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領導會見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院士

2020-11-26 澎湃新聞

學校領導會見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院士

2020-09-29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9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副主任王貽芳來蘭州大學訪問。校長嚴純華院士在逸夫科學館會見王貽芳院士。

嚴純華對王貽芳院士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王貽芳院士長期關注關心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以及粒子物理學科的發展表示感謝。隨後,嚴純華介紹了蘭州大學和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基本情況,他表示,學校正處於發展關鍵時期,搶抓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發揮優良傳統、學科優勢,瞄準國際前沿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積極創造條件,推動蘭州大學內涵建設,加快建成一流大學,希望以王貽芳院士為代表的科學家們大力支持,為蘭州大學培養並推薦更多優秀的人才來校合作交流、工作,共享科學研究大裝置和平臺。

王貽芳院士表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非常歡迎蘭大學子、青年教師到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深造和訪問,希望蘭州大學能加大投入,支持粒子物理學科的發展,尤其是粒子物理實驗的發展。

會見後,王貽芳院士參觀了蘭州大學校史館。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一同參觀。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學校領導會見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院士
    9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副主任王貽芳來蘭州大學訪問。校長嚴純華院士在逸夫科學館會見王貽芳院士。隨後,嚴純華介紹了蘭州大學和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基本情況,他表示,學校正處於發展關鍵時期,搶抓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發揮優良傳統、學科優勢,瞄準國際前沿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積極創造條件,推動蘭州大學內涵建設,加快建成一流大學,希望以王貽芳院士為代表的科學家們大力支持,為蘭州大學培養並推薦更多優秀的人才來校合作交流、工作,共享科學研究大裝置和平臺。
  •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果有哪些?與楊振寧相比如何?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到現在,有什麼研究成果嗎?他們的水平能比得過楊振寧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全球八大高能物理研究所之一!前身是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73年2月,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基礎上組建了高能所!是我國從事進加速器物理與技術與高能物理研究、開發及應用的綜合性科研基地!
  • 中國高能物理走上世界舞臺,《閃耀的平凡》探訪科學巨擘王貽芳
    本期節目觀察者歐生·優麗來到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高能物理學家王貽芳、曹俊以及溫良劍對話,了解中國粒子物理學研究走上世界舞臺背後的中堅力量。2012年,以中科院院士王貽芳為代表的中國團隊,成為全球首個發現中微子第三種振蕩模式的科研團隊,在整個物理界引起了轟動,成為世界中微子研究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江門中微子實驗即將在2022年完成的探測器建造,是中國前所未有的最複雜高能物理實驗裝置,比目前最好的國際同類裝置大20倍,預計能將中微子振蕩參數的精度,提高一個數量級。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做客「高能論壇」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做客「高能論壇」 2020-11-18 高能物理研究所 【字體:、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做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
  • 87歲方守賢院士逝世!曾領導團隊建成我國第一臺高能加速器
    據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1月19日訃告,我國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方守賢,因病於1月19日9時31分在京逝世,享年87歲。 據中國科學院介紹,方守賢祖籍安徽,1932年10月28日生於上海,1955年10月從復旦大學畢業後,進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更名為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7年被派往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
  • 中科院院士王貽芳捐50萬美元獎金助力大型對撞機建設
    2019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王貽芳:  捐50萬美元獎金助力大型對撞機建設  11  11月17日,在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報告會和採訪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介紹了江門中微子實驗的最新進展。對曾受爭議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他表示,現在是推動對撞機建設的最好時機,這個時間窗口不會超過10年。  新發現有助於理解反物質消失之謎  王貽芳的名字首次走入大眾視野,源於「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的發現。
  • 祝賀 南大校友王貽芳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南京大學1980級校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等10名為中國大陸科學家。王貽芳,1963年出生於南京,1984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從南大畢業後,王貽芳在丁肇中指導下研究高能粒子,1992年,王貽芳獲義大利佛羅薩大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工作。2001年,38歲的王貽芳放棄了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工作回國。多年來,他見證了中國粒子物理的成長與發展。2006年,在王貽芳等人多方奔走下,由中國主導、中美兩國合作、100多位科學家參與的大亞灣中微子國際項目正式啟動。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學家們尋夢「大對撞機」!
    大型對撞機局部圖幾天之前的4月29日下午,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明德講堂」上,剛上研究生一年級,目前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實驗物理中心學習的曾浩向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提問:「您現在對我們建造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的想法有沒有改變?」
  • 科學網—中科院高能所與中山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馬學濤)日前,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中山大學在該所東莞分部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訪王貽芳:打造國際領先的高能物理研究基地—新聞—科學網
    在目前中國引力波研究的三個主要方向上,中科院高能所便佔據一席。由其主持的「阿里計劃」與中山大學領銜的「天琴計劃」和剛剛公布的中國科學院「太極計劃」一起構成中國引力波探測多點並進新局面。憑藉「阿里計劃」,高能所的科學家期待,由自主「阿里CMB探測計劃」,能夠成功破譯「宇宙誕生」密碼,領導建設北半球首臺CMB望遠鏡。 其實,引力波探測只是高能所從事的眾多重大項目之一。
  • 山東高考頭名拒清華北大 即將師從中國高能物理頂級科學家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馬曉晴)7月14日,山東省高考理科頭名孫昊,以718分的高考成績被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物理專業錄取。今年9月開學後,他將成為中國高能物理(又稱「粒子物理」)領軍科學家王貽芳院士的學生。
  •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建「希格斯」工廠正當時
    大洋網訊 45分鐘的採訪,正襟危坐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表情嚴肅,唯一一次露出笑容,竟然是談及江門中微子實驗項目建設時所遇到的困難,「困難天天都有啊。比如工程的土建:塌方、浸水、有工人甩手不幹、春節以後工人不回來,該開工的卻不開工,設備壞了,天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但所有的問題都要面對,都要克服」。
  • 學校領導會見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教授
    學校領導會見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教授 2020-10-19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王貽芳等人對撞機方案是個釣魚工程
    原標題:何祚庥:我的一點補充意見 | 大對撞13- 編者按 -關於中國是否建巨型對撞機,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曾在2017年1月曾提出幾點意見, 其中回顧了美國國會在1993年拋棄計劃能量為20TeV的超導超級對撞機(SSC)的一個理由: 沒有太大的科學價值
  •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03年博士學位研究生簡章
    2、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博士、碩士)    主要研究方向:粒子物理實驗、宇宙線與高能天體物理、同步光在晶體學中的應用、核分析技術及應用、核方法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等。粒子物理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與美國、西歐、日本等各高能物理實驗室有密切的合作。
  • 南大校友王貽芳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未來是否期待獲得諾獎?接受...
    邵峰榮獲「生命科學」獎,王貽芳、陸錦標獲「物質科學」獎, 王小雲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其中,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是南京大學校友。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
  • 王貽芳: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部分關鍵部件已成型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王貽芳。兩會期間,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代表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CEPC是正在規劃中的高能粒子加速器項目,科學家希望藉此研究希格斯粒子及相關科學問題,尋找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的線索。
  • 王貽芳院士:中國花360億建造大型對撞機,到底值不值?
    王貽芳,實驗高能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學院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王貽芳王貽芳長期從事高能物理實驗研究。
  • 華東師大與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聯合培養研究生
    5月19日,華東師大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才聯合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進行廣泛合作。根據協議,華東師範大學將充分發揮其在教學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每年向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供優秀的研究生生源,其中包括一定比例的免試生。
  • 王貽芳獲評「影響中國」2018年度科技人物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所所長王貽芳獲評「影響中國」2018年度科技人物。菲爾茲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為王貽芳頒獎,「他是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的弟子,他測得的中微子振蕩模式被譽為中國本土作出的最重要的物理學成果,他是第一個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的中國人,他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實驗高能物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