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何為「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2021-01-08 朝運萊傳統文化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此話出自《道德經》第二章,《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等,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也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分別是上篇《德經》和下篇《道經》這也是我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那「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到底怎麼解釋呢?按照已有的資料,大部分都解釋為:人們都知道美的具體標準而去人為的製造「美」,那就是醜惡了;都知道怎樣做能被稱為善良,那麼其中就已經存在不善良的因素了。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這一句其實從深處解釋,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事物的兩面性,如果更加直白的解釋,那就是「裹著毒藥的蜜糖」,有時候你看著是好的東西,但實際上並不一定是好的,也因此聖人都說這中庸之道,力求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和上一句有著相同的道理,自古就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種說法,每個人都想行善事得善果,但是有的人卻不一定能都得到善果,那麼就再也不行善了嗎?就如達摩祖師說過。行善不能總記在心中,不要為了善果去行善,這樣的善是虛偽的,是敷衍的。

「美」和「善」都是一種評價的標準,也是一種為人的準則,它們是不能一概而論的,美是唯心的,是一種只要你覺得美那就是美,是一種「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的美,就像不同的朝代都有一套各自認為的「美」的標準。比如漢代以瘦為而到了唐朝又以胖為美,由此可見美的標準是因人而異的。

每個人都是適合自己的美,比如現代社會的美女的外形標準,膚白貌美大長腿、身材窈窕個頭高挑等等,但是有沒有具體的數位化,就拿個頭高挑而言,有的人一米六五就合適,但是有的人一米六八卻是最合適的,那你能說一米六八的不好?不同的國家、民族有著不同的標準,我們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不盲目的準求哪一個標準。真正的美是符合自己的美,是僅屬於自己的美,而不是模仿來的。當然善也是一樣的比如某國以「反恐」的名義發動戰爭,從而使人們陷入深深的戰爭的恐懼之中,那這種自以為是的善難道不是一種惡嗎?任何一種具體的「善」,在其它方面總是「惡」的體現,就像殺雞取卵、涸澤而漁,你是取到了你現在需要的卵和魚,但是從長期效益而言,這就是一種「惡」。

那哪些才是真正的長期的善呢?在這裡老子並沒有明說,但是相信在後面的經文中我們總會慢慢地體會到,但真正的大善卻是不僅對自己而且對他人和環境長期乃至永久有益的事。

關注朝運萊傳統文化,關注玄靈子老師,帶你了解更多傳統文化知識,學習人生哲理。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二章。或許,在世人的眼裡,很多人認為是美的,那它就是美的;很多人認為是好的,那它就是好的。因為,人大多有從眾心理和盲從心理。
  • 老子為什麼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為弗居,是以不去。【注釋】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惡,不美,即醜。
  • 《道德經》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 作品216號 慢板Wolfgang Amadeus Mozart原文: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清水,霧,遠山2.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你是如何看待善與不善的?你所認為的善什麼?)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這話,是老子辯證法的思想精髓!
    而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看到了這種現象,並說出了說出了「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這樣的名言,真可謂是洞察人心的智者!「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這句話出自《道德的》第二章的第一句話,我們先讀《道德經》的第二章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道德經的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道德經》10: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世間的美有很多種,有美貌,美好,美味等等。我們之所以知道世間一切的美,是因為知道了世間一切不美,體會過不美,才明白美的可貴。假如我們見過的人都美貌異常,生活一帆風順,每天吃的都是珍饈美味,那麼,我們不會認為見過的人有多美貌,也不會認為生活有多美好,更不會感覺每天吃的食物有多美味。
  • 《老子》第二章(上)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但,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簡寫IWD)全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是在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 《道德經》中「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怎麼理解?
    《道德經》第二章首句「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為大家分享下:一、美終會變成為不美事物都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最早大哥大手機出現的時候,只有暴發戶才值得擁有,拿在手中,特別的拉風!可現在呢,早成老古董了,只能用來「砸核桃」了!
  • 《道德經》:「天下皆知美為美,斯惡矣」,到底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天下皆知美為美,斯惡矣」(第二章)。譯:天下都知道什麼是美,那就反而不美了。都知道什麼是美,就醜惡了,因為知道了美也就等於知道了美與醜的區別,就有揚美貶醜的事情出現,就造成了紛爭、誇大或縮小、偽與飾各種美的其實非美麗的弱點。此話是一面之詞,但確有洞見卓識。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為何燒香都是三炷,三炷香又有什麼含義呢?
    就讓易文老師為你解惑吧!香在佛教中被稱為「佛的信使」,在道教中一般都是都是燒三炷香,當然也有一炷香的,一炷香代表著一心一意的敬人祖。三這個數字好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含義,比如三顧茅廬、三人行必有我師、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等等。其實這裡的「三」不是一個具體的量詞,而是一種「極大」的詞。而在這裡「三」指天、地、人或是佛、法、僧。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老人言系列之: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今天朝運萊傳統文化的易文老師就來跟同學們探討一下老人言的問題。其實中國的古語都非常富有哲理,蘊含著中國人豐富的智慧。在老人的世界裡有著豐富的為人處世哲學,其中「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這一句尤為精妙。從字面意思來理解這句話:臨近水邊,時間長了,就會懂得水中魚的習性。深入山林,聽得多了,就會辨別山中鳥的鳴叫。
  • 善復為妖的價值悖論:價值的二重性與強制性、正負價值的轉化
    老子已發現,絢麗的色彩給人以美的享受,但也會使人眼花繚亂;協和的音律使人心情愉悅。也會使人淫樂不羈或聽覺不敏;五味佳餚給人以口福。也會使人腸滿肚肥、舌不知味;馳騁畋獵使人心曠神怡,也會使人心意放蕩甚至發狂;金玉珠寶有極高的審美價值.也會使人行為不軌。用他的話說,叫做: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政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 卞和曾為不識和氏璧的君王哭,一切皆虛幻唯不生不滅的自性是真我
    楚厲王即以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左腳。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卞和又一次進到宮廷,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楚武王。楚武王找人鑑定,仍然認為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楚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腳。直到楚文王繼位,白髮蒼蒼的卞和還想把玉璞獻給楚文王。由於行動很不方便,滿腔的忠君抱負無法實現,就懷抱玉璞,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
  • 媒體:「英文妙計安天下,賠了輪胎吃萊豬」
    圖為大陸民眾參觀臺灣輪胎產品(新華社)元旦伊始,罔顧民意的臺灣當局正式開放萊豬(即含瘦肉精的豬)進口。據美國商務部的初判結果,裁定臺灣輪胎反傾銷稅率為52.42%至98.44%。正新橡膠公司稅率為52.42%,南港輪胎稅率為98.44%,其他廠商稅率為88.82%。臺媒評論稱,真可謂真心換絕情,蔡當局萊豬經貿路線破產,窘態畢露。這顯示在現實利益之下,表面上的友好實際上卻是面臨重重考驗。民進黨反覆表功「臺美關係有史以來最好的時刻」,實在讓人傻眼!
  • 解析:何為河圖洛書?何為河洛文化?
    何為河圖洛書?何為河洛文化?何為河洛文明? 河圖洛書就是地球文明的開端,就是世界文明的主幹! 河圖,洛書出現在中國的兩河流域——黃河和洛河流域!
  • 海上生明月,客話中秋情 文化講堂伴月共生
    深圳新聞網9月22日訊(記者 胡安坤 通訊員 王闖)中秋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在中秋節即將來臨之際,為慶祝中華民族傳統佳節,弘揚傳統文化精神,傳播傳統文化知識,9月22日下午3:00-5:00,由龍華區委宣傳部(文化體育局)主辦,龍華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承辦,龍華區龍華街道辦事處協辦的龍華區2018年「五彩周末」文化惠民系列活動周末文化講堂第三期如約而至,知名文化學者楊宏海教授受邀來到龍華周末文化講堂,帶領現場200多名龍華市民領略了「客家山歌的情境之美」,了解客家中秋習俗。
  • 美圖T9標準版及頤和園限量版發布 彰顯傳統文化碰撞現代科技之美
    6月27日,美圖在北京頤和園聽鸝館召開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了美圖T9標準版,並首次聯合頤和園跨界合作推出了美圖T9頤和園限量版,將展現古典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碰撞之美。發布會上,美圖還發布了《自拍趨勢報告》,推出全新智能硬體美圖皮膚檢測儀,進一步完善美圖的美麗生態鏈。除此之外,美圖宣布將進軍晶片領域,推出自研的MT-圖片處理晶片。
  • 道州龍船的歷史淵源與傳統工藝之美
    被譽為「天下谷源,理學聖地」。道州古代屬楚國。荊楚文化將龍船賽的習俗早已融入道縣人民的血液。道縣境內地表水系發達,河流分布均勻,屬於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6條,即瀟水、洑水、淹水、泡水、泠水、濂溪河。而龍船正是水鄉人民最恰當的表現物。正是這得天獨厚的歷史與人文地理環境,發源並承載了道州龍船習俗,使之傳承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