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定位、物流詳情、電話號、手機機主信息、學籍檔案、公民徵信……如此重要的公民個人信息,卻被人通過網絡大量買賣,這引起了山東省肥城市公安局的注意。近日,肥城市公安局經立案偵查,確定該嫌疑人為於某某。
自「淨網2018」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在山東省公安廳網安總隊的大力支持下,泰安市公安局啟動「網警+X一體化作戰」模式,成立工作專班,多警種合成上案,通過對涉案線索深入分析研判,層層抽絲剝繭,確定於某某是個人信息買賣「地下產業鏈」的一名生意火爆的「中間商」。
6類個人信息全部明碼標價
這些數量龐大的個人信息都通過於某某進行集散交易,信息類型包含了手機定位、物流、手機號查詢、手機機主信息、學籍檔案、公民徵信6大類,全部明碼標價,還能根據需求提供「私人訂製服務」——買家可以直接向中間商提出精準需求。
「我這個人比較懶惰,買賣公民信息來錢快,所以我就幹起了這行。」在肥城市公安局看守所,於某某在接受採訪時說,「我主要通過網際網路招攬客戶收單,然後將查詢需求報給上線,上線將結果拍照通過網際網路發給我,我再轉發給客戶,客戶將錢給我後,我再和上線進行結算。」
辦案民警介紹,於某某買賣公民個人信息多達幾百萬條,獲利四五十萬元。
「據我了解,下家購買公民信息,有的用來催收帳款,進行手機定位;有的針對抵押車輛用戶,比對身份信息、核實地址,尋找車輛位置;有的小額貸款公司面對欠帳不還的客戶,進行定位找人。」於某某交代。
購買帳號獲取他人位置信息
民警以於某某為核心突破口擴線分析,迅速追查出其上遊的12個上線和相關源頭,摸清了6大類個人信息買賣的黑色鏈條。
王某林是上線之一,屬於竊取手機定位信息的源頭。
「我是一個基站定位平臺的所有者,我向別人出售這個平臺的帳號,別人可以通過從我這裡買的帳號定位其想要的手機號的位置,從而獲取他人的位置信息。」王某林交代。
王某林有一個最高權限的帳號,可以添加其他帳號。如果他人想定位手機號一般是通過王某林開戶,之後,對方把想要定位的手機號發給王某林,王某林就把手機號添加到對方在該平臺購買帳號的後臺上,對方再登錄平臺帳號,就可以在其帳號裡對這個手機號進行定位了。
「加上我的帳號,這個平臺總共有9個帳號。」王某林說,在定位服務收費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一個手機號定位,一個月10元;還有一種是包月1000元,包月的定位什麼號都可以。
辦案民警介紹,就是這個10元的手機定位信息,經過層層轉賣後,最終使用者往往需要支付兩三千元才能買到。
42名嫌疑人全部抓獲歸案
與王某林一樣,石某是倒賣公民物流信息的源頭。「我買了一款改號軟體,有了它我就能偽裝成任何人的手機號,然後給物流客服打電話,諮詢快遞信息,從而轉賣牟利。」石某說。
張某坤雖是於某某的上線之一,但與於某某一樣,也是一名「中間商」,主要從事機主信息倒賣。據他介紹,算下來他的成本不到1000元,但收入達到3.5萬元。
「我購買了一款軟體,可以通過手機號查詢機主的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地址等,很多要債的人非常需要。」張某坤介紹。
辦案民警介紹,為了實現對該不法團夥的全鏈條、源頭式打擊,他們沒有貿然行動,而是繼續對案件進行深入的證據固定,抓捕時機成熟後。
3月7日,專案組組織60餘名精幹力量兵分30餘路抓捕組奔赴黑龍江、廣州、江西、江蘇、貴州、雲南等18省33地市,行程10萬餘公裡,開展了集中收網行動,在一周內將涉案的42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歸案。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記者 徐鵬 通訊員 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