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零號給大家帶來自己對道德經第二篇的理解,希望大家喜歡。若有說的不好的地方還要煩請各位幫忙指摘。
因為這篇比較好理解,今天多做一篇。
第二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筆者譯文:人們之所以認為美的東西很美,是因為看見過不美的東西。都知道善良的存在,是因為有惡的存在。
有和無相互產生,難和易相互組成。長和短互相顯示。高和低相互映襯。音和聲相互應和,前和後相互跟隨,這是恆定不變的。
因此聖人(得道者)用自然(無為、不爭)的態度做事,施行不用監督執行的制度(意思是大家都能明白其中道理,自覺遵守,不需要別人管理)。讓所有事物自由發展而不加幹預。產生新的東西不去佔有。做事情不去依仗自己的地位(權威)。事情做出成果也不據為己有。正是因為不把成果據為己有,成果才能永遠有他一份功勞。
以上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若有認同者,望仔細分析其中難解之處。
有不認同者,看後全當筆者小兒痴語,千萬莫與之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