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36星團包含了我們發現過的最大質量的恆星:是太陽質量的250倍。這裡發現的最亮的恆星是太陽亮度的8,000,000倍。質量是決定恆星生命的最重要的天文特性。
摩根-基南光譜分析系統,其上方顯示的每個星級的溫度範圍均為開爾文。我們的太陽是一顆G級恆星,產生的光線有效溫度約為5800K,亮度為1太陽光度。也有恆星的質量僅為太陽質量的8%,它們會以約0.01%的太陽光亮度燃燒,並且壽命是太陽的1000倍以上。更大的質量通常會導致更高的溫度,更大的亮度和更短的壽命。
活躍的恆星形成區域NGC 2363位於距離我們僅1000萬光年遠的附近的星系中。這裡可見的最亮的恆星是NGC 2363-V1,在左側的黑暗空隙中可見孤立的明亮恆星。儘管它的亮度是太陽的6,300,000倍,但它的質量只是太陽的20倍。由於大質量的恆星燃燒很迅速,最大質量的恆星通常出現在恆星形成活躍的區域。
19世紀的「超新星冒名頂替者」噴發,將許多物質噴射到星際介質中。像我們這樣的富含金屬的星系中的高質量恆星。Eta Carinae可能是太陽質量的100倍以上,但它不是宇宙中最大質量的恆星之一。僅僅亮度是無法說明問題的,因為短暫的爆發會導致典型的大質量恆星出現異常的暫時亮點。
星團NGC 3603位於離銀河系2萬多光年之外的地方。其中最大質量的恆星是NGC 3603-B,它是一顆位於HD 97950星團中心的Wolf-Rayet恆星,位於大型恆星形成區域。在我們自己的銀河系中,大規模的恆星形成區域,如NGC 3603,容納了許多超過太陽質量100倍的恆星。
心臟星雲中心的恆星被稱為HD 15558,它是一個巨大的O級恆星,也是二元系統的成員。直接測量的質量為152倍太陽質量,它是我們所知道的最大質量的恆星。作為二元系統的一員, HD 15558 A是具有確定價值的最大質量恆星:152倍太陽質量。
大麥哲倫星雲,是我們當地群體中的第四大星系,在主要星系的右側和下方有巨型恆星形成區域的狼蛛星雲。它是改星系最大的恆星形成區域。然而,所有恆星質量記錄都源自大麥哲倫星雲中的恆星形成區域30 Doradus。
塔蘭圖拉星雲的一大部分是最大的恆星形成區域。在頂部,您可以看到氫,硫和氧的存在,其揭示了LMC豐富的氣體和等離子體結構,而下部視圖顯示了RGB顏色複合物。它被稱為狼蛛星雲,質量約為450,000倍太陽質量,包含超過10,000顆恆星。
恆星形成區域30 Doradus,位於銀河系衛星星系之一的狼蛛星雲中,包含人類已知的最大,質量最高的恆星。這裡展示的最亮的藍色恆星系列是超密集星團R136,其中包含近100顆恆星質量約為100個太陽質量或更大的恆星。它們中的許多都具有超過一百萬倍太陽光度的亮度。中央星團R136包含72顆最亮,最大質量的恆星。
大麥哲倫星雲中的狼蛛星雲中的星團RMC 136(R136)是已知最大質量恆星的家園。R136a1中最大的是太陽質量的250倍。記錄保持者是R136a1,是太陽質量的260倍,明亮的是太陽8,700,000倍。
R136核心最熱,最藍的恆星的紫外圖像和光譜圖像。僅在狼蛛星雲的這個小部分中,通過這些測量確定了超過100個太陽質量的9顆恆星和50多個超過50個太陽質量的恆星。R136a1中最大質量的恆星,超過250個太陽質量,並且在其生命的後期。
宇宙中第一批恆星開始運轉的圖解只有大質量雲團中最大的團塊才能成為恆星。直到足夠的時間讓重力影響更大的尺度。如果沒有重元素來促進冷卻,預計恆星的質量將經常超過目前已知的最大質量恆星的質量的閾值。藉助美國宇航局即將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我們可能會發現第三類恆星,它們的質量可以達到太陽的數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