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每到農曆八月十五,總是覺得月亮裡面有一棵很大的樹,而且這棵大樹總是靠著圓圓月亮的左側,樹的巨大樹冠則向上向右伸展而去。
在沒有現代攝像技術之前,人們對月亮的了解是朦朧的,充滿了神秘感,產生了很多遐想:月球上一定有一個巨大的宮殿,那是嫦娥住的地方,叫月宮;人們看到的那棵「大樹」,聽說是是桂樹,假如某個人科舉高中,就叫「折桂」,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當然,偌大的月宮,也絕不可能只有嫦娥一個人住,於是又有了吳剛和玉兔。
喜歡拍照的人每到月圓之時,常常喜歡照上幾張,不過,你是否發現,就月亮本身的照片而言,每年都一樣,如出一轍,比如月海。
大詩人李白在唐朝時就注意到了這種現象,他曾寫過一首詩《把酒問月》,其中有這樣兩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意思是說,現在的人見不到古時的月亮,但現在的月亮卻曾經照耀過古人。
也就是說,自從有了人類看到月亮幾千年來以來,人們所看到的月亮樣子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為什麼會是這樣?
原來,由於潮汐鎖定的原因,月球繞地球公轉與自轉的周期是相同的,因此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景色」總是一樣的。哪怕是幾億年以前的恐龍,它們看到的也是這樣的月亮,人類從來都沒有看到過月亮的背面。月亮的背面是什麼樣子,究竟發生過什麼,地球人一概不知。
但是,2019年新年伊始,中國人開始了月球探測的新紀元,1月3日10時26分,經過約38萬公裡、26天的漫長飛行後,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實現了軟著陸。也就是說,雖然在地球上仍然看不到月亮的那一面,但中國科學家卻可以通過各種先進的技術方法,為地球人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