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浙江英語高考成績風波,「加權賦分」該如何做到公平
▲圖片來自新華社。
11月初,浙江省進行了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24日,考試成績發布,其中的「英語高考成績」受到質疑:很多同學成績與日常成績差距較大,成績較好的同學反而成績下降,成績相對不好的同學成績較高;滿分150,有同學出現152分的情況;作文有出現負分情況;作文分數差距較大,低的達「3-5分」,高的分數達23分左右。
針對爭議,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做出了最新回應:
浙江省高考英語科目一年安排2次考試,考生可報考2次,選用其中較高1次的成績。在2018年11月剛結束的英語科目考試中,根據答卷試評情況,發現部分試題與去年同期相比難度較大。為保證不同次考試之間的試題難度大體相當,浙江省招委組織專家研究論證,在制訂評分細則時,決定面向所有考生,對難度較大的第二部分(閱讀理解)、第三部分(語言運用)的部分試題進行難度係數調整,實施加權賦分。其他試題未作調整。
浙江省考試院及時回應輿情,這值得肯定。但這樣的解釋,似乎有些太過簡單了,仍然令公眾有不少疑惑:加權賦分的標準是什麼?「加權賦分」原本是要使成績更加公平,為何從考生的觀感來說反倒造成了「不公」?
加權賦分是根據相關部分的重要性,賦予不同的權重,不少學校期末成績單上的成績,就是通過加權賦分獲得的。比如,期中考試佔30%,期末考試佔50%,作業佔20%,假如某人期中得了84,期末92,平時作業91,經加權處理後,則應該是84*30%+92*50%+91*20%=89.4。
而此次,之所以要進行加權賦分,根據浙江省考試院的回應,是為保證不同次考試之間的試題難度大體相當,所以進行了調整。
浙江率先推進新高考改革,英語等學科選取兩次考試中較高1次的記入高考成績,且兩年內有效。換言之,如果去年11月份考試難度相對較低,那就意味著2018屆中繼續復讀的學生就佔了便宜,確實對2019屆的學生不公平。
加權賦分或許的確是為了更好地維護不同批次考試者之間的公平,卻可能會給同一批次的考生帶來新的不公。
一份試卷,每道試題的分值本身是早已確定的,突然對其中兩個部分的權重進行改變,就會造成學生得分的變化。舉例而言,如果因為試題較難就下調權重,那麼就會讓尖子生吃虧。
這樣做還是違背了原先制定好的遊戲規則。
而對此,浙江省教育考試院需要更充分地解疑釋惑。至於為什麼會出現負分以及超過滿分的分數,這是不是反映出權重設計不夠科學合理——浙江省教育考試院顯然也應該有更細緻的回應。
在新高考改革期間,出現新問題、有爭議,其實很正常。但相關方面有必要正視爭議,不能因為「太麻煩」就指望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坦誠相待,把問題掰開了、揉碎了,各界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才能從根本上化解爭議。而這,也是新高考改革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