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雪山,大家想到的又是什麼呢?我國在地勢上擁有巨大的落差,由於地勢的影響,在我國的西北地區也不缺乏雪山的影子,而且還是連綿不斷的雪山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又是珠峰,百年來,不斷地有人為了挑戰自身的極限而勇攀珠峰,留下無數佳話。而除了這些"規規矩矩"的雪山之外,還有一些雪山的存在,卻是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相信大家一直接受的常識就是"水火不相容",但是偏偏有這麼一座雪山,它卻位於熾熱的赤道之上。
作為雪山中的一個特殊存在",同時它也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區分符。對於坦尚尼亞來說,它更是一個美好的象徵。但是對於吉力馬札羅山來說,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雪山,它的身份遠比我們看上去的要複雜得多。因為它是雪山,也是火山。吉力馬札羅山呈現東西走向,全長八十多公裡,主要是由三座火山組成,而其中最高峰海拔也達到了五千多米,這個高度在世界範圍的雪山來說也是一個巨無霸的存在。對於非洲來說,也收穫了"非洲第一峰"的美譽。
也許大家對於非洲的印象是乾涸的沙漠。但是不要忘了吉力馬札羅山,這個時時刻刻都能帶來驚喜的地方。它的山峰並不是冰雪全覆蓋,而是不同的高度都有著不同的景。在山腳處,就是赤道典型的熱帶景象,是野生動物盤踞之處。山腰處的景也與冰雪扯不上一點聯繫,因為那是一個資源豐富的森林景象。這個大自然饋贈的森林,同時也是當地的一個資源寶庫,人們可以從中尋找到無數的珍稀動植物。而只有高度超過了五千米的山峰,才會有冰雪的覆蓋。
雖說吉力馬札羅山有著許多的不同,但是對於登山愛好者來說,它卻像是一個任人擺布的"乖孩子"。我們都知道登雪山的難度會隨著雪山的海拔升高而提高,但是在五千米級別的雪山中,吉力馬札羅山的難度卻是最小的。也許有些人會有所質疑,但是結果能夠證明,在無數成功登頂的人中從不缺乏非青壯年。他們通常憑藉著良好的意志力,並不需要太多的專業技術。
在吉力馬札羅山現有的幾條登頂線路中,全年都能見到登山者的身影。但這也帶來了一些環境上的問題,近年來山峰的冰雪逐漸有了消融的態勢,高峰的雪景也沒有了往日的壯觀,在在繁忙的登山道邊還能發現一個登山者遺留下來的垃圾,這也希望當地能夠花更大的心思在環境保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