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首辛棄疾的詞,本來不是那麼喜歡他的詞,但這一首翻譯起來豪放灑脫中還有那麼一點可愛
翻譯:
秋月金波流轉灑下淡淡的光暈,就像那柄剛磨亮的銅鏡又飛上了天廓。我舉起酒杯問月宮中的嫦娥,白髮日增,好像故意欺負我。
我要乘風直上長空萬裡,俯瞰山河落落。還要砍去月影中搖曳的桂樹枝柯,人們說,那裡月亮灑下的清輝會更多。
🌟不過這都不是重點,斫去桂婆娑是提到吳剛伐桂的傳說,然後我就突然想到吳剛因為被炎帝懲罰,周而復始的在月宮中砍伐桂樹,所以他是住在月宮裡,然後嫦娥也住在月宮裡,那那那,他倆是住一起???
🌟以往對這些神話的記憶都比較模糊,但是他們確實都住在月亮上,那麼請問嫦娥和吳剛到底是什麼關係呢?所以我本著九分對我國古傳統代神話傳說的熱忱和一分八卦的心情,先來搜索一下這個問題。
(哈哈網上還真有一些問答)
接下來就是見證歷史中廣大人民群眾強大想像力的時刻。。。
月宮叫做蟾宮,所以大概意思就是廣寒宮是月宮中的一個小宮殿,所以他們一個砍樹一個搗藥,鄰裡間非常和諧。
🌟不過說回來這些神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不同於西方神話,中國的神話沒有那麼體系化,很多都是史前傳說,歷史人物和各種史書籍揉雜在一起,在浩如煙海的史詩中難以追蹤。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起源很早,甚至在東漢之前,無任何資料顯示嫦娥與羿是夫妻關係,直到高誘註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
🌟而吳剛月宮伐桂的故事則大約起源於唐代,《酉陽雜俎》說:「舊傳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道有過,謫令伐樹。」吳剛的傳說到唐末才頗為流行,並出現在了唐人的詩歌裡。根據網上的資料,吳剛完整的傳說可能來源於幾部分。
首先唐宋文獻都說吳剛是西河人(今山西汾陽一帶),為什麼西河道士吳剛被罰砍桂樹呢?這可能與西河民俗有關,在西河郡一帶,民俗盛傳桂樹可以保護靈魂,所以,伐桂可能成為一種職業。隋唐時期有西河道士吳質較為出名,大概說話隨便漏了天機,有被說成是到月亮上砍桂樹的段子,(不太懂為什麼)也許是對吳質的嘲諷,唐末詩人有「吳質謾言愁得病,當時猶不憑闌幹」的詩句可以說明。吳質卻因此得福,被後來人稱為吳剛,奉為月宮仙人。
而和炎帝牽扯上關係可能是因為《山海經》中記載一個叫吳權的人,有人將他與吳剛聯繫在一塊。原文:「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鍾,為樂風。」故事講,伯陵與吳權妻子的女兒緣婦(有人解釋為與吳權妻子阿女緣婦)一起生活,並且生了三個孩子,他們是鍾樂的發明者。所以伯陵到底是和吳權的妻子還是吳權的女兒在一起的還有待商榷,和吳剛其實沒什麼關係,和嫦娥更沒什麼關係,但是眾口鑠金,流傳在民間的神話,就是這麼的多姿多彩。
🌟所以,再在一百年一千年的未來,吳剛和嫦娥會變成什麼關係,我們還真難以想像,不過這大概就是民間神話的魅力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