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科學家提出磷酸鹽玻璃作為可見光雷射材料的新方案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提出一種基於稀土離子Tb3+摻雜磷酸鹽作為綠光雷射材料的新方案,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陶瓷協會》(Journal of the 稀土離子Tb3+摻雜材料的可見光發光,在顯示技術、可見光通信和雷射醫療領域具有應用潛力。氟化物玻璃因其低聲子分布而被廣泛用作增益光纖的主體材料。
-
上海光機所提出磷酸鹽玻璃作為可見光雷射材料的新方案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提出一種基於稀土離子Tb3+摻雜磷酸鹽作為綠光雷射材料的新方案,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陶瓷協會》(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上。
-
雷射材料研究熱點:稀土雷射玻璃
Snitzer)發現在R2O-BaO-SiO2鋇冕玻璃中Nd3+的被激活發射效應。我國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也大力開展了雷射玻璃的研究,1963年成功地研製出摻釹雷射玻璃,並研製出釹玻璃雷射器,1964年,開發出的矽酸鹽釹玻璃和磷酸鹽釹玻璃,高增益、高量子效率、低非線性折射率、低損耗係數,機械性質優異,並具有很強的衝擊能力。
-
新材料將紅外雷射轉換成可見光
最近德國馬爾堡菲利普大學的Stefanie Dehnen和Sangam Chatterjee等人發明了一種新材料,可以將紅外線雷射轉換為可見光。這種轉換可能聽起來並不新鮮,不少科學家都曾做過類似的工作,不過Dehnen和Chatterjee團隊的工作既然能夠發表在《Science》上,就一定有其獨特之處——他們的材料所發出的可見光是直線光束,方向與入射雷射保持一致。而之前報導的材料,基本都是向隨機方向散射光線。
-
青年科學家蘇良碧:為世界先進雷射裝置「量身定製」新材料
蘇良碧在實驗室 鄭瑩瑩 攝中新網上海11月29日電 題:青年科學家蘇良碧:為世界先進雷射裝置「量身定製」新材料作者 鄭瑩瑩年近40歲的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人工晶體研究中心主任蘇良碧,進入新材料領域已有16年,他具體研究的是雷射晶體。
-
雷射往事:我國第一臺CO2雷射器的研製歷程
現在研製成功的雷射器種類有許多,其中CO2雷射器是研究最多、應用最廣泛和大眾最熟悉的雷射器之一,特別是在工業生產中,諸如材料的切割、焊接、打孔、表面強化處理等,這種雷射器發揮著重要作用。這種優秀的雷射器我國是什麼時間研製成功的?研製歷程是怎樣?
-
大口徑高光學均勻性磁旋光玻璃研製成功
由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承擔的「大口徑高光學均勻性磁旋光玻璃研製」項目日前通過專家鑑定。 磁旋光玻璃是一種具有磁光效應的特種光學玻璃,又稱法拉第旋光玻璃,主要用於可見光及近紅外波段大功率雷射輸出控制,被廣泛用作磁光隔離器、開關、調製和磁光傳感器,是高性能大口徑法拉第旋轉元件不可替代的材料。
-
我國第一臺CO2雷射器的研製歷程
現在研製成功的雷射器種類有許多,其中CO2雷射器是研究最多、應用最廣泛和大眾最熟悉的雷射器之一,特別是在工業生產中,諸如材料的切割、焊接、打孔、表面強化處理等,這種雷射器發揮著重要作用。這種優秀的雷射器我國是什麼時間研製成功的?研製歷程是怎樣?下面我想談談這件事。
-
玻璃與異質材料超快雷射微焊接獲國家發明專利
玻璃材料超快雷射微焊接樣件圖近日,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光子製造中心研究員賀斌副團隊採用超快雷射在玻璃材料與金屬合金、單晶矽等異質材料微焊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採用超快雷射微焊技術實現了矽酸鹽玻璃、藍寶石玻璃、石英玻璃等多種玻璃材料與單晶矽和銅合金、鋁合金、鈦合金合金等異質材料的高強度直接焊接,完成的航天航空一些樣件已通過性能測試
-
生物活性玻璃納米纖維研製成功
科學家近日研究一種生產玻璃納米纖維的新方法,該方法依賴於眾所周知的「雷射紡紗」技術。該研究小組研究人員來自美國維戈大學和羅格斯大學,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
-
浙江大學研製成功大規格新型金屬玻璃
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大的稀土基金屬玻璃材料——直徑為35毫米的鑭基金屬玻璃體系日前在浙江大學研製成功。它的成功突破了目前金屬玻璃作為結構材料和複合材料大規模運用的根本性障礙。
-
我國科學家仿貝殼研製出「超強韌」綠色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受天然貝殼啟發研製出一種新型薄膜材料,在強度、韌性、透光性等方面表現出遠超傳統塑料的力學與光學性能,埋進土壤中約兩個月即可無汙染降解,有望成為柔性電子器件等領域的理想材料。貝殼是一種性能優良的天然材料,由「磚—泥」結構一層層「砌牆」而成。
-
新材料|歐美科學家研製出應變變色生物相容性材料
新材料|歐美科學家研製出應變變色生物相容性材料 發表時間:2018/4/10
-
樊仲維:我國在大功率雷射技術與材料領域呈現出「兩端強,中間弱...
三是典型應用示範方面,選擇了四個方面大功率雷射材料與器件在精密檢測領域的應用示範研究:半導體雷射器及固體雷射器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示範研究;大功率雷射器在風電軸承表面強化、表面清洗等領域的應用示範研究。過去幾年,在這些領域取得了一些標誌性的成果。據樊仲維介紹,在材料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五大成果:成果一揭示了高發光效率量子阱發光機理,研製出新型藍綠量子阱材料。
-
研究人員開發出基於雷射的新工藝,用於3D列印玻璃物體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基於雷射的新工藝,用於3D列印玻璃製成的複雜部件。隨著進一步的發展,這種新方法可以用於製造視覺、成像、照明或基於雷射的複雜光學器件。大多數3D列印工藝都是逐層建立一個物體,來自法國菲涅爾研究所和馬賽中央學院的研究小組開發的新工藝通過使用雷射束將液體前體轉化或聚合成固體玻璃,避免了這些工藝的局限性。利用這種方法,他們創建了各種二氧化矽玻璃物體,如自行車和艾菲爾鐵塔的微型模型,沒有任何孔隙或裂縫。3D列印方法基於多光子聚合,它確保了聚合(將液體單體分子連接在一起成為固體聚合物的過程)只在精確的雷射焦點處發生。
-
美成功研製未來補牙新材料! 新型玻璃兼具極高強度和韌性
據國外媒體1月11日的報導,美國研究人員日前研製出一種同時具有極高強度和韌性的玻璃材料,其強度和韌性超越了鋼材或任何其他已知材料,並有望實現大規模生產。這種玻璃材料是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與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的。
-
我國雷射反射膜技術奪得世界第一,核聚變雷射點火器成了國家重器
以此推算,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水平和海水存量,聚變產生的能量可供人類使用數億年之久,因此,聚變能被科學家看作是人類的終極能源。雷射控制裝置近日,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公布了2018年基頻雷射反射薄膜元件雷射損傷閾值國際競賽結果:中國科學院強雷射材料重點實驗室薄膜光學實驗室研製的雷射反射薄膜元件再次獲得世界第一
-
科學家研製出可用於高容量雷射應用的新型納米複合陶瓷
導語:遠東聯邦大學的材料科學家與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合作研製的近期有報導稱,由遠東聯邦大學的材料科學家與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合作完成了一項壯舉,他們研製的新型納米複合陶瓷(Ho3+:Y2O3-MgO)已被設計用於在2-6微米中紅外輻射(IR)範圍內工作的高容量雷射儀器。目前相關論文已發表在《國際陶瓷》雜誌上。
-
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研製太陽能發電玻璃
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最近成功研製出一種高效的太陽能發電玻璃,名為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實際上發電的不是玻璃,而是塗抹在普通玻璃上僅有4微米厚的一層碲化鎘光電材料塗層。
-
西安光機所玻璃與異質材料超快雷射微焊接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西安光機所光子製造中心賀斌副研究員團隊採用超快雷射在玻璃材料與金屬合金、單晶矽等異質材料微焊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據了解,該團隊採用超快雷射微焊技術,實現了多種玻璃材料(矽酸鹽玻璃、藍寶石玻璃、石英玻璃)與單晶矽、合金(銅合金、鋁合金、鈦合金)等異質材料的高強度直接焊接,目前完成的航天航空關重件樣件已通過性能測試,技術成熟度達到工程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