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移民去火星 留心防不勝防的銀河宇宙線

2021-01-13 驕陽網

又一個火星發射窗口來臨,阿聯、中國與美國的3艘火星探測器將相繼啟程,去往這個我們探測了60年的紅色星球。短期登陸火星何時能夠照進現實,尚無明確時間表,但作為太陽系中與地球環境最接近的行星,在火星建立新的棲息地已是不少人的憧憬與幻想——移民火星,你想去嗎?

移民火星,這一出現於科幻作品中的橋段,如今距離照進現實似乎越來越近。然而,如果人類真要在火星生存,這些新移民的手機天氣APP中需要提供兩類天氣信息:一類與地球日常天氣一樣,是火星大氣變化造成的風暴、沙塵等現象;另一類則是與宇宙線輻射相關的空間天氣信息。無論是乘坐飛船往返火星與地球之間,還是在火星表面生活,輻射問題都不可忽視。但與人們日常對輻射諸多不合理的擔憂與恐懼不同,輻射是登陸火星的確切威脅,必須直視。

來自太陽的威脅

1972年,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接近尾聲,人們已經習慣了太空人們乘坐飛船來往穿梭於地球與月球之間,似乎只是出了一趟遠門。

然而,若干年後,當空間天氣學家們對太陽活動有了更深入認識,他們驚恐地發現,原來阿波羅16號太空人曾與足以奪取生命的災難擦肩而過——1972年8月2日,就在阿波羅16號返回地球後幾個月、阿波羅17號準備發射時,太陽爆發了一次巨大耀斑。據科學家估計,耀斑爆發時,如果太空人剛好在月球表面活動,將會在短時間內受到4西弗劑量的輻射,超過一般認為的致死劑量3西弗。西弗的輻射劑量有多大?大概相當於人體經受4萬次胸透後所累積的輻射。

這一輻射的元兇太陽耀斑,是太陽表面的一種爆發現象,能導致磁場中儲存的能量被快速釋放。一次大耀斑釋放的能量,與成百上千顆氫彈同時爆炸釋放的能量相當,可以將太陽日冕中的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向太空中奔去。僅需幾十分鐘,這些高能粒子就能到達地球與火星附近。也就是說,當地球附近探測器發現耀斑爆發並給出警告後,留給太空人做出反應並採取防護措施的時間很短。

太陽耀斑是一種偶發性爆發事件。當太陽表面的太陽黑子數量較多時,爆發耀斑的可能性更大。大型黑子群是孕育強耀斑的土壤,這些黑子群一般有著複雜日冕磁場結構,在太陽內部對流作用下,磁場不斷剪切、扭纏,如同越繃越緊的發條不斷積蓄能量,並在瞬間釋放。消亡之前,這些黑子群會反覆將日冕磁場的「發條」擰緊,產生多個耀斑爆發。

大耀斑爆發的同時,一般會伴隨著另一種太陽爆發——日冕物質拋射。如果將耀斑看作雷電,那麼日冕物質拋射就是一陣暴風雨。從太陽出發,日冕物質拋射最快10多個小時即可到達地球、20多個小時就能到達火星。日冕物質拋射前的激波也會產生高能粒子流,有時還比耀斑更劇烈。不過有個好消息,一旦我們監測到太陽附近日冕物質拋射,太空人的避險時間比耀斑爆發要長一些。

雖然某次特定太陽耀斑與日冕物質拋射威力十分驚人,但是這些太陽爆發現象並不是持續出現的。太陽爆發會出現一定間歇期,在太陽活動極小年份,這種間歇期還可能比較長。

你以為航天員可以鬆一口氣了?並沒有,因為宇宙中的輻射威脅可不止來自於太陽。

防不勝防的銀河宇宙線

在更加遙遠的太空中,諸如超新星爆發等現象更為劇烈。這些現象產生的高能粒子流可以侵入太陽系之內,到達地球與火星附近,威脅航天員安全。與間歇發生的太陽耀斑不同,由於銀河宇宙線來源遍布全宇宙,它幾乎持續存在。源自太陽的行星際磁場對銀河宇宙線具有一定屏蔽作用,在黑子比較多的太陽活動高年,行星際磁場的磁通量有所增加,銀河宇宙線強度會變得較低。然而,當太陽活動降低時,銀河宇宙線強度會隨之增強。此外,銀河宇宙線中存在一些原子量比較大的重元素高能粒子,甚至能穿透目前載人飛船保護層,或轟擊宇宙飛船外殼材料產生二次輻射,更加防不勝防。

也就是說,源自太陽耀斑的太陽宇宙線與源於遙遠天體的銀河宇宙線此消彼長,共同構成極寒與接近真空以外,太空中又一個惡劣環境來源。雖然,一次產生致命輻射劑量的太陽爆發相當罕見,但在銀河宇宙線與規模相對小的太陽爆發共同作用下,長時間執行深空任務的太空人可能會累積下超量輻射。

幸運的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無需對這些來自太空中的高能粒子擔心。這是因為大自然給予了地球磁場和濃厚的大氣層,成為抵禦宇宙線的天然屏障。一旦我們遠離地面,宇宙線輻射強度會隨之升高。例如,民航飛機飛行在萬米高空失去一部分大氣的保護,乘客與機組人員所受輻射劑量就比地面要高。在低地球軌道中生活的太空人,則會承受比飛機乘客更大的輻射風險。至於飛往月球的太空人,風險將更大。

一旦去往火星,必須脫離地球磁層保護,進入深空飛行。此時,銀河宇宙線與太陽宇宙線輻射均將更強,就像開著敞篷跑車去往火星,缺乏相應防護,恐怕兇多吉少。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2年發射的好奇號火星車上,搭載了一臺名為「輻射評估探測器」(RAD)的儀器,用來測量在飛往火星途中與降落在火星表面後,好奇號火星車所接收的輻射劑量。在飛往火星與在火星著陸過程中,好奇號實際是「火星科學實驗室」號飛船的乘客,而這艘飛船對宇宙線的防護水平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未來執行深空探測任務的載人飛船基本相當,可以估計未來太空人可能受到的輻射。

RAD探測結果顯示,在來往火星共約360天的路程中,一位太空人可能受到0.662西弗輻射,相當於NASA對太空人在職業生涯中總輻射限制的62%。此外,就算到了火星,宇宙線問題仍繼續伴隨著人們。火星沒有較強的內稟磁場,無法像地球那樣擁有自己的磁層。在太陽風吹拂下,火星大氣逐漸被侵蝕,變得稀薄,密度僅相當於地球大氣密度的1%左右。因此,火星大氣無法為人類提供足夠保護。

根據「火星奧德賽」號的探測數據,火星表面平均輻射水平約為國際空間站內太空人所受輻射水平的2.5倍,是地球表面日常輻射水平 近13倍。這樣的輻射水平短時間內不會對人造成不可逆傷害,但長時間累積會帶來癌症等各種健康風險。美國內華達大學研究者在2017年發表論文顯示,通過更優化的傷害模型評估,火星輻射帶來的健康風險比此前預計要高一倍。在火星生活,更容易罹患癌症、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白內障、循環系統疾病與急性輻射症候群。為了健康生活,大部分時間內,火星移民們可能不得不待在地下庇護所中。

目前,我們對飛往火星與火星表面輻射狀況的認識仍比較有限,新數據在不斷刷新人類認知。2017年,科學家發現MAVEN探測器在一次強烈太陽爆發事件後測量到的輻射水平,比好奇號火星車之前所測到的最高水平要高一倍。太陽活動存在11年周期,每個太陽活動周強度又有所不同。距離我們最近的23與24太陽周強度均比之前幾周強度低不少,而在強度更高太陽活動周中出現的幾十年一遇,甚至百年或千年一遇的超強太陽風暴,火星移民們要怎樣面對?人類尚無法回答。

實際上,輻射問題僅僅是移民火星之路上要解決的諸多問題之一。在火星安營紮寨後,火星移民們如何自給自足獲取水、食物與能源,擴大火星建築的材料能否從火星表面提煉,火星移民的經濟與社會秩序如何形成,是否存在與地球建立貿易往來的可能?這些問題需要科學家們進一步探索,需要新的探測數據一點點解答。

目前,對於火星輻射問題,空間天氣學家們能做的是,進一步認識太陽活動規律,發展出更高效、更準確的預報模型,從而更加準確估計宇宙線強度,在太陽爆發事件發生之前及時發出預警。航天工程師們則致力於研製出更輕巧、屏蔽效能更高的防護材料,給飛船與火星建築提供更強防護性能。相信當火星移民真正實現的那一天,去往火星的旅程一定舒適而安全。

相關焦點

  • 想移民去火星?留心宇宙輻射
    又一個火星發射窗口來臨,阿聯、中國與美國的3艘火星探測器將相繼啟程,去往這個我們探測了60年的紅色星球。短期登陸火星何時能夠照進現實,尚無明確時間表,但作為太陽系中與地球環境最接近的行星,在火星建立新的棲息地已是不少人的憧憬與幻想——移民火星,你想去嗎?移民火星,這一出現於科幻作品中的橋段,如今距離照進現實似乎越來越近。
  • 想移民去火星?你可能要留心來自宇宙深處的輻射
    並沒有,因為宇宙中還的輻射威脅可不止來自於太陽。防不勝防的銀河宇宙線一次超新星爆發的遺蹟,這種現象是銀河宇宙線的來源之一。這些現象產生的高能粒子流可以侵入太陽系之內,到達地球和火星附近,威脅航天員的安全。與間歇發生的太陽耀斑所不同的是,由於銀河宇宙線的來源遍布全宇宙,因此它幾乎是持續存在的。源自太陽的行星際磁場對銀河宇宙線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在黑子比較多的太陽活動高年,行星際磁場的磁通量有所增加,銀河宇宙線的強度就變得較低。而當太陽活動降低時時,銀河宇宙線的強度就會隨之增強。
  • 想移民去火星?你可能要留心來自宇宙深處的輻射
    防不勝防的銀河宇宙線這些現象產生的高能粒子流可以侵入太陽系之內,到達地球和火星附近,威脅航天員的安全。與間歇發生的太陽耀斑所不同的是,由於銀河宇宙線的來源遍布全宇宙,因此它幾乎是持續存在的。源自太陽的行星際磁場對銀河宇宙線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在黑子比較多的太陽活動高年,行星際磁場的磁通量有所增加,銀河宇宙線的強度就變得較低。而當太陽活動降低時時,銀河宇宙線的強度就會隨之增強。
  • 移民火星,你想去嗎?當心宇宙輻射
    又一個火星發射窗口來臨,阿聯、中國與美國的3艘火星探測器將相繼啟程,去往這個我們探測了60年的紅色星球。短期登陸火星何時能夠照進現實,尚無明確時間表,但作為太陽系中與地球環境最接近的行星,在火星建立新的棲息地已是不少人的憧憬與幻想——移民火星,你想去嗎?
  • 《嗨,去火星吧!》| 第五集《移民火星靠譜嗎?》
    「天問一號」探測器昨天發射成功後,不少網友開始暢想太空探索的未來,有的網友重新開始討論火星移民的話題。下面就來聽一下果殼網主筆、 「遙望火星致敬科學經典」系列活動的首席科普顧問瘦駝的分析。人類要長期駐留的話,「民以食為天」,得吃東西;往火星送給養,成本太高了,所以說,人要想辦法在火星長期待下去,就要在火星生產,來填飽我們的肚子。這一點現在還沒有非常好的解決方案。火星適合人類生存嗎?
  • 去火星就不痛苦了嗎,火星移民意義何在?
    綠色部分就是宜居帶那麼,如今火星還不具備人類生存的條件,那為何又要著急進行火星移民呢?火星上行走的人類需要穿太空衣人類首批移民登陸火星之後的首要任務,更多是進行科學研究和殖民開拓,通過地球上運送的物資來建立一些設施
  • 埃隆·馬斯克竟表示十年內可移民火星,移民火星有那麼簡單?
    2003年.美國召開了一次意義極為重大的國際會議——關於火星移民,同時提出了火星地球化的概念提議:在未來幾個世紀甚至上千年,通過一系列的措施,逐步將火星改造成一個類似地球的星球,使其成為未來人類的第二家園。
  • 火星上有水有空氣又在太陽系宜居帶,人類能移民去火星生活嗎?
    今年在天文學上一個重大的發現就是火星上發現了液態水形成的湖泊,雖然是在地下,不是在地表,但是足以讓大家興奮很久了。人們嚮往已久的火星既然有了水,又有空氣,火星又處在太陽系的宜居帶,那我們可以移民火星了嗎?
  • 天問一號,飛向火星!何時人類才能夠移民火星?
    作為太陽系的行星之一,火星與地球在環境等方面的相似性。有專家認為,火星是人類未來移民的首選地。這意味著,火星將是人類的「第二家園」。既然火星是人類孜孜不倦追求的「第二家園」,何時人類才能夠移民火星呢?但是,如果人類真的想移民到火星上來生活的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解決物理層的問題,解決火星環境問題,包括火星大氣問題。 雨果獎獲得者、科幻作家郝景芳也表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人類即使移民火星,也一定是在封閉環境下有限資源條件下的生存。這就意味著火星生活不可能是非常自由的,一定是將所有人束縛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裡。
  • 馬斯克想做火星統治者,通過SpaceX移民火星,將不受地球法律約束
    不過在眾多的研究當中,一些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火星當中可能會擁有適合人類居住的條件。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對太空非常關注的人,也在這其中擁有了不一樣的表現。近期就有一些消息傳出,馬斯克想做火星統治者,通過SpaceX移民火星,將不受地球法律約束。相關人員也指出,馬斯克已經開始為火星殖民地制定相關的法律框架。
  • 想實現火星移民?那對於這個問題就不容忽視了!
    因為每兩年一次前往火星的條件是最理想的,而2020年正好是一個火星探測的窗口期,所以我國、美國和阿聯都計劃著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去探索這顆紅色的神秘星球。火星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最有希望移民的星球之一,因為它距離我們最近,以我們目前的科學技術來看,能夠有希望抵達的地方。
  • 想移民火星嗎?你得先過了宇宙射線這一關
    |太陽的另一面因為,人類移民火星,首先得過了太陽耀斑爆發和宇宙射線輻射這一關。大家都知道,太陽其實是一個巨大的熱核反應熔爐,這個熔爐也不是時時都穩定。它偶爾也會打個噴嚏(太陽耀斑爆發)、發個小脾氣(高能粒子流噴射)。
  • 馬斯克細說火星移民計劃 稱不會先去「送死」
    在27日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詳細描述了自己的火星移民計劃,憧憬在火星建設能容納100萬人生活的太空城市。  不過,馬斯克坦言,自己不會那麼快登陸火星,因為前期登陸危險極大,要做「死亡」的準備,而他還想看著子女長大成人。
  • 馬斯克要移民火星,為什麼不改造地球沙漠?
    有人問了個好問題,說馬斯克整天喊著移民火星,為什麼他不去移居在地球的沙漠裡呢?沙漠和火星的環境也差不多,生存條件比火星還好。 馬斯克如果改造沙漠,把沙漠變成宜居地區,比移民火星成本低多了,也更好實現! 好吧,終於有華生發現盲點了。
  • 未來人類移民火星,或許不再是夢想
    未來人類移民火星,首先解決的是飛行器的問題,地球離火星太遠,如何能在短時間之內到達火星,並且成功降落,這才是第一步。以前就有科學家提出建立月球基地,然後以月球為跳板向火星前進,還有一些科學家提出可以捕獲一顆體積合適的流星飛向火星,就像人類在地球上做公交車一樣,比如說木星的周圍就有很多被引力捕捉到的流星。
  • 移民火星之前,得先把火星兩極核爆了,加熱火星產生溫室效應
    今年有個大新聞,都是跟火星相關的,有連續三個國家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7月20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名字就叫著 HOPE,這個探測器將在7個月後到達火星。並開始收集火星上的成份,比如,大氣成份,氣候,溫度之類的,阿聯正式說他們準備在2017年就移民火星。
  • 馬斯克:首批進行火星移民的人,很有可能死在火星,回不了家
    在這個日趨科幻的世界,我們的野心不僅僅局限於地球,更有為以後長久生存的考慮,地球不可能永遠的承載著人類發展,我們需要去尋找另一個家園,在茫茫宇宙之中,雖然說依據現有科技發現了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但是無奈於距離的遙遠,科技的落後而望洋興嘆。
  • 如果火星移民可以實現,當你看到火星這個樣子後,你還會想定居嗎
    終於,人類在1969年的7月20日成功登陸月球,從此,月球成了宇宙探索的第一站。科學家對於太陽系是否存在與地球一樣能孕育生命的星球非常關注,為了尋找外星文明,人類向太空發射了各種各樣的探測器,而對於最有可能存在生命或曾經存在過生命的火星,科學家們給予了它特別關注。
  • 火星移民到底有沒有可能?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人類開始探索宇宙以來,一直在執行兩個任務,一個任務是尋找地外生命,另一任務就是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第二地球,可是幾十年過去了,地外生命到現在還沒有找到,而尋找未來人類移民的星球已經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火星。
  • 人類什麼時候能移民火星?網易新聞《一起去火星》科普來了
    浩瀚無垠的宇宙星河吸引著數輩中國航天人前赴後繼,也激勵著無數中國人的航天夢想。   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2日—25日擇機發射,這是中國行星探測的裡程碑事件。網易新聞將聯合科普中國、中國航天科普等推出重磅策劃《一起去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