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用」機器人問世:外形類似大象

2020-11-26 驅動之家

用可食用材料做一隻機器人,大小和外形就和一顆膠囊差不多,這樣的機器人能食用嗎?

如果能吃,你對它的期待是怎樣的?Q 爽彈牙、油而不膩、入口即化?

等等,好像和機器人的人設不太符。應該是:遇熱自動伸展、可受磁鐵控制,進入體內後不僅會像跳跳糖一樣尬舞,還能將誤吞食的電池取出來!

2016 年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大會上,就有這樣一款可食用膠囊機器人重磅亮相。

時隔四年後,奧地利約翰尼斯 · 克卜勒林茨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也發明了一種 「可食用」機器人。

製作這款機器人,使用的是基於食用級材料明膠的通用生物凝膠。

這隻看上去有點兒眼熟的機器人也有點兒卑微——不僅可被人吃,還能在幾個小時內被汙水中的微生物吃(分)掉(解)。

在題為 Resilient yet entirely degradable gelatin-based biogels for soft robots and electronics(用於製造軟體機器人等電子產品的有彈性、可完全降解的明膠基生物凝膠)的論文中,研究團隊詳細介紹了這款機器人和它背後的神奇材料。

基於明膠的新型材料

論文中,研究人員開門見山:材料驅動技術進步。

目前,用於軟體機器人和可拉伸電子器件的生物主要為可降解和生物相容彈性材料,具有一系列特性,如:優良的機械性能、可調諧性、可變更性、可自愈性。

但研究團隊認為,這種材料在環境中並不耐用,無法將所有特性同時體現在一個產品或平臺中。

因此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多功能明膠基生物凝膠。這種材料彈力很強,可自我粘附、快速癒合、易於複製和縮放,能在處理時完全降解。

據了解,這種材料完全由天然成分和食品級安全材質構成,其中包括:

明膠:可被人體完全降解;

檸檬酸:可阻止細菌生長;

甘油:可防止細菌滋生及脫水。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員對於基本成分的選擇過程。

據論文介紹,研究人員為確定一種成分,對多種聚酯纖維和水凝膠成分做了對比,主要考慮的因素包括使用期限、機械性能、成本、可加工性、可合成性和降解能力。

經對比,研究人員最後選定了明膠(上表最下面一行)。

之所以會用到明膠,就在於基於明膠的生物凝膠容易得到、無需合成,可以添加水溶性添加劑。同時,由於降解速率快,不僅對環境無害,甚至還可食用。

實際上,很多人對明膠並不陌生,從膠片、食品、化妝品到藥品,明膠可謂是無處不在。同時,明膠也已經用於藥物遞送和骨組織工程等領域,比如 3D 列印器官和製造機器人。

為測試降解能力,研究團隊將製成的生物凝膠片浸入 23°C 的去離子水中,發現數小時後生物凝膠片便會溶解(如下圖 c 所示)。

正因如此,研究團隊表示,這種生物凝膠十分適合臨時安裝和需經常更新的場景,一經觸發,將在幾天內分解,可在瞬態裝置中獲益。

除此之外,研究團隊還通過廢水中微生物的生物需氧量(BOD)來測量生物凝膠的完全需氧分解能力。結果表明,10 天可除去 60% 有機化合物(如下圖 d 所示)。因此,基於該團隊研製的生物凝膠,或許研究人員可以開闢水中、體內生物可降解應用的新途徑。

可循環超 33 萬次的機器人

研究團隊在論文中寫道:這種生物凝膠向打造持久的、可持續的軟體機器人和電子系統邁進了一步。

那麼,基於上述材料製作出的機器人是怎樣的呢?

外形上,研究人員受到了大象的啟發。當然了,不僅是外形類似大象,由於集成了可反饋和控制的傳感器,機器人的象鼻子也能抓住物體。

材料上,研究人員在生物凝膠的基礎上,結合了纖維素、鋅等天然衍生材料。

其中,纖維素是一種常見的結構多糖,被用作動態環境中的柔性氣動生物凝膠致動器外骨架(上圖 a 部分)。而將生物凝膠與結構化鋅電極相結合,可使電子皮膚(新型可穿戴柔性仿生觸覺傳感器)完全降解(上圖 b 部分)。

因此,從機器人原件到可延伸電子設備,整個系統都是可生物降解的。研究團隊也稱:這為未來模擬我們自己皮膚的生物醫學設備鋪平了道路。

上文提到,生物凝膠能在廢水中處理時完全降解,所以可能會有人質疑這款機器人的機械性能。

考慮到這一點,研究團隊也解釋,生物凝膠可在環境條件下保持其機械性能一年以上;在沒有失效的情況下,軟制動器可承受超過 33 萬次的循環。

此外,研究團隊表示,未來可用這款機器人在動物體內輸送藥物。

雷鋒網了解到,論文合著者之一 Martin Kaltenbrunner 曾發問:我們能否同時開發出一種使用時非常可靠、觸發時又會完全降解的材料?

現在看來,團隊用其成果給出了答案。

Last but not least,回答一個重要問題,機器人能食用嗎?

根據研究團隊的說法,雖然生物凝膠可食用,但這款機器人的電子原件和傳感器目前還不能食用。

實際上,早在 2017 年,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智能系統實驗室就推出了一款外形酷似軟糖的可食用機器人,可完全食用,也是由明膠製成。

雷鋒網曾報導,這種機器人能夠與營養品、藥物等成分混合,被人體消化和代謝,我們可以把機器人等同於一種食物。

可見,這款被稱為醫療黑科技的機器人是能被我們吃掉的,而在安全性方面,IEEE Spectrum 編輯 Evan Ackerman 的一句話也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據我們所知,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個可食用機器人在被人吃過以後,自己從人們的胃裡爬出來過。

相關焦點

  • 可食用水球問世了!外形酷似「乳房假體」
    倫敦三位工程師發明了一款可食用水球,外形酷似植入女性乳房的假體,製作材料純天然,成本僅花費2毛,目前正在籌款希望可以上市。
  • 食用級材料、可完全降解的機器人可以吃嗎?
    用可食用材料做一隻機器人,大小和外形就和一顆膠囊差不多,這樣的機器人能食用嗎?如果能吃,你對它的期待是怎樣的?Q 爽彈牙、油而不膩、入口即化?等等,好像和機器人的人設不太符。應該是:遇熱自動伸展、可受磁鐵控制,進入體內後不僅會像跳跳糖一樣尬舞,還能將誤吞食的電池取出來!
  • 荷蘭研究者發明外形類似果蠅的可飛行機器人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3日報導,《科學》期刊最近發表了一篇研究,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者發明了一種外形像果蠅一樣的飛行機器人,目的是用於製造無人機。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者最近介紹了一款可以像昆蟲一樣在空中飛行的微型機器人,它的翅膀每秒震動17次,這樣就可以以每小時25千米的速度飛行,可以盤旋,可以飛左飛右,甚至還能翻筋鬥、做桶滾飛行。這項技術參照果蠅的翅膀的運動,科學家說它會革新人們對昆蟲飛行的理解。
  • Festo推出各種仿動物機器人 外形逼真用處多
    這一次,它同樣給我們帶來了幾款仿動物機器人,分別是螞蟻機器人、蝴蝶機器人和依照變色龍舌頭製作的抓取機器人手臂,非常有趣,讓我們一睹為快吧。首先是螞蟻機器人BionicANT,它外形和真實的螞蟻很相像,不過整體尺寸比真實螞蟻大許多,長度超過13cm。
  • 這個水球外形很酷炫!工程師發明可食用水球引關注
    這個水球外形很酷炫!工程師發明可食用水球引關注2017-04-12 11:50出處/作者:環球時報整合編輯:黑目責任編輯:廖俊輝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倫敦三位工程師發明了一款可食用水球,外形酷似植入女性乳房的假體,製作材料純天然,成本僅花費2毛,目前正在籌款希望可以上市。
  • 工程師發明可食用水球 外形酷似「乳房假體」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1日報導,倫敦三位工程師發明了一款可食用水球,外形酷似植入女性乳房的假體,製作材料純天然,成本僅花費2毛,目前正在籌款希望可以上市。Ooho是個氣泡狀的可持續包裝袋,可以代替塑料瓶和杯子。球面是雙層凝膠狀的膜,由褐藻提取出的海藻酸鈉和氯化鈣製造而成,純天然可食用。製作原理是利用了液體的表面張力,可塑性強,每個球體容量是250毫升,可以注入各種液體,如汽水、烈酒等,甚至是化妝品。
  • 工程師發明可食用水球外形酷似「乳房假體」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1日報導,倫敦三位工程師發明了一款可食用水球,外形酷似植入女性乳房的假體,製作材料純天然,成本僅花費2毛,目前正在籌款希望可以上市。倫敦三位工程師發明了一款藻類球體,取名為「Ooho」。
  • 長有像大象鼻子外形卻像老鼠的象鼩,網友:大象害怕老鼠的原因
    在動物寓言故事中:大象是害怕老鼠的,害怕老鼠鑽進象鼻,讓大象窒息等等,但在現實大自然中,成年大象是除了人類,幾乎就沒有天敵,所以大象也不害怕老鼠。只是大自然也非常神奇,偏偏創造出一種長有像大象鼻子外形卻像老鼠的小動物——象鼩,將老鼠和大象聯繫起來!
  • 科學家發明「可食用」機器人,能快速修復病灶,患者不再感到痛苦
    科學家發明「可食用」機器人,能快速修復病灶,患者不再感到痛苦真的有可食用機器人?根據《新華社》6月21日的報導,參與可食用機器人項目研究的科學家們,通過用明膠、檸檬酸和甘油等混合,研發出了一款新型的凝膠,這種凝膠便是製作可食用機器人的主要材質,當它進入到生物體內之後,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就可以被降解吸收。
  • 南非政府提議將犀牛、大象列入可屠宰食用動物...
    中新社·華輿訊據中非新聞社報導 政府對南非的肉類安全立法提出了修改建議,建議將瀕臨滅絕的犀牛,大象和長頸鹿等種种放在民眾的餐盤上。農業、土地改革和農村發展部(DALRRD)在周二截止日期前已經收到了約3萬份意見。
  • 這種植物外形類似芋頭葉子,用它燒肉吃別具風味
    這種植物外形類似芋頭葉子,用它燒肉吃別具風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各式各樣的野草野花。有些呢非常類似家裡的植物,但是有些卻長得很是怪異。在我們生活中有著這樣一種植物,它的葉子可以用來蒸雞,做出來的雞是非常的清香,味道也是非常好。
  • 100年後人類外形像青蛙 可活到200歲/圖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文章報導,根據國外一些科學家的意見,在最近的100年間,人們的外形會起很大變化,將出現一種能擺脫現代人所有毛病和弱點的未來人。目前,關於這個話題有以下三種預測。在不再食用簡單而粗糙的飯食後,剩下的牙齒也沒有了;脊柱縮短之後,骨盆同顱骨的距離拉近,肩胛骨幾乎就在髖關節上。這樣一來,人從外形看很像一隻大青蛙。
  • 北京有座山外形酷似大象,比桂林象鼻山還生動形象,獨領奇山風騷
    而在眾多的奇峰怪石之中,因外形酷似大象鼻子的奇山最為突出,在國內很多旅遊地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也是被遊客們最為喜歡觀賞和津津樂道的奇峰之一
  • 大象將鼻子伸進同伴肛門掏糞便食用 網友:看吐了
    近日網絡瘋傳一段視頻,一隻大象將鼻子伸進同伴肛門裡,掏出糞便大快朵頤。事實上,大象藉此行為來吸收營養,也是草食動物常見的進食習慣。視頻中一頭大象用鼻子摸索著同伴的屁股,接著將鼻子往內深入,稍微掏了一會兒便抽出來,鼻子上也多了幾團糞便。這頭大象熟練地卷著新鮮出爐的便便,一口接一口塞進嘴裡,吃得津津有味,整個過程讓網友們直呼「快吐了!」
  • Nature: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本文介紹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這種野果,外形類似柚子,民間俗稱「牛腰子」當季吃它最佳
    不過在農村的山野間,有一種野果,外形類似柚子,但是卻沒有柚子大,在民間俗稱它為「牛腰子」當季吃它最佳,到底是哪種野果呢?其實這種長得像柚子的野果就是「八月瓜」又稱狗腰子、八月炸、九月炸、通草果等等,南方很少見,一般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四川、江西等地,特別是在貴州的朋友們,對它並不陌生,是最為常見的野果。
  • 物種日誌 | 小小藍藻為何能引發「赤潮」,還能毒死大象?
    物種日誌 | 小小藍藻為何能引發「赤潮」,還能毒死大象?今年,在位於非洲南部的波札那已有300多頭大象死亡,引發環保人士關注。日前的最新檢測發現,這些大象死於藍藻產生的水中毒素。
  • 日本推出美女機器人,美國推出男性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或將來臨?
    近幾年來,智慧機器人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世界各地的科研者們都在努力研發機器人,也有不少機器人的形象問世,比如之前揚言要『消滅人類』的索菲亞。而到了2019年,日本又推出了「妻子」機器人,高達10萬元的定價也無法阻擋消費者們的腳步,一經推出便被一搶而空。可見,人形機器人是有著十分龐大市場前景。當然,男性機器人不僅外形好看,還擁有一個最為強大的功能——智能AI,更是十分有用。被植入的AI晶片其性能十分強大,可以應付正常的聊天,並作出正確的回應和情感,可以說是最好的傾聽者。
  • 物種日誌 | 小小藍藻為何能引發「赤潮」,還能毒死大象?
    今年,在位於非洲南部的波札那已有300多頭大象死亡,引發環保人士關注。日前的最新檢測發現,這些大象死於藍藻產生的水中毒素。小小的藍藻,為何能毒死大象?這就要從藍藻的本質說起了。藍藻:神奇的「老前輩」儘管藍藻的名字聽起來像是一種藻類,但它實際上不是植物,而是一種單細胞原核生物的統稱。
  • 合成血管系統問世 人造「血」可驅動機器魚遊動
    合成血管系統問世 人造「血」可驅動機器魚遊動 2019-06-20 2019年06月20日 04:54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合成血管系統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