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支架來了,能代替金屬支架嗎

2020-12-05 心血管馮博士

相信大家都在各種媒體中看到過可降解支架的大力宣傳,但是絕大多數人對可降解支架的印象還只是停留在新聞報導和一些「廣告文章」上,親自見過是別想了,原因很簡單,當地醫院沒有!宣傳的感覺很好,但是真的實用嗎,真的能夠替代目前的金屬支架嗎?

1、冠心病患者為什麼要放支架

冠心病是由於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使冠狀動脈管腔變窄甚至堵塞所致,安裝支架就是用支架把變窄的管腔撐大,安裝後的好處是有利於血液通過,使供應心臟的血液量恢復正常。一般狹窄大於75%,有胸悶、胸痛等情況的患者都需要考慮安裝支架。並且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採用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可以迅速開通閉塞的血管,恢復心臟的血流,挽救將要壞死的心肌,起到搶救患者生命的作用。冠心病需不需要以及什麼時候需要安放支架,是有嚴格的臨床指徵的。一般心肌梗死和藥物無法控制的、頻繁發作的心絞痛都要考慮支架治療。

2、什麼是可降解支架

生物可降解支架(又稱生物可吸收支架、完全可降解支架)是指:採用在人體內可降解吸收的一類材質(高分子材料,金屬鎂、鋅、鐵等)製成;支架攜帶藥物,通過藥物緩釋抵禦血管再狹窄;最終降解並完全被組織吸收,血管結構功能恢復。

3、可降解支架能夠代替生物支架嗎?

生物可降解支架有其極大可觀的優點就是血管再狹窄的處理比較簡單,不同於金屬裸支架或藥物塗層支架,可以再放生物可降解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後,不影響磁共振檢查,支架吸收後保留原位血管不影響將來必要的搭橋手術。生物可降解支架目前更適合年輕的單支血管病變的患者,綜合效果會好一些。

但是,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生物材料特性和金屬支架有差異,生物降解支架的支撐力、支架厚度、支架通過血管的容易程度等多方面的的治療限制較多,大部分心血管堵塞病變、小血管病變、複雜病變都無法適用。目前超過一半以上人的病情並不適合做可降解支架。目前可降解支架的手術難度要比金屬支架高,不是所有醫生都能做。

最後告訴大家,最好是聽從醫生安排,解決現有問題是關鍵。不要為了所謂最先進的技術而延誤了自己的治療。無論是否放支架,放置哪一種支架,冠心病患者要知道支架不是萬能的,都需要生活方式改變和長期服用藥物治療,定期複查。當然也希望以後技術的能夠使生物可降解支架進一步改進適合更多的病變和患者。

相關焦點

  • 哪個國家可以做可降解支架?
    心臟支架傳統的都是金屬支架,但隨著大家對支架的認識逐漸加深,金屬支架持續在體內存在,而且不能去除的特點,成了所有放支架患者的一塊「心病」。 而且,傳統的金屬支架,因為其持續的存在,可能使得患者雙抗時間更長,且停藥可能性更小,許多患者希望能有一種需要的時候有用,不需要的時候消失的支架,這就使得人們研發了新型的心臟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
  • 心內3病區率先在市級醫院使用生物可降解支架
    生物可降解支架可能與如下機制有關:生物可降解支架能夠恢復血管的解剖結構:具有更順應的支架平臺,減輕血管炎性反應,恢復血管的自然角度和曲率;此外,冠脈支架同血管直徑不匹配產生的局部湍流也可隨著可降解支架的吸收而消失。恢復血管生理功能:冠脈支架完全吸收管腔內膜癒合後,冠狀動脈逐漸恢復血管搏動和舒縮功能。
  • 可降解支架:我們走到了哪裡,未來又在哪裡?
    至於可降解支架的出現,實際上也並不是很晚,目前為止大約有21年的歷史。雖然出現得早,研究也做了不少,但目前可降解支架在冠心病中的應用仍然受到嚴格限制,正如2018年ESC心肌血運重建指南中所提到的,可降解支架目前為止僅能用於科學研究目的。
  • 葛均波院士團隊成功完成日照首例可降解支架植入術
    現在普遍使用的支架,都是金屬材料製作的,而這種金屬支架一旦植入,就要和患者的身體終身相伴。經科學研究發現,其實冠脈支架並不需在身體裡裝一輩子,它們本身是有「服役」周期的,支架在介入冠狀動脈6個月後,便已完成使命,可以「功成身退」讓血管恢復其原來的面貌。但是,傳統的金屬支架由於材料不可降解,即便完成了任務,也要和心臟相伴一生。
  • 完全可降解支架引領第四代冠脈介入治療革命
    ,另外還有一些為可降解金屬支架。在真實世界的研究,歐洲做的一個註冊研究,我們可以看到支架內血栓發生率可降解支架是在30天內1.5%,在12個月內3.3%,從數據上看比金屬支架略高。究其原因第一個可能還是因為這是一個新的技術,可能很多醫生在操作的思路上可能跟傳統的金屬支架操作思路相似的,其實完全可降解支架在操作處理的原則是和傳統金屬支架有所區別的。
  • 你還在為金屬支架殘留體內糾結嗎?有一種生物支架能被身體溶解掉
    這種新型支架在動脈狹窄時可以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當急性期過去、支架作用完成、血管重新塑形後,它可以溶解、消失,避免了傳統支架的不良反應。這就是生物可降解也稱為可吸收支架。 2019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國內首個用於治療原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狹窄的生物可吸收支架用於臨床。
  • 植入生物可降解支架 3年可在體內「消失無蹤」
    近日王先生在哈醫大四院內科成功完成了支架手術,而且神奇的是,他植入的是可降解的生物可吸收支架,三年後可以「消失無蹤」。44歲的王先生是家裡的頂梁柱,處於事業上升期,工作繁忙,為了工作,生活長期不規律,血壓高也未控制,吸菸飲酒都戒不掉。
  • 生物可吸收支架NeoVas正式發布PCI進入可降解時代
    「我希望有一天世界冠脈支架的臨床指南由我們中國人來改寫,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樂普醫療董事長蒲忠傑表示。  心臟支架手術作為冠心病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經歷了球囊擴張時代、金屬裸支架時代之後,目前臨床選擇上絕大多數採用的是金屬藥物支架。
  • ESC2014:超薄生物可降解支架前景可觀
    他們寫道:「該超薄生物降解支架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已近最低,且預後與永久性支架類似」,並認為更多的研究可能應轉向生物可降解支架。 生物可降解支架研究細節  該項目研究者在文中寫道,通過近年來不斷改進金屬支架的設計、支架壁厚度及聚合物塗層,目前 PCI 術的預後已有了很大改善。
  • 國內首款可降解支架獲批 開啟冠脈介入新時代
    Neovas成為我國上市的首款可降解支架,是我國冠脈介入發展歷程中具備裡程碑意義的事件,亦標誌著我國可降解支架領域的研發創新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一、生物可降解支架將引領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新時代   生物可降解支架是冠脈支架的發展方向,可解決藥物洗脫金屬支架永久異物的痛點。
  • 為什麼國外治療冠心病用可溶解支架,而國內用不可溶解支架?
    回答問題之前,先來個小插曲——前段時間美國食品藥品監管機構(FDA)對雅培研發的生物可降解支架加了黑框警告,波科公司立即作出反應,放棄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發項目。由此可見,提問者國外用的是可降解支架一說,是缺乏科學考察的。
  • 聚焦可降解支架研發的最前沿 這些企業的進展如何?
    點擊查看 作為血管支架的發展方向,可降解支架的研發也是國內企業爭相關注的焦點。今天的文章將為大家介紹國內可降解支架研發中處於領先位置的企業。
  • 冠心病患者福音:國內首個可降解支架獲批上市!徹底告別金屬心?
    心臟支架,又稱冠狀動脈支架,提起它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其能有效緩解冠心病人的動脈狹窄情況,因此成為狹窄超過70%的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治療手段。但是仍有許多患者擔心金屬支架的安全性,畢竟支架的植入要經過一個支架內皮化的過程,並且終生不能取出,這也就意味著金屬支架要伴隨患者直到生命終止,一輩子都帶著一顆「金屬心」。而現在,可降解支架的出現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 新一代可溶解心臟支架給冠心病患者帶來福音
    據了解,在所有冠心病患者當中,約有20%的患者需要採用心臟支架進行介入治療。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可降解支架逐漸成為患者更加青睞的治療手段。海外醫療網際網路服務第一平臺春雨國際同新加坡伊莉莎白醫院(諾維娜)展開合作,為患者開通了赴新就醫綠色通道。位於心臟的動脈被堵塞,稱為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
  • 生物可降解支架讓患者不再「堵心」 安醫大四附院省內率先開展
    金屬支架一旦植入心臟,就要和患者的身體終身相伴,讓不少冠心病患者望而卻步。日前,安醫大四附院心血管內科成功為3例冠心病患者植入生物可降解支架,其中1例串聯植入2枚生物可降解支架。據了解,該手術為省內首次開展。
  • 首位患者植入可降解心臟支架,一年半後變成水和二氧化碳被吸收
    楚天都市報4月4日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餘宇)心臟支架在體內能被吸收50歲的冷先生成為我省首個「嘗鮮者」,植入一枚新型材料的心臟支架,在體內「服役」一年半後便可自動降解吸收,這也意味著患者不用終身帶著支架生活了。 50歲的武漢人冷先生是個老心臟病患者。2年前,他在家吃飯時突然胸痛,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冠脈造影檢查提示,右冠脈全程瀰漫性病變,最嚴重的堵塞了90%,遠段後降支分叉處全閉塞。
  • ...Macro Letter|熱熔靜電直寫列印可生物降解的個性化冠狀動脈支架
    摘要:可生物降解的冠狀動脈支架是永久支架的替代品。這些設備旨在在血管癒合後降解,而留下再生的動脈。臨床上可用的可生物降解支架的最初一代需要比不可降解的支架厚得多的支撐杆(約150μm),以確保足夠的機械強度。然而,這些較粗的支柱被證明是支架臨床失敗的關鍵因素。當前的挑戰在於製造既具有薄的支柱又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的支架。
  • 青島市立醫院西院區心內科完成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
    9月20日下午,在青島市立醫院集團心臟中心副主任、本部心內科主任兼西院區心內科學科負責人王正忠帶領下,市立醫院西院區心內科團隊成功為一名前降支近端嚴重狹窄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成功實施了西院區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術,術後患者胸痛胸悶症狀改善。
  • 助患者實現「血管再造」,區中心醫院開展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治療
    植入體內後2到3年可完全降解,還能恢復血管功能與彈性。上周,區中心醫院心內科成功開展了松江地區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手術。今後,這項被譽為可幫助患者實現「血管再造」的技術將廣泛開展。 「身體裡多了個支架會不會不舒服?終身與支架相伴會不會影響生活?」
  • 青島市立醫院西院區完成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
    此項技術的開展在西院區尚屬首例,該技術的成功應用,標誌著西院區冠心病支架介入技術達到新的水平——進入「可降解時代」,西院區成為青島市為數不多開展該技術的醫院之一。  年輕女士飽受胸病折磨  市民孫女士(化名)今年44歲,平素身體健康狀況良好,近一個月來反覆發作胸悶、瀕死感,兩次呼叫120到外院就診,卻一直未能明確病因,9月12日,孫女士在朋友介紹下來到心內科病區住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