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B模式由三種電子發光管集合而成,是三種發光元件發出的電磁波相互疊加出來的頻率和振幅(他們本質上都是能量的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在人的視覺神經上留下的視覺感受。
對RGB模式調色,首先要理解,顏色包含的能量,其實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可以理解為蠟燭之火的溫度,火焰達到的溫度,這是它本身的從內而外發出來的能量等級。在RGB顏色模型裡,我們稱之為明度。純黑是寂滅,純白是能量最高級,中性灰是中間調。所有的電子顯示屏幕,都要先確定好明度。就像油畫作畫的時候,需要先確定好畫布的材質,這是一個道理。
第二層含義。在畫布上塗油彩。那就是濾色模式,去黑留白,這是教學中的一個BUG,因為學生不太理解什麼叫做黑,只能這樣牽強地類比。黑,是三盞燈全滅就叫做黑。所以說RGB顏色也叫做濾色模式是不對的。應該叫做光的合成,三種顏色的光在色相參數指令下轉化為電子發光管的強度,在這個強度下,明度是100,飽和度也是100,混合出了色相的參數,這個參數,就是真實世界裡的油畫油彩,塗在畫布上,和畫布的明度進行中和,注意,這個第二個過程只能降低數值並不能升高數值。
我們看到的所有電子顯示屏的顏色,都是由兩層光線共同混合加法加出來的,是兩束光的合成。
莫蘭迪色的美麗就在於他們都有同一的明度和飽和度。給人一種非常和諧的視覺享受。
室內設計為什麼要在窗簾裡加一層薄薄的窗紗。這也是為了室內的明度分布更加統一,減少因明度過於跳躍引起的人眼球瞳孔收縮肌肉的勞累。
人的眼睛不喜歡太扎眼的,對比度太強烈的感受,看著累眼睛。
適合人的眼球的生理特性,那就是視覺美麗。所以,人喜歡的東西,動物未必喜歡,因為他們的眼球構造和我們在原理上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