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的出生似乎總是伴隨著許多美好的寓意,孩子給一個家庭帶來了更多的希望和快樂,所以很多人都以為生養孩子就是一件純粹悠閒的事情。
但現實中的帶娃卻並非如此簡單,說正式一點,帶娃不僅僅是帶娃而是在培育一個生命,父母的教育觀念以及方式往往都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所以說做父母的一定要把握好那個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和生活習慣,小時候的人一些小細節往往都決定了孩子成人後的關鍵。
兒子是自己和丈夫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大家族裡唯一的小孩,所以向來比較受寵,而小芳對孩子更是寵愛有加,平時孩子的要求幾乎都不會拒絕。這天,小芳買菜回家,習慣性在半道上給四歲的兒子買了一塊巧克力蛋糕。
小芳帶著巧克力蛋糕回到家,孩子像往常一樣興奮地跑向媽媽的懷抱,小芳感到十分滿足,自從有了孩子的生活似乎越來越有幸福感了。孩子並未表現太多,直接翻出了媽媽口袋裡的蛋糕,似乎這對他來說已經是很常見的事。
寶寶開心地吃著蛋糕,還玩鬧似地張嘴讓媽媽看他滿嘴的巧克力,這一看可把小芳嚇壞了,孩子一口小乳牙竟然全部都成了尖尖的樣子,就像是長了一口「鯊魚牙」。
看到這般奇怪的牙齒,這位第一次當媽媽的小芳慌了,她照鏡子發現自己就有幾顆「尖牙」,也就是人們俗稱的虎牙,記憶中丈夫也有幾顆,於是開始懷疑是不是遺傳出了問題,要是真是自己和丈夫的遺傳,那真是太罪過了。
小芳著急著趕緊將孩子送去醫院檢查,並向醫生坦露了自己的想法,醫生也直言:「這件事的確得要怪你自己,但是卻和遺傳扯不上關係,而是你縱容孩子吃太多甜食所致。」原來。小芳太縱容孩子,導致他吃太多甜食,出現了齲齒。
家長對孩子的好應該掌握在怎樣的一個度比較好?
很多家長都容易陷入一種困惑,有時候想把所有的愛全都給到孩子,所有好的東西都能給他們,但卻在無意識之間給孩子帶來了潛在的傷害。就像故事中的小芳一般,其實給孩子買點小零食也不算完全對孩子過度溺愛。只能說是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過度好了卻沒有考慮這種「好」的負面影響。
所以說家長在對孩子好的同時一定要把握住那個度,有些東西不一定是表面的好才是好,家長對孩子要求嚴格,堅持讓孩他們養成一些好習慣。雖說讓孩子一時之間可能難以理解父母的苦心,但是從長遠看來這樣的父母才是真正為孩子好,才是真的做到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讓孩子養成一些良好習慣呢?
一、做好帶頭作用,家長親自給孩子樹立榜樣
一開始,孩子眼裡並沒有對錯好壞之分,所以說辨別是非的能力就很重要了,而父母則是在這個過程中起引導的作用。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和生活習慣以及一些思想觀念,從而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應當注重自身的學習和修養,從而給孩子起到一個帶頭作用,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正確的是非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做到及時糾正及時調整,不包庇不溺愛
當孩子犯錯或者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時,家長不能包庇,兒童時期正是一個人形成自己一生最基本行為舉止的時段,家長一旦包庇了孩子一些不好的陋習,很容易讓孩子一直保持那種狀態,等到家長想要改變時孩子卻難以接受。所以說家長寵愛要有度,要把愛以一種培養的態度去表達,這樣才是對他們美好未來最好的貢獻。
今日互動話題:你認為拒絕孩子的一些要求會讓孩子越發叛逆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育兒是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寶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細緻的關懷。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共同探討,一起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