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從未以胖為美:有詩為證

2021-01-13 唐詩宋詞天地

「短長肥瘦各有志,玉環飛燕誰敢憎」,蘇軾的這首《孫莘老求墨妙亭詩》,誕生了「環肥燕瘦」這個成語,從此,世人就普遍認為楊玉環是個「胖女人」,唐朝是以胖為美。

甚至一些胖乎乎的女孩得意地說:「要是在唐朝,我一定是個大美女!」這恐怕是你想多了。實際上,唐朝的主流審美觀裡從來沒有「以胖為美」,我們可以從很多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詩歌來證明這一點。

01、貴妃到底胖不胖

在《新唐書》和《資治通鑑》等史書中,作者都用了「豐豔」這個詞形容楊玉環,所以楊玉環給人的印象就是豐滿、豔麗。但你要知道,這些書的作者都是五代或是宋朝人,他們並沒有見過貴妃,他們也是通過翻閱史料而撰寫的。

我們再看和貴妃同時代的詩人如何形容貴妃的。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白居易在《長恨歌》這樣形容楊玉環,如果說楊玉環是胖女孩,用「嬌弱無力」這樣的詞來描述,總是有些不貼切。

詩仙李白也曾寫過楊玉環,如果說《長恨歌》是演義性質的詩歌,那麼李白的《清平調》三首就是紀實作品了。

清平調·其二唐·李白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唐玄宗與貴妃在賞牡丹,玄宗有名花美人相伴,心情非常好,命翰林待詔李白做新樂章,李白奉旨而作。《清平調》三首橫空出世,全詩構思精巧,辭藻豔麗,並將牡丹、貴妃與君王揉和,融為一體,得到了玄宗和貴妃極大的讚賞。

雖然李白說神女和飛燕都比不過貴妃,但是,如果貴妃是個胖子的話,李白公然拿趙飛燕跟她相比,那豈不是嘲諷貴妃嗎?貴妃又怎能開心呢?

楊玉環深得皇帝寵幸,在宮中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再加上她又愛吃荔枝,也可能,中年以後的貴妃,有些發福,這也只是美人胖了而已,而不能說唐人以胖為美。

不管是初唐、中唐還是晚唐,我們都可以從大量的詩詞中讀到,唐朝的人,或者說是文人階層、中上階層,從來就不曾有過「以胖為美」的審美觀。

02、唐朝並不是以胖為美,有詩為證

採蓮曲唐·劉方平落日晴江裡,荊歌豔楚腰。採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

這首小詩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一個勤勞的農家婦女形象,即使是生在鄉野、整日勞作,但她依然有著一個作為美女顯著的特徵:細腰。作者寥寥幾筆,一個歌聲婉轉、體態輕盈的江南美女就躍然紙上。

將進酒唐·李賀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這是一幅絢麗斑斕、有聲有色酒宴圖,喝酒唱歌,自然也離不開跳舞。跳舞的美女們都有什麼特徵呢?「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依然是細腰,當然只有纖細柔軟才可以輕盈嫋娜,如花瓣般隨風飄舞,令人目眩神迷。

和春深二十首·其十六首唐·白居易碧草追遊騎,紅塵拜掃車。鞦韆細腰女,搖曳逐風斜。

百花盛開,年輕女子們換上了輕盈豔麗的春裝,漫步在草長鶯飛的郊外,那纖細的腰肢,飄逸的羅裙隨著鞦韆跌宕起伏,搖曳在空中。

鞦韆與美女是古詩詞裡一個常見的意象,試想,如果蕩鞦韆的是一個胖女孩,恐怕看起來就不那麼美了。

絕句漫興九首·其一唐·杜甫隔戶楊柳弱嫋嫋,恰似十五女兒腰。謂誰朝來不作意,狂風挽斷最長條。

詩聖杜甫除了憂國憂民,也有輕鬆浪漫的詩句,他看到柔弱細長的柳條隨風飄舞,想到了妙齡少女的腰肢,不也是這樣的曼妙惹人愛憐嗎?

遣懷唐·杜牧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絕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詩人杜牧江南冶遊,縱酒放縱,揚州十年,結識了各式各樣的美女。但杜牧卻只喜歡那些婀娜輕盈、能歌善舞的細腰美女,見到胖女郎,杜牧不僅不照顧人家生意,甚至還寫詩諷刺人家。

嘲妓唐·杜牧(牧罷宣州幕,經陝,有酒糾妓肥碩,牧贈此詩)盤古當時有遠孫,尚令今日逞家門。一車白土將泥項,十幅紅旗補破褌。瓦官寺裡逢行跡,華嶽山前見掌痕。不須惆悵憂難嫁,待與將書問樂坤。

杜牧途經陝縣,在一個酒店吃飯,店裡有個很胖的陪酒女郎,過來勸酒。杜牧一看,這麼難看,實在讓人受不了,竟然大筆一揮寫了一首諷刺詩送給人家。這個胖女郎真是倒黴,就因為長得胖,酒沒有賣出去,還遭到一番奚落。

由此可見,唐朝主流的審美觀跟任何一個時代都差不多,還是以纖柔、溫婉、健康的標準去衡量美人的。用「細腰」「楚腰」「窈窕」這些詞來形容美女在唐詩中隨處可見,如:方幹的《贈美人四首其三》「剝蔥十指轉籌疾,舞柳細腰隨拍輕」;杜牧的「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武平的「綽約多逸態,輕盈不自持」;徐惠的「纖腰宜寶襪,紅衫豔織成」等等。

尾聲

臺灣大學文學教授歐麗娟說:「唐詩大概有五萬多首,寫了很多女性,可是我注意到,唐詩筆下的女性,清一色都是纖細的,腰肢像楊柳,絕對沒有一個美女是胖嘟嘟的。」

那麼你可能會產生疑問,明明我們看見的敦煌壁畫,仕女圖,甚至出土的陶俑,女性都是滾圓肥胖的,為什麼和詩人筆下的美女不一樣呢?

敦煌壁畫的主題大都是跟佛教相關的,而佛教中菩薩的形象或寶相莊嚴,或慈眉善目,大都是富態豐滿的。仕女圖呢,其實並非全是胖美女,比如唐初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晚唐作品《宋國夫人出行圖》,畫中人物不管是侍女還是男性,體態都是很勻稱的,甚至是很苗條的。

▲閻立本的《步輦圖》 局部

最後要說的是,不管是出土的陶俑,還是壁畫、仕女圖,這些都是藝術品,藝術形象並不是現實的再現,中國古代的人物藝術形象,重視傳神,而非寫實。就比如我們今天漫畫中的美女,她們大都有一雙大到誇張的眼睛,難道後人看見這樣的作品,就以為當時的人都長成這樣嗎?

歐麗娟教授在《唐詩新思路》裡這樣說:唐朝所謂比較肥胖的仕女,其實是很少數的,即便如此,也不是我們今天意義之下的肥胖,應該叫做健康、健美或者是豐潤,不能用肥胖的概念去理解。在中國文化裡,「以胖為美」這種女性審美觀是不可能出現的,我們不要以訛傳訛。

作者:薇兒,愛讀書、愛運動的白衣天使一枚。

相關焦點

  • 被誤導千年的歷史真相:細腰才是唐人的真愛,以胖為美是曇花一現
    而在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長河中,唯獨唐朝的審美觀念獨樹一幟,「以胖為美」已經成為了我們印象中唐人的特徵之一。胖胖的美女雖然也是美女,但大部分人估計都接受不了,但在唐朝卻被人普遍接受,甚至發展成為一種普世的審美觀念,那麼,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唐朝人真的是以胖為美嗎?
  • 國家寶藏文成公主:我從未想過離開,江河可鑑,雪山為證
    「贊普,我從未想過離開,江河可鑑,雪山為證」,穿越千年,赤子歸來。楊紫飾演的文成公主無論妝容還是服飾都美得無可挑剔,滿目星河,愛慕松贊幹布的眼神,將歷史完美演繹,寶藏女孩,無限可能。江河可鑑,雪山為證,溫柔又堅定,是世人羨慕的愛情。
  • 看長安十二時辰,了解唐朝女子服飾和妝容,為什麼以袒露為美
    導語:看長安十二時辰,了解唐朝女子服飾和妝容,為什麼這麼潮,以袒露為美。唐代婦女服飾:唐代是一個開放的年代,受到胡服等影響,婦女服飾款式繁多,其中最主要發服飾有襦裙服,上身穿襦,下身穿裙,所謂的襦相當於現在一種短袖上衣(衫);下身的裙,通常為百褶裙,上身襦一般領口很大,袒露出雪白肌膚,而裙子很長,裙腰很高,一般都束至胸部,有一種線條美。
  • 胖揍印度,只為吃一口糖?唐朝這件外交奇事,給中國千年歷史帶來無數...
    同樣是古國,相伴已久,也往來已久,自然留下了不少趣事,有過和睦,也少不了鬥氣,更是有不少讓人啼笑皆非的怪事。比如發生在貞觀盛年的「王玄策胖揍印度」事件,這可不僅僅是簡單的「打架鬥毆」,其所帶來的影響,甚至長達數千年。
  • 古代的女人竟然以胖為美為福,想知道她們到底有多高、有多重嗎?
    比如,比較富態的楊玉環是不是和當時的皇上有一段讓你生嫉妒的故事?她愛跳舞,愛唱歌,彈琵琶是彈的最好的,所謂樣樣都會個差不多。最有名的就是這位楊貴妃吃荔枝的故事,是不是大家都記得呢?當時有一篇課文專門寫的就是這個故事。為了讓她遲到新鮮的荔枝,愛她的人也真是費勁了心思,只為她喜歡。
  • 胖了依舊美的,不止是佟麗婭,在以瘦為美的模特界「肥胖」更出眾!
    最近,「肥胖」之美在觀眾之間成為話題,體型變差的話會給觀眾帶來違和感,很多觀眾都吐槽說「這次很難瘦」,很嚴格,沈月出道以來一直被吐槽「很胖」,在多樣化的時代,「瘦得很美」不是單一的標準,倒不如說像沈月那樣露出自己身體的人很少。
  • 個子矮的人,在唐朝會怎樣?你可能會被送進動物園,每天供人觀賞
    而大唐盛世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錦衣華服、詩人飲酒對詩,社會開放,經濟繁榮,因此許多人投了唐朝一票。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唐朝還是一個看身高的朝代,個子矮的人穿越到唐朝,很有可能會被送進動物園,每天供人觀賞。在唐朝時期有一個叫「貢人」的政策,說得好聽點是為朝廷推薦的人士,直白一點就是向朝廷進獻不同於常人的人。
  • 這3個地方「以瘦為恥,以胖為美」,網友:真是吃貨的天堂!
    在這個以瘦為美的時代,肥胖或許成為了一種恥辱。但是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的這三個地方卻是以胖為美,一些吃貨網友對於這三個地方也非常的嚮往,更是被人們形象地比喻為吃貨的天堂。這3個地方「以瘦為恥,以胖為美」,網友:真是吃貨的天堂!
  • 有詩為證
    有詩為證 導語:公元1094年,蘇軾被貶到了廣東惠州,他曾經是滿朝文人仰慕的大學士,而今卻因為觸怒龍顏被貶到遠方,此中心酸真的讓蘇軾難以忍受。在廣東惠州,蘇軾本以為這是人生最後的落腳之處了。誰知,好景不長,三年之後他又被調到了更加荒蕪的海南儋州。
  • 唐代第一才女的詩,從大自然中發現美與哲理,美得令人心醉
    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的自然景象,到了詩人的眼中也散發著不一樣的光彩,今天帶來的就是唐朝一位女詩人的一首詩,讓我們一起從詩文中去感受這位女詩人從大自然中發現的美與哲理。海棠溪唐代:薛濤春教風景駐仙霞,水面魚身總帶花。
  • 唐朝有多開放?女道士愛上和尚,還有一首詩流傳千古
    唐朝究竟有多開放?恐怕無法用一兩句話說完,今天我們就從大唐四位女詩人之一的李冶開始講起吧。李冶是古代為數不多的女詩人,才華橫溢,六歲的時候就能寫詩。也正是因為如此,她的人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詩中描述了女子嫁娶的心情,情感之細膩真摯,恐怕年方二八的小姑娘想起來都會臉紅,竟然出自一個六歲的小姑娘之手。你見過誰家的六歲小孩能寫出這麼好的情詩嗎?即使放到今天,也很不可思議。他的父親一看此詩,頓感大事不妙,心說這個妮子性格輕浮,將來會給家裡招來不好的名聲,於是把她送進了道院,期望她能面壁思過,重新做人。
  • 洛陽牡丹節盛況空前,唐朝寫牡丹的詩有幾百首,這五首最為經典啊
    一,李白的《清平調》這首詩,其實已經點化了牡丹(木芍藥),來自於天宮王母娘娘宮殿的神話傳說。清平調唐朝: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這句詩其實李白點化了牡丹(木芍藥),來自於天宮王母娘娘宮殿的神話傳說。背景故事:據《松窗雜錄》記載:「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開元天寶花呼木芍藥……」。開元,天寶都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
  • 外國人為唐朝帶來了什麼
    唐朝開放包容,除了當時與世隔絕的美洲,幾乎各大洲的人都有來到唐朝的。比如說絲路上經商的主力——粟特人,他們本身就是白種人。他們是整個絲綢之路上最活躍的商人。在唐代的筆記小說當中,粟特人多得舉不勝舉。後來粟特人大量地定居在唐朝的內地,與唐朝人通婚,久而久之,相當多的粟特人融入了中華民族,再也不是外國人了,而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了。現在北方地區有些姓氏,比方說曹、安、康、米、何、史等這些姓氏,其中就有相當大一部分是粟特人的後代。外國人來中國做什麼?除了經商,一部分是使節,還有一部分是僧侶。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何為「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此話出自《道德經》第二章,《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等,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也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分別是上篇《德經》和下篇《道經》這也是我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 唐朝無名詩人很霸氣的一首詩: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最早是在朋友圈的一個測試中看到這兩句詩,當時就覺得唯美又霸氣。曾經疑惑到底是什麼樣的詩人才能寫出這般豪氣的詩,後來才知道原是出自貫休的《獻錢尚父》。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
  • 美文| 河流為歌 湖水為詩 草原是一幅美麗的畫卷
    河流是草原的歌細密綿長 蜿蜒流轉匯集成湖 化為詩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草原無言以湖為詩河流為歌河蜿蜒成曲湖靜美如詩九曲彎·蜿蜒成曲九曲,九曲九為數之極慧溫河·色彩斑斕三月藍青臘月黃,無邊草色沐秋光牧歌聲裡雄鷹叫,風拂蔥蘢現牛羊慧溫河山美水秀,樹奇花豔,自古以來就是牧民「逐水草而居」極佳的營地,被人們譽為「天然公園」。
  • 唐朝的有哪些文化成就
    唐朝的哲學發展以韓愈、李翱為代表的唯心主義,他們宣揚天命論和性情說,提倡儒家道統和倫理綱常,另一派是以柳宗元、劉禹錫為代表的唯物主義、他們批判天命鬼神,宣揚無神論,肯定人的主觀能動性及在支配自然中的作用。
  • 5本女主有點胖的小說,相信愛情有奇蹟,誰說胖公主不能配王子~
    看膩了那麼多傾國傾城,貌美如花的女主,推薦幾本女主有點胖的小說,胖妹紙也有春天~1,書名:《苗小姐減肥日記》 作者:懷愫小短評:這是一個上海弄堂裡長大的軟妹和英國歸來的溫和帥哥甜蜜戀愛故事小清新風格,女主苗小姐,一開始是個軟萌的胖子,後來發展成了一個軟萌的瘦子,而男主程先生一開始是個溫和的紳士,後來發展成了一個腹黑的忠犬,超喜歡男女主的性格,都是那種溫柔有耐心的,彼此呵護彼此珍重,相濡以沫,細水長流,全文溫馨無虐,強烈推薦!
  • 《夜雨寄北》為寄友的一條內證
    今人劉學鍇根據對此詩歷代版本異文的辨析,以及對李商隱大中年間梓幕行跡、其妻王氏卒於大中五年(851)等考證,判斷該詩詩題應為《夜雨寄北》,乃「寄給身居北方(當是長安)的某位親友」之作,並認為該詩最有可能作於大中七年。劉說當為定讞,但「寄內」即寄懷妻子說一直不乏人從。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