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曲面的高解析度圖片,人體的細胞結構只是巧合嗎?

2020-11-27 愛運動的小桐

我們都知道我們生活在太陽系,許多人只知道太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恆星,但他們不知道太陽有多大。事實上如果太陽的質量是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也就是說,與太陽相比,其他行星,包括地球,實際上都是微不足道。

因此近年來,人類雖然在航天事業上發展得很好,但一直在探索月球和火星等行星,因為之前人類的科技水平還遠遠不能探索太陽。然而儘管沒有辦法對太陽進行近距離的探索,人類對太陽的觀察並沒有被放棄。

科學家在世界上拍攝了太陽望遠鏡的高清照片最多!在過去,地球的技術不是很先進,拍攝高清和太陽總是很困難的。基本上很難得到太陽表面的照片,但這次他是太陽表面最真實的照片。

通過這張照片,我們可以發現太陽的表面似乎是人體的細胞結構,就像人體內一個接一個,緊密相連在一起。如果你對整個人體的細胞結構有一定的了解,你會發現太陽的表面照片看起來非常相似。

根據這張圖片,很多網友在網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儘管他們非常相似,但是太陽和人體內單元格之間應該沒有任何聯繫,只是個巧合,高清拍攝不夠具體,如果你有更清晰的照片,你會發現這不是一回事。

然而有些人認為這不僅僅是巧合,關於宇宙的許多事情人類都不知道,在太陽系之外,僅在太陽系中就有許多未知的東西,太陽的表面似乎是人體的細胞結構,可能與此有關,你覺得這只是巧合嗎?

相關焦點

  • 太陽表面最高清的照片!仿佛人體的細胞結構,僅僅是巧合嗎?
    我們通過這張照片可以發現,太陽的表面仿佛就是人體的細胞結構,就好像是人體內一個個細小的細胞,同時又一個個緊密的連接在一起。如果大家對於整個人類體內的細胞構造有一定的了解的話,就會發現太陽的表面照片看起來確實很相似。
  • 太陽表面最高清的照片!仿佛人體的細胞結構,僅僅是巧合嗎?
    大家都知道我們生活在太陽系裡,很多人其實只知道太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星體,但是並不知道太陽到底有多大。其實如果從質量上來看,太陽的質量是太陽系總體質量99.86%,也就是說和太陽相比,其他的星球包括地球在內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
  • 最高清太陽圖片!布滿細胞樣結構 翻滾著等離子
    中新網1月31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太陽望遠鏡丹尼爾井上(DKIST)拍下了迄今為止最高清的太陽圖片。當地時間29日,位於美國夏威夷毛伊島的太陽望遠鏡DKIST拍下了太陽表面的高清圖片,為科學家們提供了重要的細節。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太陽望遠鏡拍攝到迄今為止最高清的太陽圖片。來源:NSF官網報導指出,圖片上看得到太陽表面布滿細胞樣結構。
  • 雙語閱讀:新的高解析度太陽圖片,驚不驚喜?害不害怕?
    新的高解析度太陽圖片揭示了其可怕的結構翻譯:塗博士歐洲最大的太陽望遠鏡剛剛發布了前所未有的太陽特寫圖像,這些圖像看上去有些恐怖。科學家說,GREGOR是在西班牙泰德天文臺由一組德國科學家團隊操作的望遠鏡,它拍到了太陽複雜結構的高解析度新圖像,這也是歐洲望遠鏡有史以來拍攝的最好的圖像。
  • 美望遠鏡拍下最高清太陽圖片 布滿細胞樣結構 (1/3)
    美望遠鏡拍下最高清太陽圖片布滿細胞樣結構 (1/3) "← →"翻頁
  • 未解之謎:地球生命的出現真的只是巧合嗎?
    我們的地球是太陽系,銀河系,甚至整個宇宙中唯一擁有智慧文明的星球,當然這只是在當下我們有限的認知範圍所認為的,至少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有其他地外生命的存在。可是宇宙中真的就只有地球有生命的存在嗎?那我們又是怎麼而來的呢?地球生命的出現是更高智慧生命所創造的,還是僅僅只是巧合的出現?從目前已知的科學研究來看,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和豐富多彩的生態系統,包括人類文明的存在,這都和地球本身及其所處在太陽系中的位置關係至關重要。
  • 人體和地球之間匪夷所思的巧合,世界5000年這些巧合還有多少
    導語:人體和地球之間匪夷所思的巧合,世界5000年這些巧合還有多少古代講究天圓地方,但是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們終於見識到了,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的全貌。藉助高科技,我們能夠從外太空俯瞰這個美麗的星球,它的名字叫地球。
  • 地球與人體的驚人巧合
    人體與地球有如此多的相似,讓我們在驚嘆造物主的神奇時,總會有這樣的疑問:這到底是上天的安排還是純粹的巧合?就像人體具有自愈能力一樣,地球的「體內平衡」體現在很多方面。例如,雖然地球的大氣成分和海洋鹽度可以被眾多因素破壞,但是二者始終保持在穩定狀態。雖然太陽輻射在過去持續增強,但是地球表面的溫度卻一直很穩定;雖然地球經常遭受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經常受到生物活動所帶來的創傷,但是地球如同擁有自愈能力一般,一定時間過後又能恢復如初。
  • 顏寧等在《細胞》發文報導ABCA1的三維結構—新聞—科學網
    正因為膽固醇對於人體健康具有兩面性,所以細胞內的膽固醇平衡(cholesterol homeostasis)對於維持人體的健康是必須的。細胞內膽固醇平衡的整體示意圖 (圖片來源:《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膽固醇逆向運輸是指將肝外組織細胞內的膽固醇通過血液循環轉運回到肝臟,在肝臟中進行代謝轉化再排出體外的過程。膽固醇逆向運輸可以通過將過量的膽固醇從動脈血管壁細胞排出體外來阻止泡沫細胞的形成,從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
  • 火星發現《星際迷航》艦隊標誌 NASA解釋:只是巧合
    當然,這只是一次巧合而已。NASA介紹說,今年4月22日,MRO探測器利用搭載的高解析度成像科學攝像儀(HiRISE),在火星希臘平原的東南部,拍下了這張倒V字形的地表照片。HiRISE團隊表示,這個圖案其實是火星上的一座沙丘,屬於古老火山噴發的遺蹟,除了熔巖自然留下的位置,還與當地風向有關,持續性地吹拂使其意外形成了這樣的形狀。
  • 太陽直徑為月球的400倍,距離也是400倍,這是巧合嗎?
    作者 宇宙探索2018原標題:太陽直徑為月球的400倍,距離也是400倍,一切都是被設計好的?  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大概相當於130萬個地球那麼大;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的大小僅為地球的1/49左右。雖然太陽和月球的體積相差懸殊,但當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望向它們時,二者的大小卻顯得相差無幾。
  • 太陽直徑為月球的400倍,距離也是400倍,這是巧合嗎?
    雖然太陽和月球的體積相差懸殊,但當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望向它們時,二者的大小卻顯得相差無幾。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日月兩大天體在人類文明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的地位基本相當。而事實是,月球的直徑只有3476.28千米;而太陽的直徑長達139.2萬千米,由此可見太陽的直徑約為月球的400倍,二者在體積上根本不是同一個檔次,可以說月球在太陽面前猶如一粒沙子。
  • 太陽的直徑是月球的400倍,與地球的距離比也是400倍,是巧合嗎?
    太陽有多大,我們很難直接體會,可是我們能夠體會到地球的巨大,而太陽足足有130個地球那麼大,真的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差距。那月球有對大呢?它的半徑只有地球的1/49。現代科學觀測表面,太陽的直徑大約是139萬公裡,而月球的至今大約是3476千米。從數值上看,太陽的直徑大約是月球的400倍,這意味著,假如月球和太陽與地球的距離相等的,那太陽如果是一顆籃球的話,那月球還不如一顆綠豆。
  • 「曲面屏」手機有現實意義嗎?還是只是單純的「營銷噱頭」
    目前市面上採用曲面屏的手機廠商逐漸增多,也給人們增添了更多手機的選擇性,曲面屏的設計雖說美觀驚豔,同時也有人認為只是營銷噱頭,那麼下面就來講解一下曲面屏手機的優缺點,曲面屏和全面屏有什麼差別,究竟是不是單純的營銷噱頭。
  • 相同DNA的人體細胞為何命運職責皆不同?專家這樣說
    「帶有同樣DNA的人體細胞為什麼『命運』『職責』皆不同?」單細胞基因組學奠基人、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表示,生命組成的最小單位——細胞,存在「千胞千面」的現象,依靠「線性」認知基因組序列密碼無法解釋,不僅需要從基因立體構象的3D視角理解基因的表達,還需要實時在線探查「單細胞事件」的動態。
  • 人體細胞內存在全新DNA結構
    科技日報北京4月24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3日報導,澳大利亞科學家首次在人體活細胞內發現了一種新的DNA結構——被稱為「i-基元」(i-motif)的「DNA扭結」。這表明,除了眾所周知的雙螺旋結構外,人類DNA還擁有更複雜的結構,這些結構也影響著我們的生物學功能,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將促進我們對DNA的理解。
  • 人體細胞能製造氫氣嗎?
    人體細胞產生氫氣嗎?在今天的生物學教材中,這個問題顯得非常不正確。因為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存在這種現象,過去也沒有人明確提出這個可能。但是作為氫氣生物學研究的學者,從理解氫氣生物學效應核心基礎角度出發,我們應該提出或排除這種可能。
  • PLoS Pathog:首次利用高解析度電子顯微鏡觀察腸道中HIV感染
    了解這種病毒如何感染細胞和在腸道中如何積累是開發新療法的關鍵。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理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高解析度電子顯微鏡觀察受到感染的有機體內真實腸道組織中的HIV感染,從而對腸道中的HIV感染進行迄今為止可能是最為詳細的描述。
  • 科學家:不想承認,但充滿太多巧合
    巧合一:地球恰好在太陽系內的宜居帶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內有八大行星,這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的位置都不相同,其中最近的為水星,最遠的是海王星,但是不管是最近還是最遠,這些星球都沒地球運氣好,因為我們距離太陽不近也不遠,恰好是遠近適中,所以溫度才適應生命的存活。
  • 人體結構與功能的四元數模型——人體設計是數學家的傑作嗎
    具體地,將四元數模型用於解析人體的結構和功能,即,在結構上的對應關係是,在功能上的對應關係是,由此可獲得對人體結構與功能的新認識,尤其是將人體可視為向量(vector)而不是標量(scalar)進行看待,同時從作為微生物的腸道菌群對人體從飢餓信號起源的角度,以及同樣屬於微生物的線粒體對人體呼吸功能控制的角度,強調了人體共生微生物對涉及到生存與死亡所必須依賴的飢餓與呼吸這兩大生理功能的信號起源和生物控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