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運動就是作?可以不了解,但是請善良丨原創

2020-12-04 新周刊

極限運動,絕不是致命的美麗。/ Free Solo

近日,24歲的大學女生安安因翼裝飛行中的意外不幸遇難。

年輕生命的隕落引起了大家對極限運動的空前關注。在這場盛大的遺憾中,羨慕、致意、嘲諷、咒罵,一一列席。

這是一場遺憾,但並不代表,它是未經審視的。

安安的社交動態裡,記錄著各地的風景。/社交媒體圖

如果經過此次事件的討論,能達成我們對極限運動的啟蒙,不僅欣賞它理想化的一面,也能平靜地將它視作準入門檻較高的運動,就算是在遺憾中添加了一點欣慰。

大多數時候,極限運動被描繪成有閒階級的限定追求。B站宣傳片《後浪》也用蹦極、滑雪、潛水的鏡頭來為「後浪」們貼上自由、夢想的標籤。

而事實上,大多數極限運動員的人生並沒有那麼華麗,他們是一群孤獨天真的人。

熱愛極限運動被認為是「後浪」的一種標誌。/Bilibili宣傳片《後浪》

傳說中的「尾崎八項「可謂是人類對極限運動的最大想像力:衝鋒艇極限漂流、珠穆朗瑪峰傘降、墨西哥燕子洞定點跳傘、科爾特斯海衝浪、阿爾卑斯山翼裝飛行、阿爾卑斯山速降滑雪、委內瑞拉天使瀑布徒手攀巖、委內瑞拉天使瀑布後仰高空跳水。

看了這些瘋狂的名詞組合後,「完成八項就能獲得涅槃「的說法,也沒那麼匪夷所思了。

極限運動員的出發點可以有很多,但他們都認可了同一個終點作為生命可能的結局,那就是意外死亡

極限運動員往往都做好了直面死亡的準備。/圖蟲創意

這種使命感,就像英國著名登山家喬治·馬洛裡在被問到,「為什麼要攀登珠穆朗瑪峰」時,理所當然的回答:

「因為山就在那裡。」

極限運動絕不是致命的美麗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安安本會穿著她白色的戰袍出現在極限運動的宣傳短片中。從直升機上向天門山一躍而下,如同飛鳥或者鼴鼠般飛過群山。

但是她的人生體驗戛然而止了。在偏離飛行路線並且失蹤後,她的遺體在無人區的一片密林中被發現。

18歲學單板滑雪。19歲在峇里島學習水肺潛水,考出AOW潛水證,深潛30米。20歲學習自由潛和衝浪,通過AIDA自由潛四星考核,能閉氣3分多鐘,在水下平遊。21歲玩「風洞「或稱室內跳傘。22歲,穿上了翼裝服,想像著繼續擁抱天空和海洋。

這樣的24歲,緊湊豐富,但這樣24歲的一生,還是過於短暫了。

安安短暫的一生中擁有過人的經歷。/《新京報》

年輕的一跳,讓翼裝飛行成為了爭議的焦點。即使在極限運動中,它也是小眾運動,國內的參與者不超過50人。

翼裝飛行(Wingsuit Flying)名為飛行,但從體育類別來說,屬於自由降落運動的一種。

「飛行」時,跳傘運動員身著翼裝,利用身體擺動,準確控制飛行的方向和速度。它的一般時速為100公裡,最快時速能超過280公裡,相當於高鐵的速度。

電影《紅海行動》中蛟龍特戰隊的隊員翼裝空降進入戰場。/《紅海行動》

這次事件發生後,網上盛傳翼裝飛行是死亡率高達30%的送命運動,是執意追逐瀕死體驗不負責任的行為。持這種觀點的人,叫囂著反思瘋狂舉措的意義。

而實際上,這種未曾了解就煽動情緒的做法,才是最需要反思的。

不論翼裝飛行還是其他極限運動,都是技術門檻極高、循序漸進的活動。在學習翼裝飛行前,必須先拿到USPA美國跳傘協會頒發的A證,再積累200次的跳傘經驗。翼裝飛行的課程更是長達18個月,翼裝服越大,飛行越快,越難操控。

在社交媒體上,安安與網友分享在極限運動中克服恐懼的快感。/社交媒體圖

從這個角度來看,說安安是為了發個朋友圈而挑戰極限的指控,簡直充滿惡意。即使她不是行業中第一梯隊的頂尖選手,500多次的獨立跳傘次數,和已經換上大翼的事實,也足以證明,這不是心血來潮。

實際上,喜歡極限運動的人就是因為迷戀這種生存的感受,為了未來更多、更極致的體驗,也會保持敬畏,始終謹慎。越是成熟的極限運動員,越表現得像畏畏縮縮的「膽小鬼」。

根據公開資料,安安的飛行路線是提前規劃好的,還進行了兩次成功的試飛。但即便如此,在更加資深的教練眼中,這次嘗試依然充滿風險。

極限運動並不是能夠速成的玩票選擇。/圖蟲創意

在美國做跳傘教練的Will在接受極晝工作室的採訪時表示,安安的最後一跳雖然是從飛機上起跳的高空翼裝飛行,但實際高度已經非常低空了。

翼裝飛行分為高空飛行和低空飛行,從懸崖、大橋等地點起跳的低空飛行要遠遠比高空飛行更危險和複雜,更容易遭遇航線偏離或者障礙物。因此,這次安安的飛行並不是單純的高空飛行,她飛過幾個山頂機位後,將下降到距離山頂300米,進入低空飛行的區域。

有專業人士分析,如果她身著高空飛行服,山間的海波落差可能會影響備傘系統的判斷,誤認為飛行者還有足夠的空間,不會自動打開降落傘。這種說法,是對事故的合理猜測。

天門山險峻的地形讓不少大神都望而卻步。/圖蟲創意

安安並非沒有想過以一次意外作為生命的終點,她甚至早就籤訂了器官捐獻的志願書。在生前的採訪中她也曾表示,「希望一旦生活中有意外發生,也能盡最後一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

極限運動「致命」美麗的刻板印象該被打破了。我們看到的規範性安全性欠佳的一面,恰恰證明了向無風險的無限趨近才是極限運動的真正追求。

個人選擇的價值,不需要蓋棺定論

當意外發生之後,人們試圖爭個對錯的熱情,總是勝過去了解極限運動本身。

或許因為事故主人公年輕美麗、天資不凡、家境優越的標籤加持,許多人從這次的事故中讀出了一種生命極致體驗的瑰麗。有人甚至用「浪漫」「死得其所」來讚美這次隕落。

詩意化極限運動的風險,是危險的信號。/圖蟲創意

網友@吃螃蟹的小白龍說,「生於優渥,死於熱愛,也不枉人世間活一場了」。網友@什麼時候能擁有動森也說,「看了她18~25歲的人生,也許比我一生都精彩。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很快樂吧」。

誠然,極限運動員和愛好者都做好了意外隨時降臨的心理準備,但是將這次意外浪漫化為「人生童話」來解讀,確實和極限運動的理念背道而馳了。

與大多數人對極限運動的第一印象不同的是,它追求的並不是一次性的超凡體驗,或是生死博弈中的腎上腺素飆升。它的滿足可以來自很多地方,包括完成一次運動後的愉悅感,還有達成目標的成就感。

極限運動追求的不是瀕死的快感。/圖蟲創意

一位潛水教練分享了他遇到的一個案例。他曾經有一個缺乏信心的學生,在下潛到18米之後淚流滿面。在那一瞬間,對那位學生來說,沒有比意識到自己「真的能行」更好的獎勵。這種紮實的不斷進取的過程,才是更堅實的「心靈的力量」。

另一種主流觀點顯得更為激烈。從「後浪作死」到「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毒打,只能玩命追求生活的刺激」,更有人把這種意外致死與其他無法選擇的死亡進行對比,「有人花幾十萬美元培訓費,尋求刺激,死得轟轟烈烈;有人缺幾萬塊醫療費,放棄治療,死得如同螻蟻」。

很顯然,這種責難是不公平的,極限運動並不是某一階層的限定運動。比如跑酷理論上並不需要金錢的門檻。滑板、小輪車、極限單車所需的也是平民級的消費。至於滑雪、衝浪、跳傘、潛水一類,大多也在一般人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極限運動並不是有錢人的專屬運動。/圖蟲創意

2019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主人公,第一個以徒手攀巖的方式戰勝了酋長巖的Alex,就是在父親去世、依靠保險賠付金生活、每天住在沃爾瑪停車場、吃著66美分的晚餐的情形下,踏上他傳奇的旅程。

此外,這種觀點將死亡分出高低的做法也令人不適。作為意外而言,因為極限運動而死與其他意外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雖然它有過高達30%的死亡率,甚至第一個發明翼裝飛行服的奧地利人弗朗茨·艾香德就因從艾菲爾鐵塔上一躍而下逝世,但如今,低空翼飛的死亡率已經控制在千分之一左右,而高空飛行還要再低5到8倍。

翼裝飛行的風險是可控的。/圖蟲創意

極限運動中出現意外的概率,甚至遠比不上出車禍。

在大量的觀點中,有一種疑問確實令人為難。「有沒有想過父母怎麼辦?」「你們知道一個失蹤,多少人去尋找嗎,這給人添亂的行為,為什麼不能去評價?」

特別是當有搜救隊友差一點掉下懸崖,而引起了新一輪網絡罵戰的時候,你很難回答極限運動的結果到底是不是個人能夠承擔的。

但是,我們既然同意成年人為自己的合法愛好買單,無需任何人的揣測和評價,那麼即使我們為年輕的生命,為遭遇巨變的家庭感到惋惜,我們也應當尊重他們的溝通,相信他們有彼此理解的機會。

至於搜救隊員的風險,則是另一個巨大的議題。因為他們的努力是出於普遍的對生命的尊重,其風險管理更應從職業性的角度出發。無休止地討論你要去救的是誰,你為什麼要救他,反倒是對他們付出的不尊重。

搜救隊員的工作同樣充滿風險。/《新京報》

極限運動愛好者

最懂得對生命的敬畏

對於距離極限運動很遠的我們來說,電影《極盜者》可能是我們對此僅有的了解。

「歷時三年、耗資1.5億美元、劇組工作人員3人遇難(後證實3人死亡與電影無關)、最瘋狂的拍攝、史上戰鬥力最強的劇組……」仿佛只有這樣的堆砌才能配得上極限運動的主題。

加上真人實境的拍攝,讓觀眾成功代入了絕對的瘋狂。

《極盜者》代表了觀眾對極限運動的刻板印象。/《極盜者》

21米高巨浪裡的衝浪、幾近垂直坡度的極限滑雪、阿爾卑斯山的翼裝飛行、背身躍入天使瀑布的深淵……在這個極限運動狂熱愛好者組成的犯罪團夥中,每一項挑戰後就會死一個人。

這些自然力量中最偉大的瞬間,讓你血脈僨張,好像在直面死神時也擁有了勇氣。但事實是,這種電影藝術的追求越是逼真,它離真正的極限運動就越遠。

在未經勘探練習的情況下進行高山滑雪,還執意選擇最危險未知的路線?在能見度極低巖壁潮溼的條件下徒手攀巖,還兩眼放光道「我看見了路」?這樣的迷惑行為只屬於一心求死的亡命之徒,而不會屬於專業極限運動員。

電影中對危險的嚮往,在真正的極限運動中不會發生。/《極盜者》

商業包裝的炫目下,極限運動仿佛因為每秒都是生死博弈,而有了一種瀕死的美感。我們甚至忘了去問一下,極限運動的極限,到底是指什麼?

或許可以這樣理解,「極限」二字代表的是運動的級別。有資格從事極限運動的,都是行業中的佼佼者。就像是高精尖的外科手術,或者是高超的樂器演奏,時間和技術才是支撐起所謂絕美瞬間的基石。

那麼,極限運動員是一群怎樣的人呢?

相對於勇敢粗狂的描述,他們反而是細緻謹慎的完美主義者。他們絕對理性和自律,甚至在挑戰成功後,也以一如既往的訓練來慶祝。

痴迷徒手攀巖(Free Solo)的Alex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所有的攀巖愛好者中,只有5%會嘗試這種最危險的無保護運動。它違背了攀巖第一課就被反覆強調的一點:絕不鬆開保護繩。

《徒手攀巖》的海報就讓人手心冒汗。/《徒手攀巖》

「一個人帶著一腔孤勇,抱著必死的決心懸在絕壁上,沒有任何支援或者後備方案,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手和腳……」

這一定是走錯片場的獨白,極端而不可控的描述簡直就是徒手攀巖的反義詞。

無保護的攀巖絕對是有計劃和可控的。Alex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徵服酋長巖的紀錄片《徒手攀巖(Free Solo)》長達將近兩個小時,難以想像的是,描繪攀爬部分的僅僅是最後13分鐘,方案設計、風險應對指南和各種失敗的嘗試才是這項運動的主題。

這哪裡是極限運動,分明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項目!

Alex的電腦裡滿是攀巖筆記。/《徒手攀巖》

當你把手伸到一處巖縫前,就知道裡面有三隻熟悉的蝙蝠在等你,當你花了8年時間醞釀又用了2年時間準備之後,你才能真正區別風險和後果。

「無保護攀巖的風險是可控的,只是失敗的後果非常慘重而已」,這是Alex一直試圖傳遞的觀點,「我並不比其他人更加大膽」。

完成挑戰的人最終能安全到達終點,這就是徒手攀巖的魅力。

Alex是酋長巖上孤獨的紅點。/《徒手攀巖》

然而,令人瞠目的是,就是這樣需要成千上萬個小時進行練習的小眾生態,卻被貿然移植到中國40多個大型景區。

不論是翼裝飛行、降速、跳傘的極限運動,還是蹦極、大鞦韆等刺激性較高的遊玩項目,統統應有盡有。許多傳統景區抓住了新媒體傳播的機會,試圖搭上網紅經濟的快車。

重慶鞦韆的視頻播放數已經超過百萬。不少地方甚至提出,將以極限運動為代表的體育旅遊作為當地重點發展的旅遊產業。

世界最大的懸崖鞦韆在重慶雲陽建成,最高速度達120km/h。/新聞截圖

但目前,流量的增長還是暫時性的,由極限運動帶來的二次消費非常有限。

更令人擔憂的是,今年4月以來,我國景區極限運動項目就已經至少出現過3次問題。新興項目仍然缺乏相應的標註體系和監督機制。

我們所看到的極限運動的危險,往往都是「規則之外」的危險。在規則之中,極限運動的魅力,是讓那些曾經看起來很可怕的東西最終進入舒適區。

對規則的敬畏,才是極限運動中的極限挑戰。

相關焦點

  • 中心極限定理:從高爾頓板到麥克斯韋分布
    儘管班上大多數同學都叫不出它的名字,卻也從小到大在科技館、博物館見多了,一點都提不起勁兒。老師一本正經地開始講,這個圖形就是正態分布,它有諸多的性質……午後的時光更加昏沉而緩慢地流逝。不過,這裡面蘊含的數學可一點都不無聊,讓我們來觀察一下高爾頓板的結構。高爾頓板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從最上方的節點往下,是幾排交錯排列的釘子。
  • 【必修地理】原創2021版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海水的運動
    1第三單元地球上的水第三節海水的運動的內容。>【必修地理】原創2020版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2.2大氣受熱過程和大氣運動【必修地理】原創2020版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3.1水循環【必修地理】原創2020版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3.2海水的性質                                                            更多精彩 敬請期待…
  • 質疑是每個人的權利,但是請保持你的善良!
    我想說:質疑是每個人的權利,但前提是請你善良。  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每個人都享有話語權,那麼每個人都可以被質疑,也可以質疑別人。但是,質疑別人之前,請先想好要質疑的主體是什麼。  拿這次演員沈佳欣質疑鍾院士事件來說,你質疑的是此次疫情中鍾院士有什麼研究成果,發明過什麼藥,治好過幾個病人,提出什麼合理化建議,在武漢呆了幾天,做了什麼貢獻。
  • 老實人的三大「生存法則」,你的善良請帶些鋒芒
    你的善良本身沒有錯,但請帶些鋒芒,別當沒有脾氣的爛好人,因為總有人把你的忍讓與遷就當成軟弱無能來踐踏現實殘酷,人心複雜,人不能太老實,太善良,老實的人,沒有心機,不懂拒絕,常常被人惡意利用,生活中老實人若是懂得這三種「生存法則」,則會很少吃虧上當。
  • 人類的運動極限在哪裡
    生理結構決定人類運動極限   人體的運動潛能就像一匹駿馬,看似精力無窮可以肆意奔跑,但總會有一條勒住它的繩子。南京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系主任錢競光說,大千世界,凡是由材料組成的物質,就存在著極限的問題。蓋樓的鋼筋水泥,材料一旦確定,就能得出其承受力的極限值。因為鋼筋也好,水泥也罷,它們承受的力是存在一定範圍的,不可能無限擴大。
  • 不必理解極限運動,尊重自由選擇即可
    (11月9日《北京青年報》)極限運動是只屬於極少數人的運動,其具備超高難度、極高風險、失敗率非常大等特點,普通人往往敬而遠之,甚至看到都感覺害怕,而對於極限運動愛好者來講,則是無比刺激的挑戰,越是難度大的項目,他們挑戰的興趣越濃厚。極限運動難度係數太大,特別是部分無保護挑戰項目,一旦失手就容易給玩家造成身體傷害,輕者傷筋動骨,重者失去生命。
  • 為什麼有人喜歡玩命的極限運動?玩極限運動的人生到底什麼樣?
    為什麼會有人喜歡這些玩命的極限運動?玩極限運動的人生到底是什麼模樣?這個世界上又還有哪些極限運動呢?為什麼會有人喜歡這些玩命的極限運動?因為挑戰極限是人來源於基因的本能為什麼這麼說呢,人在嬰兒開始就表現出冒險,探索,挑戰的特點。從最開始有嘴巴去感知這個世界,見什麼都啃。會故意嘗試一些危險的動作,爬高,過獨木橋。
  • 極限運動史:人類在挑戰什麼
    如果沒有安安的意外事件,恐怕很多人並不知道「翼裝飛行」這項運動。作為全世界最危險的運動之一,翼裝飛行,顧名思義是穿著像蝙蝠翅膀一樣的裝束體驗飛行。體驗者從飛機、熱氣球、高樓、懸崖等處縱身一躍,利用帶有雙翼的飛行服穿梭崇山峻岭,規避飛沙走石,等到達安全極限的高度時,打開隨身攜帶的降落傘,平穩著陸。
  • 英雄兒女丨第二集:極限戰爭
    英雄兒女丨第二集:極限戰爭 2020-10-23 1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傅聰先生的去世給我們上了一課:生而為人,請尊重歷史,也請善良
    有情緒激動者,口誅筆伐;有幸災樂禍者,調侃揶揄;也有人認為:生而為人,請尊重歷史,也請選擇善良。很多人知道傅聰,包括我自己,是因為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的《傅雷家書》,那個有極高音樂天賦、被譽為「鋼琴詩人」、著名鋼琴大師的傅聰,是傅雷先生的大兒子。
  • 新一期正妹來啦~女科學家Cathy帶我們了解知識!短髮的她獨愛極限運動!
    輕鬆活潑的她,對極限運動十分熱愛,滑雪,潛水,跳傘。啊對了,她覺得跳傘不夠刺激,小編也是跪了,可能下一個在珀斯徒手爬高樓的就是她了。據說有一次坑爹的專家說只能帶兩個人去某個地方考察,所有人當中吃下動物誘餌的就可以一起去,Cathy也沒想啥,就直接吃了一個。阿P和胖達在採訪的時候基本上就是....
  • 安全才是運動的極限!
    女大學生翼裝飛行失聯遇難,資深人士提醒極限運動愛好者——安全才是運動的極限!近日,張家界天門山景區女翼裝飛行員在飛行時偏離路線最終遇難的事件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有關極限運動為何既危險又迷人、參與者如此玩命究竟有無必要的討論更是甚囂塵上。
  • 原創視頻丨​糟了,不知道「你是什麼垃圾」怎麼辦?
    原創視頻丨​糟了,不知道「你是什麼垃圾」怎麼辦?賽罕區融媒體中心:陳鐸 賈日新原標題:《原創視頻丨​糟了,不知道「你是什麼垃圾」怎麼辦?》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
  • [原創]今天開始了解汽車安全:電子技術篇|今天 開始 了解 汽車...
    ● 錯誤動作的後果:這裡可能出現的錯誤,就是煞車踏的用力、但是卻不夠用力,導致車胎還是輕微死鎖了、但ABS系統卻未作動、或是作動得不夠完全,所以車迷們千萬切記,ABS系統的應用目的,絕對不在於 "縮短煞車距離" (雖然,它可能會有一定的效果),而是讓您在碰上緊急狀況時,依然可以轉動方向盤避開危險,這第二個動作才真正要緊
  • 《極限競速:地平線4》最低PC配置要求竟低於前作《極限競速:地平線...
    一般來說,系列遊戲的續作往往會因為新內容的引進,畫質效果的提升,而比前作要有更高的PC配置要求,但是對於微軟即將推出的競速遊戲大作《極限競速:地平線4(Forza Horizon 4)》,卻並非如此。
  • 在武漢,「海陸空」15項極限運動體驗,高空跳傘、潛水、衝浪
    貌似其他城市也有一樣的配置,吃喝玩樂樣樣齊全,來武漢這座城市其實可以玩點不一樣的,從不同的視角來觀看武漢,海陸空集齊,要玩就玩點刺激的,這條線路稱之為武漢版」極限挑戰「,小編整理了一些極限挑戰聯盟活動項目名單,請準備好2天的時間來完成這份挑戰吧。
  • 世界極限運動+街舞!如此炫酷的表演你確定不來看嗎?
    」滑板、BMX小輪車、特技直排輪滑等又酷又潮、充滿冒險性的極限運動,已成為世界許多國家都市青年最流行的時尚運動。2020年,滑板等四大極限運動項目將亮相東京奧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深圳,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也是中國極限運動的發源地。極限運動在深圳的發展,引領著全國極限運動的發展方向。
  • 大千世界精彩紛呈的「速度表演」,惟一不「運動」的就是運動本身
    這些活火山的不間斷活動,導致大裂谷不停地向兩邊開裂,雖然速度非常緩慢,但近200萬年來,卻達到了平均每年開裂大約2~4釐米的速度。 按每年開裂3釐米的中間速度計算,其速度達到了1納米/秒。可別小看這個速度,它1萬年就是300多米。如果依此不停地開裂下去,未來的某一天,東非大裂谷終會將它東面的陸地從非洲大陸分離出去,從而產生一片新的海洋以及眾多的島嶼。
  • 一顆松果引發的災難丨《冰河世紀5星際碰撞》松鼠作死作到外太空
    那隻永遠也吃不到松子的小松鼠他居然「上天」了,來了一場宇宙大冒險,當然結果就是他又惹出了超級大麻煩。後續引發了一系列化學事件,雖然讓人覺得荒謬無比卻又仿佛很有道理的樣子。《冰川時代:融冰之災》但是誰也別想碰我的橡果
  • 極限運動類遊戲《急速攀巖》上線NOLO VR應用商店
    攀巖這項極限運動估計大部分人沒有去嘗試過,因為它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而且能實現條件也比較苛刻,而《急速攀巖》就能夠讓你其中體驗到腎上腺素激增的攀巖項目,該遊戲現已上線NOLO VR應用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