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樓大家都聽說過,也有很多人見到過,那麼「海滋」你聽說過或見過嗎?
據煙臺當地媒體報導,10月4日下午,一些在蓬萊海域遊玩的人們忽然發現海面上遠處長山列島的島嶼開始變形,一會兒像石塊兒,一會兒像蘑菇,一會兒像紡錘,一會兒像大山,有時還會虛懸在海面上,而且這些島嶼中間某些時刻還出現了平時很難看到的好幾座島嶼,這些島嶼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像蘑菇,像巨輪等等,變換不定,神秘異常。
我們都知道海市蜃樓是由於大氣層中的光線折射和反射現象形成的,是某些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那麼「海滋」現象是怎樣形成的呢?其實它的形成原理和海市蜃樓差不多,只是它出現的地方非常貼近海平面,一般認為是由於海平面上溫差較大時,空氣密度不一和水蒸氣的蒸騰作用導致光線發生較大的折射,形成「水晶體空氣層」,物體的光線通過它傳到人才們眼中,就出現了這種現象。
「海市蜃樓」與「海滋」出現的圖像也是有區別的,海市蜃樓出現的距離較遠,據說我們在我國的東海看到的海市蜃樓有可能是太平洋對岸的美國某個地方的鏡像,甚至有人在我國東海發現出現的場景是大西洋東邊的英國倫敦的高樓大廈,說明海市蜃樓出現的場景的實物大都很遠,有可能遠在幾萬公裡之外。這也是為什麼深處內陸的沙漠之中出現的海市蜃樓大都是大海的景象的原因,因為地球表面大部分都是海洋。
但是海滋卻不是這樣,它出現的場景通常是平時就可以看到的某些物體的場景,即便有一些新物體也距離不遠,平時能夠隱約看到,這也是不均勻的空氣折射導致遠處的物體光線變形,折射出來的鏡像忽高忽低,從而才時隱時現的。
「海滋」現象也可以出現在沙漠上、草原上,出現的原理和大海上一樣,當強烈的陽光照射到沙漠或草原上時,地面溫度迅速升高,水蒸氣蒸騰作用加強,不均勻的空氣和不同質的空氣都會出現物體光線折射現象,由於空氣流動性較強,所以看上去物體的形狀總是飄忽不定,甚至長而寬闊的大馬路上也會出現這種現象,這也是雨後晴朗天氣條件下馬路上遠處的車輛形狀常會不斷變化的原因。
有時候「海市蜃樓」和「海滋」現象也會同時出現,但海平面上的空氣和高空中的空氣狀況滿足兩者出現的條件時,這兩種光學現象就會同時上演,2006年5月7日的上午11時40分至下午16時,山東蓬萊海濱、蓬萊閣和八仙渡景區以東的海域上空,就同時出現了海市蜃樓和海滋奇觀,而且連續出現了4個多小時,景象也非常清晰,至少有10多萬當地居民和遊客有幸目睹了這一奇觀。
參考資料:
《煙臺廣播電視臺》10月5日文章《蓬萊海域出現海滋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