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剛為什麼總是砍不倒月亮上的那棵桂樹?只因那棵樹是西王母種的

2020-12-05 希希陌上行

說到桂花,那絕對是我國古代詩詞中大名鼎鼎的花,小學時候就經常背誦的「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這是說桂花的幽靜;「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這是說它的幽香;「折桂一枝先許我,穿楊三葉盡驚人」,這是說桂花的「貴」氣。

不過,關於桂花最有名的應該是「吳剛伐桂」的神話傳說,這個故事和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組成了月宮神話傳說故事群,形成了一個寂寞憂傷的意境,對我國有關月亮和中秋的神話傳說藝術創作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早在唐代,中國民間就出現了精緻的月宮鏡,鏡背是枝幹參天、綠葉茂盛的桂樹,祥雲繚繞中,嫦娥仙子在樹下翩翩起舞,玉兔在辛勤不懈地搗藥,吳剛依舊在賣力地砍桂樹,卻還是徒勞無功。

朋友們或許就要納悶了,這桂樹怎麼這麼厲害?它究竟是一棵什麼樹,吳剛日夜不綴地砍伐竟然都無法撼動它分毫?

這個問題很是讓人撓頭,要想知道吳剛伐桂神話傳說中這棵桂樹的來歷,咱們還是得去古典文獻裡找找線索。

最早的關於「桂」這個字的記載可見《禮記檀弓》,《禮記檀弓》中記載,曾子曰:「喪有疾,食肉飲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為姜、桂之謂也。」這可能是「桂」字出現的最早記載。《莊子》中也有類似記載,曰:桂可食,故伐之。」

許慎《說文解字》中記載:「桂,江南木,百藥之長。」「百藥之長」說明桂可以入藥,而且是是相當厲害的藥,前文的「姜、桂之謂也。」把桂和調味品姜並提,說明「桂」這種東西還可以用來做調味品。

以上是中國古典文獻裡關於桂樹的一些記載,在這些文獻典籍裡,桂樹可以吃,可以入藥,且是「百藥之長」。

桂樹跟神話傳說有關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山海經》記載:「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郭璞註:

桂葉似枇杷,長二尺餘廣數寸,味辛,白花叢生山峰,冬夏常青,間無雜木。

不過,郭璞說「桂」這種植物的葉子和枇杷葉子差不多,和現在我們看到的桂樹有點不太一樣。

我們再來看看桂樹出現在月亮上的傳說是什麼時候才有的?

《太平御覽》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樹。」這是最早有關月亮裡面有桂樹的記載。

但是,月宮裡的這棵參天桂樹是從哪裡來的呢,它到底有什麼來頭?有人認為,月宮裡的這棵桂樹,就是西王母親手種下的長生樹,理由如下:

首先,《山海經》記載,長生樹是西王母親手種下的生長在崑崙山中的神樹。在神話傳說中,相傳吃了長生樹所煉製的丹藥就可以長生,許多大神包括伏羲、后羿等,都曾經向西王母求得過長生藥。

蟾蜍、玉兔搗藥原本是西王母神話中的存在。西漢磚畫中畫的是西王母和她的三隻寵物九尾狐、蟾蜍和搗藥玉兔,而玉兔正在搗的就是長生藥。

蟾蜍和玉兔被後人移植到嫦娥奔月神話中時,同時崑崙山長生樹也被一起移入,演變為月中的長生桂樹,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二,古籍記載,「桂」有長生和永葆青春的作用,完全有可能就是神話傳說中的長生藥。

許慎《說文解字》載:「桂,江南木,百藥之長。」百藥之長意思是說是藥裡面最厲害的,除了長生藥,還有什麼能稱得上百藥之長?

「桂」在一些道家方士的觀念裡,也是一種可以永葆青春的仙藥。《列仙傳》:「桂父,象林人也。常服桂葉,以龜腦和之,顏色如春。」「範蠡好食桂,飲水賣藥,人世世見之。」由此可見,桂父服用桂樹的葉子容顏不老,範蠡喜歡吃「桂」,人們幾代以後還見到他,說明他活了至少幾百歲,這還是和長生有關。

服用「桂」體健身輕,長生的傳說還有許多,如晉郭璞《抱撲子》:「趙佗子服桂二十年,足下生毛,日行五百裡,力舉千斤。」東晉幹寶《搜神記》:「彭祖者,殷時大夫也。姓籛名鏗,帝顓頊之孫,陸終氏之中子。歷夏而至商末,號七百歲。常食芝、桂。」

第三,長生樹、蟾蜍和玉兔是長生藥成藥的關鍵,在神話傳說長生藥元素組成中,三者經常是相伴相生的,因此和蟾蜍、玉兔在一起的桂樹也很可能就是長生樹。

漢樂府《董逃行·欲上謁從高山》:

教敕凡吏受言,採取神藥若木端,白兔長跪搗藥蝦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藥可得神仙。

蝦蟆就是蛤蟆,也就是蟾蜍,蟾蜍喜歡在夜晚出沒,對著月亮吐納,古人認為這是蟾蜍在吸納月亮的精華,這種由蟾蜍吸納的月華和吳剛砍下長生樹的一點點碎屑合在一起,經過玉兔的精煉,就是西王母的長生藥蝦蟆丸

再者,月宮與外界隔絕,千萬年來只有嫦娥、吳剛、蟾蜍和玉兔四個生物,要煉成長生藥,必須就地取材,所以,吳剛伐桂的桂樹就是西王母的長生樹。

第四,中國古典文獻中也有關於月亮中的桂樹是長生樹的記載。

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

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酉陽雜俎》裡說這棵樹有五百丈高,吳剛天天砍它,每次只能砍破一點點,而且傷口馬上就恢復了,這也符合長生樹的特點。既然是長生樹,當然首先得自己長生,然後才讓他人長生,要是長生樹被吳剛砍到了,那還叫什麼長生樹?

第五,從常理上來推測,吳剛日夜不停砍的這棵樹就是西王母種的那棵長生樹。

吳剛砍樹千萬年,早就知道這棵樹是沒有辦法砍到了,為什麼還要拼命去砍?一般人持續砍一天,要是沒一點效果早就斧頭一丟,撒手不管了。還不是因為這棵樹是長生樹,砍樹的目的不是要把這棵樹砍掉(事實上也無法砍倒),只是為了從樹上砍下一點碎屑合藥。

因為長生樹生命力太旺盛,要吳剛日夜不停地拼命地砍才能砍下一點點碎屑,而且蟾蜍和玉兔兩個西王母的親信從不偷懶,一個夜夜吸納月華,一個天天奮力搗藥,吳剛這個被貶謫的罪人更不敢偷懶了。

綜上所述,月亮上的這棵桂樹就是神話傳說中西王母親手種下的那棵長生樹,來頭太大,所以任憑吳剛怎樣拼命,也只能砍下一點點碎屑。而且,只要吳剛砍下一點碎屑,這棵樹就會馬上癒合,就算吳剛日夜不停地砍,也不可能把這棵長生樹砍倒。

寫在後面的話

自古以來,中國古人對月亮就情有獨鍾,每逢中秋,全家都會聚集在一起吃著月餅觀賞月亮,觀賞之餘,還得有故事呀,因為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最愛聽故事了。所以,中華民族就有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這些富於想像的關於中秋之月的神話傳說。在此意義上,可以說,神話傳說大多是人們為了娛樂而創作的民間文學藝術。

相關焦點

  • 吳剛從哪兒來的,為何會在月球上砍桂樹?
    唐李賀 《李憑箜篌引》詩:「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 姚文燮注引明代何孟春 《餘冬序錄》:「 吳剛字質 ,謫月中砍桂。」元吳師道 《中秋次同院人韻》:「終宵倚樹憐吳質 ,何處登樓覓庾公 。」
  • 傳說:吳剛伐桂
    吳剛伐桂的故事: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
  • 嫦娥 吳剛 玉兔 桂花酒 月亮上的傳說灑向人間都是愛
    有一天,后羿去崑崙山訪友求道,西王母送給一粒仙藥。據說吃了這藥可以成仙升天。后羿捨不得離開心愛的妻子嫦娥,就沒有吃這藥,暫時把這粒仙藥交給嫦娥藏在百寶匣裡保管起來。三天後,后羿領著眾徒弟外出狩獵。后羿的徒弟中有一個心術不正的人,名字叫做蓬蒙。他知道了仙藥的事,后羿外出狩獵時他本應該隨從,可是他卻裝病不出。等到后羿等人狩獵走遠了,蓬蒙拿著劍闖進后羿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仙藥。
  • 月亮和桂樹之間神秘的面紗 與吳剛嫦娥又有什麼關係
    其中桂花又與月亮聯繫在一起,「桂魂」「桂月」等都是月亮的的代表,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桂花和月亮之間的關係吧,這還要從「吳剛伐桂」說起。圖片來源網絡傳說月亮上有座宮殿叫廣寒宮,裡面住著嫦娥仙子,桂樹就生長在其中。
  • 嫦娥為什麼奔月
    嫦娥為什麼奔月       古代有嫦娥奔月的傳說,那嫦娥為什麼奔月呢
  • 月亮上有棵桂花樹,引來了嫦娥,還讓人間四處飄香!
    月亮上有棵桂花樹,還有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桂花樹,桂花是產與我國的一直木樨亞科植物,在印度,尼泊爾也是有桂花樹的。在我國有大量的種植主要在黃河南下,還有廣東部分地區的露地種植。但是桂花樹不會像大榕樹一樣那麼大棵,桂花樹挺細小的,也不會長得太高,桂花樹也是有故事的,也是一個傳說吧,就是桂花樹與吳剛的故事。吳剛這人是中國古代的一個神話人物,他居住在月亮上,他是一位仙人,但是被天帝懲罰他在月亮上砍桂花樹。所以月亮上的陰影就是吳剛伐桂所造成的吧。
  • 中秋月圓把「桂」話,古人腦洞大開告訴你:桂樹為什麼叫「桂」?
    這些植物都有著卵圓形的葉子,開一串串香味撲鼻的小花,只不過花色不太一樣,株型也有所區別。桂花糕,啜幾口桂花茶,抿一口桂花釀,遙望月亮中那株傳說中高大茂盛的桂樹,靜靜地聆聽老人們訴說經久不衰的桂樹和月亮的故事,真是一番難得的雅韻啊!
  • 八月十五中秋夜,人間丹桂飄香,月中桂樹更令人神往
    這一習俗還要從中國人最初對月亮的認識說起。中秋之夜,當那一輪皎潔的月亮冉冉升起,晶瑩奪目。古人們仰望深幽蒼穹的一輪玉盤,便引起人們各種不同的憧憬、遐思和聯想。對月遙想月中桂即便月中的陰影也被想像成了玉蟾、玉兔,漢晉以來還傳說月中有一棵大桂花樹。
  • 砍不倒的月桂——硬剛吳剛同志的究竟是什麼樹?
    在中國,大概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月亮裡住著嫦娥仙子,小兔子還有一個永遠在砍樹的硬核男子——吳剛。那顆從古砍到今天的被叫做月桂的樹究竟是什麼樹呢?其實吳剛砍的是桂花樹,而非真正的月桂。在有此傳說的時候,月桂還沒有傳入中國。月桂,樟科,月桂屬,喬木,原產地中海一帶。大約是到唐朝中後期才進入中國。而桂花是木犀科,在中國存在的時間遠遠久於月桂樹。
  • 所以嫦娥和吳剛到底是什麼關係?
    🌟看到一首辛棄疾的詞,本來不是那麼喜歡他的詞,但這一首翻譯起來豪放灑脫中還有那麼一點可愛翻譯:秋月金波流轉灑下淡淡的光暈,就像那柄剛磨亮的銅鏡又飛上了天廓。我舉起酒杯問月宮中的嫦娥,白髮日增,好像故意欺負我。我要乘風直上長空萬裡,俯瞰山河落落。還要砍去月影中搖曳的桂樹枝柯,人們說,那裡月亮灑下的清輝會更多。
  • 中國的月亮神話
    這意味著,西王母掌握自然界一切生命的生死,它有不死藥乃是理所當然之事,而最終這一力量落到一個女性神嫦娥手中,則意味著成對的兩性神分掌二元要素規律的演變,正如對應著西王母出現了東王公、女媧(她也與月亮有關)的力量被伏羲所分擔,而最終嫦娥身邊也出現了吳剛。在漢畫像中,西王母被視為月神,如陝西漢墓的入口橫款上的畫面,東王公處有有鳥之日,西王母處有蟾蜍之月。
  • 月亮上的他們都是啥關係
    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月中蟾蜍,這麼一算,月亮上好像還挺熱鬧的。都擠在月亮上,那他們互相認識嗎,彼此有沒有什麼關係?如果你的小孩這麼問你,你知道怎麼回答嗎?一般傳說都是有一點點事實基礎的,玉兔和蟾蜍很明顯就是一起在月亮上生活的小夥伴了,平時的工作就是搗藥。
  • 都住在月亮上,為啥吳剛和嫦娥沒發生點什麼?
    ,才飛仙奔月;而吳剛則是因為殺了炎帝之孫伯陵,被炎帝發配到月亮上去,砍伐一棵不死神樹。 同樣的,漢代古籍《淮南子·覽冥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高誘注;「姮娥,羿妻;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
  • 為什麼每年拍的月亮都是一樣的,唐朝時的李白是這樣說的
    小的時候,每到農曆八月十五,總是覺得月亮裡面有一棵很大的樹,而且這棵大樹總是靠著圓圓月亮的左側,樹的巨大樹冠則向上向右伸展而去。在沒有現代攝像技術之前,人們對月亮的了解是朦朧的,充滿了神秘感,產生了很多遐想:月球上一定有一個巨大的宮殿,那是嫦娥住的地方,叫月宮;人們看到的那棵「大樹」,聽說是是桂樹,假如某個人科舉高中,就叫「折桂」,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當然,偌大的月宮,也絕不可能只有嫦娥一個人住,於是又有了吳剛和玉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