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級材料、可完全降解的機器人可以吃嗎?

2020-11-25 雷鋒網

用可食用材料做一隻機器人,大小和外形就和一顆膠囊差不多,這樣的機器人能食用嗎?

如果能吃,你對它的期待是怎樣的?Q 爽彈牙、油而不膩、入口即化?

等等,好像和機器人的人設不太符。應該是:遇熱自動伸展、可受磁鐵控制,進入體內後不僅會像跳跳糖一樣尬舞,還能將誤吞食的電池取出來!

2016 年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大會上,就有這樣一款可食用膠囊機器人重磅亮相。

時隔四年後,奧地利約翰尼斯·克卜勒林茨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也發明了一種「可食用」機器人。

製作這款機器人,使用的是基於食用級材料明膠的通用生物凝膠。

這隻看上去有點兒眼熟的機器人也有點兒卑微——不僅可被人吃,還能在幾個小時內被汙水中的微生物吃(分)掉(解)。

在題為 Resilient yet entirely degradable gelatin-based biogels for soft robots and electronics(用於製造軟體機器人等電子產品的有彈性、可完全降解的明膠基生物凝膠)的論文中,研究團隊詳細介紹了這款機器人和它背後的神奇材料。

基於明膠的新型材料

論文中,研究人員開門見山:

材料驅動技術進步。

目前,用於軟體機器人和可拉伸電子器件的生物主要為可降解和生物相容彈性材料,具有一系列特性,如:優良的機械性能、可調諧性、可變更性、可自愈性。

但研究團隊認為,這種材料在環境中並不耐用,無法將所有特性同時體現在一個產品或平臺中。

因此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多功能明膠基生物凝膠。這種材料彈力很強,可自我粘附、快速癒合、易於複製和縮放,能在處理時完全降解。

據了解,這種材料完全由天然成分和食品級安全材質構成,其中包括:

明膠:可被人體完全降解;檸檬酸:可阻止細菌生長;甘油:可防止細菌滋生及脫水。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員對於基本成分的選擇過程。

據論文介紹,研究人員為確定一種成分,對多種聚酯纖維和水凝膠成分做了對比,主要考慮的因素包括使用期限、機械性能、成本、可加工性、可合成性和降解能力。

經對比,研究人員最後選定了明膠(上表最下面一行)。

之所以會用到明膠,就在於基於明膠的生物凝膠容易得到、無需合成,可以添加水溶性添加劑。同時,由於降解速率快,不僅對環境無害,甚至還可食用。

實際上,很多人對明膠並不陌生,從膠片、食品、化妝品到藥品,明膠可謂是無處不在。同時,明膠也已經用於藥物遞送和骨組織工程等領域,比如 3D 列印器官和製造機器人。

為測試降解能力,研究團隊將製成的生物凝膠片浸入 23°C 的去離子水中,發現數小時後生物凝膠片便會溶解(如下圖 c 所示)。

正因如此,研究團隊表示,這種生物凝膠十分適合臨時安裝和需經常更新的場景,一經觸發,將在幾天內分解,可在瞬態裝置中獲益。

除此之外,研究團隊還通過廢水中微生物的生物需氧量(BOD)來測量生物凝膠的完全需氧分解能力。結果表明,10 天可除去 60% 有機化合物(如下圖 d 所示)。因此,基於該團隊研製的生物凝膠,或許研究人員可以開闢水中、體內生物可降解應用的新途徑。

可循環超 33 萬次的機器人

研究團隊在論文中寫道:

這種生物凝膠向打造持久的、可持續的軟體機器人和電子系統邁進了一步。

那麼,基於上述材料製作出的機器人是怎樣的呢?

外形上,研究人員受到了大象的啟發。當然了,不僅是外形類似大象,由於集成了可反饋和控制的傳感器,機器人的象鼻子也能抓住物體。

材料上,研究人員在生物凝膠的基礎上,結合了纖維素、鋅等天然衍生材料。

其中,纖維素是一種常見的結構多糖,被用作動態環境中的柔性氣動生物凝膠致動器外骨架(上圖 a 部分)。而將生物凝膠與結構化鋅電極相結合,可使電子皮膚(新型可穿戴柔性仿生觸覺傳感器)完全降解(上圖 b 部分)。

因此,從機器人原件到可延伸電子設備,整個系統都是可生物降解的。研究團隊也稱:

這為未來模擬我們自己皮膚的生物醫學設備鋪平了道路。

上文提到,生物凝膠能在廢水中處理時完全降解,所以可能會有人質疑這款機器人的機械性能。

考慮到這一點,研究團隊也解釋,生物凝膠可在環境條件下保持其機械性能一年以上;在沒有失效的情況下,軟制動器可承受超過 33 萬次的循環。

此外,研究團隊表示,未來可用這款機器人在動物體內輸送藥物。

雷鋒網了解到,論文合著者之一 Martin Kaltenbrunner 曾發問:

我們能否同時開發出一種使用時非常可靠、觸發時又會完全降解的材料?

現在看來,團隊用其成果給出了答案。

Last but not least,回答一個重要問題,機器人能食用嗎?

根據研究團隊的說法,雖然生物凝膠可食用,但這款機器人的電子原件和傳感器目前還不能食用。

實際上,早在 2017 年,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智能系統實驗室就推出了一款外形酷似軟糖的可食用機器人,可完全食用,也是由明膠製成。

雷鋒網曾報導,這種機器人能夠與營養品、藥物等成分混合,被人體消化和代謝,我們可以把機器人等同於一種食物。

可見,這款被稱為醫療黑科技的機器人是能被我們吃掉的,而在安全性方面,IEEE Spectrum 編輯 Evan Ackerman 的一句話也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據我們所知,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個可食用機器人在被人吃過以後,自己從人們的胃裡爬出來過。

引用來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0-0699-3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246165-we-can-make-robots-from-gelatine-and-other-edible-ingredients/?amp;amp;amp

雷鋒網

相關焦點

  • 食品級安全材質製作的機器人,可以吃嗎?
    現在對於安全的考慮,很多可能會咽下去的產品都使用了可食用材料,如可食用蠟、可食用包裝等,那用可食用材料做一隻機器人,大小和外形就和一顆膠囊差不多,這樣的機器人能吃嗎?如果能吃,你對它的期待是怎樣的?Q 爽彈牙、油而不膩、入口即化?等等,好像和機器人的人設不太符。
  • 「可食用」機器人問世:外形類似大象
    用可食用材料做一隻機器人,大小和外形就和一顆膠囊差不多,這樣的機器人能食用嗎?如果能吃,你對它的期待是怎樣的?Q 爽彈牙、油而不膩、入口即化?等等,好像和機器人的人設不太符。應該是:遇熱自動伸展、可受磁鐵控制,進入體內後不僅會像跳跳糖一樣尬舞,還能將誤吞食的電池取出來!
  • 新型半導體材料可拉伸可完全降解
    科技日報華盛頓11月13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13日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ACS核心科學》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開發出一種可拉伸、可完全降解,並能在應變時保持穩定電氣性能的半導體材料。研究人員稱,這一同時具有3種不同屬性的新材料有望在醫療、環境監測、信息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可生物降解材料的降解機理、種類、應用!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合成具有可以被微生物或酶降解的化學結構的大分子;另一種是培養專門用於降解通用高分子材料的微生物。目前的研究方向以前一種為主,人們已經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 美國材料公司普萊瑪推世界首款可完全生物降解面料
    美國材料公司普萊瑪推世界首款可完全生物降解面料 2018-11-19 16:34:53 來源:中國紡織報   11月13日,美國材料公司 PrimaLoft
  • 可生物降解能確保無害降解嗎?
    假如你買了一些塑料製品,上面標明「可生物降解」。那你就可以放心了,因為你知道將它扔掉後它會無害降解?嗯,不要太快下結論。當我們從適合垃圾填埋場的特性這一角度考慮生物降解能力時,會發現它並不是理想的材料屬性。
  • 可快速並完全降解裡奧纖維
    可快速並完全降解裡奧纖維 2006-12-14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國產裡奧纖維投入使用
  • 可完全降解塑膠袋已存在 杭州一企業有生產線
    雖然有了布袋、菜籃,但盛放湯湯水水的魚蝦還是不好用,而且,每天總要買點東西,難道要天天帶上布袋出門嗎?  塑膠袋的不可降解所帶來的環境汙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那麼有沒有可完全降解的塑膠袋呢?昨天,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的季君暉博士就這個問題給記者上了一課。
  • 解決人造纖維的環保難題:完全使用回收材料製成、可自然降解的...
    核心提示:美國材料科學公司 PrimaLoft 日前宣布,推出首款完全使用回收材料製成,可自然降解的人造絕緣纖維 Primaloft Bio。 美國材料科學公司 PrimaLoft 日前宣布,推出首款完全使用回收材料製成,可自然降解的人造絕緣纖維 Primaloft Bio。 過去二十年間,合成紡織纖維的降解難題已成為紡織行業的主要隱患之一,2017年,美國共計產生了354億噸的紡織廢料。
  • 首個可生物降解的納米機器人誕生,用磁場就能控制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英文版APP現已上線,年度訂閱用戶每周直播科技英語講堂,還有科技英語學習社區哦~)近日,香港中文大學的張立教授和曼徹斯特大學 Kostas Kostarelos 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推出一款可生物降解的納米機器人,未來可用於診斷疾病或者向人體內輸送藥物
  • 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塑膠袋:只需一年便能完全降解
    雖然目前已經有了可降解的塑膠袋製品,但汙染卻從未停止過。據媒體報導,日本三菱化學和一家包裝材料製造商共同研發出一種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這將為削減海洋塑料垃圾做出貢獻。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塑膠袋,這是如何實現的呢?報導稱,這種購物袋由甘蔗等植物成分製成,應用了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垃圾的原理,主要靠微生物來分解。即使海水中的微生物含量比土壤中少,這種購物袋在海水中也容易被降解。
  • 完全可降解支架引領第四代冠脈介入治療革命
    2、藥物支架存在自身缺陷目前我們所廣泛使用的藥物支架還存在自身的缺陷:3、完全可降解支架的優勢我們比較整個冠脈介入的四次技術革新,可以看到從第一代單純的球囊擴張到目前逐漸進入臨床的完全可吸收支架,支架最大的特點是可以逐漸降解吸收的,目前使用最多的是聚乳酸材料來源的可降解支架
  • 什麼是生物降解材料,如何辨別生物降解材料
    在國內,隨著近兩年強制垃圾分類的推行,生物降解材料逐漸變成一個熱點概念。什麼是生物降解材料,它都被應用在哪些領域?我們又如何辨別這種材料呢?由於以PE、PP為主的聚烯烴類材料無法在短期內被分解,最終,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合成出一系列可以被微生物分解的聚酯類材料,以及一些以可再生資源(如秸稈、甘蔗渣、玉米澱粉等)提取合成的綠色材料,製造出了真正可以生物降解的綠色塑膠袋。
  • 可降解支架來了,能代替金屬支架嗎
    相信大家都在各種媒體中看到過可降解支架的大力宣傳,但是絕大多數人對可降解支架的印象還只是停留在新聞報導和一些「廣告文章」上,親自見過是別想了,原因很簡單,當地醫院沒有!宣傳的感覺很好,但是真的實用嗎,真的能夠替代目前的金屬支架嗎?
  • 禁用在即,可降解塑膠袋準備好了嗎?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題:禁用在即,可降解塑膠袋準備好了嗎?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裝藥的袋子有點不一樣了。」在海口市第四人民醫院,市民們最近發現,藥物包裝袋、儲片袋、資料袋等,開始換成了帶有環保標誌的「生物降解」塑膠袋。
  • 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 完全分解需要一年
    而隨著限塑令的出臺,一些企業也在研發一種可降解的塑膠袋。據最新消息顯示,日本研發出了可在海水中降解塑膠袋,這是真的嗎?下面一起來了解下。日本公司開發出了可在海水中降解的購物袋,有助於減少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據 NHK 報導,三菱化學和一家包裝材料製造商借鑑微生物溶解土壤中垃圾的機制,研發了這種塑膠袋。
  • 可降解塑料到底是什麼?你知道哪種最適合我們嗎?
    在眾多可降解塑料中,PHA 的降解方式是最特別的,可以在生物體內完全降解成β-羥基丁酸、二氧化碳和水。 PHA類可降解塑料熱變形溫度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加工溫度範圍窄、熱穩定性差、脆性大、生產質量不穩定,可用於一次性用品、醫療器械手術服、包裝袋和堆肥袋、醫用縫線、修復 裝置、繃帶、骨科針、防粘連膜及支架等領域。
  • 漲姿勢,可降解塑料真的是「白色汙染」剋星嗎
    在全面限制塑料製品之後,很多人不免關心: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全面被禁後,該用什麼替代?有人提出,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是否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可降解塑料」是什麼?根據材料的不同和特性的各異,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常見的塑料分為以下四大類型。
  • 「禁塑令」下 可降解發泡材料成新寵
    「限制一次性塑料製品」成為亮點,鼓勵和引導減少使用、積極回收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推廣應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發改委《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從明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是時候從「限塑令」升級到「禁塑令」了!
  • 用了可降解塑膠袋,投放廚餘垃圾還需「破袋」嗎?
    最近,部分場所是不是已經更換了不可降解塑膠袋,商戶和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如何,成為關注焦點。 生物降解、光降解、氧化降解等各類可降解塑膠袋有什麼不一樣?可降解塑膠袋對環境完全沒有影響嗎?使用了可降解塑膠袋,在垃圾分類投放時還需要「破袋」嗎? 可降解≠隨意用所謂的可降解塑料是一個較大的概念,可通過光降解、氧化降解、生物降解等方式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