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範圍是非常廣闊的,最新的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為1560億光年,甚至更大,在這個龐大的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天體,每個天體都在按照自己的運行方式在宇宙中運行著。
宇宙的行星數量更是數不勝數,據悉在銀河系中大約包括1000億~4000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團、星雲以及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而太陽系只是其中渺小的一員,銀河系的總質量約為太陽的1.5萬億倍。
太陽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它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直徑大約為1392000千米,它的質量大約是2×10³⁰千克,相當於地球的330000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這些數據都足以表明太陽是非常龐大的。
不過放眼整個宇宙,太陽根本微不足道,曾經盾牌座UY被人們認為是宇宙中最龐大的天體,它是一顆紅超巨星,位於遙遠的天鵝座大裂縫的隱帶內部,它的直徑大約是23.78億公裡,可容納1.8 ×10^9個太陽。
將太陽與盾牌座UY進行對比的話,那麼太陽渺小得如同一隻螞蟻,畢竟盾牌座UY的半徑約為太陽直徑的755倍。不過後來隨著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盾牌座UY並不是宇宙中最龐大的天體,另一顆龐大的天體取代了盾牌座UY的地位。
這顆天體就是史蒂文森2-18,它是人類目前發現已知最大的恆星,它的直徑大約是太陽直徑的2150倍,史蒂文森2-18同樣也是一顆紅超巨星,根據史蒂文森2-18的體型大小來看,它比100億個太陽還要大。
不過這些紅超巨星都是由質量較大的恆星演化到了末期體積急劇膨脹而形成的,太陽作為一顆黃矮星,在演變的過程中,也會經歷三個階段主序星——紅巨星——白矮星,紅巨星階段會持續數億年。
在這期間太陽的亮度會達到如今的2000倍,木星和土星周圍的溫度也會升高,特徵的環都會被蒸發得無影無蹤,最後太陽的外層部分甚至會膨脹到如今的地球軌道附近,到時候一些天體還有可能面臨被太陽吞噬的危機,因此在該階段太陽體積變龐大並非是一件好事。
在未來太陽不再是黃矮星,體積會比現在更加龐大,而人類也會消失。不過這一天距離我們還很遙遠,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我們一定可以克服種種困難。那麼大家對於這件事情還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