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凌晨2點,迷人的「藍眼淚」(市民黃燕芳供圖)
海峽網4月28日訊 (海都記者 劉世泉)海都訊 每年5月份左右開始,平潭海邊美輪美奐的「藍眼淚」便頻頻出現。福州市民黃女士,4月26日晚從福州驅車前往平潭蘇澳鎮,在海邊蹲守數個小時,終於見到了「藍眼淚」。
「到了那邊,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我們吃點東西,便開始等『藍眼淚』。27日零點左右,海上開始出現零星的藍點,而後越來越多,凌晨2點時最多,海上的浪打過來,一整條線都是藍色的,遠處也是藍光點點,真的太美了。」黃女士說。
據平潭當地攝影愛好者蔡先生介紹,平潭「藍眼淚」主要集中出現在每年的5、6、7月,到8月中旬,便開始消失。目前,已知最佳的拍攝點位於壇南灣的遠壋澳。「市民如果去拍照,要注意遠離有光源的地方,而且需要長時間曝光才能拍出好的圖片。」蔡先生說。
□科普一下
什麼是「藍眼淚」
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藻種中心的科研人員介紹,「藍眼淚」是夜光藻,科研人員在平潭、長樂、福清、黃岐半島,以及廈門五緣灣、鼓浪嶼都發現過這種微生物。
據介紹,夜光藻有「海裡的螢火蟲」之稱,發光的原理和螢火蟲差不多,在海浪拍打下,體內的發光腺和螢光素受到刺激,從而發出淺藍色的光,但很快就會消失,一般出現在春夏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