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架構篇:如果存在外星文明,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準則嗎?

2020-11-23 江雨讀書

劉慈欣的《三體》是超一流科幻小說,不僅帶給我們一個恢弘壯麗的世界,而且更新了我們對地球和宇宙的認知。

我在閱讀時,常有手不釋卷、意猶未盡的感覺,忍不住要談一下心中感受。

我們先從架構篇、情節篇、武器篇、政治篇,全面了解一下這套書。

在開始架構篇之前,請先思考三個問題:

1、類地行星有幾百億顆,憑什麼認為地球是唯一的?

2、如果存在外星生命,為什麼地球感知不到,這麼孤獨?

3、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麼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準則嗎?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國內科幻作家們是傾向於肯定的回答的。比如,金濤的《月光島》,童恩正《遙遠的愛》。國外的《e.t外星人》也是這樣。當然也有完全的敵對者,比如《異形》。

那麼,我們就用科學的方法,推導一下,看到底存不存在外星文明,應該如何看待外星文明。

一,描述星際間文明的特徵。

《三體》提出了兩個特徵:

1,點狀化。

因為星際間距離太過遙遠,動輒數萬光年,距離使各個文明變成了抽象的小點。所以,對於一個文明來講,另一個遙遠星球上的文明社會形態與道德與否並不重要。

2,光錐化。

光的傳播沿時間軸呈錐狀,光錐之外的人不可能了解光錐內部發生的事件。

想想現在,宇宙中可能有很多重大信息向我們飛來,但我們仍在這些事件的光錐之外。

所以,便有了一句名言:命運總是在光錐之內。

換句話說,再高等的文明,日常的生活都是在光速之內的。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我們的射電望遠鏡,不就是可以望到上百億光年嗎?

這個問題很好解釋,那只是看到,不是生活。就像我們的生活速度,雖然能夠通過飛機、火箭達到很快,但是吃飯、睡覺、工作不可能始終保持這個速度。

二,確定底層基本的公理。

所謂的公理,就是不證自明的道理。比如幾何中的兩點決定一條直線。

同樣,宇宙社會學也需要基本公理,以便構建起科學的理論大廈。這個公理有兩條: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也許有人會疑惑,地球上的資源有限,宇宙無窮無盡,資源也會有限嗎?

是啊,地球上的資源有限,為什麼其他文明的資源就會無限呢?

更科學的解釋是:宇宙很大,但生命更大。

宇宙的物質總量基本恆定,但生命卻以指數增長。

指數是數學中的魔鬼,如果海中有一個肉眼看不到的細菌,半小時分裂一次,只要有足夠的養料,幾天之內就能填滿地球上所有的海洋。

只要文明掌握的技術超過了某個閾值,生命在宇宙中的擴張是很恐怖的。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只有1k的文件,只要願意點擊複製,很快就能佔滿硬碟。只是我們沒有耐心和體力這麼做。這裡,耐心和體力就是資源。

三,要考慮兩個變量。

就是恆定公理之外的變數。就像雖然兩點決定一條直線,但我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點,所以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直線。

1,猜疑鏈。

陌生的文明之間,相互探知了對方的存在,或者一方單獨知道了另一方的存在,應該持善意還是惡意呢?

現在可以推導一下。

a,能不能在交流開始時就判斷是善意的呢?當然不行,因為宇宙社會學的第一條公理,生存是第一法則,而不是認可善意。

b,既然不能預設前提,你不知道我怎麼想你,我不知道你怎麼想我,只能定為非善非惡。

c,即使你知道我把你也想像成善意的,我也知道你把我想像成善意的,但是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我怎麼想你怎麼想我的……這個邏輯可以一直向前延伸,沒完沒了。

d,難道文明之間不能相互交流嗎?前面的星際間文明特徵已經講過,點狀化、光錐化,宇宙距離尺度實在太大,任何文明的信息即使用光速傳遞,也需要幾十年數百年成千上萬年,根本無法順暢溝通交流。

這就是猜疑鏈,這種東西,實際上地球上也能見到,比如不同的媒體,會對同一事情作出不同解讀。只不過,沒有那麼明顯。

畢竟,相比宇宙,人類算是近在咫尺,這樣的環境下,猜疑鏈只延伸一至兩層就會被交流所消解。

但在太空中,猜疑鏈可能延伸得很長,在被交流所消解之前,惡意已經產生了。

2、技術爆炸。

你可能還會有一個疑問,如果已經知道對方文明遠遠不如自己,比如我們已經有了原子彈,幾光年之外的另一星球還是石器時代,那我們是不是可以保持善意了?

也不行。

人類文明有五千年歷史,地球生命史長達幾十億年,而現代技術是在三百年時間內發展起來的。

從宇宙的時間尺度上看,這根本不是什麼發展,是爆炸!

技術飛躍的可能性是埋藏在每個文明內部的TNT,如果有內部或外部因素點燃了它,轟一下就炸開了。

地球是三百年,但沒有理由認為宇宙文明中人類是發展最快的,可能其他文明的技術爆炸更為迅猛。

我比你弱小,在收到你的交流信息後得知了你的存在,我們之間的猜疑鏈就建立了,這期間我隨時都可能發生技術爆炸,一下子遠遠走在你的前面,變得比你強大。

要知道在宇宙尺度上,幾百年只是彈指一揮間,而我得知你的存在和從交流中得到的信息,很可能是技術爆炸最好的導火線。

所以,即使我僅僅是嬰兒文明或萌芽文明,對你來說也是充滿危險的。

只有對另一個文明保持警惕,發現就先進行攻擊,對於自己才是最安全的選擇。

邏輯推導到現在,就可以得到黑暗森林法則了: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

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獵人,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不管是嬌嫩的嬰兒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還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

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

現在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沒有其他文明的信息了:

現在整個宇宙已經是一個生存死局,正像希恩斯所說,文明很可能幾十億年前就在宇宙中萌發了,從現在的跡象看,宇宙可能已經被擠滿了,誰也不知道銀河系和整個宇宙現在還有多少空地方,還有多少沒被佔用的資源。但所有文明都保持小心翼翼,不肯透露自己的行蹤和坐標。

有人還會問,我們不是在六七十年代就廣播過自己嗎?

但是,依地球的文明現狀,我們甚至還沒有能力飛出太陽系,所發出的聲音,就像沙漠裡的一粒沙子對著飛過的飛機吶喊。

別的文明聽不到是很正常的,感覺孤獨、唯一也是很正常的。

霍金好像最近這幾年也在強調,千萬不要暴露地球的坐標,不要向宇宙大喊「我在這兒」。

是不是邏輯很完美?

很多人會問,這有什麼用呢?

開玩笑,這是一本小說,小說最主要的功用是什麼?好玩啊,這一本正經得出一個結論,還不夠好玩的?

而且,這也可以作為一個思維訓練。這個世界所有的規則,包括潛在的規則,都是有內在邏輯可以推導出來的。

我們所做的判斷,經常基於自己的經驗和道德感,很容易陷入到線性思維裡面。

通過這種推導,我們可能會更加理性,可以更多維、更嚴密地考慮問題。

至於黑暗森林法則如何發揮作用,推動小說情節發展,請關注接下來的《三體》情節篇。

相關焦點

  • 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麼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準則嗎?
    往小處說,這是科幻迷偶們很感興趣的問題,往大處說,它可能關乎人類文明的生死存亡。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國內科幻家們是傾向於肯定的回答的,那是的科幻小說中,外星人都以慈眉善眼的形象出現,以天父般的仁慈和寬容,指引著人類這群迷途的羔羊。 但是,人之初,性本善。
  • 深度|《三體》:從生命到宇宙,文明的延續能捨棄「道德」嗎?
    目前已被人們發現和觀測到的星系大約就有1250億個,而每個星系又擁有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幾百到幾萬億顆。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大約有400億顆星球.因此只要做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你就不難了解到,在我們已經觀測到的宇宙中存在很多很多星星。宇宙中的星球總數大約為1萬億億顆(1後面加20個0)。
  • 外星文明真的能和地球文明共存嗎?
    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麼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準則嗎?20世紀80年代的國內科幻作家們在科幻小說中,外星人都以慈眉善目的形象出現,以天父般的仁慈和寬容指引著人類這群迷途的羔羊有一次,我和單位的幾個同事吃飯期間,同事突然感慨:「如果外星人能來地球上多好啊」,這讓我突然想起了我看過的一本書,《三體》三體人生活在一個極端的環境下,在亂紀元來臨時,當三個太陽出現的時候,地面就會陷入火海,當三個月亮當空,地面就會出現極寒天氣,在三體世界裡對個體的尊重幾乎不存在
  • 人類在零道德的宇宙中能生存嗎?劉慈欣:不要輕易和外星文明接觸
    人類能在「零」道德的宇宙中生存嗎?如果一個文明發現了其他生命,在無法辨別其危險的程度下,他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掉。在這個理論的背後存在著很多哲學意義上的邏輯,其中容易引起爭論的就是有道德的人類在「零道德」的宇宙中是否能生存下去?答案顯而易見,很難。「道德」這個觀念可能只存在於人類的文化中,而且只有在地位差不多的人之間才會講「道德」和「誠信」,這就像人類會和豬狗牛羊講道德一樣滑稽。如果真的存在比地球更高級的文明,那我們所說的「道德」就猶如泡沫一般。
  • 外星文明不一定有道德觀念,人類卻發射定位光碟,劉慈欣:太危險
    如果一個文明發現了其他生命,在無法辨別其危險的程度下,他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掉。在這個理論的背後存在著很多哲學意義上的邏輯,其中容易引起爭論的就是有道德的人類在「零道德」的宇宙中是否能生存下去?答案顯而易見,很難。
  • 劉慈欣的科幻巨著《三體》,你們都看懂了多少?
    《三體》三體文明,是比人類高好幾個等級的文明,他們就生活在離太陽系最近的一個星系,半人馬座星系。他們星系有三個太陽,所以被稱為「三體」。可他們其中的一個太陽,能量耗盡即將變成黑洞,這也預示著他們的星系即將毀滅,他們必須尋找新的宜居星球,才能延續他們的文明。這部小說架構宏大,想像雄奇,深深震撼著讀者的思維。
  • 三體架構宇宙有諸多問題,閉塞人類聯繫外星生命,可能是巨大錯誤
    現在我們一提起科幻小說,人們第一個想起的就是【三體】這部書,美女小倩也很喜歡這部科幻小說,畢竟這個科幻小說有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引起我們對於宇宙更深層次的認識,不過【三體】中的宇宙宏觀描述,還是一種建立在小說類型的宇宙觀之中,美女小倩對於這部小說有些自己的看法,大家可以加我粉絲一起進行探討
  • 《三體》讀後感5:宇宙中真的存在黑暗森林法則嗎
    拋開《三體》這本書不講,生存確實是文明的第一要務,宇宙的總質量也是不變的,但從人類現今能觀測到的宇宙場景看,人類相對於地球很渺小,地球相對於太陽系也也很小,太陽系相對於銀河系更渺小,這麼多的質量體,還不能滿足地球文明生存嗎?當然有一天太陽可能會聚變完,但是總質量不變,不過就是又陷入了另一個循環中,對於生物文明來說,空間太大了,生存是肯定沒有問題的。
  • 三體一書中三體文明與地球文明還有別的選擇嗎?
    小說三體是劉慈欣代表科幻小說,三體一書給讀者描繪出了一副與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宇宙截然不同的宇宙圖景。在三體的宇宙框架中,外星文明遍布宇宙但大家都遵循黑暗森林法則,誰也不會透露自己的存在更不會暴露自己的位置。所以即便外星文明遍布宇宙人類也難以發現外星文明的存在。
  • 外星文明真的存在嗎
    說起外星文明存在嗎,有這麼兩個觀點,一個是不存在,一個是存在。只是在如今隨著大眾知識水平的提高,大家普遍都偏向於存在外星文明。哲學思辨來看,如果世界只存在地球的生命文明,是不是太浪費宇宙這麼大的空間了?而要證明外星人存在的可能,則有兩個相對出名的人,用概率來看外星文明是否存在。
  • 霍金為何警告"別搭理外星文明"?劉慈欣早在《三體》中說明原因
    臨走一再囑咐不要招惹外星文明?他們真的很可怕嗎?霍金為何警告"別搭理外星文明"?劉慈欣早已在《三體》中說明原因隨著火星探測的任務,正式走向深空探測。這次計劃也被人們認為是探索外星文明的開始,因為火星一直被人們稱為最有可能存在外星文明,也是最有可能適合人類生活的星球。
  • 你相信外星生物嗎?UFO真實存在嗎?三體世界會成真嗎?
    你相信有外星生物嗎?UFO真實存在嗎?三體世界會成真嗎?這就是獨立的三個問題,那麼我們就分開來依次回答。1、個人認為外星生物是存在的,並且數量不在少數我們可以從統計學角度來回答,首先來說按照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宇宙誕生於138.2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經過這一百多億年的膨脹,可觀測宇宙直徑已經達到了930億光年,據科學家預估不可觀測宇宙直徑34萬億光年。
  • 如果宇宙中存在比地球文明程度低的生命,人類會怎麼辦?
    1977年,美國給宇宙中發射了一顆探測器——旅行者號,探測器上面有一張金屬唱片,記錄了人類文明的各種信息。這樣做是想聯絡宇宙中其他生命,由此證實我們的地球,並非宇宙中唯一生命星球。《三體》一書中,揭示了無情的宇宙從林法則,讓我們每個明白了貿然給宇宙中發射信息,一旦被文明程度高於我們的生命體獲取,地球很可能就會陷入萬劫不復中。
  • 宇宙中或許存在外星文明?與人類相比有多大差距,或許是天差地別
    宇宙中或許存在外星文明?與人類相比有多大差距,或許是天差地別文/曦軒宇宙是神秘的,在這浩瀚的宇宙中還有其他文明存在嗎?人類一直在探索當中,但是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可以說是一無所獲。許多科學家相信宇宙中有很大的可能性存在著所謂的外星文明,英國著名的天文學家霍金就是其中之一。他們認為不論從哪個角度分析,宇宙中不太可能只有地球有文明的存在,只是人類沒有發現所謂的外星文明而已,而且他們的文明程度不一定比人類要差多少,甚至可能遠高於我們。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外星文明,我們之間的差距會有多少呢?有的學者稱這可能是天差地別。
  • 劉慈欣《三體》:原稿的開頭比現在看到的更震撼,也更殘酷
    《三體》第一部《地球往事》面世已有十年之久,在這十年裡中國文學發生了不少事情,在網絡小說和自媒體寫作造成的混亂局面之下,劉慈欣帶著他的三部曲猶如一道照進黑暗森林中的光芒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十年過去了,《三體》帶給我的震驚絲毫沒有減退,身邊也越來越多的朋友變成了《三體》的讀者。
  • 銀河系中最少存在36個外星文明?他們在哪裡?
    我們短期內有多大機率證實外星生命的存在?這就是知名的費米悖論:宇宙是這麼地遼闊,充滿數不清的恆星,總會有生命於地球之外的地方誕生;而在宇宙悠久的138億年歲月中,應有足夠長的時間,讓這些外星生命發展出高度智慧文明;甚至,只需要一定的太空技術,在相對宇宙壽命極短的時間內,約千萬年之久,就能殖民整個星系。那麼,為什麼地球人完全看不到任何跡象,顯示他們存在?
  • 如果人類在宇宙探索時,發現了外星低級文明,你覺得會怎麼做?
    當科幻小說《三體》摘得雨果獎後,科幻這一小說題材再次被人們廣泛關注。閱讀過它的朋友們,應該都對其中的「黑暗森林法則」記憶猶新,劉慈欣在書中給它的定義是宇宙就是一個龐大的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遊走在其中的獵人,一旦發現同類,那就開槍搏殺。
  • 外星文明100億年前可能就已產生,到底有多發達?《三體》為你揭秘
    這個宇宙裡,有沒有外星文明?他們是什麼時候產生的,現在已經發展到什麼高度?我們要想知道這樣的外星文明,可以先想一下,我們10億年後我們人類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有相關的資料,可以根據一個文明對能源量級的利用,來預測另一個文明的情況。
  • 外星文明或早人類100億年存在,科技有多先進?劉慈欣大膽猜測
    外星文明或早人類100億年存在,科技有多先進?,那麼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萬的外星文明一定就分布在這寰宇之中,不是嗎?130多億年了,如果從概率學的角度上來看,宇宙中確實會有些外星文明誕生的,所以科學家們認為,外星文明或比人類要早誕生100億年。
  • 整個宇宙中,除了地球文明外,存在「外星文明」的可能性有多大?
    概述對於浩瀚的宇宙而言,我們有一個直覺,其他生命應該存在於我們銀河系或某個遙遠星系的某個地方;如果宇宙包含數十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包含數十億個恆星,並且其中一些恆星有像地球這樣的行星的話,那麼成千上萬的外星文明應該會存在於整個宇宙中。這種說法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