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戰略諮詢委員會召集人、兩屆「金頂獎」設計師張肇達
今天的中國時尚已站在新的國力基石上,甚至一定程度可以展現出躊躇滿志的姿態。技術浪潮與商業實踐正不斷推陳出新,帶來新發展機遇。2020年,中國時尚業經歷了疫情的休克式打擊後,有望通過逐步建立新範式重新覺醒與復甦。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戰略諮詢委員會召集人、兩屆「金頂獎」設計師張肇達近日撰文,對當下全球時尚業、中國時尚業未來發展趨勢做了如下幾個思考。
思考之一:中國時尚業如何破局
中國時尚產業的挑戰在於如何利用既有產業規模優勢,通過技術進步與運營提升創造更高的競爭力。
1.薄弱環節突破。在中國時尚產業鏈中,尚有不少在全球同業不具備競爭優勢的領域。諸多被跨國公司壟斷的纖維品類是我們需要通過科技研發獲得突破的方面。除了纖維,印染後整理、助劑、高端裝備、智能製造……都是我們需要繼續提升的領域。
2.品牌運營。長期以來,品牌被認為是我們的短板。今天,品牌在中國的發展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一大批新品牌將應運而生,豐富的歷練、一定消費群的積累、品牌觀的成熟、文化的自信都將賦予中國時尚產業更成熟的品牌經營能力。可以想像,更具某種文化風格、有著設計師獨特品位、有著更強運營能力的品牌將快速脫穎而出,成為新的弄潮兒。這將打破現有的全球時尚品牌的階層固化,以嶄新的姿態與新浪潮佇立於世界時尚之林。
3.本土文化。我們期待中國設計師與企業家創立大量以本國文化元素為主導風格的時裝品牌。而其中,必然有不少品牌登上世界奢侈品的殿堂。
4.綠色環保。時尚產業已名列全球第二大汙染產業,僅次於石化產業。綠色環保理念與循環經濟的提倡迫在眉睫。
5.產業伺服體系。一方面是政府政策。提高土地產出價值、環保政策出臺、推動行業自律、培育產業新動能,同時有意識地在全球時尚產業格局中找準本地區的立足點,通過激勵機制強化競爭力。政府支持愈到位,產業發展愈健康。另一方面是媒體評論。時尚評論的生態正變得多元。
思考之二:灣區,重構時尚創新體系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經濟和產業活躍度最高的地區,而其紡織服裝產業也是三個大灣區中,集群度最高、製造業最發達、最早推進技術升級、上下遊銜接最緊密的,因此最有條件打造一個完整的、以智能製造升級為核心的產業體系。
環渤海大灣區,以首都北京為龍頭,創新資源集中,藝術文化氛圍深厚,科研實力最強,其紡織服裝產業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依此稟賦,適宜構建一個以北京為創新源頭,更高層、開放的時尚創新體系,並以此為契機,推動該區的紡織服裝與時尚產業形成既融合共生、又各具獨特優勢的可持續創新生態圈。
環杭州灣大灣區,中國商業和消費最發達的地區,也是中國產業信息化程度領先的地區,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頗具成效。其紡織服裝產業率先實現電子商務化,並依託其演化出了各種新的商業模式、零售模式、消費方式,以此為基礎,可開創一個以數位化服務為核心的,代表最先進時尚商業模式、時尚消費方式的時尚商業終端體系。
思考之三:城市,描繪中國時尚名片
辨析中國最具地域代表性的重點城市,挖掘這些城市不同的時尚特質,構築起一張張獨特的中國地域時尚名片,我們或能向世界展現中國時尚文化多樣性的風貌,以及管窺未來中國時尚帶給世界的浪潮。
——北京,皇家氣蘊之上的中國時尚庭院。北京作為首都、現代時尚中心,以開放的態度匯聚時尚專業人士、品牌、企業家、設計師、專家,未來北京的中國服裝設計將以藝術時尚、綠色時尚、科創時尚、精工技術為特點發展。北京將成為中國的「綠色時尚之都」,在時裝行業內實現更大的可持續性。
——天津,百年產業延展新風尚。天津和北京共同以綠色科創時尚為發展核心,但根據天津當地特點宜推行實用休閒時尚的文化。天津可藉助貿易博覽會擴大環渤海地區的時尚影響力,通過舉辦時尚可持續發展會議,從技術可持續的角度探討時尚;綠色科創時尚將成為當地時裝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使得京津冀核心區成為世界可持續發展和科創時尚的領先中心。
——上海,中國與世界的時尚交匯之港。上海在未來會以其特有海派文化的生活方式,以城市的開放性、國際感、商業氛圍,成為前衛時尚、街頭潮流的中心,大型的時尚聚集地。時裝公司在這裡設立總部,高密度的產業集群,吸引聚集全球大量的時尚公司,發起大量的人才和資源共享,加深行業參與者之間的協作,提供合作機會。
——杭州,長三角時尚集群與數位化創新基地。杭州未來將以多樣化時尚、高水平工藝、電子科技為核心發展。杭州文化多樣,使其成為多樣化時尚的匯聚平臺,而杭州的數位技術發展,讓消費者在線上和實體零售環境中相互反應,真正讓時尚成為「體驗經濟」的一部分。杭州將成為時尚和技術聚集地,拉動數字製造並引起廣泛的應用。
——南京,古樸與新潮的風尚融匯。未來,南京的服裝發展將崇尚簡單大眾化,重點在於創新科技的不斷投入,不斷開發新的高科技面料,創造出低成本高質量的服裝材料,以創新技術帶動時尚發展。南京的時尚理念將不像其他城市那般追逐快速更迭的時尚潮流,而是推崇忽略時尚的時尚,服裝設計將為大眾而造,任何人都可以輕易融入個人風格。
——青島,向海舒展羽翼中詮釋海洋時尚風華。在青島的生活方式中挖掘時尚行為,讓青島特有的舒適健康時尚成為新的時尚審美標準,娛樂和運動成為新的流行風潮,並體現在青島的自有時尚品牌中。得益於山東省內紡織服裝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加大科技投入,變勞動密集型為資本密集型,實施差異化策略,以質量、技術、價格取勝,鼓舞企業生產「設計導向」的產品,強化高附加值產品等一系列舉措,山東省將擁有更強大的紡織服裝產業基礎。「家門口」的強大供應鏈,使得青島自有時尚品牌的發展將獲得廣闊商機。
——重慶,構建西部時尚創新高地。重慶的時尚體現在日常,融合川美的藝術、兩江風光,代表了這座城市樸實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實用性、概念性與開放性並舉,時刻將環境和生態理念融入到產品設計中,並有效與市場、消費者掛鈎,從而在知識、技術、創造力和市場之間尋求一種平衡,是未來重慶時尚產業的主要發展目標。
——西安,「一帶一路」時尚喚醒新動能。西安未來時尚的發展以注重服裝的功能性、環保科技為重點。以功能性為主導,西安將成為一個可持續研發設計和生產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時尚紡織實驗基地,致力於對影響產業未來趨勢的研究,包括特種產品、技術紡織品應用領域拓展,以及定製生產和增值服務方面。
——廣州,超級集群的時尚厚度。廣州擁有全球最完善的服裝產業鏈,是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服裝流通基地。反對保守的優雅與精緻,崇尚與眾不同的多層次混搭風格,另類而前衛的時尚元素,善於通過細節來表現自我的獨特,將是廣州時尚新勢力的風向標,而潮流在廣州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全球流行元素在網際網路的推動下,廣州時尚融合與裂變的速度將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強勁。
——廈門,南國時尚的清新風貌。廈門在紡織服裝產業中大力推進「網際網路+」「數控一代」示範項目,以及以「機器換人」為重點的智能化、數控化改造。未來的福建時尚將是建立在全民健身與健康意識覺醒上的智能化運動時尚風潮,得益於數位化改造升級,推進新型纖維紡織技術蓬勃發展,使得更符合環保需求、觸感和舒適性上更突出的功能性纖維面料得到大力開發和廣泛應用,出現高品質的功能性運動潮牌,產品具有更鮮明的運動機能風格。
——南寧,民族時尚風華的繼往開來。南寧未來的時尚設計將引領東南亞,充分展示民族氣度。廣西可通過大力度推動本地文化,結合戲劇、音樂和美感多領域同時傳播,將民族特色向東南亞輻射。通過大力投資時尚業,廣西能夠向世界展示自己所塑造的民族品牌形象,促進廣西成為一個具有獨特民族文化、創造力和前瞻性思維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