑膠裙邊會不會變形,那就等消費者驗證吧。
線材連接,SATA接口要為風扇和水泵供電,它倆都是固定最大轉速的,TEC散熱片也需要降溫,所以無法進行PWM溫控。
扣具是常見的四柱底座+壓力式,安裝比較便利,冷頭部分已經預裝,因為目前這款散熱器只適用於LGA 1200平臺。
10900K和10700K合照一個,這次當然只測試10900K旗艦級,體質如何後面部分揭曉,未拆封需要抽個獎。話說11代酷睿處理器也曝光了,ML360 SUB-ZERO同樣適用,如果後面有機會可以再測試一下。
既然是使用半導體製冷壓制CPU,難免會進行大幅度加壓超頻測試,故主板選擇了華碩高端的ROG MAXIMUS XII HERO(WI-FI)保證順利進行,並且ML360 SUB-ZERO需要指定主板才能使用,華碩只有ROG MAXIMUS XII Apex、Extreme、Formula以及Hero四款可用,由於水冷通過專門的連接線與主板通信,因此部分系統默認可能並沒有安裝USB轉UART橋虛擬COM埠這一專門驅動,實際使用前需要檢查這一驅動是否安裝。
MAXIMUS XII HERO比前代擁有更多裝甲和散熱片,外觀方面更像Extreme和Formula看齊,RGB鏡面效果只有I/O和PCH上的裝甲有,觀感簡潔明了,散熱片上用了大量的豎形條紋凹凸不平設計,不要認為只是為了美觀性,其實這樣可以增加與空氣接觸的面積,維持良好的空氣交換提高散熱效率。
供電很強悍,採用14+2相併聯方式,供電散熱片是三個大塊通過一根熱管串聯在一起的,為了本次極端測試,硬核還特意安裝了主板配件中MOS輔助散熱風扇,內存也支持到DDR4 4800MHz OC,只要體質過得去,這款板子超頻對於業餘玩家可以說是大大滿足。
再看下方,它支持三個M.2插槽(兩個22110類型,一個2280類型),PCIE插槽支持NVIDIA兩路SLI和AMD三路CrossFireX技術,其中兩個帶有裝甲加持。另外這款板子擁有兩個12V 4Pin和兩個5V 3Pin燈光接口,三個水泵以及五個風扇接口,最基本的擴展性都做得不錯。
I/O背板一覽,BIOS Flashback和CMOS清零按鈕是ROG系列必備的,其他方面都是看齊同價位主板,包括像Wi-Fi 6 AX201、雙網口等配置都是一個不落下的。
索泰RTX 3080天啟OC,比較有看點的地方是,背板擁有兩枚3D storm風扇,這也是索泰多年以來延用的專屬設計了。顯卡雖然並不是這次測試的重點,但為了配合i9-10900K超頻跑遊戲,這方面的性能自然不能有很大瓶頸的。
內存是宇瞻暗黑女神RGB DDR4-3600 16GB兩套,這裡只用一套後面解釋一下,RGB流光效果面積比較大,時序CL18-22-22-38看上去一般,但顆粒內有乾坤大多數玩家能買到較好的三星Bie,是大概率那種,這就是它最大的價值。
ML360 SUB-ZERO對電源也是有要求的,官方推薦最低瓦數使用850W,畢竟TEC水冷頭本身滿載功率就相當於一張RTX 2060 SUPER顯卡滿載,加上i9-10900K+RTX 3080的旗艦搭配還要大幅度超頻,個人覺得1000W以上是必須的,這次使用的是酷冷至尊自家的V1000 Platimun白金認證全模組電源。
壓力扣具安裝非常簡單,散熱器的塑膠裙邊設計會完美避開主板上的電子元件,為了確認裙邊貼合夠緊實,硬核還特意拆開散熱片環顧一周,發現被壓得緊緊的,擔心是多餘的。
本次裝機用的機箱也是酷冷至尊MasterCase H500M,為了匹配ML360 SUB-ZERO,使用自家機箱好處在於可以減少避免一些蜜汁兼容性,這款機箱兼容性非常不錯,頂部和前部都支持360mm水冷排,尤其是前部預裝的兩個200MM ARGB風扇,可以最大展示RGB燈光以及提供不錯的進風量,而且前面板擁有玻璃和衝孔網兩種標配,根據個人需求不同選擇,H500M真算是一款比較有特色和賣點的機箱。
側面內部特寫,水管走得好看關鍵看獨立水泵固定的位置,這裡硬核就是反面例子。
還有走線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水冷頭PCIE 8Pin是位於上方且在左側,要考慮電源線長度問題,硬核這裡使用了PCIE 8Pin延長線,不然V1000 Platimun這款電源不太夠的。
水冷頭比較容易沾染指紋,另外由於散熱器安裝位置和方式是比較固定的,水管始終位於右方,對於高馬甲內存有著絕對的兼容性要求,尤其這套宇瞻的暗黑女神,高度超過5釐米(一般像掠食者那種只有4.3釐米的,四根應該沒問題),最裡面插槽會和水管發生衝突,只能安裝兩根了。
H500M還有一個隱藏賣點,背部大面積的鎧甲可以完美遮擋線材,像硬核這種懶到理線的人,那就是最好沒有之一的設計。
LED工作指示燈有四種類型,紅色代表未識別(安裝Cryo軟體後就消失),藍色代表TEC待機模式,綠色代表Cryo智能模式,紫色代表TEC無限制功率火力全開,都是通過閃爍的方式呈現。
零下℃待機和全核心烤機測試
上機之後第一件事並不是安裝系統或者軟體,而是第一時間查看CPU體質,運氣還是比較一般,SP分只有63的10900K,妥妥屬於偏雷的體質,超頻進程將會變得比較困難了,對於ML360 SUB-ZERO這款散熱器來說,個人覺得SP分怎麼都有個100分才合適,畢竟它的賣點是部分核心衝擊高頻率,這次就當作是挑戰吧。
安裝Cryo軟體之後就能正常使用了,軟體非常簡單通俗易懂。每次開機默認都是待機模式,TEC散熱片不工作,就看作是一般的AIO水冷使用狀態,在這種非常低負載情況下,CPU溫度沒有超過40℃,表現基本持平主流的AIO 360水冷,全部測試室溫大致25℃左右。
切換到Cryo智能模式,TEC會根據CPU負載狀態下智能調整功率,待機情況下,CPU溫度會短時間內下降到20℃左右,處於低於室溫的狀態,顯然是主動製冷效果生效了。
最後來猛一點的測試,直接開啟180W無限制功率模式,CPU溫度降至零下℃,由於屬於傳感器無法抓取的範圍會顯示0℃,待機狀態下ML360 SUB-ZERO可以輕鬆讓任何CPU「凍傷」,當然,此時水泵和風扇全程都是滿轉速運行的,尤其是水泵的高頻聲比較明顯,機箱隔絕噪聲會衰減一些,這方面衷心希望第二代產品能做點改進。
10900K全核心滿載AIDA64 FPU烤機,使用無限制功率模式
10900K全核心滿載AIDA64 FPU烤機,使用Cryo智能模式,烤機時基本和無限制模式功率相同
先說下目前階段的劣勢之處,就是對於全核FPU調用AVX指令這種高強度的烤機測試來說,它並不擅長的,甚至這種情況有點落後於頂級AIO水冷,從官方介紹了解到,ML360 SUB-ZERO目前只適用於較少的內核超頻,並且功耗低於一定範圍才會有優勢,比如說遊戲中等負載、普通基準測試、內容創作等這些應用。如果要拼全核超頻,TEC製冷的結構以及功率要有所改變,Intel和酷冷至尊本意不在此,並不是要和液氮那樣極端定義超頻。
部分核心和遊戲超頻測試
10900K物理四核心FPU烤機,頻率設定5.4GHz
10900K物理六核心FPU烤機,頻率設定5.4GHz
那麼手動關閉核心和超線程效果如何,四核心設定電壓比較低,1.385V就能通過FPU烤機,CPU Package溫度最高也就55℃,CPU功耗是低於100W的,此時ML360 SUB-ZERO能發揮出不錯的效率,六核心狀態由於CPU體質實在不佳,電壓要加到1.456V才穩定通過,CPU溫度比較高但還是能通過測試的,個人一些推斷,如果CPU體質能使用一個中等的(大雕就免了)水平的,感覺八核心5.4Ghz頻率,烤機也能控制在良好的溫度。
測試完比較極端的烤機,該來幹點正事,使用Intel XTU軟體來超頻才是最適合這款水冷,設定不同的活動核心頻率,會根據不同的應用來調用CPU核心,比如說四核心想達到5.5GHz就設定其中四個,符合ML360 SUB-ZERO的超頻特性,硬核這裡直接設定所有核心5.5Ghz,核心電壓記得不要自適應,不同於主流的AIO水冷,就算是較高的電壓值(1.455V),中等負載、較低功耗情況下TEC水冷也是能穩定運行的,況且硬核手上這顆CPU體質還是屬於雷水平。
10900K默認狀態+RTX 3080跑《全面戰爭:三國》
10900K通過XTU設定全核心5.5Ghz+RTX 3080跑《全面戰爭:三國》
就不跑理論分數了,直接上遊戲性能對比乾貨,發現這種3A遊戲的負載,對於ML360 SUB-ZERO來說比較吃香了,遊戲幀數確實有一定提升,《全面戰爭:三國》本身對CPU要求偏低,如果換成其他中等負載要求的遊戲,預計提升至少會有10%左右。
10900K通過XTU設定全核心5.5Ghz+RTX 3080跑《全面戰爭:三國》功耗和溫度情況
10900K默認狀態+RTX 3080跑《全面戰爭:三國》功耗和溫度情況
在遊戲應用中,ML360 SUB-ZERO壓制CPU功耗和溫度表現確實不錯,全核心5.5Ghz下功耗大約120W,此時溫度僅僅50℃出頭,如果是一般的AIO 360水冷,這種核心電壓和CPU體質早就拉跨了。默認狀態下當然還會更低,溫度表現推斷應該只有AIO 360水冷的一半左右。
最後,順手跑了一下全核心5.4Ghz的10900K CPU-Z分數,就當留個紀念吧,單核分數提升非常不錯,有點期待第11代酷睿處理器在這款TEC水冷加持下,又能衝擊到多高的頻率?!
一種全新的超頻方式
全文下來可以發現,酷冷至尊ML360 SUB-ZERO的表現確實不是大眾玩家印象中預想的樣子,優勢不在於全核超頻,而是聯合Intel開創了一條CPU低溫低功耗的超頻方式,比較貼合一般和主流玩家,並不屬於像液氮超頻這種極端玩意。
當然,它目前售價很高,量產成本也很高,一開始並不是抱著一個普及大眾玩家的想法,而是一種探索精神,設想是打破傳統風冷和水冷多年的固有路線,就像當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總要有人去做這件事情,人類因為有著無限的探索欲望才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