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級安全材質製作的機器人,可以吃嗎?

2020-12-05 OFweek維科網

現在對於安全的考慮,很多可能會咽下去的產品都使用了可食用材料,如可食用蠟、可食用包裝等,那用可食用材料做一隻機器人,大小和外形就和一顆膠囊差不多,這樣的機器人能吃嗎?如果能吃,你對它的期待是怎樣的?Q 爽彈牙、油而不膩、入口即化?等等,好像和機器人的人設不太符。應該是:遇熱自動伸展、可受磁鐵控制,進入體內後不僅會像跳跳糖一樣尬舞,還能將誤吞食的電池取出來!

曾經2016 年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大會上,就有這樣一款可食用膠囊機器人重磅亮相。時隔四年後,奧地利約翰尼斯·克卜勒林茨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也發明了一種「可食用」機器人。

製作這款機器人,使用的是基於食用級材料明膠的通用生物凝膠。這隻看上去有點兒眼熟的機器人也有點兒卑微——不僅可被人吃,還能在幾個小時內被汙水中的微生物吃(分)掉(解)。

在題為 Resilient yet entirely degradable gelatin-based biogels for soft robots and electronics(用於製造軟體機器人等電子產品的有彈性、可完全降解的明膠基生物凝膠)的論文中,研究團隊詳細介紹了這款機器人和它背後的神奇材料。

基於明膠的新型材料,論文中,研究人員開門見山:材料驅動技術進步。目前,用於軟體機器人和可拉伸電子器件的生物主要為可降解和生物相容彈性材料,具有一系列特性,如:優良的機械性能、可調諧性、可變更性、可自愈性。

但研究團隊認為,這種材料在環境中並不耐用,無法將所有特性同時體現在一個產品或平臺中。因此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多功能明膠基生物凝膠。這種材料彈力很強,可自我粘附、快速癒合、易於複製和縮放,能在處理時完全降解。

據了解,這種材料完全由天然成分和食品級安全材質構成,其中包括:

明膠:可被人體完全降解;

檸檬酸:可阻止細菌生長;

甘油:可防止細菌滋生及脫水。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員對於基本成分的選擇過程。

據論文介紹,研究人員為確定一種成分,對多種聚酯纖維和水凝膠成分做了對比,主要考慮的因素包括使用期限、機械性能、成本、可加工性、可合成性和降解能力。

經對比,研究人員最後選定了明膠(上表最下面一行)。之所以會用到明膠,就在於基於明膠的生物凝膠容易得到、無需合成,可以添加水溶性添加劑。同時,由於降解速率快,不僅對環境無害,甚至還可食用。

實際上,很多人對明膠並不陌生,從膠片、食品、化妝品到藥品,明膠可謂是無處不在。同時,明膠也已經用於藥物遞送和骨組織工程等領域,比如 3D 列印器官和製造機器人。

為測試降解能力,研究團隊將製成的生物凝膠片浸入 23°C 的去離子水中,發現數小時後生物凝膠片便會溶解。正因如此,研究團隊表示,這種生物凝膠十分適合臨時安裝和需經常更新的場景,一經觸發,將在幾天內分解,可在瞬態裝置中獲益。

相關焦點

  • 食用級材料、可完全降解的機器人可以吃嗎?
    用可食用材料做一隻機器人,大小和外形就和一顆膠囊差不多,這樣的機器人能食用嗎?如果能吃,你對它的期待是怎樣的?Q 爽彈牙、油而不膩、入口即化?等等,好像和機器人的人設不太符。應該是:遇熱自動伸展、可受磁鐵控制,進入體內後不僅會像跳跳糖一樣尬舞,還能將誤吞食的電池取出來!
  • tritan材質,安全嗎?
    最近這些年市面上新出了一種材質——Tritan材質,越來越多與食品有直接接觸的產品,都用上了tritan材質的宣傳。它主打環保以及安全,可由於大多數消費者對其不了解,而產生了眾多疑問,例如「tritan」材質的水杯可以裝開水嗎?那麼tritan到底是什麼東西呢,那麼就讓我們來簡單的了解下「tritan」材質吧。
  • 能吃嗎?怎麼吃最安全?浙江省疾控中心專家談冷鏈食品
    近日,國內陸續出現的零星病例,據媒體報導部分與接觸冷鏈食品包裝有關。那麼,冷鏈食品還能吃嗎?如果吃了,又該注意些什麼呢? 浙江省疾控中心環健所副所長陸燁副主任醫師為大家解疑。 什麼是冷鏈食品?
  • 親,您用的食品包裝袋安全嗎?
    背景點擊  網友「楊歡125」:      「今天聽一個朋友說,正規的食品塑膠袋上應該有一個標誌,能保證安全健康。可我翻看了家裡留下來的袋子,有的麵包外包裝塑膠袋上都沒有符號,還有不少裝蛋糕的袋子上什麼都沒有,這還敢吃嗎?」      昨日,洛陽信息港·城事早知道的這則有關食品包裝塑膠袋標識的帖子引發了網友熱議。
  • 【重視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小知識,你知道嗎?
    【重視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小知識,你知道嗎?怎樣才能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呢?家庭自製食品在冰箱冷凍室的存放時間不要超過1個月;預包裝食品即使在保質期內,最好也不要超過3個月。先買的先吃,時間過長的食品最好不要食用。05不買、不吃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 PE和PVDC材質安全 PVC不接觸油脂食品
    記者認真的查看了一下這些保鮮膜的產品說明,發現幾乎都為PE材質,只有少數為PVDC,其中不少保鮮膜還標註著:「安全、環保、無毒」等字樣。隨後,記者又走訪了沃爾瑪、振華、佳世客等超市,發現超市裡銷售的保鮮膜大都為PE材質,並未發現PVC保鮮膜。
  • 「可食用」機器人問世:外形類似大象
    用可食用材料做一隻機器人,大小和外形就和一顆膠囊差不多,這樣的機器人能食用嗎?如果能吃,你對它的期待是怎樣的?Q 爽彈牙、油而不膩、入口即化?等等,好像和機器人的人設不太符。應該是:遇熱自動伸展、可受磁鐵控制,進入體內後不僅會像跳跳糖一樣尬舞,還能將誤吞食的電池取出來!
  • 金佰利丁腈手套,守護食品安全
    北京市疾控中心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市民在疫情期間應注意防範接觸性傳播,選購蔬菜、水果、肉類等生鮮食品時,不要直接用手碰觸食物,應佩戴一次性手套或使用一次性購物袋套在手上進行挑選,尤其是佩戴手套可以有效地減少因手部接觸造成的食物汙染。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許多餐廳逐漸恢復經營,食品安全問題仍需保持警惕。
  • 張宗毅: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對於轉基因是否「致癌」和「影響生育」,這是技術問題,普通公眾不好判斷;但美國人是否吃轉基因食品以及轉基因是否美國針對中國的陰謀卻很好從事實和邏輯上來進行判斷。 (一)美國人吃轉基因食品嗎?如果真的有一項專門針對華人致癌和絕後的轉基因技術,他們不是應該第一時間反對嗎? 他們沒有反對,會不會是因為吃特供呢?就算他們吃特供那在美普通華人呢?大量在華跨國公司工作的美籍華人呢?我國臺灣地區的華人呢?會不會轉基因食品會自動識別國籍?發現持有美國護照或者臺灣籍就不攻擊?呃,這大概只有神才能做到吧!!!
  • 食品安全生產必不可少的利器—NSF註冊認證的食品級潤滑油
    據了解,國內依然有很多食品生產廠商依然使用工業潤滑油,動物油,植物油或凡士林來潤滑機械,潤滑油洩露到了食品中,引發了諸多食品安全問題和事故,不僅對食品品牌產生了負面影響,對消費者健康產生了危害,嚴重的甚至導致了企業危機。食品安全無小事,如何選擇合適的潤滑油至關重要。
  • 仿生食品是造假嗎?
    我們在外包裝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一些魚丸類、蟹棒類食品,原料都是魚糜、澱粉、水、鹽和一些其他的添加劑;而素毛肚、蝦仁的成分則是魔芋精粉等。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是造假嗎?吃了之後對身體有毒害嗎?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圖片來源於網絡什麼叫仿生食品?
  • 人人都愛的這些食品,真的安全嗎?當心你與中毒就差了一步!
    尤其在這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年代,你是否也想嘗試自製食品,會覺得更加安心健康?總覺得在家裡自選食材,自製美食,會營養更豐富,還會有收穫的喜悅和滿足感。但是手工製作的泡菜、腐乳、葡萄酒、酸奶真的會比工業化批量生產的食品要來得更安全,更健康嗎?
  • 春運航空食品安全:從製作到食用 控制在24小時內
    作為出行主要交通工具之一的飛機,航空食品的安全備受關注。根據預測,2019年春運期間,民航旅客發送量將達到7300萬人次,比去年增長12%。旅客人數增長了,航空食品的配餐數量也有所增加。北京航食行政總廚師長 付燕君:現在我們(日均配餐)10萬份,春運的時候應該是12萬份。配餐量增加了,怎麼保證食品安全呢?
  • 女孩吃冰淇淋被凍傷?這些「網紅」食品並不安全!
    近日,一種液氮冰激凌成為了冷飲界的新寵,這種冰激凌可以冒出白煙,遠遠看起來仙氣繚繞,仿佛自帶特效。若是吃上一口,甚至可以從鼻子中呼出白煙來。這種冰激凌是在普通冰激凌的基礎上,澆上了適量的液氮,由於液氮沸點極低,極易汽化,當其汽化後,就產生了所謂的冒白煙的現象。
  • 中國科學家的這項發明,可以快速「製造」毫米級機器人
    該方法只需要將類似膠水的磁性噴霧劑噴在物體表面,就可以快速製造出一種運動可控且靈活的毫米級機器人。利用這種方法,在磁場的驅動下,被塗抹後的物體可以在不同表面上爬行、行走或滾動。穿上「磁性外衣」,秒變微型機器人近年來,隨著微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科學家在微型機器人的尺寸設計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毫米級、微米級甚至是納米級的微型機器人全部進入大眾視線。微型機器人以其嬌小的身軀,在軍事監控、小空間作業、生物醫學等領域,都表現出了比傳統機器人更加優越的性能。
  • 轉基因食品到底能不能吃?安不安全?
    轉基因作為-一種新興的生物技術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確定性,必然使得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那麼轉基因食品到底可不可以吃呢? 轉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GMF)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形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轉變。
  • 保障外賣食品安全就要層層包裝嗎?製作過程更重要
    隨著外賣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以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衛生的高度關注,對外賣餐品進行「精美」包裝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有不少消費者質疑外賣存在過度包裝的傾向。有店主表示,包裝已成品牌門面,甚至成為各家營銷的重點,展現的是一種個性和態度。業內人士則直言:單就包裝而言,過度精細的包裝對於食品安全而言意義不大。
  • 今天 你吃食品添加劑了嗎
    怎麼樣,這就是你平常吃拉麵的那個湯吧!大家都看到了,我做排骨湯時根本連一根排骨、一滴真正的排骨湯也沒用到,僅僅用了這些瓶子裡裝的白色粉末,而且嘗過的人都覺得味道不錯。這些白色粉末,就是我下面要講的食品添加劑。  我們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平常吃的食品是怎麼加工成的。
  • 浙江省疾控中心專家談冷鏈食品:怎麼吃最放心?_杭州網
    近日,國內陸續出現的零星病例,據媒體報導部分與接觸冷鏈食品包裝有關。那麼,冷鏈食品還能吃嗎?如果吃了,又該注意些什麼呢?浙江省疾控中心環健所副所長陸燁副主任醫師為大家解疑。什麼是冷鏈食品?冷鏈是為了保證食物在生產、傳輸和經營過程中,利用極端條件阻止食物「變壞」,因為微生物活動受到限制,所以不需要添加防腐劑,也可以保存很長時間和口感。冷鏈食品分為冷卻食品和凍結食品,前者是指將食品的溫度降到接近凍結點,並在此溫度下保藏的食品,比如果蔬類和冰鮮類肉食;後者是指凍結後在低於凍結點的溫度保藏的食品,比如冷凍禽肉類。
  • 世界10大轉基因食品,你轉基因吃多了嗎?
    轉基因之爭時至今日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問題了,甚至上升成了一種「信仰」的程度,比如現在流行的懟人金句「你轉基因吃多了嗎」。轉基因食品,也稱為生物工程食品,是指使用基因工程方法將改變的DNA引入生物體產生的食品。與以前的選擇性育種和誘變育種方法相比,基因工程技術可以引入新的形狀和更好地控制性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