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 計算機 ·
2020中國高性能計算機TOP100榜單揭曉
11月15日,第二屆中國超級算力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2020中國高性能計算機性能排行榜TOP100揭曉。分別部署在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和廣州中心的「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號A」仍佔據榜單前兩位,Linpack測試性能分別為93.015 PFlops(千萬億次每秒)和61.445 PFlops。排在第3位的是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A分區)。其設備供應方為戴爾科技集團,Linpack測試性能達3.743PFlops,全部為通用X86超算,核心採用AMD最新的霄龍處理器「羅馬」,位於北京市懷柔科學城;榜單第4位是部署在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的內蒙古高性能計算公共服務平臺「青城之光」,建設方為清華同方。(科學網、中國科學報)
· 大氣科學 ·
停止溫室氣體排放或許不足以阻止全球變暖
據一項發表於《科學報告》的研究,研究人員通過構建1850年至2500年全球氣候使用減複雜度模式(reduced complexity model),預測了全球氣溫和海平面上升幅度。研究表明,在2030年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到2100年降為零的條件下,到2500年全球氣溫將比1850年時升高3℃,海平面升高3米。而即使在2020年期間所有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降為零的條件下,作者估計與1850年相比,全球氣溫經過最初的下降,到2500年仍將升高3℃左右,海平面將上升2.5米左右。這一研究顯示,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環境 ·
微塑料在土壤中的遷移方式
圖片來源:Princeton University/Datta Lab據一項《科學進展》上的新研究,科學家觀察了螢光聚苯乙烯塑料微粒在模擬土壤的透明多孔介質中的移動情況,發現它們會在堵塞孔隙並沉積下來。但是,隨著壓力的累積,堵塞會被衝破,這使得微塑料能夠進一步擴散到更遠的地方,直到堵塞再次形成。這與過去微塑料會停留不動的認知相反,將有助於更好地評估微塑料在環境中的擴散及其汙染的影響。
· 成像技術 ·
病毒侵染細胞過程的實時成像
病毒侵染細胞的過程是病毒傳播最重要的時間點,這個過程決定了病毒是否能繼續傳播下去。而對病毒侵染細胞過程的了解不完善,一直是病毒研究中的一大障礙。最近,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成像技術——VIRIM(virus infection real-time imaging),能對病毒侵染細胞的過程進行實時成像。這種技術將SunTag(一種螢光標記物)引入病毒的RNA序列中,能以螢光標記病毒蛋白,從而能用顯微技術對其進行成像。這一技術實現了對細菌感染人體過程的觀測,同時也能識別處於脆弱階段的多種噬菌體。目前,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細胞》。· 天文學 ·
太陽系或在不到20萬年間形成
圖片來源:NASA
鈣鋁夾雜物(CAIs,calcium-aluminum–rich inclusions)大約於45.67億年前,在4萬到20萬年之間形成,其後運動到碳粒隕星(carbonaceous chondrite)形成區。作為太陽系內第一批形成的固體物質,它能為太陽系的形成提供直接的記錄。在一項發表於《科學》的研究中,科學家測量了來自碳粒隕星(包括地球上最大的碳質球粒隕石Allende)中各種CAls的鉬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組成。結果發現,CAIs中特有的鉬同位素組成幾乎覆蓋了在原行星盤中形成的所有物質的組成範圍。研究表示,CAIs很可能形成於太陽從原恆星階段過渡到主序星的時期,而太陽和太陽系或是在不到20萬年的時間內形成的。
· 地質學 ·
東非大裂谷正在消失,馬達加斯加島正在分裂
圖片來源:Stamps et al., Geology
近期,在一項發表於《地質學》的論文中,研究人員根據西南印度洋脊的地質數據和東非以及馬達加斯加的GPS數據,判斷這一區域構造板塊存在新的幾何形狀。根據他們的理論,非洲大陸正在沿著東非大裂谷緩慢地分裂,分裂過程一直延伸到馬達加斯加。屆時東非大裂谷將會消失,成為大洋的一部分。馬達加斯加島本身也會隨著非洲大陸分裂,分裂速度為每年幾毫米,其中北部速度最快,也會最先成為海洋,整個過程需要數百萬年的時間。這種分裂是2億年前盤古大陸(Pangea)分裂的延伸。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時間11月16日9時,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54299446例,死亡病例1315897例。 11月15日,英國首相詹森在與一名新冠確診者接觸後自我隔離。首相府表示詹森情況良好,未出現症狀。文:羅丁豪、石雲雷、王昱、馬一瑗、曾欣欣
編輯:羅丁豪、王昱、石雲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