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雜誌(Nature)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這一物種或將於2100年滅絕。研究指出,北極熊依靠北冰洋上的海冰覓食,而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北極熊被迫前往海岸地區尋找食物、哺育幼崽,這或將導致北極熊的數量大幅下降。最早到2040年,許多北極熊可能會面臨繁衍問題,致使一些地區的北極熊開始滅絕。而若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保持現狀,到2100年幾乎所有北極熊都將滅絕。
氣候變暖
全球變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因溫室效應而造成溫度上升的氣候變化,而其所造成的效應稱之為全球變暖效應。許多科學家認為,溫室氣體大量排放所造成溫室效應的加劇,可能是全球變暖的基本原因。 全球變暖會導致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和海平面上升,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
氣候變暖,是二十一世紀氣候問題之一,溫室效應加劇,全球變暖,冰川融化,從小到大的科學地理等課本裡都包含,但是全球變暖真的有影響到我們嗎?遠遠沒有到足夠引起普通群眾重視的程度?但真的不重要嗎?
一次災難的背後,有一百次預警。而首當其衝受害的,是動物。
1971年,南極有12萬多對企鵝, 2020年,以減少五萬多隻,將近一半。這個數字是可怕的,在未來的幾十年,野生企鵝就很有可能會滅絕。
極地動物,除了企鵝,還有很多極地動物例如北極熊等,這些動物從出生就要面臨殘酷的生存挑戰,既要面臨嚴寒,又要其他動物例如海鷗的捕食,它們能夠成年已經萬幸,然而由於極地氣溫升高、過度捕撈,造成魚蝦銳減,食不果腹,餓死是常有的事。
企鵝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遊禽,可能從未想到過有一個叫做「氣候變暖」的惡魔,悄無聲息地葬送了自己。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隨著全球變暖加劇,還有一項巨大的隱患,威脅著人類社會。冰川底下,古老的病毒是否會甦醒?會不會帶來一場巨大的災難?這些都上未可知。
如果我們不能避免這場災難,那我們應該盡全力去讓這場災難推遲,以更好更先進的姿態去面對。
保護環境,是每一個地球人的責任,從你我做起。
雨果說,「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
大自然可以是我們的慈母,我們要同心合力,好好的善待她,從身邊的一樁樁小事做起,做好垃圾分類,節約用水,節約用紙,夏天把空調調高一度,使用節能燈,少用一次性餐具,選擇綠色出行方式,甚至是多買白色衣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