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財經社 姜弋
編輯| 鹿鳴
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北鬥相關市場需求和產業鏈再次被大眾關注。
實際上,北鬥概念在市場中存在已久。不少概念股公司曾經歷業績起伏,也有不少蹭「北鬥」概念的公司在大浪淘沙中被揭開真面目。
北鬥大熱
7月31日,備受矚目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舉行,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
此前的7月29日,有媒體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
據《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披露,到2020年系統全面建成之際,北鬥將面向全球用戶提供七大服務。
好消息迅速傳導至資本市場。以北鬥概念股、國內衛星導航產業首家上市公司北鬥星通為例,7月29日、30日,北鬥星通股價日漲幅均超過10%。滬深交易所7月31日公布的交易公開信息顯示,北鬥星通因成為日換手率達到20%的前五支證券而登上龍虎榜。31日,北鬥星通收報46.49元,漲1.22%,換手率27.07%,成交額46.97億元。
北鬥系統的意義不言而喻。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員徐穎曾就北鬥系統的「獨立自主」表示,「北鬥系統不依賴於任何別的系統而運行;北鬥系統所有的核心技術都是自主智慧財產權,不依賴於別國的核心技術而運行。」
從產值數據來看,前述《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為3450億元,同比增長14%。
數據顯示,中國衛星導航產業上遊比重為10.9%,中遊產值比重為47.5%,下遊產值比重為41.6%。前瞻產業研究院相關報告認為,衛星導航產業用戶端和市場端應用程度正不斷提高。
被北鬥概念帶火的A股公司
A股市場中,包括北鬥星通、合眾思壯、海格通信、中國衛星等產業鏈上下遊公司均在「北鬥」概念股之列。
不過,2019年業績情況顯示,多家北鬥概念股公司正面臨營收下滑、由盈轉虧的困境。
北鬥星通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9.87億元,同比下降2.10%;淨利潤為-6.51億元,上一年度北鬥星通淨利潤為1.07億元。
對於淨利潤下滑,北鬥星通解釋稱,為公司結合實際經營情況及宏觀環境、行業政策、客戶需求的變化,根據相關會計政策規定,資產減值7.08億元,影響歸母淨利潤-6.28億元。此外,研發支出費用同比增加0.78億元。
布局北鬥高精度的合眾思壯也未能交出亮眼的年報成績單。2019年,合眾思壯實現營業收入15.48億元,同比下降32.66%;淨利潤為-10.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合眾思壯2019年度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據報告,截至2019年12月31日,合眾思壯已支付相關公司的預付帳款餘額為22.21億元,而與該預付帳款相關的全部各批次合同均已逾期。
熱炒背後烏龍頻現
北鬥概念已在資本市場中經歷多輪「熱炒」,也有蹭北鬥熱點的A股公司曾被「揭穿」。
2007年,服裝廠商江蘇三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三友」)曾宣布與相關合作方籤訂了《「北鬥衛星系統應用設備產業化」項目合作協議》。
江蘇三友稱,協議籤訂後公司將首付項目合作研發款100萬元給合作方,用於「北鬥授時設備」的研製,還將負責組織 「北鬥授時設備」項目的小試完善、中試;並出資375萬元,同合作方設立江蘇北鬥公司,研發、製造和銷售北鬥衛星系統應用設備。
但2014年,江蘇三友宣布江蘇北鬥資不抵債,並對其進行破產清算。此次「蹭熱點」以失敗告終。
還值得一提的是,A股北鬥概念曾因一則「北鬥地圖App」的烏龍鬧出笑話。
2018年4月,多個消息稱「北鬥地圖App」將於當年5月上線,其導航功能可精確到1米以內,能夠清晰定位到具體車道。
該消息隨即席捲市場。有機構就此跟風點評稱,「北鬥高精度定位正式應用」;「北鬥地圖APP的落地運行,有望進一步推動北鬥系統從軍用市場延伸到空間更大的大眾消費市場。」
實際上,據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員徐穎對此闢謠稱,北鬥系統是「不可能」做出地圖的。
據了解,北鬥系統可以為地圖中的某些標定點提供精準的位置信息,但它沒有辦法告訴用戶面前這個點是電線桿還是馬路。「這些是需要圖像信息的。」徐穎稱。
徐穎表示,「希望大家不要被名字所迷惑,北鬥兩個字不代表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地圖軟體到底好不好用主要取決於其它的因素,與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之間並沒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