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聰先生的去世給我們上了一課:生而為人,請尊重歷史,也請善良

2021-01-09 丁丁的慢時光

文/丁丁

01

前一段時間,著名的鋼琴家傅聰先生,因為感染新冠在英國去世,享年86歲。他的去世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平臺上的評論各持己見。有情緒激動者,口誅筆伐;有幸災樂禍者,調侃揶揄;也有人認為:生而為人,請尊重歷史,也請選擇善良。

很多人知道傅聰,包括我自己,是因為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的《傅雷家書》,那個有極高音樂天賦、被譽為「鋼琴詩人」、著名鋼琴大師的傅聰,是傅雷先生的大兒子。

關於傅聰先生的去世,有關注,有惋惜,有悼念,但也有少部分的人,情緒激動,口誅筆伐:

「死了一個英國人,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他對得起他的父親嗎?」

「叛國都能洗,還有什麼洗不了?」

甚至還有人幸災樂禍:客死他鄉

……

議論的焦點在於兩點:

1、認為他背叛了祖國;

2、他的背叛害死了父母。

傅聰生活的那個年代,我們很多人都沒有親身經歷過,了解那段歷史,基本來源於文學作品、歷史資料。

我在翻看了一些資料後,發現之所以有這樣的認知,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缺乏歷史知識,或者是道聽途說,斷章取義而造成的。

02、我們先說第一點:叛國

年輕的傅聰因為極高的音樂天賦,1954年被公派留學到了波蘭,並在鋼琴比賽中取得輝煌成績。1958年,他沒有回祖國,而是直接去了英國,引發了國際輿論,後來還加入了英國國籍。

當時的波蘭是社會主義國家,而英國是資本主義國家,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階級陣營。傅聰的離開,按現在的觀點來看,後果沒有多麼嚴重,而在當時那個年代,無疑被認為是叛國。

傅聰選擇以這樣的方式離開自己的祖國,確實有不妥的地方,但是這裡邊,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歷史的原因。

傅聰當時在波蘭留學的時候,曾經回國一次,因為種種原因,受到了有關領導的訓斥,讓他注意自己的言行。

回到波蘭不久,他接到了國內的命令,要求他提前結束學業回國,這讓傅聰預感兇多吉少。

當時國內的政治氣氛已經十分嚴酷,政治運動一波接著一波,已有不少慘烈的前車之鑑。

與自己家庭相似經歷的人,不是被審查,就是被批鬥,甚至折磨致死。

比如胡適先生的兒子胡思杜,解放後沒有隨父母前往臺灣,而是選擇留在了大陸。無論怎樣公開和家庭劃分界限,也沒有逃過反右的浪潮 。1957年9月,胡思杜上吊自殺。

1957年,傅雷已被打成右派,他與夫人朱梅馥閉門謝客,深居簡出,但依然多次遭受羞辱和折磨。

所有這些,都讓傅聰對自己的處境,感到惶恐和不安。

如果傅聰選擇這個時候回國,很可能也會落得「兒子揭發老子」「老子揭發兒子」的不堪境地。而且,他的藝術生命註定終結,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傅聰最終選擇了出走英國。

但是在傅雷先生嚴厲教育下的傅聰,到了英國之後,給自己立下了三條規定:

1、永遠不加入英國國籍。

2、永遠不去臺灣。

3、永遠不說、也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

當然,最後因為生活困頓,如果不加入英國國籍,他就不能參加演出,也就沒有經濟來源,所以直到1964年,傅聰加入了英國國籍,這成了很多人詬病他的理由。

傅聰雖然加入了英國國籍,但他確實沒有說過一句不利於祖國的話,也沒有做過一件對不起祖國的事。

甚至包括傅雷自殺身亡後,面對外國記者的採訪,希望他說出抱怨祖國的話,傅聰也一度三緘其口,保持了沉默。

所以,何來傅聰叛國之說?

他不過是在那個荒唐的年代,選擇了逃避時代可能賜予他的噩運罷了。

03、再看看第二條:真的是傅聰害死傅雷嗎?

其實在這之前,身處政治運動風波中的傅雷已經被打倒,罰跪、戴高帽、捆綁示眾,飽受羞辱和折磨。

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骨子浸透著中國士大夫精神的翻譯家,傅雷先生寧可站著死,也不肯跪著生。

1958年,被激進分子羞辱批鬥之後,傅雷早已萬念俱灰。

他曾經對妻子說:如果不是想到還有小兒子,我真的不想活了。

1966年,更大的風暴來襲之時,傅雷走向了人生的終點。

當然,傅聰最後所謂的叛國的消息,對於夫婦兩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無論是精神上,還是他們的處境上。

最終,在紅衛兵四天三夜輪番的批鬥、折磨、羞辱之後,這個在中國傳統文化薰陶下長大的知識分子,和妻子一起,選擇了上吊自殺。

臨死之前,他們把錢分成了三份:一份用於自己身後的火葬費;一份用於交房租;另一份,也是最多的一份,留給了自己的保姆,讓她作為過渡時期的生活費。

同時,他們還在地上鋪上了棉被,擔心上吊的時候,凳子倒下來驚擾了鄰居。

這就是中國的知識分子,在那個年代,能夠留給自己的最後的體面與尊嚴。

金庸先生曾如此評價傅雷先生的家書: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所以,那些認為是傅聰害死了父親傅雷的說法,實在有些牽強,不僅不夠了解歷史,也不了解中國知識分子浸透在骨子的傲氣與傲骨。

在那個荒唐的年代,傅聰選擇了逃離祖國,而傅雷夫婦選擇了自殺,歸根結底,他們都不過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逃避現實,保留尊嚴。

04、

往事已隨滾滾紅塵而去,終將成為過去,但我們不應該忘記那段歷史,因為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我們現在有幸生活在相對比較民主的一個年代,也有了更多的發表自由言論的機會,但是自由不等於隨心所欲。

那些沒有歷史知識、也無任何證據的人,張口就來,隨手一敲,儼然揮斥方遒,如果你們處於那個年代,如果你們的尊嚴遭到如此踐踏,生命已經受到危險,你們是左臉被人打了之後,再笑盈盈的把右臉湊上去嗎?

不要自認為自己站在道德的最高點,打著正義的旗號,說著毫無根據的話,「雪一直在下」,我們生而為人,請選擇尊重歷史,也請選擇善良。

「文人相輕,武人相重,」那段殘酷的歲月 ,讓人無語,惟願牢記歷史,惟願世間悲劇不再重演!

傅聰先生已去了天堂,終於可以與父母相聚,老先生一路走好!

寫在最後:部分轉自網友的評論

傅雷自殺後,那些人本來打算將他的骨灰「隨意處理」,後來被一位叫江小燕的女士冒著政治危險,以養女的身份認領並保存下來,一直等到那個年代結束,傅家人平反,傅聰回國為父親料理後事。

人性都有一好一壞兩面,但壞的一面,從未如此集中地暴露在一個時代——知識分子蒼白失血,文人風骨蕩然無存,熱血青年瘋狂破壞……

但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卻懷揣一絲微光,照亮民族良心,伸張世道正義。

在那個年代,有作孽的人為自己洗脫罪名,認為自己的殘忍是時代造成,自己也是受害者。

但請這種人想想,那個是非顛倒、善惡不分的年代,為什麼不是所有人都如你一般殘忍?為什麼還是有人保留了人性中的善良?為什麼還是有人對於受害者心懷不忍?

———— END ————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丁丁,普通女子一枚。喜歡旅遊,喜歡親手做美食、烹茶。希望用溫暖的文字,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書寫自己的慢時光。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轉發、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傅聰因新冠去世惹爭議,三代人的性格特質與時代交織的鋼琴曲
    在我們與2020年告別之際,又一個名人被捲入其中。因為一部《傅雷家書》,傅雷、傅聰父子的名字在國內家喻戶曉。12月28日,86歲的「鋼琴詩人」傅聰,終因感染新冠肺炎在英國倉促辭世。有關他和父親的書信、他的人品氣節和傳奇經歷,尤其是關於「叛國者」的爭議,再一次在網上掀起波瀾。
  • 請給逝者尊重
    請給李文亮醫生,這個善良的吹哨人尊重!保留做人的道德底線!
  • 著名鋼琴家傅聰因新冠肺炎去世,還記得那一封封《傅雷家書》嗎?
    這兩天的微博熱搜跳出了#鋼琴家傅聰感染新冠去世#的消息,比起各地的疫情消息,這也著實讓人唏噓。雖然他的人生具有一定的爭議,但是毫無疑問他本人依舊是一位稱得上技藝精湛的藝術家。其實知道傅聰,倒不是因為他著名鋼琴家的頭銜,而是因為《傅雷家書》。傅聰是傅雷的大兒子,傅聰從小天資聰穎,後來作為鋼琴家享譽國外。
  • 著名鋼琴家傅聰感染新冠在英去世,遊子們國外的月亮依然那麼圓?
    有報導說,傅聰感染新冠,在英國去世了,終年八十六歲。迄今為止,傅聰也許是死於新冠的最著名的海外華人了,但傅聰的引人矚目,遠不止因死於新冠,其早就是著名的鋼琴家,也是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傅雷的兒子,半個多世紀以前,還以一種非法的方式離開中國,因此被以一種不好聽的名頭定性,這個名頭無疑也是著名的。
  • 24堂積極品格養成課善良|善良: 教孩子做一個溫暖利他的人
    近日,一篇《抗癌女孩死了,他們開香檳慶祝》的新聞觸動著我們的神經,文章的高贊評論「生而為人,我勸你善良」更是令人警醒:我們的善良教育真的到位嗎?當傳統向善教育與網絡時代交鋒,該如何引導孩子做知行合一的善良小公民?本期24堂積極品格養成課——培養善良品格,讓孩子做一個溫暖利他的人。
  • 殺害楊文醫生兇手身份曝光:生而為人,請務必善良!
    從本質上來說兇手孫文斌是是一個社會的棄嬰,也是一個精神的巨嬰。他在精神上是無能的,既沒有與這個世界相處的能力,也沒有與他人相處的能力,所以才屢屢創業失敗、婚姻破滅。另外,他的性格也是扭曲的,既沒有對他人的同情心,也缺少客觀的自我認知。
  • 傅雷之子傅聰:因《傅雷家書》享譽中國,因「鋼琴詩人」享譽世界
    傅聰,8歲開始學習鋼琴,酷夏嚴寒的每一天都在鋼琴聲裡度過。他的十個手指在黑白鍵上飛舞 ,在世界的舞臺上馳騁。被人們讚譽為「鋼琴詩人」,「中國的蕭邦」。成為當代世界一流的鋼琴家。「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這是兒子傅聰1954年出國去波蘭留學前,傅雷對愛子的叮囑。也正因為這樣嚴厲的愛培養了一代「鋼琴詩人」。
  • 鋼琴家傅聰感染新冠去世,重讀傅雷家書: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
    編者按:當地時間 28 日,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傅聰在英國倫敦的醫院去世,享年 86 歲。傅聰是著名翻譯家傅雷的兒子,他從上海走出國門,成為最早一批在國際上享有聲譽的中國鋼琴家。我們熟知的《傅雷家書》,即是傅雷夫婦寫給傅聰和兒媳的家信。多年來,人們通過近200封有拳拳之心、殷殷之情的家書,讀懂傅雷,追念傅雷一家在文學史上的留痕。
  • 傅聰當年不顧父母死活選擇移民英國,是時代的錯誤還是自私自利?
    傅聰染冠肺醫治無效去世,這本來是一則在普通人看來並不起眼的新聞,但是近兩天因為此事又掀起了網民的爭論,關於傅聰的父母傅雷夫妻之死,以及傅聰當年選擇從波蘭去往英國並改國籍的行為。網上的聲音大概有以下兩種:第一,傅聰當年被公派至波蘭,但並未回國,反而選擇前往英國屬於叛國行為,且因此使父母受到牽連,最終自縊身亡。
  • 老實人的三大「生存法則」,你的善良請帶些鋒芒
    你的善良本身沒有錯,但請帶些鋒芒,別當沒有脾氣的爛好人,因為總有人把你的忍讓與遷就當成軟弱無能來踐踏現實殘酷,人心複雜,人不能太老實,太善良,老實的人,沒有心機,不懂拒絕,常常被人惡意利用,生活中老實人若是懂得這三種「生存法則」,則會很少吃虧上當。
  • 「布鞋院士」李小文去世 最後一課站著講了2小時
    最後一課  站著講了兩小時  採訪中,不少學生對於李小文先生的去世感到震驚和悲傷。北師大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小李告訴記者,李先生是一個低調的不能再低調的人。「平時就是大家在網上看到的形象,衣著樸素,一雙標誌性的布鞋。」
  • 又一知名大師因新冠肺炎去世
    27日,傅聰被媒體報導確診新冠肺炎。他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發文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據悉,鋼琴家傅聰被譽為「中國的蕭邦」,也被譽為「中國的鋼琴詩人」。年輕時,他在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上一戰成名,他對蕭邦作品的權威演繹舉世公認,其父親是著名翻譯家傅雷。
  • 可怕的「人性實驗」:生而為人,我勸你善良
    01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一則暖心新聞:寒冬裡,一位愛心人士自掏腰包為環衛工人點外賣,送熱飲,還不留姓名。原來,外表「兇惡」的老闆娘,藏著一顆善良的心。扮演獄警的學生,穿上制服後,也慢慢開始享受某種權威感,他們很快忘記這只是一個實驗,甚至開始鎮壓那些嬉鬧不聽話的囚犯。
  • 「鋼琴詩人」傅聰感染新冠去世,而心中音樂的種子,是傅雷播下的
    英國當地時間12月28日,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不幸離世,享年86歲。先生辭世的消息不脛而走,一時間,各界悼念。傅聰的父親是著名翻譯家傅雷。1934年3月10日,傅聰生於上海,8歲半開始學習鋼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傅聰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
  • 朱維錚去世三周年|學生回憶:先生就是傳說中的存在
    「朱先生總是在談學術,即便是帶學生和來訪學者吃飯,在飯桌上也是』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裡』這般暢談學術。」廖梅說,「以至於朱先生去世後,我總覺得飯局怎麼這麼無聊、這麼沒有意思?」做學術:字字句句都要有出處       朱維錚曾有一句名言:「你有亂說的自由,我就有糾正你的自由。
  • 李詠老師患癌去世:生命不易,請保持善良
    從早上從百度上收到李詠老師去世的消息起,一整天都恍恍惚惚,腦中不斷閃現他波浪形的頭髮,標誌性的笑臉。李詠老師,謝謝您曾經帶給我們的歡樂。李詠老師於1998年開始主持《幸運52》2002年主持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2003年開始主持《非常6+1》可惜,在這個5點20分,他永遠閉上了眼睛,向喜歡他的人和喜歡他的人留下了永恆的懷念。我在網上瘋狂的翻著他的一切,他的微博,他的節目,他的照片......
  • 86歲鋼琴家傅聰感染新冠去世,75歲老人接種疫苗後死亡!疫苗股...
    新冠疫情還在肆虐,今天又傳來噩耗,86歲的著名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去世。另外,當地時間28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隨著疫情持續下去,還將發現更多的新冠病毒變異。
  • 楊振寧憶先生葉企孫:對清華有相當大影響,但為人低調不顯露
    7月16日,清華大學物理系舉辦的葉企孫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會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回憶,在清華園初見葉企孫時,雖不相熟,但深感其為人低調。後來到抗戰時期,楊振寧在西南聯大繼續學業,葉企孫為其等一眾學生親授大三熱力學。
  • 2020年底,又有三位名人去世了!
    按照傅聰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中國籍教授孔嘉寧在社交平臺裡的介紹:傅聰夫人卓一龍教授,入院三天後就出院了,但傅聰入院兩周,需要吸氧,但還沒到上呼吸機的程度,說明已經86歲高齡的傅聰先生身體機能很不錯……但很可惜,傅聰先生最終沒能挺過來。事實上,86歲高齡的他,正屬於疫情最高危的人群。
  • 請尊重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人!
    車廂角落有一名農民工坐在藍色膠桶上,高高捲起的褲腿上沾了許多灰塵。車廂裡明明有空位,他卻不肯坐,因為「不想弄髒別人衣服」。怕髒了座位便坐地上,這樣的農民工委實不少。這齣於一種淳樸的體諒,然而這種膽怯也讓人心酸。害怕弄髒了位置,他們選擇委屈自己。然而,他們也是城市的主人,也應該有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