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從事網際網路營銷的朋友,那麼有一些常見名詞是不可不記,具體有哪些常見名詞呢?
CTR (Click Through Rate): 點擊率
具體公式:CTR=點擊量/展現量
運營人員用來分析廣告投放創意的質量,如果點擊率較低,說明創意跟曝光用戶的匹配度不高,或者是創意的內容不夠吸引人,導致點擊率偏低。
CVR (Click Value Rate): 轉化率,衡量CPA廣告效果的指標
具體公式:CVR=轉化量/點擊量
運營人員用來分析用戶群體和產品匹配度的主要指標。一般有兩種情況導致:一是初選的用戶群體與產品不匹配;二是銷售人員能力欠佳,話術不到位,導致轉化不力。可以先試著調整銷售話術,如果依然無法轉化,則需要重新選擇用戶群體。
CPC (Cost Per Click): 按點擊計費(平均點擊價格)
具體公式:CPC=消費量/點擊量
百度搜索推廣主要形式是CPC,CPC最大的好處就是根據點擊來付費,如果沒被點擊,就不用付費。只要不斷提高廣告的曝光率,能看到廣告的潛在用戶也就大大增加。
CPM (Cost Per Mille): 按千次展現計費(千次展現價格)
具體公式:CPM=(消費量/展現量)*1000
目前主流的新媒體平臺,其信息流廣告模式大多以CPM結算。以大數據為基礎,分析用戶的瀏覽習慣後,為用戶提供匹配度較高的廣告。在廣告無法避免的情況下,被動接收與自己相關的廣告,對用戶來說是最好的選擇,對企業一方也不會花冤枉錢。
CPA (Cost Per Action): 按成果數計費(每次效果價格)
具體公式:CPA=消費量/轉化量=(CPC*點擊量)/(CVR*點擊量)=CPC/CVR
對於企業老闆來說,能夠根據廣告投放效果來付費是最好的選擇。知道用戶每次行為的成本,例如軟體下載次數,軟體安裝次數,用戶留言線索等,可以更方便自己計算企業的ROI。
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資回報率
具體公式:ROI=訂單額/消費量(即廣告費用)=(單均額*轉化量)/(CPA*轉化量)=單均額/CPA
企業老闆最看重的一個指標,ROI也叫投入產出比,投入了多少廣告費,總共取得了多少銷售額,是老闆最關心的問題。
此外,還有一些常見名詞。
廣告投放類型
PPC:(Pay-per-Click)是根據點擊廣告或者電子郵件信息的用戶數量來付費的定價模式。
PPS:(Pay-per-Sale)根據網絡廣告所產生的直接銷售數量而付費的定價模式
PPL:(Pay-per-Lead)根據每次通過網絡廣告產生的引導付費的定價模式。
CPR:(Cost Per Response)每回應成本,以瀏覽者的每一個回應計費。
CPP:(Cost Per Purchase)每購買成本,廣告主為規避廣告費用風險,只有在網絡用戶點擊旗幟廣告並進行在線交易後,才按銷售筆數付給廣告站點費用。
CPT:(Cost Per Time)每時間段成本,是一種以時間來計費的廣告,國內很多的網站都是按照「一個星期多少錢」這種固定收費模式來收費。
CPD:(Cost Per Download)每下載成本,按用戶完成APP下載計費,在應用商店、積分牆、流量聯盟比較常見。
CPI:(Cost Per Install)每安裝成本,按用戶激活APP計費,渠道按這種模式結算比較少,通常只作為廣告主內部衡量廣告投放效果的指標之一。
CPS:(Cost Per Sales)以實際銷售產品數量來換算廣告刊登金額,是一種以實際銷售產品數量來計算廣告費用的廣告,這種廣告更多的適合購物類、導購類、網址導航類的網站,需要精準的流量才能帶來轉化。
CPL:(Cost Per Leads)以搜集潛在客戶名單多少來收費,即每次通過特定連結,進行應答詢問或調查、提供其它信息、註冊會員等等事先約定的事宜時,向聯盟會員支付事先約定佣金費用的方式。註冊成功後付費的一個常見廣告模式。這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引導註冊,比如「亞洲交友」。
廣告渠道形式
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的縮寫,意即搜尋引擎營銷。
SEO:SearchEngineOptimization,搜尋引擎優化。
EDM:Electronic Direct Marketing的縮寫,就是電子郵件營銷。
Banner Ad:(橫幅廣告)網頁頂部、底部或者側邊的廣告展示位置。
Adertorial:軟文廣告的一種,即付費文章,故意設計成像一篇普通的文章。
Button:圖標廣告。PR推廣:公關類文章推廣。
Banner:橫幅廣告。
DSP展示廣告:是Demand-Side Platform的縮寫,即需求方平臺。
POP:Point Of Purchase,意為「賣點廣告」,又名「店頭陳設」。如吊牌、海報、小貼紙、紙貨架、展示架、紙堆頭、大招牌、實物模型、旗幟等等,都屬於的範圍。
廣告效果指標
DAU: (Daily active user),日活躍用戶數量。
MAU: (Month active user),月活躍用戶量。
ARPU: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即每用戶平均收入,衡量公司業務收入的指標。
CR:(Conversion Rate)是指訪問某一網站訪客中,轉化的訪客佔全部訪客的比例。二跳率:網站頁面展開後,用戶在頁面上產生的首次點擊被稱為「二跳」,二跳的次數即為」二跳量」,二跳量與瀏覽量的比值稱為頁面的二跳率。重複購買率:指消費者在網站中的重複購買次數。
Return visits:重複訪問數量,用戶在一定時期內回到網站的平均次數。
Repeat visitor:重複訪問者,在一定時期內不止一次訪問一個網站的獨立用戶。
流量相關名詞
Traffic:訪問量,來到一個網站的全部訪問和/或訪問者的數量。
UV:(Unique Vister)獨立訪客,唯一身份訪問網站的數字。
PV:page view,即網站被瀏覽的總次數。
IP:即internet protocol,指獨立IP數,一天內相同IP位址只被計算一次。
PR值:全稱為Pagerank(網頁級別),是用於評測一個網頁「重要性」的一種方法。
Click:(點擊量/點擊次數)用戶點擊廣告的次數,評估廣告效果的指標之一。
Click Rate:(點擊率/點進率)即Click through-Rate:即網絡廣告被點擊的次數與訪問次數的比例,即clicks/impressions.如果這個頁面被訪問了100次,而頁面上的廣告也被點擊了20次,那麼CTR為20%,CTR是評估廣告效果的指標之一。
跳出率:(Bounce Rate)跳出率是指瀏覽了一個頁面就離開的用戶佔一組頁面或一個頁面訪問次數的百分比。
人均訪問頁面:PV總和除以IP=人均訪問頁面。人均訪問頁面>=10個,才算優質用戶。
Reach:送達,有兩個方面的含義:(1)在報告期內訪問網站的獨立用戶,以某類用戶佔全部人口的百分比表示;(2)對於一個給定的廣告所傳遞到的總的獨立用戶數量。
網際網路術語
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 微博、微信有話語權的人。這些人在一些行業可能是專業的,或者非常有經驗的,所以他們的話通常都能夠讓他的粉絲信服。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也就是用戶生成內容的意思。
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專家創造內容,名人創造的內容。
UED:(user experience design)用戶體驗設計。UED的本意是用戶體驗設計,即呈現在用戶眼前的頁面。
LBS:基於位置的服務,在地理信息系統平臺的支持下,為用戶提供相應服務的一種增值業務。
SNS:(Social NetworkingServices)指個人之間的關係網絡,即社交網站。
TMT:數字新媒體(Technology,Media,Telecom)產業。TMT是電信、媒體和科技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的第一個字頭,整合在一起。
SPAM:搜尋引擎營銷中所說的SPAM是專門針對那些欺騙搜尋引擎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