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三體是劉慈欣代表科幻小說,三體一書給讀者描繪出了一副與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宇宙截然不同的宇宙圖景。在三體的宇宙框架中,外星文明遍布宇宙但大家都遵循黑暗森林法則,誰也不會透露自己的存在更不會暴露自己的位置。所以即便外星文明遍布宇宙人類也難以發現外星文明的存在。僅僅與地球相聚4光年的星球上就存在著外星人--三體人。而人類當時不知道黑暗森林法則,當人類在宇宙尺度上第一次有效表明自己的信息後,三天文明毫不猶豫的作出侵略地球的決定。先派出智子封鎖人類科技,然後乘坐宇宙飛船來徵服地球雖然人類最後發現黑暗森林法則並將其用於威脅三體,但三體人最終還是佔領地球,只留下澳大利亞給地球上幾十億人民棲身,讓人類自生自滅。由於人類不懈的反抗,終於三體人和地球人都失去了家園。。。。。故事看到這裡時不禁思索難道三體人和地球人沒有辦法共同生存嗎?

現實生活中新聞報導最近國內某醫院已經實現了腦機接口對接,國外某科技公司更是直言十年時間內通過腦機對接治癒人類各類疑難雜症!以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加之考慮地球自然資源的有限,最終,人類是否通過腦機對接,實現在虛擬世界中生存呢?就像是黑客帝國一樣,所有人都活在一個類似與母體的虛擬世界中但與黑客帝國的母體不同,人類的身體已經不再是人生存的必須條件,也不需要食物等現實資源,人類意思形態可以儲存於存儲器中,由電子信號轉化為人類感官,並且這一類感覺並不比外界現實生活中差 甚至更加豐富深刻。屆時人類就可以完全遁入人類自己搭建的虛擬世界中,外界的一切工作交由人工智慧執行。打個比喻就是人類就好比於人體的腦細胞中的信息和思維,存儲器好比於腦細胞,人工智慧機器人就是四肢。一單實現人類思維的虛擬世界運行,人類就會像遊戲任務一樣活在計算機裡。這樣一來的好處就是極大的節約現實世界的資源,一個活在現實世界裡的人類需要消耗生物質能(既吃吃喝喝)還要消耗大量的其餘能源。參考目前人類的經濟活動所消耗的自然資源就可想而知這種消耗量是巨大的,而現實世界的資源又是有限的,沒有辦法供養過多人口。每當人口大爆炸時就會出現糧食危機,能源危機等等問題。但如果在虛擬世界中,因為通過腦機對接,將人腦意識數據化的存儲在設備中,可以說那時的一個人就是一組數據,一組擁有自我意識,情感,喜怒哀樂的數據,各種感官都將不復存在,各種感覺,比如冷熱,酸甜苦辣等等可以由各種電信號供給,如果你想要吃點辣的,你只需要系統供給你代表辣的電信號就可以了,而不需要真的吃一顆辣椒。所有的資源(比方說水,空氣,食物)都被大大節省了。一座核電站的電也學就可以供養一個國家的全部人口甚至更多。現實資源的空前節省直接將人類徹底的從生產勞動中解放出來,一個人在虛擬世界裡就算完全的不工作不創作也不用為生計擔憂。因為他個人一生在虛擬世界中運行所消耗的能源可能不及他在現實世界中一年用掉的多。
這就給三體文明與地球文明共存提供了可能性。三體文明的科技手段已經達到了相當的程度,可以將質子低維展開製成超級計算機。這說明三體的計算機科技及其發達。還能僅僅憑一顆人類大腦復活雲天明,這表明三體的生物科技也以達到了相當高度。所以我認為,如果三體與人類坐下來好好和談的話(畢竟誰也不想同歸於盡)很有可能的情況是三體像人類傳遞技術或者直接替人類製造設備將人類接入虛擬世界,三體人也進入虛擬世界運行。這樣一來,資源被大大節省,再加上三體人的科技手段,再開拓一下太陽系內新能源,養活整個人類和三體人一點都不難吧,唯一難得是談判,人類可能永遠也不會將自己完全遁入虛擬世界,還是由三體人建造運行的就更不可能了,這有涉及到人權,與公平的問題,本身思維虛擬化就存在著被後臺控制者篡改記憶人格等等問題。所以即便三體人願意傳遞技術讓人類自己建造自己的虛擬世界,由人類自己掌控,我想大多數的人也不願意進入虛擬世界。就像書中所說的,當危機來臨時,難題不是問題本身,而是與人本質相關的問題,例如公平問題:誰可以被思維接入虛擬,而誰又只能在現實中忍冬挨餓?還有既然人類都已經遁入虛擬世界了規避了一切疾病與災難,人人都活在極樂世界那到底誰的思維可以永生,一直被運行下去,誰有必須面臨時限的問題呢?還有信任與誠信的問題,如何保證思維虛擬化後不會被掌權者重新編程思維,換句話說,怎麼保證你還是你的問題。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也許永遠也找不出答案。。。。。。
總結一下,理論上來說三體文明與地球文明在技術層面上是可以公存的,但人類能否接受共存的方式就很難說了
也許人類無法做出這一步選擇,但新人類也許會毫不猶豫地接受並樂在其中,就好像久旱的魚兒進入水塘一般。就像章北海說的離開地球的人已經不是人類了,我想,進入計算機的人可能也已經不是人類而是全新的物種了。