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膽忒肥! 10元錢就能定位手機號
每月花費10元可以隨時定位某一個特定手機號、每月花費1000元可以隨時定位某些手機號……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公安局近日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41名,涉案價值800多萬元。這一犯罪團夥買賣的公民個人信息,包括手機定位信息、物流信息、機主信息、電話查詢、學籍檔案、徵信信息六大類,形成了一條網絡個人信息買賣的黑色產業鏈。
黑鏈·調查
10元就能「私人訂製」
泰安市公安局在今年公安部和山東省公安廳部署「淨網行動」中,梳理本地線索,發現有人通過網絡大量買賣公民個人信息。泰安市公安局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相關工作,通過深入分析研判,層層剝繭抽絲,確定犯罪嫌疑人為於某。
「於某之前就有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前科,是公安機關重點關注對象。」肥城市公安局網安大隊副大隊長劉均鵬說,經過一段時間偵查,民警發現於某「重操舊業」,成了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中間商」。隨後,專案組民警以於某為突破口,迅速追查出12個上線和相關源頭,摸清了個人信息買賣的完整犯罪鏈條。
3月7日,專案組分赴黑龍江、廣東、江西、江蘇、貴州、雲南等地,開展了集中收網行動,在一周內將涉案的41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歸案,繳獲90餘部手機及多臺筆記本電腦等作案工具,涉案價值800多萬元。至此,這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宣布告破。犯罪嫌疑人到案後,均對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供認不諱。劉均鵬說,在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除了大批量販賣個人信息外,還為「客戶」提供精準服務,進行「私人訂製」。
針對「客戶」不同需求,犯罪嫌疑人王某推出了兩種不同的「套餐」。據供述,一種套餐是每月10元,可以隨時定位某一個特定的手機號;另一種是每月1000元,可以隨時定位某些手機號。
黑鏈·源頭
中間商暴力加價甚至百倍
在警方抓獲的41名犯罪嫌疑人中,「中間商」於某通過網際網路招攬「客戶」、查詢需求後,聯繫「上線」、轉接「服務」給「客戶」。之後收取資金,與「上線」進行結算,由此形成「分工專業」「配合高效」的黑色產業鏈。
王某是手機定位服務平臺的所有者,是洩露手機定位信息的源頭。他透露:「我是基站定位平臺的所有者,有最高權限帳號,可開通具有查詢功能的其他帳號。『客戶』購買這些帳號後,可以定位手機號位置,從而獲取他人位置信息。」據辦案民警介紹,王某很少直接接觸終端「客戶」。一個標價10元的手機定位信息,經過「中間商」層層加價後,終端「客戶」有時需要兩三千元才能買到。與手機定位信息相比,物流信息、手機機主信息和學生檔案等個人信息售價較為低廉。
石某是倒賣公民物流信息的源頭。「我都是通過網際網路買賣快遞收貨地址和手機機主信息,從2017年12月開始至被抓共賣了300餘條信息,賺取1.78萬元。」石某說。
黑鏈·監管
打擊「黑手」應三管齊下
肥城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鄂宏超認為,要想斬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黑手」,一方面公安機關要堅持重拳打擊不放鬆;另一方面,公安機關也要全面加大對通訊運營商、金融機構、郵政速遞等的監管力度,從制度方面強化從業人員的自律意識與法律認知,強化從業人員管理。公民要強化信息自我保護意識,在網絡購物、使用公共Wi-Fi、自媒體社交等方面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信息,防止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盜取。近年來我國出臺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取得了積極成效。但隨著社會發展,新的問題和挑戰不斷出現。有關部門要儘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公民個人信息的儲存、加工、流轉、應用進行規範。應明確公民個人信息分級,實施等級保護措施,從而確保國家和個人的信息安全。
公安部近日就《公安機關網際網路安全監督檢查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意見稿擬規定,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竊取、非法出售、非法提供個人信息,即使不構成犯罪,沒有違法所得,也將被處以最高一百萬元的罰款。
據新華社
(責編:董兆瑞(實習生)、鮑聰穎)
探訪北京新機場:無縫銜接綜合交通樞紐 1月18日,記者探訪了正在緊張施工中的北京新機場。北京新機場建設項目作為北京市重點工程的「重中之重」,已於去年底完成航站樓封頂封圍,今年將完成主體工程施工,並將於2019年10月投入試運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