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桂花,那絕對是我國古代詩詞中大名鼎鼎的花,小學時候就經常背誦的「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這是說桂花的幽靜;「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這是說它的幽香;「折桂一枝先許我,穿楊三葉盡驚人」,這是說桂花的「貴」氣。
不過,關於桂花最有名的應該是「吳剛伐桂」的神話傳說,這個故事和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組成了月宮神話傳說故事群,形成了一個寂寞憂傷的意境,對我國有關月亮和中秋的神話傳說藝術創作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早在唐代,中國民間就出現了精緻的月宮鏡,鏡背是枝幹參天、綠葉茂盛的桂樹,祥雲繚繞中,嫦娥仙子在樹下翩翩起舞,玉兔在辛勤不懈地搗藥,吳剛依舊在賣力地砍桂樹,卻還是徒勞無功。
朋友們或許就要納悶了,這桂樹怎麼這麼厲害?它究竟是一棵什麼樹,吳剛日夜不綴地砍伐竟然都無法撼動它分毫?
這個問題很是讓人撓頭,要想知道吳剛伐桂神話傳說中這棵桂樹的來歷,咱們還是得去古典文獻裡找找線索。
最早的關於「桂」這個字的記載可見《禮記檀弓》,《禮記檀弓》中記載,曾子曰:「喪有疾,食肉飲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為姜、桂之謂也。」這可能是「桂」字出現的最早記載。《莊子》中也有類似記載,曰:桂可食,故伐之。」
許慎《說文解字》中記載:「桂,江南木,百藥之長。」「百藥之長」說明桂可以入藥,而且是是相當厲害的藥,前文的「姜、桂之謂也。」把桂和調味品姜並提,說明「桂」這種東西還可以用來做調味品。
以上是中國古典文獻裡關於桂樹的一些記載,在這些文獻典籍裡,桂樹可以吃,可以入藥,且是「百藥之長」。
桂樹跟神話傳說有關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山海經》記載:「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郭璞註:
桂葉似枇杷,長二尺餘廣數寸,味辛,白花叢生山峰,冬夏常青,間無雜木。
不過,郭璞說「桂」這種植物的葉子和枇杷葉子差不多,和現在我們看到的桂樹有點不太一樣。
我們再來看看桂樹出現在月亮上的傳說是什麼時候才有的?
《太平御覽》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樹。」這是最早有關月亮裡面有桂樹的記載。
但是,月宮裡的這棵參天桂樹是從哪裡來的呢,它到底有什麼來頭?有人認為,月宮裡的這棵桂樹,就是西王母親手種下的長生樹,理由如下:
首先,《山海經》記載,長生樹是西王母親手種下的生長在崑崙山中的神樹。在神話傳說中,相傳吃了長生樹所煉製的丹藥就可以長生,許多大神包括伏羲、后羿等,都曾經向西王母求得過長生藥。
蟾蜍、玉兔搗藥原本是西王母神話中的存在。西漢磚畫中畫的是西王母和她的三隻寵物九尾狐、蟾蜍和搗藥玉兔,而玉兔正在搗的就是長生藥。
蟾蜍和玉兔被後人移植到嫦娥奔月神話中時,同時崑崙山長生樹也被一起移入,演變為月中的長生桂樹,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二,古籍記載,「桂」有長生和永葆青春的作用,完全有可能就是神話傳說中的長生藥。
許慎《說文解字》載:「桂,江南木,百藥之長。」百藥之長意思是說是藥裡面最厲害的,除了長生藥,還有什麼能稱得上百藥之長?
「桂」在一些道家方士的觀念裡,也是一種可以永葆青春的仙藥。《列仙傳》:「桂父,象林人也。常服桂葉,以龜腦和之,顏色如春。」「範蠡好食桂,飲水賣藥,人世世見之。」由此可見,桂父服用桂樹的葉子容顏不老,範蠡喜歡吃「桂」,人們幾代以後還見到他,說明他活了至少幾百歲,這還是和長生有關。
服用「桂」體健身輕,長生的傳說還有許多,如晉郭璞《抱撲子》:「趙佗子服桂二十年,足下生毛,日行五百裡,力舉千斤。」東晉幹寶《搜神記》:「彭祖者,殷時大夫也。姓籛名鏗,帝顓頊之孫,陸終氏之中子。歷夏而至商末,號七百歲。常食芝、桂。」
第三,長生樹、蟾蜍和玉兔是長生藥成藥的關鍵,在神話傳說長生藥元素組成中,三者經常是相伴相生的,因此和蟾蜍、玉兔在一起的桂樹也很可能就是長生樹。
漢樂府《董逃行·欲上謁從高山》:
教敕凡吏受言,採取神藥若木端,白兔長跪搗藥蝦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藥可得神仙。
蝦蟆就是蛤蟆,也就是蟾蜍,蟾蜍喜歡在夜晚出沒,對著月亮吐納,古人認為這是蟾蜍在吸納月亮的精華,這種由蟾蜍吸納的月華和吳剛砍下長生樹的一點點碎屑合在一起,經過玉兔的精煉,就是西王母的長生藥蝦蟆丸。
再者,月宮與外界隔絕,千萬年來只有嫦娥、吳剛、蟾蜍和玉兔四個生物,要煉成長生藥,必須就地取材,所以,吳剛伐桂的桂樹就是西王母的長生樹。
第四,中國古典文獻中也有關於月亮中的桂樹是長生樹的記載。
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
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酉陽雜俎》裡說這棵樹有五百丈高,吳剛天天砍它,每次只能砍破一點點,而且傷口馬上就恢復了,這也符合長生樹的特點。既然是長生樹,當然首先得自己長生,然後才讓他人長生,要是長生樹被吳剛砍到了,那還叫什麼長生樹?
第五,從常理上來推測,吳剛日夜不停砍的這棵樹就是西王母種的那棵長生樹。
吳剛砍樹千萬年,早就知道這棵樹是沒有辦法砍到了,為什麼還要拼命去砍?一般人持續砍一天,要是沒一點效果早就斧頭一丟,撒手不管了。還不是因為這棵樹是長生樹,砍樹的目的不是要把這棵樹砍掉(事實上也無法砍倒),只是為了從樹上砍下一點碎屑合藥。
因為長生樹生命力太旺盛,要吳剛日夜不停地拼命地砍才能砍下一點點碎屑,而且蟾蜍和玉兔兩個西王母的親信從不偷懶,一個夜夜吸納月華,一個天天奮力搗藥,吳剛這個被貶謫的罪人更不敢偷懶了。
綜上所述,月亮上的這棵桂樹就是神話傳說中西王母親手種下的那棵長生樹,來頭太大,所以任憑吳剛怎樣拼命,也只能砍下一點點碎屑。而且,只要吳剛砍下一點碎屑,這棵樹就會馬上癒合,就算吳剛日夜不停地砍,也不可能把這棵長生樹砍倒。
寫在後面的話
自古以來,中國古人對月亮就情有獨鍾,每逢中秋,全家都會聚集在一起吃著月餅觀賞月亮,觀賞之餘,還得有故事呀,因為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最愛聽故事了。所以,中華民族就有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這些富於想像的關於中秋之月的神話傳說。在此意義上,可以說,神話傳說大多是人們為了娛樂而創作的民間文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