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辦。論壇上發布了《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以下簡稱《進展》)。
《進展》共發布10項能夠充分代表2019年我國農業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涵蓋基因編輯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替加環素新型耐藥基因、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解析、土傳病真菌和農業氮素管理等研究領域,將有力促進相關應用技術研究,進而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生物安全、「舌尖上」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解密土傳病原真菌的強致病性」入選《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郭惠珊團隊主導,通過生化和雙遺傳試驗,發現了土傳病原真菌分泌幾丁質脫乙醯酶、消除免疫原活性,成功規避植物免疫反應,表現出強大的致病性。該研究破解了土傳病原真菌逃避植物寄主免疫反應的謎團,為深入解析土傳病原真菌致病機理、開展靶向防控提供了分子基礎。
特別介紹——
郭惠珊,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特聘核心骨幹。
1996年獲西班牙馬德裡大學植物分子病毒學專業博士學位。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分子農業生物學院和淡馬錫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和執行首席科學家。2004年回國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200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15年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15年被評為中國植物病理學會會士。任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理事、PLoS Pathogens、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等刊物編委,生物工程學報副主編。
郭惠珊長期從事病原微生物(病毒、真菌)-植物互作和植物RNA沉默(RNA幹擾、RNAi)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在Nature、Nature Plants、EMBO J、Plant Cell、PLoS Pathogens等國際有影響的刊物上發表SCI學術論文80多篇,論文單篇被引用次數最高747次,論文總被引用次數超過4600次;申請專利12項,獲得授權專利6項;近年來,郭惠珊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對新疆農業重要支柱的經濟作物-棉花-的重要病害進行研究,圍繞植物RNAi、miRNA調控以及利用RNAi技術防治素有「棉花癌症」之稱的棉花黃萎病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具有較大科學價值的原創性成果。不僅獲得了國內外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和認可,也得到了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的國內多家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競相報導;世界科學新聞發布平臺EurekAlert和美國The Scientist也進行了報導和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