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市立醫院西院區心內科完成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
9月20日下午,在青島市立醫院集團心臟中心副主任、本部心內科主任兼西院區心內科學科負責人王正忠帶領下,市立醫院西院區心內科團隊成功為一名前降支近端嚴重狹窄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成功實施了西院區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術,術後患者胸痛胸悶症狀改善。
-
青島市立醫院西院區完成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
,成功實施了西院區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術,術後患者胸痛胸悶症狀改善。此項技術的開展在西院區尚屬首例,該技術的成功應用,標誌著西院區冠心病支架介入技術達到新的水平——進入「可降解時代」,西院區成為青島市為數不多開展該技術的醫院之一。
-
...完成首例血管內超聲(IVUS)指導下冠狀動脈生物可吸收支架(BVS...
生物可降解支架(Bioabsorbable Vessel Scarfolding,BVS)消除了大家的這一疑慮。與常規的合金支架相比,生物可降解支架由生物可降解或可吸收的材料製成,具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在血管狹窄部位植入可降解支架後,既可以在前期有效的擴張血管,又可被逐漸降解,降解產物可通過代謝排除體外或被人體吸收利用而不影響遠期血管功能。
-
助患者實現「血管再造」,區中心醫院開展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治療
植入體內後2到3年可完全降解,還能恢復血管功能與彈性。上周,區中心醫院心內科成功開展了松江地區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手術。今後,這項被譽為可幫助患者實現「血管再造」的技術將廣泛開展。 「身體裡多了個支架會不會不舒服?終身與支架相伴會不會影響生活?」
-
植入生物可降解支架 3年可在體內「消失無蹤」
近日王先生在哈醫大四院內科成功完成了支架手術,而且神奇的是,他植入的是可降解的生物可吸收支架,三年後可以「消失無蹤」。44歲的王先生是家裡的頂梁柱,處於事業上升期,工作繁忙,為了工作,生活長期不規律,血壓高也未控制,吸菸飲酒都戒不掉。
-
葛均波院士團隊成功完成日照首例可降解支架植入術
10月7日10點20分,日照心臟病醫院/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導管室內響起一陣掌聲,由院長葛均波院士親領醫療團隊完成的我市首例可降解支架植入術取得成功。2-3年內,該支架將自行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並完全被組織吸收,不留任何支架異物在血管內,血管結構以及功能也將恢復至最自然的原始狀態,真正由「血管再通」變為「血管再造」。
-
ESC2014:超薄生物可降解支架前景可觀
來自瑞士伯爾尼大學附屬醫院的 Thomas Pilgrim 博士在 2014 ESC 大會上公布的 BIOSCIENCE 研究結果顯示,一種新型的超薄生物可降解西羅莫司洗脫支架在置入後 1 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與目前的永久性藥物洗脫支架類似
-
生物可降解支架讓患者不再「堵心」 安醫大四附院在安徽率先開展手術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金屬支架一旦植入心臟,就要和患者的身體終身相伴,讓不少冠心病患者望而卻步。
-
可降解支架來了,能代替金屬支架嗎
相信大家都在各種媒體中看到過可降解支架的大力宣傳,但是絕大多數人對可降解支架的印象還只是停留在新聞報導和一些「廣告文章」上,親自見過是別想了,原因很簡單,當地醫院沒有!宣傳的感覺很好,但是真的實用嗎,真的能夠替代目前的金屬支架嗎?
-
生物可降解支架讓患者不再「堵心」 安醫大四附院省內率先開展
金屬支架一旦植入心臟,就要和患者的身體終身相伴,讓不少冠心病患者望而卻步。日前,安醫大四附院心血管內科成功為3例冠心病患者植入生物可降解支架,其中1例串聯植入2枚生物可降解支架。據了解,該手術為省內首次開展。
-
國內首款可降解支架獲批 開啟冠脈介入新時代
Neovas成為我國上市的首款可降解支架,是我國冠脈介入發展歷程中具備裡程碑意義的事件,亦標誌著我國可降解支架領域的研發創新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一、生物可降解支架將引領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新時代 生物可降解支架是冠脈支架的發展方向,可解決藥物洗脫金屬支架永久異物的痛點。
-
聚焦可降解支架研發的最前沿 這些企業的進展如何?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作為血管支架的發展方向,可降解支架的研發也是國內企業爭相關注的焦點。今天的文章將為大家介紹國內可降解支架研發中處於領先位置的企業。
-
生物可吸收支架NeoVas正式發布PCI進入可降解時代
中證網訊(記者 潘宇靜)3月30日,第十七屆中國介入心臟病學大會期間,樂普醫療(300003)研製的「生物可吸收冠狀動脈雷帕黴素洗脫支架系統(NeoVas)」正式發布,標誌著我國完全生物可吸收支架領域的研發創新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時,冠心病介入治療(PCI)進入「可降解時代」。
-
威高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
目前臨床99.9%的患者使用的是第三代金屬藥物支架,但是因為其「金屬」的特性,作為身體的外來物還是無法避免諸多弊端。 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採用完全可降解聚合物材料聚乳酸(PLLA)作為支架基體材料,植入人體後,在三年左右時間,整個支架就可以完全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該產品避免了金屬支架永久殘留體內帶來的風險,解除了金屬牢籠對血管舒張收縮功能的限制。
-
完全可降解支架引領第四代冠脈介入治療革命
為此火石特邀會議舉辦方CCI秘書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沈靂教授做客,與大家率先分享「完全可降解支架的進展與創新」,也將進一步闡述CCI與會議相關動態。以下是沈靂教授的精彩分享。2、藥物支架存在自身缺陷目前我們所廣泛使用的藥物支架還存在自身的缺陷:3、完全可降解支架的優勢我們比較整個冠脈介入的四次技術革新,可以看到從第一代單純的球囊擴張到目前逐漸進入臨床的完全可吸收支架,支架最大的特點是可以逐漸降解吸收的,目前使用最多的是聚乳酸材料來源的可降解支架
-
首位患者植入可降解心臟支架,一年半後變成水和二氧化碳被吸收
50歲的冷先生成為我省首個「嘗鮮者」,植入一枚新型材料的心臟支架,在體內「服役」一年半後便可自動降解吸收,這也意味著患者不用終身帶著支架生活了。 50歲的武漢人冷先生是個老心臟病患者。2年前,他在家吃飯時突然胸痛,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冠脈造影檢查提示,右冠脈全程瀰漫性病變,最嚴重的堵塞了90%,遠段後降支分叉處全閉塞。
-
...Macro Letter|熱熔靜電直寫列印可生物降解的個性化冠狀動脈支架
摘要:可生物降解的冠狀動脈支架是永久支架的替代品。這些設備旨在在血管癒合後降解,而留下再生的動脈。臨床上可用的可生物降解支架的最初一代需要比不可降解的支架厚得多的支撐杆(約150μm),以確保足夠的機械強度。然而,這些較粗的支柱被證明是支架臨床失敗的關鍵因素。當前的挑戰在於製造既具有薄的支柱又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的支架。
-
冠心病患者福音:國內首個可降解支架獲批上市!徹底告別金屬心?
2019年2月26日,國內某醫療器械公司的生物可降解支架產品正式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准,投入市場,意味著我國的可降解支架時代正式開啟。可降解支架是什麼?生物可降解支架簡單來說就是以高分子聚合材料製成的、在一定時間內可以被人體分解吸收的支架。
-
可降解支架:我們走到了哪裡,未來又在哪裡?
傳統金屬支架植入冠脈後,確實會帶來一些不可逆的影響,比如血管舒縮受限、長期異物刺激等,當然更會阻礙血運重建。因此,我們盼望支架能夠「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於是生物可降解支架應運而生。AbsorbAbsorb支架使用了最常用於可降解支架的聚合乳酸,現在也有以鎂或鐵為基礎的可降解支架。聚合乳酸植入後會降解為乳酸單體,最終代謝為CO2和水,實現「可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