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及陪同遊普陀
孫中山遊普陀時照片和文字記載
佛教在線普陀山9月9日訊:2006年十一月十二日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四十周年紀念日,由此我想起了十年前在編纂《普陀山志》時閱讀過的由孫中山先生口述,陳去病代筆寫的《遊普陀志奇》。
「餘因察看象山軍港,順道趣遊普陀。同行者為胡君漢民、鄧君孟碩、周君佩箴、朱君卓文及浙江民政廳秘書陳君去病,所乘建康艦艦長則任君光宇也。抵普陀山驕陽已斜,相率登岸,逢北京法源寺沙門道階,引至普濟寺小住。由主持了餘喚筍,將出行,一路靈巖怪石疏林平沙,若絡繹迓送於道者。紆迴升降者久之,已登臨佛頂山天燈臺。憑高放覽,獨遲遲徘徊。已而旋赴慧濟寺,才一遙矚,奇觀現矣!則見寺前恍矗立一偉麗之牌樓,仙葩組錦,寶幡舞風,而奇僧數十,窺厥狀似乎來迎客者。殊訝其儀觀之盛,備舉之捷,轉行轉近,益瞭然。見其中有一大圓輪,盤旋極速,莫識其成以何質,運以何力。方感想問,忽查然無跡,則已過其處矣。既入慧濟寺,亟詢之同遊者,均無所睹,遂詫以為奇不已。餘腦藏中素無神異思想,競不知是何靈境。然當環眺乎佛頂臺時,俯仰間,大有宇宙在乎手之概。而空碧濤白,煙螺數點,覺生平所經,無似此清勝者。耳吻潮音,心涵海印,身境澄然如影,亦既形化而意消焉乎?此神明之所以內通。已下佛頂山嶷法雨寺,鐘鼓鏜韉聲中急向梵音洞而馳。暮色沉沉,乃歸至普濟寺晚餐。了餘、道階精宣佛理,與之談,令人悠然意遠矣(文內標點為編者所加)。民國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孫文志。」 該文五十年代在普濟寺展出,蓋有孫中山「月白風清」章。一九六二年郭沫若訪普陀時,鑑定是真品,該文複製件現收藏在普陀山文物館。
據考證,孫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廣東香山(今中山縣)人。中華民國創始人。推翻清王朝後,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民國5年(1916)8月25日,乘建康艦察看象山、舟山軍港後,順道趣遊了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當時陪同的有胡漢民、鄧孟碩、周佩箴、朱卓文及浙江民政廳秘書陳去病、建康艦艦長任光宇等。時任普濟寺住持了餘和正在普陀山禮佛的北京法源寺沙門道階,熱情接待,並陪同遊覽觀光。孫中山先生乘竹轎登臨佛頂山時,為一路山光水色所陶醉,且有幸遇見海市蜃樓奇觀。不知不覺間,在他眼前幻化出靈虛幻境,「詫以為奇不已」,乃由孫中山先生口述,陳去病代筆寫的《遊普陀志奇》一文,蓋上孫中山「月白風清」印章。 事隔三十餘年後,鄧孟碩先生於1953年12月在臺北一枝廬作《國父遊普陀述異》,追述孫中山遊普陀情景:「普陀山者,南海勝地也,山水清幽,草木鬱茂,遊其間蓋飄然有逸世獨立之感。至若蜃樓海市,聖雲異物,傳聞不一而足,目睹者又言之鑿鑿。國父是日乘筍輿最先行,次則漢民,再次則家彥(即鄧孟碩)、卓文、佩箴、去病,以及艦長則任光宇焉。去觀音堂(即佛頂山之慧濟寺)裡許,抵一叢林,國父忽瞥見若干僧侶,合十作歡迎狀,空中寶幢,隨風招展,隱然簇擁,尊神在後。國父凝眸注視,則一切空幻,了無跡象。國父甚驚異之。比至觀音堂,國父依次問隨行者曰:若等倘亦見眾僧,集叢林中作場乎?其上寶幢飄場,酷似是堂廳高懸者。國父口講指授,目炯炯然,顧盼不少輟。同人鹹瞠目結舌,不知所對。少傾,漢民等相戒勿宣揚,恐貽口實。是遂亦毋敢輕議其事者。」(載《南海普陀山奇聞異錄》,臺灣柯華印務出版公司1981年版)。
時在錫麟堂坐關的佛教領袖太虛法師,聞訊孫中山蒞山視事,賦《中山先生遊普陀作此即呈道正》詩,中山先生亦為太虛詩集所作《昧庵詩錄》,詩集手題:「昧庵詩錄」,署名於右。
以上所述是孫中山先生遊普陀時有幸遇見過海市蜃樓奇觀。其實,普陀山景點、景物豐富,出現海市蜃樓天象奇觀何至中山先生遇見,在普陀山史上曾多次出現過這一現象。 據新編(普陀山志)記載,最早的是唐天寶七年(748),鑑真法師第五次東渡日本,十月十六日途經普陀蓮花洋時,突見普陀巔出現海市蜃樓奇觀。北宋鹹淳年間(1265——1274),四明舶局戶王躁奉命來普陀求雨,遊覽觀音洞時,見空中出現「欄楣數尺,皆碧玉,有刻鏤之紋,如世間所造之宮殿……」。明朝末年(1644)司理黃瑞伯來普陀朝聖,在山上突見大士現天際,霓裳霞葆,訝為蜃市。清雍正九年(1731),法雨寺住持法澤法師建天后閣落成。是日黃昏,法澤法師忽見一彩船,儀仗旌旗,繽紛整肅,左右羽扇交蔽,前掌紅燈兩盞,自東方來,直至千步沙。監督諸員及僧眾、工役共見之。不多時,靈現即過,無不驚奇。孫中山先生見到海市蜃樓奇觀後的民國36年(1947)4月4日,西藏章嘉活佛禮普陀,至梵音洞拈香畢,忽見洞中發出黃光,觀音示現。隨從人員及參加護衛的普陀山警察所陳所長等目睹。普陀山重新開放後的1981年4月28日下午,菲律賓、新加坡等國華僑禮佛團一行數十人,遊至千步沙時,忽見梵音洞一帶海空湧現「層層翠嶂,琉頂黃牆之殿宇坐落於蓊翠的叢林中,一條蜿蜒曲折的山徑從薄霧中透出,山下街市車來人往…… 公元1997年10月30日,普陀山佛教協會在舉行新建成的「南海觀音」大佛立像開光法會時,佛教聖地普陀山原烏雲密布,沒有一絲陽光,來自日本、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和國內香港、臺灣、澳門等地區5000餘名中外來賓及佛教徒雲集在「南海觀音」大佛立像前,期待開光這一莊嚴時刻的到來,上午8時許,當原佛頂山慧濟寺住持,現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浙江省和舟山市佛教協會會長、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法師宣布「普陀山南海觀音聖像開光法會開始——」時,普陀山上空突然彩雲翻滾,暢開一扇亮晃晃的門戶,一道金光直瀉而下,猶豫不決如一尊活靈活現的白衣觀音頭頂光環,徐徐而來,四周是蓮狀的朵朵祥雲。金光直射南海觀音大佛立像。現場的人們對這一奇景萬分驚奇,發出一片歡呼之聲。眼明手快的記者們迅速掄拍了這一鏡頭,信徒、香客們連連跪下叩頭。10餘秒後,天空開的門戶合攏,恢復陰雲龍密布天氣。現場的中外來賓和佛教徒親眼目擊者睹這一奇妙現象,無不稱奇。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後來曾多次播報了這一稀有景象。 普陀山所見所聞的海市蜃樓、佛光、「大士現身」等奇觀瞬間即逝,但它留給人們的懸念是長久的……(消息來源:張明華)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