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 作品216號 慢板
Wolfgang Amadeus Mozart原文: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美的存在是因為惡嗎?那麼惡呢?你如何看?)
清水,霧,遠山
2.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你是如何看待善與不善的?你所認為的善什麼?)
天地連在了一起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你是如何理解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高與下、前與後的?)
探手已觸雲
4.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無為的目的是什麼?不言的目的是什麼?你如何看?)
仿佛能夠摘星探月
5.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你對「功成而不居」這句話有何看法?)
似有似無
6.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你讀到這句話時有何感受或感想?你如何看?)
似在天上行
譯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是由於有醜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惡的存在。
所以有和無互相轉化,
難和易互相形成,
長和短互相顯現,
高和下互相充實,
音與聲互相諧和,
前和後互相接隨,
這是永恆的。
因此聖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始,有所施為,
但不加自己的傾向,功成業就而不自居。
正由於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
注釋:(1)惡已:惡、醜。已,通「矣」。(2)斯:這。(3)相:互相。(4)刑:通「形」,此指比較、對照中顯現出來的意思。(5)盈:充實、補充、依存。(6)音聲:漢代鄭玄為《禮記·樂記》作注時說,合奏出的樂音叫做「音」,單一發出的音響叫做「聲」。(7)聖人居無為之事:聖人,古時人所推崇的最高層次的典範人物。居,擔當、擔任。無為,順應自然,不加幹涉、不必管束,任憑人們去幹事。(8)作:興起、發生、創造。(9)弗志:弗,不。志,指個人的志向、意志、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