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對於安全的考慮,很多可能會咽下去的產品都使用了可食用材料,如可食用蠟、可食用包裝等,那用可食用材料做一隻機器人,大小和外形就和一顆膠囊差不多,這樣的機器人能吃嗎?如果能吃,你對它的期待是怎樣的?Q 爽彈牙、油而不膩、入口即化?等等,好像和機器人的人設不太符。應該是:遇熱自動伸展、可受磁鐵控制,進入體內後不僅會像跳跳糖一樣尬舞,還能將誤吞食的電池取出來!
曾經2016 年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大會上,就有這樣一款可食用膠囊機器人重磅亮相。時隔四年後,奧地利約翰尼斯·克卜勒林茨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也發明了一種「可食用」機器人。
製作這款機器人,使用的是基於食用級材料明膠的通用生物凝膠。這隻看上去有點兒眼熟的機器人也有點兒卑微——不僅可被人吃,還能在幾個小時內被汙水中的微生物吃(分)掉(解)。
在題為 Resilient yet entirely degradable gelatin-based biogels for soft robots and electronics(用於製造軟體機器人等電子產品的有彈性、可完全降解的明膠基生物凝膠)的論文中,研究團隊詳細介紹了這款機器人和它背後的神奇材料。
基於明膠的新型材料,論文中,研究人員開門見山:材料驅動技術進步。目前,用於軟體機器人和可拉伸電子器件的生物主要為可降解和生物相容彈性材料,具有一系列特性,如:優良的機械性能、可調諧性、可變更性、可自愈性。
但研究團隊認為,這種材料在環境中並不耐用,無法將所有特性同時體現在一個產品或平臺中。因此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多功能明膠基生物凝膠。這種材料彈力很強,可自我粘附、快速癒合、易於複製和縮放,能在處理時完全降解。
據了解,這種材料完全由天然成分和食品級安全材質構成,其中包括:
明膠:可被人體完全降解;
檸檬酸:可阻止細菌生長;
甘油:可防止細菌滋生及脫水。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員對於基本成分的選擇過程。
據論文介紹,研究人員為確定一種成分,對多種聚酯纖維和水凝膠成分做了對比,主要考慮的因素包括使用期限、機械性能、成本、可加工性、可合成性和降解能力。
經對比,研究人員最後選定了明膠(上表最下面一行)。之所以會用到明膠,就在於基於明膠的生物凝膠容易得到、無需合成,可以添加水溶性添加劑。同時,由於降解速率快,不僅對環境無害,甚至還可食用。
實際上,很多人對明膠並不陌生,從膠片、食品、化妝品到藥品,明膠可謂是無處不在。同時,明膠也已經用於藥物遞送和骨組織工程等領域,比如 3D 列印器官和製造機器人。
為測試降解能力,研究團隊將製成的生物凝膠片浸入 23°C 的去離子水中,發現數小時後生物凝膠片便會溶解。正因如此,研究團隊表示,這種生物凝膠十分適合臨時安裝和需經常更新的場景,一經觸發,將在幾天內分解,可在瞬態裝置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