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神劇,相信大家應該是很熟悉了,而我們經常在一些抗日題材的的電影或者是電視劇中,會看到很多的日軍的軍官除了標配的武士刀外,還有就是在鼻子下留著一小撮的小鬍子,根據現在的審美來說,這一撮小鬍子只會讓人感到想笑,那為什麼那個時代的日本人會在鼻子下留這樣的一小撮的小鬍子呢?
原本很多人感覺,在影視劇中留這樣的鬍子,是為了增加影視劇的趣味性,但其實不是的,在鼻子下留著一小撮的小鬍子可是有著說法的。這一撮小鬍子的正確叫法是衛生胡,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在日本等國家是較為流行的造型。日本是很尊重武士道的,這種鬍子和日本的武士道有著共同點,因此,在當時的日本很是珍貴。
而只留鼻子下中間的一小撮,也很方便鬍子的日常整理和清理,吃東西的時候,也不必擔心飯粘到鬍子上或長長的鬍子掉進飯裡,所以被稱為「衛生胡」,又因為造型很像牙刷,也被稱為「牙刷胡」。此外,因為兩個很有名的人留過這種鬍子,也被稱為「卓別林胡」和「希特勒胡」。當時德國元首希特勒的衛生胡,許多人也是印象很深刻。
希特勒首次留衛生胡在集會上出現時,看習慣了大鬍子的德國人感到很奇怪,但很多崇拜他的軍官士兵都紛紛開始模仿他,這也使得衛生胡開始流行起來。我們都知道西方人相較於我們東方人而言,他們的鬍子長得比較快,當時很多人喜歡留大鬍子的,但是大鬍子多少會給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在行軍打仗的時候更是無法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打理鬍子,在對比下衛生胡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因此,衛生胡在軍隊中更加的流行了。
日本是一個很崇拜強者的民族,當時的他們對強大的德國十分的崇拜,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全面地向德國學習,當時的日本幾乎是在學習德國的一切,曾多次派遣使者去到德國學習,學習西方的文化、制度、法律。甚至在服飾上也要學習德國,要達到全面的西化。所以說,連著留衛生胡的習慣當然也是學去了,到後來這留衛生胡甚至在日本成為了身份的象徵。但在日本戰敗後,很多人便再無心留衛生胡,隨著時代在不斷的發展,衛生胡也被現代人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