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所郭惠珊研究員主導的研究入選2020中國農業科學十大進展

2020-12-06 中國生物技術網

2020年11月20日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辦。論壇上發布了《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以下簡稱《進展》)。

《進展》共發布10項能夠充分代表2019年我國農業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涵蓋基因編輯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替加環素新型耐藥基因、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解析、土傳病真菌和農業氮素管理等研究領域,將有力促進相關應用技術研究,進而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生物安全、「舌尖上」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解密土傳病原真菌的強致病性」入選《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郭惠珊團隊主導,通過生化和雙遺傳試驗,發現了土傳病原真菌分泌幾丁質脫乙醯酶、消除免疫原活性,成功規避植物免疫反應,表現出強大的致病性。該研究破解了土傳病原真菌逃避植物寄主免疫反應的謎團,為深入解析土傳病原真菌致病機理、開展靶向防控提供了分子基礎。

特別介紹——

郭惠珊,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特聘核心骨幹。

1996年獲西班牙馬德裡大學植物分子病毒學專業博士學位。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分子農業生物學院和淡馬錫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和執行首席科學家。2004年回國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200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15年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15年被評為中國植物病理學會會士。任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理事、PLoS Pathogens、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等刊物編委,生物工程學報副主編。

郭惠珊長期從事病原微生物(病毒、真菌)-植物互作和植物RNA沉默(RNA幹擾、RNAi)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在Nature、Nature Plants、EMBO J、Plant Cell、PLoS Pathogens等國際有影響的刊物上發表SCI學術論文80多篇,論文單篇被引用次數最高747次,論文總被引用次數超過4600次;申請專利12項,獲得授權專利6項;近年來,郭惠珊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對新疆農業重要支柱的經濟作物-棉花-的重要病害進行研究,圍繞植物RNAi、miRNA調控以及利用RNAi技術防治素有「棉花癌症」之稱的棉花黃萎病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具有較大科學價值的原創性成果。不僅獲得了國內外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和認可,也得到了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的國內多家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競相報導;世界科學新聞發布平臺EurekAlert和美國The Scientist也進行了報導和評述。

相關焦點

  • 郭惠珊研究員主導的「土傳病原真菌的強致病性研究」入選2020中國...
    2020年11月20日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辦。論壇上發布了《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以下簡稱《進展》)。《進展》共發布10項能夠充分代表2019年我國農業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涵蓋基因編輯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替加環素新型耐藥基因、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解析、土傳病真菌和農業氮素管理等研究領域,將有力促進相關應用技術研究,進而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生物安全、「舌尖上」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 微生物所郭惠珊研究組報導土傳病原真菌染色質重塑抵禦寄主ROS脅迫...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郭惠珊研究員在PLOS PATHOGENS在線發表了題為Verticillium dahliae chromatin remodeling facilitates the DNA damage repair in response to plant ROS
  • 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1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入選,這些成果解答了這些生命科學的難題。  據了解,本年度的獲獎項目中,非院士主導項目所佔比例較往年大,聯合體認為這體現了我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後備力量強大。
  • 2020中國農業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有力助推保障「食物安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20日訊 20日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辦。論壇上發布了《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以下簡稱《進展》)。《進展》中共發布10項能夠充分代表2019年我國農業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涵蓋基因編輯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替加環素新型耐藥基因、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解析、土傳病真菌和農業氮素管理等研究領域,將有力促進相關應用技術研究,進而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生物安全、「舌尖上」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 武大這一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武大這一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2021-01-16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1月13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十大進展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的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產生。
  • 中科院多項成果入選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
    中科院多項成果入選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 原標題:   央視網3月17日訊 據中科院網站消息,3月16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發布了2016年度「
  • 中科院多項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1月13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包括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開展評選,延續了將項目成果進行知識創新類和技術創新類分類推薦和評選的方式,組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同行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最終確定本年度的評選結果。入選項目具有原創性突出、社會意義重大的特點。
  •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為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本年度的評選,聯合體成員學會推薦的項目較往年數量明顯增加,體現了「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日臻完善,社會影響力與關注度不斷擴大;獲獎項目中非院士主導項目所佔比例較往年大,體現了我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後備力量強大。
  • 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組圖]
    中國網訊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開展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的評選,延續了將項目成果進行知識創新類和技術創新類分類推薦和評選的方式,組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同行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最終確定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為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 中科院多項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學院
    1月13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包括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開展評選,延續了將項目成果進行知識創新類和技術創新類分類推薦和評選的方式,組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同行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最終確定本年度的評選結果。入選項目具有原創性突出、社會意義重大的特點。
  • 揭示新奧秘 提供新思路 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1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入選,這些成果解答了這些生命科學的難題。 據了解,本年度的獲獎項目中,非院士主導項目所佔比例較往年大,聯合體認為這體現了我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後備力量強大。
  • 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揭曉
    光明網訊(記者 戰釗)1月13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經成員學會推薦、同行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最終確定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入選。
  •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 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導讀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開展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的評選,延續了將項目成果進行知識創新類和技術創新類分類推薦和評選的方式,組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同行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
  • 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揭秘翼龍生命史等入選
    據了解,「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的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館、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雲南大學等科研團隊完成,內容涉及早期生命(後口動物)、古無脊椎動物(腕足類)、古脊椎動物(恐龍類、古鳥類、早期哺乳類)、地質微生物、早期陸生植物、白堊紀琥珀動物、古植物與古生態和古人類等多個學科領域。
  • ...突出原始創新——專家解讀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生命科學是一門發展迅速、多學科交叉的前沿學科,與人民健康、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有著密切關係,也被我國學術界視為在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學科之一,是最有可能實現從「跟跑」轉變為「並跑」和「領跑」的學科。1月1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相關內容詳見文末連結)。這十項成果有何特殊之處?
  • 人類演化研究成果再次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主持研究的「中國發現新型古人類化石-許昌人」入選。這是該所古人類課題組繼2010年度「中國發現10萬年前的早期現代人化石」和2015年度「發現東亞最早的現代人化石」,第三次獲得該榮譽。
  • 中科院多項成果入選2017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1月24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17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是經22家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領域同行專家審核與評選而出,目的是推動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發展,充分展示和宣傳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中科院入選「2017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成果介紹:人Piwi基因突變致男性不育男性不育是當前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
  • 2020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發布 「航天智造」入選
    原標題:2020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發布 「航天智造」入選 11月26日-28日,以「智能製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在江蘇南京召開。大會聚焦全球智能製造領域的最新動態和前沿技術,探討智能製造新圖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引領全球產業新發展。
  • 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 科技日報記者張佳星1月13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十大進展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的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產生。此次共有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